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暫不供貨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洪仲清、李郁琳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ISSN:978957327572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我們不見得為人父母,但我們都曾經是小孩。
讓我們帶領你,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回去愛與不愛的源頭,看清關係的本質──學會愛。


本書分析問題的癥結,點燃明燈,引導當事人經由思考來反轉認知,以同理家人的感覺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並重新建立關係。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林蕙瑛

本書分享了豐厚的,協助家庭關係修復的經驗。更讓讀者充分的了解「家」的意義,讓「家」真實的成為我們心靈的歸屬。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光禹 「夜光家族」節目主持人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簡靜惠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或許,我們小時候沒能從原生家庭中得到渴求的愛,但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及反省,檢視我們的愛,是否也同樣帶給別人傷害?

* 本書作者洪仲清與李郁琳,帶領我們從原點出發,探究家庭與個人的真理,以及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何「讓自己鬆綁」?
人常常以過去對自己的記憶,來評斷自己。
過去當然重要,只是,我們不因執著過去,而忽略了未來的可能性。

如何面對「我的孩子,以及我內心的孩子」?
選擇正面面對自己的人生,看清楚自己的不成熟。
也選擇與父母或想像中的父母,理解、諒解、和解。
也讓自己收起船錨,準備揚帆啟航。

如何處理「家庭中的女性,還有男性」關係?
讓習慣掌控了關係,常會讓我們忘掉關係中的情緒,其實才是維繫關係的核心。

如何「修復關係,重啟對話」?
修復關係,不是犧牲自己。
在關係中,要了解他人是否和自己一樣承受苦痛,而自己其實是帶著誤解的眼光在看他人。

洪仲清心理師說:「回到原生家庭不容易,可是,那是我們許多關係的縮影,是愛與不愛的源頭,不回去,很多關係的本質就會看不清。」
他期待所有讀者都能從家庭出發,跟自己和好,跟家人朋友和和氣氣。
從偶爾發生的一點點小美好之中,感覺到幸福。

作者簡介: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近七年,常受邀至各大醫療院所、警局少輔會、學校、企業、基金會等單位進行心理衛生講座,也固定在網路及報章雜誌專欄發表文章。

工作之餘,他仍勉勵自己要撥出時間寫文章,希望藉由溫暖的筆觸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能幫助在人生旅途中困頓的眾多朋友與家長,找到心靈上的寧靜,找到自己。一如他所認為的:「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頁,經營三年半以來,人數已經突破十萬人,目前持續增加中,每天都有數萬名網友瀏覽與討論,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學習與人保持良好溝通的方法,以及如何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著有:

2015年《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2014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2013年《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在這裡可以找到我:

臉書粉絲頁_洪仲清臨床心理師:http://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

痞客邦_洪仲清臨床心理師:http://redbeanice0131.pixnet.net/blog/post/114513320

〔李郁琳〕

東吳大學心理系、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畢業,現任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執行長,家長和孩子私底下都暱稱她為布丁老師。

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熱情,從事的工作都與孩子有關,曾任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專案研究之兒童發展心理師三年半,負責早產兒追蹤檢查工作,此外也曾在國小資源班及幼兒園擔任代課老師,亦曾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一起主持網路教育廣播節目──親職花路米。

個性柔軟中帶著剛強,面對生活很實際但永不失小女孩的幻想,喜歡自己的工作,也樂於在工作中找到生存的意義。

從小對文字的書寫就很著迷,喜歡詩詞,喜歡當個愛說故事及有故事的人。平常會在臉書和大家分享生活的點滴,以及和家長、孩子互動的心得。期待能透過書寫,讓自己和大家都獲益。

「布丁老師李郁琳」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ulin.mini.puddin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序-1〕

〈形體可以離開家庭,心理卻永遠無法割捨〉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家庭成員可以是兩人至眾多,彼此關係複雜,沒有不起衝突的,形體可以離開家庭,心理卻永遠無法割捨,從兒童到成人,每一個人都曾一度或永久困於家庭關係議題中。閱讀洪仲清心理師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執行長李郁琳合著的《找一條回家的路》時,愛不釋手,家庭的千百種樣貌躍然於紙上,親子親密、成人父母/子女的長期糾結,婆媳關係、夫妻互動及原生家庭的影響威力,均以扣人心弦的文字牽動我的情...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 家庭能復原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被我視為這輩子的知交,他最瞭解我,我則最懂他。我們共同認識的國中老師,總愛說,她對這位朋友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看過他一邊照顧家裡的生意,一邊在空檔的時候看書,又能在班上考第一名。這位朋友從小在街頭長大,流轉生活在不同夜市,家貧困但人勤奮。後來這位朋友,讀書一路順利,也很少讓人擔心。原生家庭的家境也逐漸獲得改善,雖然依舊不富裕,但整體家庭已經算是走出困境,家人皆能過得衣食無虞。

家庭也會遭遇逆境,生老病死躲不掉,天災人禍逃不了,大時代的巨輪滾動,家庭也只能隨之顛簸前...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作者自序〕

〈愛與不愛的源頭〉洪仲清

這本書的開始,有個故事。

有一位朋友,想要找我探討他跟老父母之間的關係。初步聽他描述,牽扯甚深,有許多陳舊的創傷,我擔心我能力不夠,因此婉拒。眼看著老父母的歲月所剩不多,但是在心理上跟老父母還是有一段距離,這位朋友擔心此生留下遺憾。

多少人在父母生前,是抱著憾恨的情感面對父母。跟自己的父母和好,也許某些人感覺起來實在不成議題,血緣天性,哪有什麼好不能諒解的?但是身在僵局中的人便知,理智上說得通,並不代表情感上能接受。

我其實很清楚我自己的不足,雖然我也知道...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0 家庭裡的真理
理想的家庭
家庭裡的真理
家庭能復原
〔幫助我們改變的練習〕

1 讓自己鬆綁
情緒勒索
家庭中的旁觀者
一輩子的朋友或仇人
家庭中的扭曲與誤解
我不喜歡帶小孩
別太早對自己的人生下結論
讓自己鬆綁
沒有安全感的大人
〔跟自己以及跟他人和好的練習〕

2 我的孩子,以及我內心的孩子
原生家庭裡的家規
放下期待反而自在
公主的世界
第一個朋友
他們都只陪我玩一下下
兒子只有一個
為人父母是一種服務業?
你這什麼態度
生氣對生氣
給孩子的一封信
窺探家庭的窗
同性之愛
不一樣的家人
愛被...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