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必須學會愛自己,但又不能愛得太多?
在一片愛自己浪潮中,你一定要先搞懂「自戀」這回事。
感覺自己與眾不同,是生命熱情的泉源;
同理別人,則會使這股熱情純淨。
找到愛自己剛剛好的位置,避免走向隱形或目空一切的兩個極端,
才能真正享有自戀的美好,帶給別人力量,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 沈政男
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推薦
本書重點
*破除對於「自戀」的負面觀點,讓你懂得如何健康愛自己。
*透過「自戀光譜」,更清楚了解不同自戀程度的好與壞。
*全新的「自戀光譜測驗」,透過測驗讓你更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
*5個危險訊號,讓你對自戀者保持警覺。
*父母如何才能教出自信卻不自我中心的孩子。
*遇到自我感覺太好的伴侶、朋友、同事時,如何幫助他們找回同理心。
*如何避免在數位世界中,沉溺於自戀而不自覺。
我們都很害怕成為別人口中自戀的人,但自戀,真的不行嗎?自戀,全然只有破壞性嗎?
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認為自己獨特會使人成為更好的戀人和伴侶、勇氣十足的領導者、無所畏的探索者,還能帶給別人力量,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只是千萬要小心,別愛自己愛得太過火,眼中只有自己,忘了別人。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講師馬爾肯為研究「自戀」超過二十年,他在書中引用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以及心理學最新研究,加上許多案例,為自戀最壞、最好,以及所有微妙之處提供生動的故事,解除我們對自戀的誤解,同時也說明適度的自戀,對維持健康的自我價值意識不可或缺。
馬爾肯並提出「自戀光譜」的概念,說明從完全不自戀到目空一切的不同,我們將更清楚何謂健康和危險的自戀,以及可能帶我們的好處和傷害。更重要的是,只要運用正確方法,自戀者是有機會被改變的。
唯有懂得同理別人,自戀才不會變得空洞,變成災難。本書能幫助我們在現實世界及網路空間擁有培養健康的自戀,避免極端自戀的誘惑和危險,也避開危險自戀的人,同時幫助每一個人,包括不夠認為自己特殊的人,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出熱情、活出精采。
作者簡介:
克雷格.馬爾肯(Dr. Craig Malkin)
作家、臨床心理醫師及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講師,治療個人、夫婦、家庭已有二十年經驗,針對人際關係而寫的文章、提出的建議常見於《時代》雜誌、《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婦女健康》(Women's Health)、《男士健康》(Men's Health)、《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match.com的《發生雜誌》(Happen Magazine)。
曾任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和福斯新聞台(Fox News)特約評論員。目前為位於麻省劍橋的YM心理治療與諮商公司(YM Psychotherapy and Consultation, Inc.)總經理兼總監,專門提供心理治療及實證夫妻關係研討會。
譯者簡介:
錢基蓮
自由譯者,譯著包括《身體裡的N個秘密》、《改變人生,從跑步開始》、《哈佛權威教你放鬆自療》等。
章節試閱
序
探索自戀的驚奇之旅
我母親是我見過最好但也是最教人生氣的人:她是一個自戀的人。
我一直到上大學專研心理學概論之後,才意識到她是這樣的人。課本上有一張希臘神話中納西瑟斯對著池水顧影自憐的圖片,下面赫然用粗體字標示這個字眼自戀。我記得在讀著說明之際,釋然和驚恐之感同時生出,因為這個字眼貼切的道出母親身上的矛盾。
在我小時候,母親是一個相當耀眼的人,她非常的外向、風趣、富有愛心,這個世界彷彿就是圍繞著她轉動。母親身高將近一百八十公分,一頭金髮,因為在英國成長而有一口濃厚的英國腔,走到任何地方──雜貨店、咖啡館、美容院,都能和人打成一片。她對朋友非常熱心,在他們生病與遇到困難時都會為他們打氣,並且全力改善她所住的社區,不論是打掃遊樂場還是舉辦麵包糕餅的義賣活動,都竭盡全力。身為父親的妻子和我們兄弟的母親,她始終守護著我們,毫不吝惜的付出她的愛與給予建議。
然而隨著我還有她的年紀增長,她的光芒漸漸黯淡。母親變得比較自我中心,會吹噓年輕時擔任芭蕾舞者的成就,有時候甚至還會笨拙的表演屈膝的動作強調一番。她會抬出名流顯貴來自抬身價,炫耀與知名人士的關係(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認識那些人,還是只是憑空想像罷了),心心念念想著自己的外表,瘋狂的為臉上的皺紋畫圖製表,不放過身上的斑斑點點,還為了保持身材而捱餓。她會打斷別人的話,即使對方正在吐苦水訴說心中的煎熬焦慮。我有一次嘗試告訴她和女朋友分手後的苦悶,她卻夢囈般喃喃自语:「我找對象從來不是問題。」她的無厘頭真是教我目瞪口呆。
我母親這是怎麼了?大學給了我自戀這兩個字,可是我其實不太懂它的含意。我有太多問題要問,她是不是一直是個自戀的人,只是我沒有看出來?還是突然受環境因素影響使然,也就是年老的關係嗎?我有什麼辦法可以喚回童年記憶中那個無私、滿懷慈愛的人?
