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是病。
這個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有點焦慮,
沒有焦慮才不正常。 和你一樣焦慮的人可能多到超乎想像!他們每天都被這些困惑折磨:
對生活的人事物充滿不安全感
急著把事情做完,忽略疲倦感
要求完美、更好,給自己壓力
花太多的時間、力氣卻覺得是應該
擔心、焦慮引發人際關係緊張,抱怨別人不配合
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容易疲勞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易怒
肌肉緊繃
難以入睡、睡著後無法保持良好睡眠、覺得睡不飽
心悸、呼吸不順、腸胃問題
明明很努力還是心慌慌?發愁事沒完沒了、壓力大如山?
其實,會讓我們腦袋、身體當機的不是「危險」,而是「恐懼」!
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我們越感到焦慮,生活就越糟糕。在生活和工作中,焦慮時我們本能地什麼都不做,內心對未來充滿擔憂,直到被無力感完全侵蝕。其實,焦慮不是病。不要試圖去緩解、對抗、超越,它只是在提醒我們,未來的生活超出了我們的控制,我們需要去改變。焦慮,是因為你想表現得更優秀!
作者深度剖析現代人常見的六大焦慮,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與案例分享,提出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與解決方法,幫助你解決問題,控制情緒,提升自我價值與能力, 面對人生六大焦慮,帶你無痛化解內心焦躁。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親密無間」的真相是:你撰寫了劇本,希望有人如實演出。
但沒有誰有義務懂你,無須按照你的意志編排他的人生。
★所謂長大,就是逐漸學會一個人玩的過程。
日子本來就是各過各的,老混在一起的群居生活,是原始人過的。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鬆散,但不能鬆垮。
因此能把獨身生活過得很好的人,至少證明了他很勤奮。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你也被網路瘋傳的那些〈30歲前應該知道的15件事〉搞得超焦慮?
實際上,學著用「不應該」去看待「應該」,才是你最該學會的事。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從來都不是眼界(也就是體驗和見識),
而是能「耐得住性子往下沉」的深度:用心、行動和等待。
★世界上最有誠意的一句話是:吃虧要趁早。
早點吃虧,早點長記性——還好是現在這個年紀,還好一切都來得及。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這代表你在乎。
真的很難做決定?思小妞教你快速選擇的五大高效撇步。
★工作中,多勞未必真的就是能者,也可能是有病。
記住,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才是最有誠意的感謝。
★「努力」和「成功」二者間確實有關聯,但絕非因果關係。
你只要記住,該堅持的時候咬緊牙關,該放棄的時候別硬逞強。
社交焦慮:克制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出色
★這個時代,可說是人到用時方恨少。
你有五分鐘能充飽電的手機,卻再也沒人能陪你講兩小時電話。
★斷絕假社交,你的人脈裡只需留下五種人:
能談正事、能談心事、能陪你玩樂、能做榜樣、給你尊重的。
★此外,還要小心那些老愛跟你說「隨便、都好」的人
——這些人表面沒主見,骨子裡其實超有事!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而是……
★只拚技術、業績的時代早過去了;現代職場,內外兼修才是王道。
你不一定要有高顏質,但專業、整潔的外在形象絕不能少。
★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別把第一份工作太當回事。
重要的是過程中,你是否清楚明白自己的貢獻和收穫是什麼。
★每天上班就在等月底發薪?別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誰在這個時代求穩、不變,誰就會被淘汰。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年輕時你以為「人生=愛情」,但其實人生是「愛情+其他很多事情」。
賀爾蒙帶來的激情褪去後,只有各方面的匹配,才撐得起共同的生活。
★別再抱怨前任了!他/她可能是你這輩子遇過最好的老師。
分手後每一次計較,最後傷害的都只是自己。
★長久悼念一段戀情不代表你情長,只證明你無法承擔自己的抉擇。
相愛時,好好愛;不愛時,好好散。你該繼續往前走了。
本書專治擾亂你生活的各種焦慮,徹底轉變焦慮的負面心理模式,
學習與焦慮和平共存,重獲淡定人生。
專業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暢銷作家/螺螄拜恩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本書特色:
◆面對焦慮
焦慮就像地心引力,看不見、摸不著,但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永遠不可能擺脫。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吧!
