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生物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馬歇爾.羅比森|譯者:林欣怡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12-05

ISBN/ISSN:978986235390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大自然是我們的導師 是一切的起源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但或許未來有一天 我們不再能從自然中尋求解答。


★德國生態、物種文學大作,令人聯想到經典《寂靜的春天》。
★德國亞馬遜書店四顆半星高度評價
★文學、歷史、人類學、生態學、動物學、語言學、環境學……等的完美融合。作者旁徵博引,以充滿想像力而優美的詞句,帶我們從前所未有的全觀角度,探討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影響著我們及整個世界。

如果物種、思維和想像變得越來越單一,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作者邀請讀者一同踏上充滿冒險、奇幻與發現的旅程。他開啟讀者的感官,帶領我們看見野生世界之美、聽見豐富細微的聲響。也告訴我們,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作者描述過去自然界物種和平共處的美好時光,同時也點出現今動物的棲息地受限,有些甚至早已絕種的危機。許多動物因人為的干預而絕跡,有些動物發揮高度的適應力,而得以在世界各地存活,甚至比以往來得更加壯大,但隨著基因被改變,牠們變得無法「獨立」生存。

種種現象不僅代表自然界多樣性的降低,隨著顏色、香氣和聲音的消失,人類數千年來所累積的智性及文化寶藏都將隨之衰減。大自然是我們的導師,是一切的起源,我們是生命共同體,但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不再能從自然中尋求解答。

作者一方面以散文隨筆的方式,詳細描述他曾到過的、居住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多半只是「綠色山谷」、「公牛之丘」之類的名字,在本書結尾時作者也揭曉謎題,比方說「雨之國度」就是英國,第一章提到的「綠色山谷」在德國的黑森林等。另一方面,雖然書中穿插豐富的動物傳說和寓言,作者在提到生物史或地球變遷史時,解說卻仍極為詳實。提到的物種幾乎都以拉丁學名表示,舉例時對於當地的自然景觀、方言、人種等也有相當精確的著墨。

本書一開始便出現作者以語言學對比自然界的譬喻,而後提到壁畫與人類起源,在中後段時將自然界的資產和人類整體的文化資產相比,直指物種的多樣性與人類文明的繁茂有關。對現代化開發、濫墾及人類剝奪其他生物生存權的批評,時而猛烈、時而反諷、時而無奈,也成為貫穿本書的宗旨之一。

作者簡介:

馬歇爾.羅比森 Marcel Robischon
來自德國弗萊堡,旅行足跡遍布全球,曾於弗萊堡及牛津大學就讀森林學,並於劍橋大學取得生物學博士學位。

曾任職於弗勞恩佛荷大氣環境研究協會及德國國會科技評估辦公室,並於美國加州聯邦森林管理局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且於弗萊堡大學森林及環境科學院擔任學術顧問。目前於弗萊堡教育大學自然科學中心擔任教授。



譯者簡介:

林欣怡
德國慕尼黑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輔仁大學德文系學士,專長領域為文學分析與中德文互譯。目前定居於德國南部。



章節試閱
綠野山谷

由於時有烏鴉在窗前聲聲呼喚,我便一向早起。初曉之際,烏鴉穿梭在我的山谷之中―這個綠山環繞的山谷,像是拓印在原岩上的手印;而被手指撥開而散落的邊谷,像是延伸至山裡的五個指縫;夏日的谷底鋪滿了小麥與玉蜀黍,像是雙手盛滿各式各樣穀類;谷坡與山頂滿是芳香的雲杉和黃杉,茂密的森林有如身披毛皮大衣的壯碩野獸,隨著呼吸的氣息,緩緩起伏。有時候山谷裡雷聲迴盪,像山的肚子在翻騰;雨後散發著蒸氣的山丘,有如淋濕的牲畜等候著放牧吃草。在一個地方住得越久,越能感覺這個地方是有生命的,是人類居住且與之共生的,而山...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一、青蔥的山谷森林紮根於過去,並指引未來的方向。它教導我們要小心、考慮週全,並且有遠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提出正確的問題。

二、逆著暴風向上每個生物,不管是否已知,都保存了大量資訊、圖像和歷史。這些多樣性是我們知識世界的起源。

三、霧中的長毛象一種動物在不知不覺中絕種,或者我們僅只知道牠來自遠古時代,如同星星死亡所發出的光芒一樣,我們失去的不只是詞彙,還有認知的可能性。

四、烏龜之島島嶼是世界的縮影,大自然透過加倍放大及更高的解析度描繪簡單的圖像。它們敘述著生命的奧秘。

五、在蒼翠的街道...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