我拼命找尋答案,在圖書館仔細閱讀從佛洛伊德以來的書籍文章。當時我是正在實習的心理醫師,跟著一位研究自戀的頂尖專家實習,我的博士後研究也著重於協助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希望更深入的了解自戀型人格障礙,也就是最極端的自戀。然而儘管我在那幾年裡學到很多,但感覺仍嫌不足。後來有一天我看到一件事,讓我對在母親、患者、以及自己身上看見的自戀從此改觀。
家父前不久去世,我同內人珍妮佛開始幫母親從離我們很遠的一棟大房子搬到我家附近的一棟小公寓,這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置身於這個狹小的空間讓她忍無可忍。「你們幫我找的這個地方還真是有夠可愛的。」她發出諷刺的怨言。
頭一晚她下塌附近的一家旅館,第二天下午才搭計程車到公寓和我們會合。我們繼續幫她開箱取出她的東西,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默默無語,而且她泰半時間都袖手旁觀。不久,母親再度坐上計程車消失了,不過這一次是去大手筆砸錢購買「家飾品」。
情況就這麼持續了一星期,母親晚上住旅館,白天血拼。後來有一天晚上,她誇張的嘆一口氣,宣布:「我要住得舒舒服服的!」然後走進臥室,接著我們便聽見她翻箱子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她踩著四吋高的細跟高跟鞋走出來,得意的告訴我們她穿的是讓貴婦們血拼絕不手軟的Manolo Blahnik凱莉鞋。「好了,」她嘆氣說:「我現在可以放輕鬆了,至少我的鞋子比這個地方更出采。」這雙鞋子顯然讓她自覺非同於常人。
我就是在那個當下想通的。母親以自視不凡作為精神支柱,在她感到害怕、憂傷、或寂寞時支撐自己。她沒有向我、家兄、珍妮佛或任何人求助,沒有開口說她對獨居感到多麼害怕,她依賴的是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覺。(她穿著凱莉鞋時,真的是比大部分人都高)。她年輕時不怎麼需要使勁的讓自己感覺不同於常人,因為別人對她的注意與讚美已經夠多了。年輕的外表是她信心的來源,而隨著年華老去朱顏衰,她開始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於是退出社交與社區生活。她必須尋找另一種方式引人注目,證明自己的特殊。
把自戀視為一個人們用來自我安慰的習慣,這個觀點讓我看到一個清晰而簡單的行為方式,能與母親相處。我明白了她自戀心理的起落,明白這個心理如何以及為何變得有殺傷力。我甚至明白該如何幫助她放下自戀,開誠佈公的討論她的不安。
為了解母親而做的搜尋也讓我有了另一種頓悟,那就是自戀並非全是不好的。事實上,有的自戀其實有助於人們生活快樂、滿足、充實。我發現認為自己獨特會使人成為更好的戀人和伴侶、勇氣十足的領導者、無所畏的探索者,使人更有創造力,甚至可能使人更長壽。
不計其數的研究證實很多我從小到大看到的情況。我在母親年輕時非常欣賞她的那些特質,溫馨、樂觀、行動力,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她的自戀推動的。自視不凡使她有信念、信心、以及勇氣,使她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發揮影響力,有能力實現她決心做的任何事,而且敢於嘗試。自戀是她的發射台,使她成為用心的媽媽和活躍的社區領導人,使她不只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而且別人也感受到這樣的信念。
我記得七歲那年,她對一個快要關門大吉、感到絕望的店東說的話。「我們需要你,」她滿臉笑容說:「我需要你,我還能在什麼地方吃得到這麼美味的食物,還有那麼有趣的談話。」她誇張的撅著嘴唇。「就這麼說定囉!」她跺腳說:「你不能走──你不能這樣對我!」我嘴裡嚼著餅乾,就這麼看著這個男子臉上的表情從垂頭喪氣轉為意氣風發。這就是母親的力量;她覺得自己特別,也使別人認為自己非同常人。後來那個人的店一直到我唸大學都還開著。