◆認識焦慮
人再怎麼焦慮,大抵不脫職場、愛情、成長、自我認同、社交等面向,作者從六大層面剖析焦慮,透過理論、自身經驗與案例分享,顛覆既定印象,讓你重新認識焦慮,透視內心的恐懼與需求。
◆把焦慮當愛人
面對與剖析自身情況後,不妨更進一步積極接受,視焦慮為愛人,深深擁抱它,和諧共處。這樣才能把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找回生活掌控感,突破人生困境。
◆與焦慮共舞
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克服、戰勝焦慮,但作者用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幫大家「搞定」焦慮:那就是找到焦慮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把事情做好,與焦慮和平共存,它就會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利器。
作者簡介:
思小妞
知名教育培訓師。
現居美國,曾任中國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擅長個人發展、職業規畫諮詢與培訓。
曾為復旦、上海交大、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的600名學生提供諮詢。
經常於網上發文討論職涯與兩性相關議題,多篇文章曾被《清華南都》、《思想聚焦》、《十點讀書》、《有書》、《悅讀》、《北美留學生日報》等微信公號瘋狂轉載。
新浪博客:思小妞的犄角旮旯的博客
blog.sina.com.cn/u/2670261272
章節試閱
1.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不少人都認為「前任即禍害」,因為你不知道他在哪個時刻,會突然給你平靜的生活掀起一次波瀾,讓你原本歲月靜好的內心瞬間陷入恐慌。當然,最近被撩動心弦的是我的讀者朋友小梵,她留言向我求救:她的前男友要結婚了,發來請帖邀請她去參加婚禮。
兩年前他們分手,都是遠距離戀愛惹的禍。分手後的這兩年,兩個人依舊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生活,唯一的交集就是過年時,彼此傳一則群組訊息問候一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小梵不知道已經幾乎算是陌生人的前男友為何邀請她參加婚禮。摸著自己的良心說,她是不想去的,畢竟已經沒感情了,還要舟車勞頓跑去另一座城市,沒這個必要。可是不去,或者就算是禮到人不到,她又覺得對方也許會認為她小氣、還沒有對這份感情釋懷。糾結了三天,小梵依舊沒有下定決心。
▍分手即陌路才是正確解
如何看待前任?我一直秉持著「分手即陌路」這個原則。倒不是我曾經深受前任毒害,所以藏了一肚子仇恨。大家都是俗套般地相戀又分手,我自認臉皮還算不薄,內心也算強大,所以早就斬斷了對前任的那些三回九曲的心思。之所以抱有這種決絕的態度,是因為我喜歡一切純粹的關係。例如,父母就是要親生的,不要讓我在幾十年後才恍然大悟,然後歷盡艱辛地去尋父找母;朋友就是要三觀合拍談得來,不能點過幾次頭,說過幾次你好就能稱兄道弟;愛人就是要你情我願、不離不棄,不要各懷鬼胎、自稱有各種身不由己(我才不在乎);同事就是要在商言商、因利而聚,不要有太多帶感情的成分或道德綁票。
基於這些觀念,加上前任與生俱來的複雜性和蠱惑性,我喜歡用前任即陌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看待此種關係。無論如何,我是一定不會參加一位「陌生人」的婚禮的。原因有三:
第一,無論你曾是多好的現任,都恕我無法祝福已變為前任的你。說我小心眼兒也好、三觀扭曲也罷,婚禮是一個需要祝福的活動,我又不是聖母瑪利亞,為什麼要去祝福一位陌生人呢?
能成為彼此的前任,無非是經歷了他找你分手、你找他分手、你倆相互想分手這三種情況。他找你分手,理由歸納起來不外乎這麼幾條:要嘛是有了新歡;要嘛是覺得你不夠適合;要嘛是因為各種客觀條件幹擾愛不下去了。一個當初覺得我不夠好、不夠值得去愛,沒有勇氣牽手共度餘生的人,我為什麼要去祝福他呢?你找他分手,更一目了然了,當初就沒看上他,現在跑去湊熱鬧,是為了看他進化了多少嗎?至於你倆都想分手,那就更沒必要見了,當初都看彼此不順眼,何苦現在還要多看兩眼對方呢?
▍久別重逢的戀人,多半以驚嚇開場居多
第二,如果去了,我該如何和你打招呼?大家言情電視劇看多了,重逢的畫面都是感人不已、催人淚下。而真實的場面其實是,當你隔了好多年再見到前任時,一定是以驚嚇開場居多——這麼多年不見,你怎麼變得這麼肥了?這麼多年不見,你怎麼禿了?這麼多年不見,你臉上怎麼有這麼多皺紋?
你出席了前任的婚禮,以為往事隨風,自己早已心若磐石、不掀波瀾。當你看著他們緊張卻又執著地念著誓詞,為彼此戴上婚戒,然後擁抱、親吻時,你難免動容,想到曾經他也和你說過類似的情話;你們也買過便宜的對戒戴在彼此手上,期待一生一世;那個懷抱也曾溫暖、安慰過你;那張溫潤的脣曾因為第一次吻你而顫抖不止,讓你回味許久……但為什麼現在站在臺上的不是你們?
你以為自己會有什麼收穫,唯一的反應卻只有無感和冷眼。參加個婚禮搞得不喜不悲,猶如遁入空門,自己這是幹嘛來了?
所以,無論你盤算著用什麼樣的心態、戴什麼樣的面具去參加前任婚禮,現實一定會讓你與自己預期的表現產生差距。不見倒好,省得折騰自己那份平常心了。
▍現任的感受呢?請你多少有點自覺好嗎?
