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瑞典街頭這麼多男人推嬰兒車,他們不用上班嗎?
荷蘭阿姆斯特丹,竟然有一半的房子是社會住宅?
大雨颱風頻仍的日本東京,很少淹水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的狗跟人一樣有自己的護照,你相信嗎?
為什麼瑞典的獨居老人特別多,卻個個過得愜意快活?
在辦公室闢農園,這個日本老闆是不是瘋了?
一組最專業的採訪團隊,
走訪四個最先進的國家,
探討十二個最迫切的生活議題。
聯合報60周年,企劃製作《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專題
隨書附贈實地採訪報導影音DVD
少子化、高齡化、水資源匱乏、房價高漲、空氣污染、能源危機……種種台灣現正面臨的問題,也早已席捲無數其他高度現代化的國家,為此,許多國家透過最新的科技與政策,經過多年的嘗試與努力,發展出自己一套應對的方法,成功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
針對十二個當前社會最迫切面臨的議題,聯合報採訪團隊走訪瑞典、荷蘭、英國、日本等國,透過實地訪查,親身體驗,並與當地居民和官員深入訪談,為我們帶回來第一手的客觀報導,配以豐富的照片及圖表解說,讓讀者了解,這些國家面對相同的考驗時,所採取的思維與觀念。
外國的月亮並不見得比較圓,然而,讓我們虛心借鏡其他國家的作法,參考其他人民的生活方式,我們將會覺醒,只要有心,我們也能夠改變!
章節試閱
2 訂作好爸爸
/瑞典/
完善福利帶動高生育率
「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斯德哥爾摩市家庭中心的社工蓮娜溫柔的一句話,卻是瑞典打破先進國家「女性高教育、高就業率,一定兼有低生育率」魔咒的關鍵──養兒育女是國家大事。
人口九百萬的瑞典,擁有八成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女人更「生生不息」,擁有傲視全歐的高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生育一點九個小孩。相較之下,台灣女性就業率徘徊在五成邊緣,生育率卻落得在全球吊車尾,二○一○年只有○‧九,難怪馬英九總統要疾呼這是「國安問題」。
四百八十天有薪育嬰假
如果國家盡全力支持你生兒育女,讓人不用在職涯及生育中兩難;從準備懷孕開始,政府提供產檢到小兒護士的免費支持;小孩一出生,父母可享約一年半的有薪親職假,之後有平價托育、課前及課後照顧,上學免費,小孩十六歲前每個月還給約新台幣五千元的兒童津貼──你還會如此猶豫要不要生小孩嗎?
這就是瑞典達成高生育率目標的祕訣:對全面家庭友善的福利政策(不只是限於中低收入戶的殘補式福利),與普及的、付得起的公共托育制度。
社區家庭中心提供支援
為每對父母撐腰的「家庭中心」是其中一環。蓮娜工作的力力何曼區家庭中心,就在地鐵站旁熱鬧的購物中心裡。一出電梯,偌大的走廊上寫著「P-Barnvagnar」,意思是「嬰兒車停車場」。嬰兒車海非常壯觀,這是苦於少子女化的台灣少見的夢幻場面。
蓮娜解釋,瑞典各社區都有家庭中心,提供育兒父母的一切所需,通常包括:助產士中心、父母支持中心、幼兒健康中心,以及供育兒父母聚會的「開放式幼兒園」,毋須註冊,想來就來,大人小孩在此唱歌、做勞作或打架;家長相互打氣,也能降低孩子未來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
「我們還把『產婦中心』改名為中性的『助產士中心』。」蓮娜說,好讓男性覺得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國家幫助你生養小孩
