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暢銷作家譚恩美,第一次以她自己的聲音訴說她的故事,與全球相信神祕力量的讀者,分享她對宿命的想法。
美籍華裔作家譚恩美最為人熱愛的小說都是源自她的家族故事,從暢銷百萬冊的《喜福會》到以祖孫三代女性命運為背景的《接骨師的女兒》,譚恩美的文字彷彿中國傳統所謂的命定力量,總能將現代讀者與生命源頭聯繫;而在這本譚恩美首次的散文作品中,讀者將更貼近地看到譚恩美拿掉虛構的小說技巧後,如何訴說她的寫作生涯與她對宿命人生觀的想法。
這些文章最初散見於《紐約客》、《哈潑時尚》等雜誌,豐富地呈現譚恩美對寫作與兩種文明間安身立命思索的種種。
目錄
給讀者的一番話
命運與信仰
改變過去
美國人的環境與中國人的性格
強勁的風,強勁的影響
好運、機緣,和平順的一生
得體的措辭
希望
作者簡介:
譚恩美(Amy Tan),著名的美籍華裔女作家。生於美國加洲奧克蘭,其雙親均由中國大陸移民而來。作品包括《喜福會》、《灶君娘娘》、《百種神秘感覺》、《接骨師的女兒》、Saving Fish from Drowing,以及兩本童書《月娘》和《中國暹羅貓》,PBS已將《中國暹羅貓》改編為卡通動畫《傻瓜》 (Sagwa),並由譚恩美親自擔任創意顧問及編劇。
此外,譚恩美還共同監製、撰寫了電影《喜福會》。她的論述與小說散見各大雜誌與選集,作品超過二十五國語言的譯本,她與先生現居舊金山及紐約。
譯者簡介: 施清真
1965 年生,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芝加哥,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蘇西的世界》、《接骨師的女兒》、《人生贏家就是妳!》、《重返艷陽下》等
譯者簡介:
1965 年生,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芝加哥,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蘇西的世界》、《接骨師的女兒》、《人生贏家就是妳!》、《重返艷陽下》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兼具敏銳與活力……讀了收穫豐富。」-紐約時報書評
「譚恩美深切探索母女關係,此為其作品最吸引人之處;正因如此,譚恩美的作品跳脫了她的背景,成為普遍的心聲。」 -華盛頓郵報
「譚恩美真實地詳述她的事業及一生……本書命時而風趣,時而嚴謹,刻畫出一位走到人生與事業中期作家的真實面貌,亦為自己澄清了是非。」 -奧瑞崗人報(波特蘭)
「譚恩美筆觸巧妙,機智敏銳,對生命的觀察不落俗套,即使追憶生命中較為黯淡的時刻,寫來依然扣人心弦。誠如她的暢銷小說,她的論述同樣令人感動、傷心、震懾。忠實的書迷以及剛接觸到她作品的讀者,都能從譚恩美身上找到許多值得仰慕之處。」 -The Cleveland Plain-Dealer
「一部必讀的回憶錄。」 -美麗佳人
「譚恩美的書迷將珍惜這本文集。」 -U.S.A. Today
「讀來趣味橫生。譚恩美的忠實讀者們,將感受到熟悉的喜悅與悸動。」-Newsday
「讀者藉此可一窺這位幽默、誠實、迷人作家的內心世界,本書亦提出發人深省的觀點,讓我們思考故事、以及述說故事的方式,將對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The Columbus Dispatch
「一部具有震撼力的文集,《喜福會》以及譚恩美其他的小說的讀者們,應該會深受感動。」
-出版家週刊
「譚恩美的筆觸淘氣、風趣、而且感人至深,無論讀者本來就多麼崇拜譚恩美,讀了書中發人深省、令人難忘的告白之後,大家對她的仰慕將再?十倍。」 -Booklist
「精采絕倫。我們大力推薦。」 -Library Journal
「譚恩美針對人生和寫作,提出幽默而清新的觀察,睿智而優雅地仔細回溯一生。」 -Kirkus Review
媒體推薦:「兼具敏銳與活力……讀了收穫豐富。」-紐約時報書評
「譚恩美深切探索母女關係,此為其作品最吸引人之處;正因如此,譚恩美的作品跳脫了她的背景,成為普遍的心聲。」 -華盛頓郵報
「譚恩美真實地詳述她的事業及一生……本書命時而風趣,時而嚴謹,刻畫出一位走到人生與事業中期作家的真實面貌,亦為自己澄清了是非。」 -奧瑞崗人報(波特蘭)
「譚恩美筆觸巧妙,機智敏銳,對生命的觀察不落俗套,即使追憶生命中較為黯淡的時刻,寫來依然扣人心弦。誠如她的暢銷小說,她的論述同樣令人感動、傷心、震懾。忠實的書迷以及...
章節試閱
給讀者的一番話
這些是我對生命的謬思,其中包括八歲大的我所用的種種比喻,諸如把書本視為一扇扇敞開、照亮我房間的窗;另外還包括撰寫母親祭文時的想法,諸如試圖概述她的一生、以及她所遺留的影響。
這本書所收錄的大部分是信手拈來的雜文,而非正經八百的論述,因此,我將本書稱為「謬思文集」。書中有些是我在各大學府的演講,篇幅較長;有些篇幅較短,特別是幾篇在絕望迫切時刻所寫下的短文,比方說追思我最感懷的編輯費絲‧歇爾 (Faith Sale),或是在一場意外災禍中、逃過一劫之後寫給朋友們的電子郵件,這場幾乎令我喪命的意外還上了電視新聞。書中還有一篇獻給我先生的情詩,雖僅短短數語,卻堪稱我寫作生涯中最嚴格的試練。
我插嘴說:「等等,我以為妳說戰爭對妳沒影響。」
「對我確實沒影響。」媽媽堅持說,「我又沒死。」
聽了這話之後,我再度感到我們母女對事情的認知,存有如同大海一般的差距。
……
我剛開始就是這麼寫,很幸運地,寫作經常讓我了解自己的假設是多麼荒謬。筆下的人物也反駁了強加在她身上的假想,「不,」她抗議,「這不是愛情,而是我心裏存有一絲希望。」她拒絕跟著情節走,我也發現故事走進了死胡同。
於是我重來一次。這次我問自己:什麼叫做希望?在變化多端的人生的旅程中,「希望」將引發何種轉變?我們如何堅持下去?面對這些多變的狀況時,我們該相信它們僅是命運的安排嗎?還是將之視為中國人所謂的「運道」、基督徒所謂的「上帝的旨意」、抑或美國人所謂的「選擇」?我們應該根據何種信念?我們如何尋得生命的均衡?我們應該接受哪些狀況?哪些依然有改變的餘地?
給讀者的一番話
這些是我對生命的謬思,其中包括八歲大的我所用的種種比喻,諸如把書本視為一扇扇敞開、照亮我房間的窗;另外還包括撰寫母親祭文時的想法,諸如試圖概述她的一生、以及她所遺留的影響。
這本書所收錄的大部分是信手拈來的雜文,而非正經八百的論述,因此,我將本書稱為「謬思文集」。書中有些是我在各大學府的演講,篇幅較長;有些篇幅較短,特別是幾篇在絕望迫切時刻所寫下的短文,比方說追思我最感懷的編輯費絲‧歇爾 (Faith Sale),或是在一場意外災禍中、逃過一劫之後寫給朋友們的電子郵件,這場幾乎令我喪命的意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