第三,分了手後兩造相會,親愛的現任會怎麼想?如果你告訴現任,我要去參加前任的婚禮,他是否會介意呢?他的答案若是豁達的「不介意,你去吧」,那我真想在當下就把他變成前任。什麼是現任?現任就是對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不在乎、不計較,但必須對我情感的旁枝末節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那個人。簡單來說,現任必須介意你與前任的一切關聯這才正常。反過來說吧,你為什麼一定要和前任變成老友、變成純潔的男/女朋友?又不是沒有其他人可以做朋友了。所以,在你糾結要不要去參加前任的婚禮時,最先考慮的應該是現任的感受。
至於前任的現任,你是不是也該顧及一下對方見到你的感受?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們算是陌生人,但即使不祝福對方,也不該隨便給陌生人找麻煩吧。我之前參加過同事的一次婚禮,男方不知出於何意,居然沒提前打招呼,就請了兩位前任到場。彼此相見面紅耳赤,言不由衷地祝福著、微笑著。敬完酒後,我那位當新娘的同事直接被氣哭了,有種被自己老公羞辱的感覺。辦場婚禮本來就又累又煩人,我猜她當時差點恨不得立即把結婚變離婚。
西藏著名詩人倉央嘉措曾說:「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不論你對前任是餘情未了還是心如止水,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應該是你們對彼此最有分寸的祝福了。
2.關於人生,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你曾對自己的人生有過什麼誤會嗎?
例如像我一樣,學生時代寫作文經常被拿來當範本,在全班或別的班級朗讀;得過一些獎項,就以為自己在寫作方面挺有天賦。直到去年,我開了微信公眾號,開始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給其他媒體寫專欄,天天把發文當成正式工作處理,這才發現這麼多年以來,我真是誤會自己的才華了。
雖然比我不會寫的人有很多,但比我會寫的人更多。過去的我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能玩弄文字於股掌中,現在驚覺原來自己才是被玩的那一個。這個體悟令我難免偶爾自我懷疑一下,產生「世界這麼大,會寫的人這麼多,哪輩子才能輪到我混出頭?」這樣的質疑。很多時候,我們太容易被自己迷惑,把擅長的那一點當成了天賦,以為憑藉於此就能嶄露頭角、一舉成名。而事實是,在某一方面,我們也許確實比別人強了那麼一點點,這多出來的一點點,就好比你恰巧比別人五官端正了些、身材勻稱了點,但又絕不至於達到「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的程度。
這就尷尬了,人人都想靠自身實力脫穎而出,但實力往往不太爭氣,讓我們無法稱心如意。更尷尬的是,除非受到刺激或挫敗,否則,我們很難自知:「原來我對自己的誤會這麼深啊。」
▍別把自己的夢想看得太聖潔
怎麼辦?難道就此作罷嗎?這還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周傑倫在《稻香》裡不是唱過了嗎?「追不到的夢想,換一個不就得了。」沒有誰的人生非要如此不可。
就像我在美國認識的莉莉,她是生物學的博士後,從大學起便選讀本科,賣身給生物學總共十二年,後來,她放棄這項專業去做了代購。
莉莉因為曾經在班上生物永遠考第一、大學考試時又因生物競賽加分,進了國內前五名的學校,所以她堅信自己將來一定會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並站上諾貝爾的領獎臺。來美國讀博士以後,看著身邊一波又一波的強者在眼前晃悠,她才明白自己的那點天賦連談資都算不上,頂多就是個冷笑話,然後她就頭也不回地跑到海外代購的大軍裡了。
我問莉莉,你後悔嗎? 十二年的全心投入說丟就丟了。
莉莉說,會惋惜但不會後悔,畢竟自己沒有一條路走到黑。雖然停損得晚了點,但現在做代購每月月入十萬不也補回來了嗎?
所以,別把自己的夢想看得太聖潔。世界那麼大,一生不算短,老天爺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空間去挑選,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懂得在該堅持的時候咬緊牙關,該放棄的時候別硬逞強。
▍別人怎麼選擇,都不關你的事
如果一個人真能收起左右搖擺、不顧他人勸阻,冷眼看待別人的質疑和否定,橫下一條心走到黑,看上去是喪失理性,但這往往也代表著他正在彙聚自己的所有力量一頭栽下去,猛紮猛打,早晚也能鑿出個洞,看到世界的另外一副模樣。
雖然作家錢鍾書說很多人是錯把熱情當天賦,但能夠對一件事一直保有熱情,誰又能說不是一種天賦呢?
人生最大的損失,從來都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浪費了所有感情和精力。一路走到黑的尷尬在於,走到最後你發現,自己動用對抗全世界的勇氣和決心並沒能感動上天,當然,上天不會辜負你——祂不但賞了你一記響亮的耳光,還順帶補上幾句風涼話,嘲笑你死心眼。可是你心底也明白,很多時候只要調個頭,或者稍微換個方向,就不必一直撞牆、白白流血流淚。儘管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我們依然不能嘲笑或指責那些選擇一錯到底的人。原因很簡單:不關你的事。
▍在對方開口尋求你的看法前,請保持沉默
所以,「一條路走到黑」遠非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只要下決心、有勇氣或一股傻勁兒就可以了。它可以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莫名自信、對夢想的堅定執著、對原來生活的逃離、對未來人生的幻想、甚至純粹只是為了執行當初一個錯誤的規畫——因為無論對錯,他們都要做自己的主人。
大概,人與人之間精神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們無法真正懂得另一個人的想法。無論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後及時止步,還是抱著謎一般的自信一錯到底,當對方沒有尋求看法時,請務必保持沉默。因為,除非一個人自願,否則他沒有義務承受別人的評價,而我們一廂情願的評價往往會傷害別人。
更何況,一條路走到黑,萬一你選對了,走出來了呢?