準爸爸約拿‧法格倫陪著女友來產檢,「寶寶再一個月零一天就要出生了。」他精確地說,今天要聽胎音、量肚皮大小,看胎位是不是正常。作為準父親,法格倫十分投入。
其他房間裡,「媽媽團體」正討論嬰兒營養;「新手爸媽」的六母一父都帶著嬰兒,資深治療師正在帶領大家說出經歷生產的惶恐與痛苦。瑞典政府連父母的心情都管?「當然,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蓮娜說,整個國家都幫你。
無微不至、環環相扣地支持人民成為父母,以國家力量協助孩子成長,這是一九三○年代也曾歷經人口危機的瑞典,解決少子女化問題的催生哲學。當時總理韓森提出「人民之家」口號,照顧人民「從搖籃到墳墓」。
到六○年代,勞工短缺,亟需女性投入職場,於是政府廣設托育設施,協助女性返回就業市場,更確立福利與勞動政策結合,「享受福利」和「工作納稅」支撐,造就令人驚奇的瑞典模式。
瑞典沒有家庭主婦
「我們沒有『家庭主婦』!在瑞典,每個人都工作。」這是此行托育訪談最常聽到的開場白。斯德哥爾摩市年輕美麗的副市長安娜‧傑摩兒就是一例,掌管全市福利,兩歲兒子是她的驕傲。
「工作對女人和男人一樣重要,這是我的身分認同。」安娜說,托育制度加上伴侶支持,讓她在工作上實現自我。兒子出生時,她是國會議員,丈夫請了幾周假照顧新生兒;接著她請了六個月親職假;當她回到國會,先生再請八個月親職假,比她請的還長。如今她在市政府任職,孩子上公共幼兒園,學費不超過家庭收入百分之三。
「瑞典生育率下降時,政府政策並不以鼓勵婦女生育為要件,而是轉而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並同時推行兩性平權政策,提供追求家庭與職涯的途徑。」中央研究院人口政策建議書的結語這麼說,可見女性的高就業率與高生育率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5 與水和平共處
/荷蘭/
讓惡水息怒,把地還給河川
過去八百年以治水傲視全球的荷蘭,現在承認,必須謙卑向大自然學習,只有大自然治得了水。要讓愈來愈兇惡的水患息怒,就須把從河川占據的土地還給河川。
堤防退二百五十公尺,把土地還給大自然
從荷蘭東部大城Arnnem走約十公里,可到達萊茵河的分流點,這裡離德國很近,但離荷蘭的經濟重鎮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都有好幾百公里遠。從新建的堤防上環顧,離河岸還有近三百公尺,河堤內有兩棟可愛的兩層花園洋房。
荷蘭運輸、公共建設及治水部資深顧問羅夫謝倫(Ralph Schielen)博士指著近河處一條較矮的堤坊。「那是舊堤防,一部分拆了、一部分降低高度,留下來的部分有分流作用。」他說,為了讓暴漲的河水有地方流,把堤防往後退了二百五十公尺。
羅夫指著那兩間洋房說,那是跟著堤防往後移的住戶,「這兩戶不想搬離這裡,所以我們就幫他們蓋了新房子。」為了把堤防往後移,工程單位拆了三戶人家。
房子可重蓋,農田卻搬不了。這二百五十公尺寬、七公里長的大片土地,原本大多數是種玉米,以後就還給大自然,給動植物當保護區,替洪水找去路。
花一年多溝通,農民點頭
羅夫表示,現在全荷蘭有二十六處在進行「還地於河」計畫,「洪水是自然現象,與其無效抵擋,不如找出方法與洪水共存。」
說得很簡單,但要原本居住在此的荷蘭人民讓出房子、土地,只為了讓水淹,難道荷蘭民眾都不抗爭?
羅夫表示,這些工程保護的是下游四百萬人、荷蘭六成的經濟命脈,輕重顯而易見,也非做不可,但他們還是花了一年多和農民溝通,幫忙蓋了新屋、找了相當的農地,才有今天的進度。
能讓民眾讓出住了幾代的土地,關鍵在於觀念改變;殘酷的是,人們常是要付出慘痛代價,才會改變想法。
百年防堵工事已過時
一九五三年一場海上風暴,造成荷蘭嚴重水災,死了一千八百多人,南部低地被水淹了十個月。從此荷蘭興建了全世界最長、最複雜的水患防衛線,包括兩千四百公里的高堤、像兩個艾菲爾鐵塔長的水閘門等,它的壯觀和氣魄,吸引了各國治水專家前往取經。