自視不凡有好也有壞,這只是我在探索自戀迷思時的驚人發現之一。你在後面就會看到許多事實挑戰既定的認知。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來自大量的研究(其中許多研究都是這幾年才完成的),同時也是得自我本身擔任臨床醫師治療個人與夫妻的經驗,這些經驗為自戀最壞、最好、以及所有微妙之處提供了生動的例子。(所有的例子都是我提供諮詢的患者綜合體;為保護個人隱私,患者的身份資料皆已更改。)
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大家了解一起生活與工作的人,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同時也希望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我的這番探索當然幫我自己做到了這一點。
和許多自戀者的子女一樣,我在成長期間與整個青少年期完全不許自己以為了不起,連一點這樣的念頭都不敢有。我不願意接受讚美,也不理會別人的讚美。總之,不論我有什麼成就,都不夠好就是了。
二十歲以後我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朝反向發展,用過多笑話或荒誕的故事主宰談話,而這一切都是要努力證明我的談話有趣。我後來了解這兩種態度──不斷的自我懷疑或持續的虛張聲勢,都無法使生活過得非常充實,反而讓我覺得寂寞和被人誤解。
幸而我能夠做出改變,找到令人滿意的平衡,同時也幫助許多人做同樣的事。身為治療師的我堅定認為這樣的成長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可能的,不論是不太自戀或太自戀的人都能做到。令人欣慰的是,你會看到支持這個結論的證據。
我為這本書展開研究數年之後,母親在一個酷熱的夏季過世,我和家兄陪侍在側。當時我已經從一個比較細膩而且不同的角度看待她的自戀,若非這個新觀點,我相信當時的我無法用全心的愛與她告別。
我分享這些心得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和我一樣讓生活變得明朗起來,為生活帶來希望。
但願這本書幫助你克服自視不凡的缺點,但擁有優點。
序
探索自戀的驚奇之旅
我母親是我見過最好但也是最教人生氣的人:她是一個自戀的人。
我一直到上大學專研心理學概論之後,才意識到她是這樣的人。課本上有一張希臘神話中納西瑟斯對著池水顧影自憐的圖片,下面赫然用粗體字標示這個字眼自戀。我記得在讀著說明之際,釋然和驚恐之感同時生出,因為這個字眼貼切的道出母親身上的矛盾。
在我小時候,母親是一個相當耀眼的人,她非常的外向、風趣、富有愛心,這個世界彷彿就是圍繞著她轉動。母親身高將近一百八十公分,一頭金髮,因為在英國成長而有一口濃厚的英國腔,走到任何地方──雜...
目錄
推薦序 學會欣賞自己,「自戀」,不是壞東西 周慕姿
自序 探索自戀的驚奇之旅
前言 納西瑟斯的迷思
第一部:自戀這回事
1 自戀,不行嗎?
2自戀如何變成罵人的字眼,並成為流行病
3了解自戀的光譜:從0到10 的不同
4自戀測驗:你有多自戀?
第二部:是什麼讓人變得自戀?
5 為什麼他們這麼愛/不愛自己?
6 為什麼他們隱藏起來,不容易被發現?
第三部:學習與自戀者共處
7對自戀者保持警覺:5個危險訊號
8我該離開自戀情人嗎?
9當同事與上司自我感覺太好時
第四部:迎向健康愛自己的活力人生
10教養自信又有愛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
11在社交媒體上,別被自戀沖昏頭
12用自戀,點燃活力與熱情人生
推薦序 學會欣賞自己,「自戀」,不是壞東西 周慕姿
自序 探索自戀的驚奇之旅
前言 納西瑟斯的迷思
第一部:自戀這回事
1 自戀,不行嗎?
2自戀如何變成罵人的字眼,並成為流行病
3了解自戀的光譜:從0到10 的不同
4自戀測驗:你有多自戀?
第二部:是什麼讓人變得自戀?
5 為什麼他們這麼愛/不愛自己?
6 為什麼他們隱藏起來,不容易被發現?
第三部:學習與自戀者共處
7對自戀者保持警覺:5個危險訊號
8我該離開自戀情人嗎?
9當同事與上司自我感覺太好時
第四部:迎向健康愛自己的活力人生
10教養自信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