3.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
應該是近兩年,我才終於接受「迷茫」不是個惡魔這件事。
學生時代,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成天活在迷茫的魔咒裡焦慮不安。一方面覺得青春無敵,大好人生才剛開始,沒什麼好懼怕的;另一方面,想到美好的生活雖然即將展開,卻也沒個方向,就覺得一輩子漫長得有些多餘。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迷茫並不是青春的專屬品。即使褪去青澀,長成了一張大人臉,有了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七拚八湊出安逸的生活,迷茫還是不會離你而去。否則,那麼多中年危機就來得莫名其妙了。
人,大概只有邁入老年後才不會覺得迷茫,不是因為年齡夠大智慧夠多,主要是因為要開始整頓心情面對死亡,沒時間再玩年輕人的這套小把戲。
▍即使迷茫,只要不沉淪,生活也不會待你太薄
和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相比,迷茫的確是小把戲。例如,即使再迷茫,肚子餓時找不到東西吃就是天大的事,這個時候迷茫也要先給肚皮讓位;即使再迷茫,想想考試或專案的最後期限迫在眉睫,也實在是耗費不起精力迷茫;放眼望去也沒幾十年就要面臨人生大限將至這個問題,連死亡這種一翻兩瞪眼的事你都擔著了,扛下區區迷茫又算多大的事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接受。我之所以不再擔心迷茫這件事,倒不是因為我的方向清明、通暢了,而是,我發現即使一直迷茫,只要不沉淪,生活也不會待你太薄。甚至冥冥之中,自有力量牽著你走上一條路,然後,不知不覺,那條路就成了你人生的正軌。
迷茫著,卻還能對現狀滿意,這難道不矛盾嗎?看上去既像笑話,又像謊言。其實迷茫和滿意之間完全可以不矛盾,甚至能夠理出一條很滑順的邏輯鏈:雖然迷茫著,但因為也努力著,所以並不會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好。
▍然後,奮鬥吧
明白了嗎?讓我們心安的從來都不是你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而是追求的過程中能不能讓你感到踏實。迷茫從來都不是立個旗幟就能緩解,而是你得自己奮鬥起來,即使前方根本沒有任何旗桿。
為什麼奮鬥起來非常重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耗光你大部分精力,讓你沒力氣再去迷茫。所有那些「我從何來?將去何方」形而上的問題,始作俑者都是因為你尚且有閒。如果你需要應付鋪天蓋地的問題,根本無暇翻出迷茫這個標籤貼給自己。大家沒發現嗎?中年危機只有在已經取得些許成就的人身上發作,就是因為生活穩定,他們才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如何讓未來的自己,能像過去那麼厲害」這個問題。
另一個原因是,生活的確是無常的,無論是苦心追求還是刻意安排,它都會甩你一臉意外。當然,我不是勸你去過無目的、混亂的生活,能夠把自己的一生安排妥帖、周到,有時是需要一些勇氣的。否則我們幹嘛要急著放棄一份安穩的、能看得到三十年後生活長什麼樣子的工作?或者一個讓你約會一次就能看到婚後只有鍋碗瓢盆生活的伴侶?過著整齊有序的日子,真的就比因為未知和迷茫而產生焦慮的人生更高級嗎?所以,關鍵不在於生活方式,而是只要你持續奮鬥,就有機會打破迷茫,或者迎來新的未知和焦慮去代替以往你不滿意的日子。
如果你能安然接受迷茫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我們總會在某個階段陷入或長久或短暫的迷茫;抑或是,即使你理清了人生的大方向,也難免要在某件事上迷糊一會兒;更何況,無論活得多麼清醒的人,也難免在午夜夢迴時,懷疑自我幾分鐘——就像感冒一樣,你不把它看成巨大的壓力,它也就不會輕易讓你去嘗到焦慮的滋味了。
有時候,就是得帶著些「也許我能走大運」的期待去撲動翅膀,人生才能柳暗花明。所以,當你還因為迷茫纏身而苦惱,你應該感到開心,因為這至少說明:第一,你還年輕,有心思去體驗迷茫。第二,你還有無數種人生可以去期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應該不算很忙,尚有空間去努力奮鬥。
1.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不少人都認為「前任即禍害」,因為你不知道他在哪個時刻,會突然給你平靜的生活掀起一次波瀾,讓你原本歲月靜好的內心瞬間陷入恐慌。當然,最近被撩動心弦的是我的讀者朋友小梵,她留言向我求救:她的前男友要結婚了,發來請帖邀請她去參加婚禮。
兩年前他們分手,都是遠距離戀愛惹的禍。分手後的這兩年,兩個人依舊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生活,唯一的交集就是過年時,彼此傳一則群組訊息問候一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小梵不知道已經幾乎算是陌生人的前男友為何邀請她參加婚禮。摸著自己的良心說,她是不想去的,畢...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
律師娘/林靜如
拿這個例子來說明很奇怪,不過簡單又淺白,大家就姑且聽聽吧!