之後,荷蘭人的確安居了數十年,到一九七○年代,開始有人質疑堤防、水閘讓內陸運河優養化、破壞海岸生態,建議拆掉堤防,但多數荷蘭人並不贊同這個看法。
直到一九九五年再度發生水患,荷蘭撤離兩萬五千居民,那次水災造成歐洲各國共一百三十多億台幣經濟損失。水災後,荷蘭人開始檢討,幾百年的防堵工事,是不是該修正了。
二○○○年荷蘭正式宣布內陸將「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將河道挖寬,拆除水壩、防洪堰,再將河岸的農業地改成氾濫區。
每年投入一個GDP防水患
荷蘭治水最高指揮官、三角洲計畫執行長(Delta Commissioner位階高於部會首長,由總理直接任命)維庫肯(Wim Kuijken)表示,荷蘭國土三分之二低於海平面,最大的港口就在愈來愈不安定的萊茵河下游,治水直接影響國家安全。
維庫肯說,現在我們設定的敵人是一千二百五十年甚至是一萬年才會發生一次的超級洪水。「再高的堤防,也擋不了這種洪水,所以我們正設法讓水位降低。」
維庫肯強調,「環境在變,治水思維也要改變」;全球氣候異常的惡果,近兩、三年在全球都看得到,「可能發生的災難」不是危言聳聽,荷蘭政府每年要花一個GDP防水患。
面對越來越棘手的水患,不只荷蘭開始改變觀念,英、德、法、比利時等,也開始學習順應河川作用力,把人類長久占據的洪水平原還大河、讓河川找回原有的蓄洪區。這股水患管理新思潮,已從歐洲擴張至美國。
6 都市農夫不是夢
/日本/
高樓屋頂養蜜蜂,東京銀座最新流行
在都市務農成了日本東京的樂活新時尚,這群人在銀座商圈的頂樓養蜜蜂,並號召更多人把閒置的屋頂變菜園,讓屋頂菜園變招蜂引蝶的樂園,東京天空也有愈來愈多的開心農場。
東京銀座商圈的「紙漿會館」十一樓屋頂,幾十萬隻蜜蜂安分地住在蜂箱裡,很難想像在亞洲最貴地段的大樓屋頂,竟成了養蜂場。
銀座蜂蜜,東京限定
「今年梅雨提早了兩周,耽誤了採蜜。」田中淳夫招呼工作人員和見習的社區民眾穿戴防護衣帽,用熟練的身手取下蜂巢上的蜜蠟,再用機器析離出芬芳美味的「銀座蜂蜜」。他說,三到六月是採蜜的最佳時節,未料連日梅雨攪局而延後,也因為雨下太久,花蜜銳減,以致蜂蜜甜度減了十度,「但滋味還是很棒!」
田中淳夫與高安和男在二○○六年共同創辦非營利組織「銀座蜜蜂計畫」,原本只是好奇紐約、巴黎在都市養蜂的現象,加上東京的皇居、濱離宮植物園等綠地總在春夏開滿各式花卉,「如果也在東京市區養蜂,這些花就有了附加價值,而能吃到都市產的蜂蜜也是件新鮮事。」田中淳夫突發奇想,在都市屋頂養蜂的「Bee Garden(蜜蜂花園)」計畫也跟著成形。
他們看好周邊的環境資源,「蜜蜂花園」計畫決定先在銀座試點。
大廈頂樓闢菜園,一舉多得
「工蜂外出採蜜,活動半徑約三公里。」田中淳夫說,牠們可以採蜜的地點包括銀座的行道樹、日比谷公園、皇居和濱離宮植物園;四月有染井吉野櫻與油菜花,五月是馬栗樹,六月是鵝掌楸和蜜柑的花蜜,這些都距銀座三公里的範圍內。
然而光靠現有的戶外植栽,不足以應付逐年增加的採蜜所需,「銀座蜜蜂計畫」推廣屋頂平台種菜,號召市民成為「都市農夫」,透過種植開花的有機蔬果增加蜜源。
「這些茄子、番茄、絲瓜……都是有機的,動手種不但享受田園樂趣,吃到更是滿足。」老牌的銀座百貨公司松屋率先響應蜜蜂花園計畫,頂樓休憩平台變成菜園,松屋百貨總務部專任係長大木幸生說,今年四月,來自銀座商圈的飯店、烘焙坊、酒吧等店家志工,共同參與種菜,八月收成時,將由飯店大廚用這些新鮮食材煮成咖哩飯和大家分享。
因蜂蜜而凝聚的社區向心力
銀座的屋頂菜園已增加到十幾座,不僅綠化屋頂閒置空間,為頂樓降溫、節省空調用電,平時不相往來、只有生意競爭關係的商圈業者,在蜜蜂花園的撮合下交情愈來愈好,也紛紛站出來關心銀座的環境與未來。
「以往和同行是互搶客人的對手,現在因為蜜蜂花園計畫都變成好朋友了。」經營酒吧的白坂亞紀用行動支持養蜂計畫,她是屋頂菜園的志工,也是銀座蜂蜜的行銷大使。
