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讀冊選讀巴奈回家女人節BL東立新番AI工作術哈佛媽媽孤獨死我們的勞力事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哥布林模式布蘭登山德森零內耗溝通季暢銷
放入購物車

數位美學:電腦時代的藝術創作及文化潮流剖析(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葉謹睿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08-05-19

ISBN/ISSN:978986703486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本書作者以輕鬆、風趣的文筆,剖析數位藝術及文化,與其說這是一本數位藝術專書,倒不如說,這是在數位時代的洪流中,人人都可以親近閱讀的一本好書。:台灣藝術大學校長/前北美館館長 黃光男PCHome集團發行人/文化創意產業專家 詹宏志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教授 林珮淳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許素朱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潘安儀微型樂園創意總監 蔡宏賢美國紐約頂點列(vertexList)另類藝術空間創辦人 Marcin Ramocki靜宜大學媒體科技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 邱誌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 黃文宗:聯合推薦自從數位科技介入當代藝術,數十年來,它在藝術創作、市場和教育等層面吹皺的一池春水,把我們帶到了當代藝術最啟人疑竇的一連串問題上:怎樣的作品可以被稱為(當代)藝術?挪用與剽竊之間的區別為何?藝術的價值應如何判定?藝術創作者能否、又如何以作品維生?以及,為當代藝術劃定美學範疇是否可能?在如本書所言的「科技藝術主流化」的此刻,數位藝術與當代藝術環境之間的諸般齟齬,尤其可作為理論地探測數位藝術潛力的入口。本書與其說是數位美學的工整陳述,不如說是後設地從美學建構的源頭,鋪陳當代藝術切面的文章集結。首章著眼於科技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接點,從創作意圖的角度,切入科技藝術創作的陷阱與可能。六章相對獨立的篇幅,則次第陳述科技藝術的挪用、數位懷舊主義、草根創意、駭客精神、藝術市場與數位藝術教育等議題,藉由數位藝術在當代藝術中掀起的紛紜爭議,帶動對於其美學構成的思考。書末附錄作者為國立台灣美術館製作「數位藝術專輯」期間,為國內外當代數位藝術家所進行的訪談與報告,階段性地總結了作者近年對於數位藝術的思考。本書作者葉謹睿,於九○年代末起投身數位藝術的策展、創作、教學與撰述,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與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在本書中,作者卸下學術用語的艱澀難解,以詼諧淺白的文字出入科技藝術的種種議題,為國內的數位藝術研究提出了兼具說明與觀點的少有論述。

作者簡介:

葉謹睿現任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專任助理教授、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客座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典藏今藝術》雜誌專欄作家,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著作:《數位「美」學》(藝術家,2008)《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2005)《大蘋果英雄傳:紐約藝術導覽》(典藏,2004)《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2003)展覽:「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數位藝術方舟,台灣國立美術館「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灣關渡美術館「NEXUS」,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正言世代」,紐約強森美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Beyond Ethnic Stereotype」,俄亥俄州甘迺迪美術館(Kennedy Museum of Art)「Net Archives」,義大利MAXXI美術館「Seven Ways To Say Internet with Net Art」,2007新媒體藝術節(NewMediaFest2007)

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