有一次我在百貨賣場買了杯現壓的精釀生啤酒,金黃色的瓊漿玉液裝在透明的外帶杯裡,八分滿不附蓋子,就讓顧客可以邊走邊喝。我心情大好地一手推著十一個月大女兒的娃娃車,一手拿著外帶的精釀白啤酒暢飲,旁邊跟著我九歲大的兒子,準備去找老公會面。這時走在一旁的兒子,一直反覆地跟我說:「媽媽,妳的啤酒杯沒有蓋子。」
一開始我沒有意會到他的焦慮,只是隨口「嗯……嗯……」地敷衍應和著。後來他實在重複這句話無數次到我無法忽略的時候,我才轉頭問他:「你是擔心媽媽的啤酒打翻嗎?」兒子立刻點頭如搗蒜,緊張的情緒寫滿在臉上。
我笑了出來,這是多小的事啊!卻讓他幾百公尺的路程一直惶惶不安。於是,我開始認真處理他的焦慮:「首先,媽媽覺得啤酒很好喝,所以我會很小心,慢慢走,不會打翻它。再來,假設媽媽真的打翻它了,會怎麼樣嗎?不會啊!不會有員警把媽媽抓去坐牢的,太陽一曬,啤酒馬上就蒸發到天空去了。」
就這樣一段話,兒子立刻安心地走他的路,不再擔心我的啤酒會打翻了。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在本書中,作者提到一點:焦慮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症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家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對於這個論點我相當有感,身為一個母親,我常常在路上看到焦慮的媽媽,因為控制不了孩子的行為而動怒、發飆。我也非常能夠理解,雖然這些行為對孩子很不好,容易在童年回憶裡留下陰影,但通常都是肇因於媽媽對於孩子脫序行為的過度焦慮及擔憂,最終導致情緒失控。
我不只認同作者所說的,焦慮會教養式地遺傳,我甚至認為,焦慮會病毒式地感染。當你身邊都是雲淡風輕式的人,你的步調也會跟著放慢;當你身邊總是焦躁易怒的人,你真的很難淡定。
回到我跟兒子的啤酒杯事件,當引發你焦慮的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常來自於你對某件事情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例如說,兒子的自信心與心理強度不夠,他擔心打翻啤酒,路人的眼光會讓他無地自容。但事實上,不僅路人可能不在乎,甚至啤酒打翻這件事,發生的機率也不高。
可是,生活中,會引發我們焦慮的事件非常多,包括配偶離異、兄弟鬩牆、父母離世、老闆裁員、同事霸淩等,這些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和控制的。因此,就如同作者所說的,我們只能與焦慮共存、擁抱焦慮,甚至把焦慮當愛人,才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不傷人,也不傷己。
(本文作者律師娘林靜如,自述:「從全職媽媽意外成為作家,從作家意外成為廣播主持人,從主持人意外成為娘子軍的女頭目,我的人生是一連串意外,推著我走的,是不認輸的主婦氣概。」
擅長以溫暖卻又洞悉人性的文字,將法律結合人心,說出動人的故事,臉書擁有二十八萬追蹤者,並成立「娘子軍行銷有限公司」,率領女性建立自己的品牌,為自己創造屬於自我的生涯與幸福。著有《說好的幸福呢?律師娘的愛情辯護》、《轉身的幸福》、《離婚事務所》、《為幸福,再勇敢一次》、《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五本作品。)
推薦序二
與焦慮共舞
暢銷作家/螺螄拜恩
我的人生中一直有位不合格的舞伴隨傍在側,我們舞不出輕快流暢的華爾滋;也踏不出恬靜圓熟的狐步,總是齜牙裂嘴互踩對方痛處;僵硬的肢體彼此牴觸,一路坑坑疤疤期待樂音劃上休止符,可惜舞曲永不結束。
這位令人深惡痛絕的舞伴名叫「焦慮」(它與焦仁和絕對沒有親戚關係),在大考前、面試前、提案前等種種緊要關頭,總無視個人意願,端起虛假的微笑道:「來吧!我們跳支舞!」,便不由分說攬起我的腰(不幸中的大幸是我還有腰),跌跌撞撞滑進舞池,搞砸所有可能成功的事情。
後來我發現,幾乎人人身後都伴隨著這位隱形的舞伴,它不僅現身於重大事件,連日常亦翩然降臨。例如當你對未來規畫感到迷茫、為職場升遷萬分緊張,感到愛情前景沒有夢想之際,焦慮便會牽住你的手,腳尖一個旋轉,種種思慮直接從十八層地獄墜入第十九層。你只能拍拍屁股,裝沒事地站起來乾笑:「還好,多了一層,價格不變。」
也許你受夠了這般小丑似的愚弄,想狠狠一腳踢走它。所以翻閱了市面上所有關於焦慮的書籍、每星期做一次心理諮商,或滿頭大汗做著熱瑜伽……最後當你為束在腳上的紅鞋些微鬆動而欣喜時,猛然一看,原來焦慮依舊陰魂不散……。
等等!別急著撕書!因為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嶄新到讓人跌破眼鏡的觀點,假如你無法擺脫焦慮,不妨視其為愛人,深深擁抱它,與焦慮和諧相處(就像在電影院你儂我儂地互相用嘴餵爆米花)(好,這句是我加的)。現居美國,曾任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的作者思小妞認為,既然焦慮無法克服,何不找出產生焦慮之根源,把事情做好,甚至將其轉化為一把傍身利器。
以第三章的〈選擇焦慮〉來講,從古至今,人們始終難以脫離將權力、名聲與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一把尺,以此區分自己是魯蛇(loser)或溫拿(winner),深深為個人成就焦慮。然作者認為,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甚至直言此為假命題,「定義成功」比「追求成功」更有意義,我們可以從平凡生活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再例,許多人不擅拒絕,被「能者多勞」這頭銜一扣,陀螺似地忙到惶惶不可終日,引發諸多身心疾病。而作者指出,如果你真是對方眼中的「能者」,對方就應給予真正的尊重和誠意回報感謝,如金錢、假期或職位。而非空口講些漂亮話敷衍了事。「能者多勞」後面還少一句「多勞多得」不是嗎?為何我們要為自己應得的感到慚愧,或貌似謙卑地索求?