身為「銀座社交料飲協會」理事,白坂亞紀找來銀座酒保大賽的歷屆冠軍得主,用銀座蜂蜜調製一款威士忌蘇打酒「蜂蜜highball」,成了六十六家銀座酒吧最受歡迎的調酒,「消費者點這杯『銀座限定』的調酒,不僅能紓壓,還能貢獻環境」。原來,每杯蜂蜜調酒提撥售價兩成,作為環境綠化及蜜蜂花園推廣基金。
銀座蜂蜜馬卡龍,想吃要排隊
銀座歷史最悠久的銀座西洋飯店也力挺銀座蜂蜜。「我們做的法式甜點Macaron(馬卡龍),只有銀座吃得到。」飯店公關經理田淵美千枝拿出剛出爐的馬卡龍說,推出後總賣到缺貨,至少要一周前預訂才吃得到。
她說,銀座蜂蜜比一般蜂蜜貴兩倍(一公斤三千六百元台幣),但因認同養蜂計畫,附近數十家烘焙坊、飯店業者全都採購製作糕點。除了風味絕佳,這幾年日本提倡個人參與地區發展,也吸引民眾用消費參與這股「蜂」潮。這些彼此扶持所產生的利潤,也會用來回饋銀座的自然環境。
蜜蜂為銀座所帶來的不只是商機,牠為植物授粉,讓樹木繁衍果實,鳥類因而聚集,生態環境得到了滋潤而重拾生命力,也讓久居城市的人們省思疏離的人際關係。
呵護蜜蜂,禁灑農藥
在銀座養蜂正引發東京的環境質變。「銀座蜜蜂計畫」理事長高安和男表示,由於每天有幾十萬隻蜜蜂飛到市區採蜜,因此去年起,銀座所在的中央區公所自動刪減五百萬日圓(約台幣一百八十萬元)的行道樹農藥預算,天皇也下令皇居的植栽不可噴灑農藥,確保辛苦的蜜蜂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從銀座出發,都市養蜂場正向大阪、名古屋、札幌、仙台、北九州市等地擴散開來,對都市環境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勢必與日俱增。
2 訂作好爸爸
/瑞典/
完善福利帶動高生育率
「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斯德哥爾摩市家庭中心的社工蓮娜溫柔的一句話,卻是瑞典打破先進國家「女性高教育、高就業率,一定兼有低生育率」魔咒的關鍵──養兒育女是國家大事。
人口九百萬的瑞典,擁有八成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女人更「生生不息」,擁有傲視全歐的高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生育一點九個小孩。相較之下,台灣女性就業率徘徊在五成邊緣,生育率卻落得在全球吊車尾,二○一○年只有○‧九,難怪馬英九總統要疾呼這是「國安問題」。
四百八十天有薪育嬰假
如果國家盡全力支持你...
作者序
媒體的責任:探討公共議題,開拓國民視野
/羅國俊(聯合報總編輯)
聯合報六十年,見證台灣嬗變演進
九月十六日是聯合報創立一甲子之慶,六十年來聯合報與台灣社會共成長,共同走過艱辛歲月,見證從威權到民主、戰爭到和平、貧窮到繁榮的嬗變演進,中華民國播遷來台兩年後,聯合報即一路記錄無數歡欣或創痛的時刻,眼見許多希望的打造、幻滅,以至重生。如今,中華民國雖幾經危疑震撼,屢仆屢起,卻屹立不搖,且以更勇健的姿態迎接百年大壽。值此國壽、社慶之際,聯合報除了舉辦各項慶祝活動外,深感推動進步觀念是媒體不可推卸的職責,因此自六月起推出「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十二篇系列報導,希望引入先進國家值得鑑照的新觀念,協助提升台灣更上層樓。
「借鏡國外,提升台灣」系列,是聯合報一次大規模的採訪計畫,籌備約一年,赴國外採訪人數有十餘人,採訪國家除了遠赴北歐瑞典,且深入英國、荷蘭、日本等國,並結合國內專家見解,分十二個主題刊出,如今更由聯經出版社結集出版專書,便利讀者藏閱。
籌備一年,大規模的採訪計畫
