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放入購物車

美的感動:19條建築之旅(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廣部剛司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12-21

ISBN/ISSN:978957135121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副教授 李清志
亞洲大學/交大建築所助理教授 謝宗哲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顏忠賢  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他二十九歲,花八個月走訪世界近千件經典建築,找尋建築「不捨的瞬間」之美,也找尋自我

一個面臨二十九歲關頭的年輕人,辭去做了七年的建築設計公司的事務性工作,決定拋開一切成為「旅人」,去走一趟世界建築之旅,期待在旅途上體會到自己面臨建築設計時還抓不住的「不捨的瞬間」……

這趟旅程歷時八個月,從西亞土耳其的卡帕杜奇亞洞窟開始,沿地中海一路西行,穿越中歐到北歐諸國,再飛往北美以至中美的墨西哥,巡訪世界各地近千件的經典建築設計。他看到人類穴居生活最初始的感動,看到墓園建築詩意般的跨越時間侷限,看到傳統元素的新生,也看到前衛設計的想像飛揚……在這些生死新舊之間,他不只看到建築本身,更見到了與其相連的生活,以及為信念為藝術而成就的各式空間場域,並體驗到建築空間的時間感、音樂感、故事感、對話感和光影色彩感等等的細微變化,當下的那種美感綜合了外在現實場域與內在精神場域,讓觀者無比感動。

本書結合建築美學散文、攝影照片,以及信手速寫的建築草圖,讀者得以多角度感受這位年輕旅人當時的瞬間美感心境。這不僅是一趟世界建築設計美學之旅,更是一趟透過建築重新審視創作者自我的心路歷程,這趟壯旅影響著年輕建築工作者走向專業的大視野,也給予讀者一趟精采的美學巡遊。

作者簡介:

廣部剛司(Takeshi Hirobe)/建築師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日本大學理工學部海洋建築工學系畢業後,任職戶原建築設計研究所。一九九九年設立廣部剛司建築設計室。二○○九年改組為株式會社廣部剛司建築研究所。以「音樂的空間」為主題進行設計活動。現在擔任日本大學理工學部、明治大學理工學部兼任講師。日本建築師協會(JIA)登錄建築師。

得獎經歷:S XL住宅設計競圖以「Erik Satie之家」入選佳作(1994年)、第七屆空間設計競圖入選佳作(2000年)、JCD設計獎入選(2002年)、東京建築士會住宅建築獎獎勵賞(2005年)、日本建築師協會優秀建築選入選(2005年)。

主要作品:「諏訪之家-Casa Suwa」(1999年)、「Sentimento MARK」(2002年)、「Barcarolle」(2002年)、「茶(火田)之家」(2004年)、「櫻樹林之家」(2005年)、「南青山之家」(2005年)、「黑箱-涉谷H」(2006年)等。

廣部剛司建築研究所 Takeshi Hirobe Architects

http://www.hirobe.net/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林建華

台灣大學日文系文學士。東海大學M.ARCH1建築碩士。Atelier SHARE partner、Studio doT(構築設計)共同主持人。譯有《瀨戶內少年野球團》(合譯, 2001)、《東京製造》(2007)、《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2007)、《建築學的十四道醍醐味》(合譯, 2007)、《邁向建築的軌跡2: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合譯, 2009)等。

審訂者簡介:

謝宗哲

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交大建築研究所/東海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Atelier SHARE主持人。譯有《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2002)、《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2008)等經典翻譯著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建築旅行」是建築師重要的修行,安藤忠雄曾說:「旅行,成就了一位建築家。」即便在數位虛擬的年代中,想成為一位建築師還是必須親身去體驗真實的空間;本書記錄的是一位建築師的建築體驗,同時也是他重新發現自我的旅程。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副教授 李清志

從修道院到歌劇院種種光暈雷同的變幻,從巴塞隆納到威尼斯種種城市冒險的迷離,從「建築是否稱得上是詩呢?」到「維也納被封存起來的是什麼?」種種沿旅途邊找空間邊想美學的困惑,這個旅行,一如這個作者的勇敢,用某種安藤忠雄式的尋訪建築一定要前衛又偉大...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引言 introduction

二○○六年,三月。

將要竣工的工地現場,還有許多忙碌的工人在趕工,而此時建築師已幾乎無事可做。偶有人過來請求確認,隨後大家又趕忙回到原本的工作上去了。我這裡雖還有幾件想要請他們做最後修正的事項,但到了這階段,從具體材料的決定、家具的整合,到扶手的形狀、顏色的指定等等都已檢討過。心想這裡已沒有自己還能做的事情,卻仍無法放手離開,便一直待在工地現場。

在腦中描繪至今的構想,真的這樣做就好嗎?從整體的均衡看來,應該沒有什麼脫軌的地方吧?然而,是否有好好地成為自己「一直以來想要看到的」那...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