考慮到焦慮之形式千變萬化,除了以上例子,本書作者深入分析現代人常見的六大焦慮:「存在焦慮、成長焦慮、選擇焦慮、社交焦慮、職業焦慮和愛情焦慮」,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等堅實理論及案例為論述基礎,貼近大眾生活,提出觀點與眾不同、條理分明、下筆犀利之解決方法及看事情的角度,洞見透澈。全書質量均佳,而且內容竟然毫不枯燥,雅致幽默的文筆具高度可讀性,稱本書為心靈雞湯簡直是汙辱了雞湯(咦),請稱呼其為「心靈氣泡水」,泉水採自安地斯山脈之永凍層,喝之冷冽開胃兼發人深省哪~(拿香檳酒杯乾杯)。
(本文作者為暢銷作家,但迄今沒見過有人第一次就能正確寫出「螺螄拜恩」,累積至目前為止看過三十種不同寫法。念了個跟大學無關的研究所,又做了份和研究所不相干的工作,在人生的路上迷途已成為一種僅次於如廁的好習慣。電影是糧食,電玩是愛人,閱讀是靈魂,吐嘈是生命。畢生最驕傲的事是用嘴剝蝦和單手擒蚊。)
推薦序三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我的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相當嚴重的焦慮感。
大學生的畢業集體焦慮:找工作,我也同樣經歷過。一開始我以為那樣的焦慮已是我的極限,所以在我接到錄取通知的電話,欣喜若狂。
可是我從未想過,這將是我短短人生之中,最痛苦的一年,這只說明瞭我的人生經驗過於貧乏。那時的主管像是全知全能的天神,我總是會被一個又一個考題擊倒,怎麼做似乎都達不到要求。依稀記得到職剛滿半年,搭著每天通勤的公車,都想著:「今天就遞辭呈吧!」但是一想到要與老闆共處一室的焦慮,竟嚴重到讓我一拖再拖。
一方面覺得好氣又好笑,對主管的焦慮慢慢轉化為憤恨,這樣的情緒反倒成為我上班的動力,困獸被逼到了穀底,只想拚個你死我活。當時手中有個專案,只想著:我要做到完美,我要讓他覺得我無可取代,然後我要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狠狠地離開他。
揣著這個大夢,工作的繁忙與挨罵雖然不曾中斷,我卻莫名地感到一絲異樣的輕鬆。
已經離開這份工作好幾年了,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那一段時光卻一直讓我回憶。現實中,想當一個無憂無慮的人,簡直是天方夜譚。生命的成長來自不斷地毀滅與重生,「長大」這件事,往往伴隨著傷心,是內在的突破,必須靠內省以達成,外力難以介入。
如果用運動來比喻的話,適當的焦慮就像有點累的慢跑,不至於讓你氣喘吁吁,但也不是太輕鬆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無法享受這個過程,雖然你的理性知道,持之以恆的運動對身心靈是好的;但你的感性拒絕讓自己陷入不輕鬆的狀態。
實際上,將焦慮提升至欲望,就能變成不斷向前的動力。(不見得是功成名就,而是你個人冀求的終極目標——每天躺在床上一事無成也可以。)
再繼續聊聊我的主管,當我的王子復仇記展開之時,他卻開始對我推心置腹,很多事放手讓我做了,外出時會閒話家常了,旅遊時也有專屬我的一份小禮物了。
某次出差,我們路過一座花園,恰巧更上層的主管來了通電話,一接起就是頓飆罵,聲音大得我都聽得見,我知道部門的流動率很高,我知道業績不好,我還知道好多問題但都無解。九月的太陽不熱,雲影天光,小小的水池裡錦鯉一直轉著,主管默默地蹲了下來,臉低低的,什麼都沒說,直到電話那端的聲音漸弱,主管的姿勢仍舊維持著,一分鐘後又神情自若,一貫仍是那個我討厭的主管。到了很後來的後來,我才知道主管有多厲害,與自己的焦慮相處自如,甚至讓焦慮成為武器。因為當我遇到類似的情形,焦慮便如海嘯般捲來,使人情緒崩潰。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原來焦慮是不分人的,尊貴如天神般的主管,下賤至我這種免洗員工,大家都有自己要處理的焦慮。而書裡所討論的職場焦慮,我都經歷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現在離職是不是就完了?對公司開砲,是否會害得自己被業界封殺?焦慮這件事,作者從存在、成長、選擇、社交、職業、愛情六大項,有系統地探討,沒有單一解方,帶領你認識、學習擁抱焦慮,內外兼修,不迷惘自己的步伐,終而使焦慮成為敲破你舒適圈的槌子,迎向更多可能性的宇宙。
(本文作者為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寫日記是唯一做自己的方法。偶有深度但垃圾話居多。臉書粉專:www.facebook.com/BSDFcommittee)
推薦序一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
律師娘/林靜如
拿這個例子來說明很奇怪,不過簡單又淺白,大家就姑且聽聽吧!