這次規模龐大的採訪計畫著眼於台灣面臨的迫切問題。經過六十餘年的經建發展,台灣的硬體建設粗具規模,近年來國人卻益發感覺軟體投入的嚴重不足。例如,台灣老年化的速度極為驚人,媒體上時可見到老人不得安養的報導,甚至有老人遭棄養、虐待,以至自殺事件,可說已是逼面而至的危機。聯合報特別走訪瑞典,報導「讓人敢於老去的制度」;另外,台灣家庭普遍關切的房價、托育嬰問題,記者也至歐洲取經,報導荷蘭的社會住宅、以及瑞典「訂做好爸爸 」。
而台灣城市建設好大喜功,導致華麗卻無用的蚊子館遍布各地。聯合報此次採訪特意著重在城市防災、與水和平共處,以至為藝術家找個家、維護城市舊建築等。我們認為高聳的建築固然眩目,但城市的靈魂應該是藝術家快樂居遊於此,讓人們不經意地撞見;以至我們知道一幢經歷歲月風霜的老建築,依然安穩地等候人們探訪。
聯合報近年來全面向數位匯流轉型,此次採訪也採取了國內媒體少見的多元型態。每赴一個國家採訪,都包括了文字、攝影記者,外加影像拍攝人員,報導使用的載體,除了刊登在聯合報,大量的現場照片在部落格提供點閱,動態影片更在聯合新聞網及多個網路平台播出。
台灣媒體歪風,八卦瑣事凌駕民生大事
台灣媒體生態近年來出現極大變化,頗多發展方向受人詬病,取其大者,第一、媒體的公共性逐漸淪喪,對事關國計民生的公共議題不聞不問,反而將極多篇幅投入在瑣碎、八卦、隱私的挖掘、扒糞中。當大學生只看影視明星的緋聞報導時,無怪馬總統在校園詢問同學對ECFA有何意見時,學生只能瞠目結舌,不知ECFA為何物。
其二、媒體普遍只關注台灣內部的芝麻小事,電視政論節目討論政要的生辰八字、祖墓風水;有人跳樓,所有電視台出動SNG車現場轉播,所謂國際新聞則是剪輯Youtube的趣味短片充數。反而,對於事關重大的國際、大陸發展趨勢,乏人聞問。媒體理應報導世界變化的重要資訊,使閱聽者耳聰目明,掌握環境、正確判斷,但台灣媒體在此顯然尚遠不符理想。
堅持深入報導,為讀者開拓國際視野
聯合報身為台灣媒體一員,亦經常自省每日所做報導能否協助讀者完整認識世界,提供有價值、具意義的資訊。站在下一個六十年的起點,我們推出「借鏡國外,提升台灣」系列報導,反映了以下一些基本態度:
聯合報看重讀者的品味,不相信媒體只供消閒之用,媒體作為環境的守望者,不能棄守天職,成篇累牘只在情色血腥中打轉,我們將持續針對重大公共議題深入探索,並且傳播進步觀念。與台灣一同成長,與讀者共求進步,這是聯合報過去一甲子的堅持,也會是第二個六十年不懈的追求。
聯合報除了關懷台灣,更希望放眼世界,提供讀者全球重大資訊。台灣四百年來一直是個貿易島,人民一向具有開拓探索、冒險犯難的精神。而以貿易立國,媒體卻不關注世界趨勢,目光停留在餖飣瑣事上,誠屬不可思議之事。「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雖是一句老掉牙的話,但在科技工具日新月異的今日,媒體報導反而視野內縮,又寧非怪事?聯合報將運用海內外廣佈的新聞資源,為讀者報導、解析天下大事。
媒體的力量,推動台灣正向發展
台灣資源貧瘠,最珍貴且取之不竭的乃是高素質的腦礦,英語的玩笑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進去的是垃圾,出來的就是垃圾),部分媒體經營者認定,媒體不過一門生意,即使垃圾資訊,若能賺錢,則其他不在關心之列。聯合報則確信,推動台灣正向的發展,有賴人才頭角崢嶸,而優質的媒體必須開拓國民的視野與胸襟。「借鏡國外,提升台灣」系列告一段落,而聯合報與讀者的相互策勵則正要開始。
媒體的責任:探討公共議題,開拓國民視野
/羅國俊(聯合報總編輯)
聯合報六十年,見證台灣嬗變演進
九月十六日是聯合報創立一甲子之慶,六十年來聯合報與台灣社會共成長,共同走過艱辛歲月,見證從威權到民主、戰爭到和平、貧窮到繁榮的嬗變演進,中華民國播遷來台兩年後,聯合報即一路記錄無數歡欣或創痛的時刻,眼見許多希望的打造、幻滅,以至重生。如今,中華民國雖幾經危疑震撼,屢仆屢起,卻屹立不搖,且以更勇健的姿態迎接百年大壽。值此國壽、社慶之際,聯合報除了舉辦各項慶祝活動外,深感推動進步觀念是媒體不可推卸的職責...