有一次我在百貨賣場買了杯現壓的精釀生啤酒,金黃色的瓊漿玉液裝在透明的外帶杯裡,八分滿不附蓋子,就讓顧客可以邊走邊喝。我心情大好地一手推著十一個月大女兒的娃娃車,一手拿著外帶的精釀白啤酒暢飲,旁邊跟著我九歲大的兒子,準備去找老公會面。這時走在一旁的兒子,一直反覆地跟我說:「媽媽,妳的啤酒杯沒有蓋子。」
一開始我沒有意會到他的焦慮,只是隨口「嗯……嗯……」地敷衍應和著。後來他實在重複這句話無...
作者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把焦慮當愛人?開玩笑吧!
焦慮是人類的天敵,隨便翻開一本與焦慮相關的書或文章,都能看到許多專業人士的分析。焦慮產生的害處,可謂舉不勝舉,例如:焦慮造成的基本款傷害是失眠,那種幾週、幾個月的長期失眠,對生活和工作產生的破壞難以估計。而這還只是焦慮造成的低危傷害,更恐怖的是,焦慮會直接導致死亡率上升。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高度焦慮的男性和女性,因為患上了一種叫「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疾病,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所以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二三%。
除了對身體、生命造成的巨大傷害外,患有焦慮症的人在精神上也飽受折磨。他們通常難以表達、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作為人的基本情緒的喜、怒、哀、懼,也出現表達紊亂、難以自控的情況,這勢必對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更不幸的是,焦慮還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症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家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例如,如果你患有焦慮症,你會情緒失控、喜怒無常、訓斥、責駡孩子,甚至常常對生活抱有負面想法,這些都會對他們的一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總之,焦慮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傢夥,而愛人呢,至少他/她的人物設定是用來親密相處、終身為伴的,體驗起來應該是溫暖的。焦慮與愛人是完全相反的兩件事物,我們怎麼可能把焦慮當愛人,與它保持一輩子的親密?
先別急,我知道焦慮這傢夥不是省油的燈,人類也想盡各種方法要消滅它,不過在這之前,我們不妨先換個角度看焦慮。問大家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能擺脫焦慮嗎?
也許你讀過很多克服焦慮的書、聽過很多相關課程、甚至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可依然焦慮對不對?學業、工作、家庭關係、未來、存款、房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很難教人不憂心。
另外,說句落井下石的真心話,相信我,如果你才剛出校園不久、尚未結婚、沒有孩子就為諸多事情而焦慮,那你焦慮的旅程才剛剛起步。
焦慮就像地心引力,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永遠不可能擺脫。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吧,光接受還不夠,這樣顯得勉強,你得真心接受、熱情擁抱。這樣才能把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
問題二:焦慮一定糟糕嗎?