目錄
1 社會住宅是好宅
/荷蘭/
社會住宅,市民排隊搶著住
老舊自來水廠,蛻變高級公寓
社宅與豪宅並立的東碼頭區
歷經一百年變革的住宅概念
阿姆斯特丹政府,主導都市規畫
社會住宅有助縮小貧富差距
社會住宅也能成為金雞母
/台灣/
溪洲釘子戶,轉型社會住宅先鋒
少賣國有地,多蓋社會住宅──專訪夏鑄九
2 訂做好爸爸
/瑞典/
完善福利帶動高生育率
平價托育,生得愈多付得愈少
男性親職假打造超級奶爸
爹地請親職假,瑞典離婚率降三成
「休假育兒」成為時尚男人成功象徵
兩性平等,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型男部長,也當過全職奶爸──專訪社會安全部長克斯特松
/台灣/
雙薪家庭,養兒淪為月光族
改善托育才是催生良藥──專訪劉毓秀
3 騎向單車大城
/荷蘭/
全球單車使用量最高的「自行車麥加」
管好開車族,兩輪族安心上路
從兒童到新移民,全民瘋單車
政府補助,每人擁有一點二輛單車
/英國/
倫敦,鐵馬時尚天堂
打破社會階級的單車交響曲
公共自行車,低碳夢上路
/台灣/
台北「微笑單車」,設計待加強
棄四輪騎兩輪,這是一種城市價值
4 讓人敢於老去的制度
/瑞典/
讓長者獨立而尊嚴地老去
「我想在長大的房子裡走完人生」
台灣重殘女孩,瑞典重生
不讓一人生病,拖垮全家
/台灣/
邁入高齡社會,照護服務嚴重欠缺
老人養護、日間長照,價格高昂資源缺
5 與水和平共處
/荷蘭/
讓惡水息怒,把地還給河川
氣候變遷新對策──水上屋
讓人民濕了腳,水利會就換人
把防災化為商機
/日本/
地下神殿分洪,人造河趕走水患
四千個滯洪池,鶴見川不再發怒
都更兼治水,漥地蓋豪宅
歐巴桑的努力,換回乾淨琵琶湖
/台灣/
台灣治水困境,立法難、整合難──專訪李鴻源
6 都市農夫不是夢
/日本/
高樓屋頂養蜜蜂,東京銀座最新流行
辦公室農園,新科技結合新觀念
澀谷屋頂開心農場,上班族療癒新選擇
/英國/
倫敦最時髦的新職業──都市農夫
迎接奧運,倫敦把高樓變回農田
超市進口作物OUT,在地有機產品IN
7 永續大未來
/日本/
東京綠屋頂,有田有菜園
自給自足的太陽能屋
/瑞典/
老舊城區,搖身變為生態「綠鑽石」
公平貿易城,用「倫理消費」改變世界
營養午餐,目標百分百有機
8 為藝術家找個家
/英國/
古城倫敦,用藝術來都市更新
群聚力量大,藝術家不再單打獨鬥
台灣插畫家,倫敦孵夢
9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英國/
流浪的毛小孩也有幸福窩
眾生平等,貓狗也有動物權
教育狗主人,培養好狗民
10 城市防災學
/日本/
防災,從小做起──東京小學的防災訓練
災難中的媒體角色,日本公共電視台NHK
三一一地震教我們的事
11 和都市重修「舊好」
/日本/
舊城中的新亮點,都市更新讓東京改頭換面
政府主導都更,才是都市再生新契機
城市新美學──人性、低碳、多元的丸之內
12 出借偏見的真人圖書館
/瑞典/
讀萬卷書,不如「借」一個真人來問問
圖書館裡最受歡迎的真人書,脫衣舞孃──羅莎
垃圾桶裡的淘金客──約翰
戴頭巾的丹麥女孩──亞斯敏
性別不再重要,建立於愛與親情的彩虹家庭
平等監察官,打擊各種歧視
1 社會住宅是好宅
/荷蘭/
社會住宅,市民排隊搶著住
老舊自來水廠,蛻變高級公寓
社宅與豪宅並立的東碼頭區
歷經一百年變革的住宅概念
阿姆斯特丹政府,主導都市規畫
社會住宅有助縮小貧富差距
社會住宅也能成為金雞母
/台灣/
溪洲釘子戶,轉型社會住宅先鋒
少賣國有地,多蓋社會住宅──專訪夏鑄九
2 訂做好爸爸
/瑞典/
完善福利帶動高生育率
平價托育,生得愈多付得愈少
男性親職假打造超級奶爸
爹地請親職假,瑞典離婚率降三成
「休假育兒」成為時尚男人成功象徵
兩性平等,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型男部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