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焦慮的文藝說法)、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安於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六項調查,受訪對象涉及九十六個國家,近十二萬人。在一項自我評價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中,將生活滿意度評為八分或九分的人,普遍比自評生活滿意度為滿分十分的人收入更高。
而且從焦慮的起源來看,它是人類在與環境鬥爭、生存及適應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情緒,對於幫助我們面對具挑戰性和危險性的活動時,有相當積極的意義。所以,適度維持焦慮狀態是有好處的。
我自己的一個切身感受是,焦慮的確能讓我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著名的外資五○○強企業,試用期結束時,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都需要參加一次轉正職考試,滿分一百分,至少得有九十分才能留任;每個人有一次重考的機會,如果第二次還不合格就要捲鋪蓋走人。最恐怖的是,考試科目裡有我最頭疼的數學測試。備考期間,我夜夜失眠、掉頭髮、情緒一直高度緊張。當初面試時我可是過五關斬六將,從上百人裡殺出重圍的,試用期又異常辛苦,我可不想在這最後關頭前功盡棄。
這種狀態持續了近一個月,在我考完並通過後才逐漸結束,我還記得終於脫離苦海時,當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裡有一隻巨大的黑頭蒼蠅盯著我,一動不動,像是要吃了我,我也死死盯著它,然後它突然飛走了。當時的我非常焦慮,但事後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確實挺喜歡那種狀態的。當時的我處於一種緊張、競爭、但又不至於讓我「奔潰」的壓力中,日子異常繁忙;我沒時間去想剛分手的戀情、為鄉愁感嘆,只保持專注的狀態以完成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最好。
所以,焦慮並非一無是處,當你能用最大限度去Hold住焦慮時,它就能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一件利器。
其實焦慮真的挺像愛人的,尤其是那種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你和他天天相處、習慣了彼此,他的全部小缺點和小毛病你都知道。但那些缺點和毛病又不至於讓你氣炸到離婚(雖然拍桌子喊過無數遍),或許是你沒有勇氣;或許是你知道即使分開了,下一個伴侶未必就有現在這個好,而且再好的人都有缺點和毛病,終究還得重新適應,但人生哪有那麼多時間耗費在不斷嘗新上啊。
我們不能因為另一半的一點小問題就拿婚姻當兒戲,同樣,也不能因為焦慮伴隨我們左右就糟蹋自己的人生。
那我們如何克服焦慮呢?呃,對不起,這本書不講這個。
「前面說了半天焦慮,你竟不告訴我方法?搞什麼啊!」……各位請息怒,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克服、戰勝焦慮(我一直懷疑焦慮真的能被克服或戰勝嗎?)。但它用了自己的方式幫大家「搞定」焦慮:那就是找到讓你產生焦慮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把事情做好(聽起來很簡單吧?)。
讓我們焦慮的事有哪些呢?我統計了一下,包括: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對未來的迷茫、工作上的煩心事、愛情的困擾、獨處時的胡思亂想、讀書(或學習)時常在白做工……在這本書裡,我正是從這些病根兒入手去解決焦慮的。
例如關於愛情,我們總會為彼此能不能有個好結局、能不能天長地久而擔心。我反而覺得別去苛求親密無間的關係,因為「沒有誰有義務懂你,非得按照你的劇本編排自己的人生不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一切關係,你就會清爽很多。
關於迷茫,我們總覺得這種狀態很糟糕,好像一團漿糊困住了自己。而我的看法是,迷茫其實是一件好事,像是一個警示燈號,它一直閃著,正好說明瞭你尚未沉淪,想辦法保持不沉淪的警醒姿態,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還有這個時代備受稱讚的堅持和勤奮,我們都認為這兩者是治療焦慮的良藥,但我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一種變相的懶惰,你只是在感動自己罷了,勤奮和堅持過後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
以及,在職場方面,我們都篤信工作要拚實力,但如果你真的只拚實力,那就輸定了。
我就不劇透了,還是請移駕看正文吧。
總而言之,糾正另一半的小毛病和缺點不是靠打壓、威脅、隱藏、逃避,而是找到這些缺點產生的根源,然後一點一滴藥到病除。焦慮也是如此,對它我們要胸懷寬大、行動精準!
請把焦慮當愛人
把焦慮當愛人?開玩笑吧!
焦慮是人類的天敵,隨便翻開一本與焦慮相關的書或文章,都能看到許多專業人士的分析。焦慮產生的害處,可謂舉不勝舉,例如:焦慮造成的基本款傷害是失眠,那種幾週、幾個月的長期失眠,對生活和工作產生的破壞難以估計。而這還只是焦慮造成的低危傷害,更恐怖的是,焦慮會直接導致死亡率上升。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高度焦慮的男性和女性,因為患上了一種叫「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疾病,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所以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二三%。
除了對身體、生命造成的巨大傷害外,患有焦慮症的人在...
目錄
推薦序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律師娘
推薦序 與焦慮共舞/螺螄拜恩
推薦序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瞎妹休日委員會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第一章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 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 維持高水準的獨身生活
• 何必一定要脫單?
• 別去苛求親密無間
• 一個人好好過,從整理開始
第二章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 學會用「不應該」去看問題
• 接受有瑕疵的自己
•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不是眼界
• 有一種幸運,叫吃虧要趁早
• 什麼才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 抵抗懶癌,只需要這七招
第三章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 關於人生,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 別用努力來掩飾你的懶惰
•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 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
• 為什麼你沒想像中成功?
•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
• 你以為的能者多勞,是一種病
• 你也有選擇困難嗎?看這裡
第四章 社交焦慮:克制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出色
• 你的人脈只需要五種人
• 小心那些喜歡說「隨便」的人
• 給別人最有價值的回饋
• 別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 獨立,讓你越來越出色
第五章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而是……
• 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
• 別把第一份工作太當回事
• 如何避免職場上的暗箭?
• 三十歲以後的職場人生,怎麼過?
• 你是否已患有職場憂鬱症?
• 能混就混、唱衰公司……別當職場囚徒
第六章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 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
• 前任是你最好的老師
• 愛情裡的三觀一致
• 選擇伴侶才不是什麼終身大事
• 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 愛就是「你要盲目支持我」?
• 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推薦序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律師娘
推薦序 與焦慮共舞/螺螄拜恩
推薦序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瞎妹休日委員會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第一章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 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 維持高水準的獨身生活
• 何必一定要脫單?
• 別去苛求親密無間
• 一個人好好過,從整理開始
第二章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 學會用「不應該」去看問題
• 接受有瑕疵的自己
•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不是眼界
• 有一種幸運,叫吃虧要趁早
• 什麼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