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關係變好後,
發現自己竟貪戀起人生……
透過一段段的旅行,
重新記錄自己與媽媽過去的對立與現在的和解過程,
才明白,在這些無形的心靈對話之中,
用彼此的眼光去調整矛盾、修正心態,
才能擁抱母女間的差異,圓滿過去未竟的遺憾。
本書作者張瓊齡是個活躍於國內外非營利組織、渾身充滿淑世能量的奇女子。她自小便有強烈的道德潔癖,偏偏爸爸是個傾家蕩產的賭徒,媽媽為了償還賭債及一家生計,則賣檳榔、設電玩……賺盡令她難堪的「髒錢」。
為了逃離原生家庭,她自上小學第一天便省吃儉用存下每一分零用錢,終於在十六歲以升學為計謀「冠冕堂皇」地離家,同時暗自立誓:今生若有辦法,就再也不回頭了!……直到三十三歲她才發現,若不能處理好跟家裡的關係,她是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的。
旅行經驗豐富的她,在一次不得不帶媽媽出國的五天中,發現母女竟能24小時相處卻不吵架……她總算找到了跟媽媽的和解之道──透過旅行帶離媽媽的主場優勢,並以循序漸進的九個境界(招數),讓媽媽參與她豐盛遼闊的公益世界。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她是以幾近百折千迴的心路歷程才終於跟媽媽日益靠近,但媽媽卻始終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在愛著孩子,從來沒有改變……
★ 一對價值觀南轅北轍的母女,一場走了四十年的和解旅途
一個急欲想擺脫令她窒息的原生家庭的女兒,從充滿自卑與缺陷的童年開始,便計畫以升學為由,合理逃家。媽媽對子女的期待,與子女對家庭的不滿,兩相擦撞所造成的鴻溝落差,導致母女兩人的隔閡。
回頭看與媽媽的鬥爭,是一條淚痕與血跡斑斑之路。個性強勢的兩人,兩相碰撞,必定兩敗俱傷。然而,當自己在社會上幫助了這麼多的人,為什麼卻無法回頭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母女關係呢?
書中內容便從「跟團旅行」開始再到「半自助」、「全自助」的旅行規劃,並且透過貴人(賴佩霞)相助,解開母女間盤根錯節的心結,循序漸進地看著身處鴻溝兩端的母女,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旅行與女兒的自我反省表述,找回對彼此的親密與依賴。
本書附錄瓊齡訪談媽媽的親密對談,讓整本書呈現除了女兒單方面的自我表述之外,
媽媽一路上在面對旅行(和解)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心情?是否也是緊張,甚至充滿開心期待?可愛的母女對談,溫馨上演!
經過旅行相處之後,才能懂得「尊重媽媽,讓她做她自己,讓她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她的孩子。」或許因為長年累積的隔閡,導致某些表達愛的方式,不夠細膩, 然而只要記得彼此相愛,只要女兒願意伸出手,母親與女兒,不管時間多長,永遠都能和好。
作者簡介:
張瓊齡
理性訓練啟蒙自政大哲學系,以記者之姿切入社會,便從來不曾稍離人群。
感性探索則承蒙於諸位「有緣無分」的戀人們。
和媽媽關係變好以後,發現自己竟然貪戀起人生。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任職於慈濟基金會文化志業中心記者期間,
展開對公益領域的探索,在臺灣廣泛參與各類公益工作,逾二十年;
一九九八年起,陸續以學員、教師、行政主管、顧問角色參與社區大學運動至今,
自二○○四年赴海外公益旅行,仍持續培訓青年從事海外志願服務,
最新志趣是培植熟齡人口(四十~六十五歲),成為公益創業家。
臨近四十歲爬梳生命,確認此生在公益領域流轉是天命。
後四十歲的人生,期許隨緣成為有情眾生的「重要他者」。
二○一二年開始認真對待「作者」這個角色,
最終期望成為入世的、生命哲學實踐者。
專欄:
《網氏女性電子報》「飄浪遊靈」專欄
《魅麗》雜誌「魅麗心」專欄
《國語日報》家庭版「旅行可以不一樣」
「音樂家的成長路」專欄作者。
著有《深愛這一切》(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基金會)
《從Me到We的旅程》(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親密是教養的起點》(遠流)
《Toby的聚寶盒》(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鄭秀娟 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莊慧秋 心靈工坊企劃總監
江妙瑩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主編 ……悸動推薦……
推薦語
一個叛逆性格的中年女兒,一次次地邀請媽媽一起去旅行,讓彼此的生命開始靠近……瓊齡的母女旅行,有一種充滿心機的趣味,和無法偷懶迴避的親密。真是好樣的,瓊齡的創意和勇氣,值得喝彩!──莊慧秋
這本讀來有趣的書卻讓我數度眼眶發熱,因為作者逃離家庭追求自我的內在力量,以及回到她自認不堪的原生家庭母親身旁的情感需求,引發了我為人女兒的共鳴。──鄭秀娟
瓊齡每一段反思的旅程是最柔軟的提醒,和解無需任何條件,而是一顆彼此接納的心。我認為對許多困惑於親子關係障礙的讀者將很受用。──江妙瑩
我要說:「瓊齡,不容易,妳的心願終於達成了。當初我們一起流過的眼淚,如今化為更大的祝福,進入更多家庭裡。妳的實證將會鼓勵許多為人子女者,放下對上一代的埋怨與僵持;幸福指日可待!」──賴佩霞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小語
女兒與母親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一個長年投身NGO、「公益旅行」、「國際志工」的女兒,能夠幫助世界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卻怎麼會無法幫助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本書透過瓊齡明快的文字,搭配紀實照片(童年至現在),自我表述其在與母親「和好」的過程中,種種困惑與矛盾,並且如何解套以及觀點的轉變。循序漸進地安排一段段與母親和解的旅程,層層看見你曾經以為沒有,其實卻無比深厚的母女之愛。
在閱讀中反觀自省,我們更能看見某些切身相關的瓶頸,每對母女都有形式不同的母女情結,或許女兒總對母親太過自信,潛意識地相信母親對自己的愛太多太重,因此女兒的冷漠與叛離,都不會使其回收她對我們的愛。然而,我們總是忘了,其實母親也需要女兒的傾聽與需要,這才是她們幸福的來源。
瓊齡讓我們看見,母親最終的快樂,來自於女兒的陪伴。和解永遠都不會太晚,母親一直都在等著女兒回頭,伸出手,給她一個笑容,甚至一起體會彼此的生活。
名人推薦: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鄭秀娟 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莊慧秋 心靈工坊企劃總監
江妙瑩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主編 ……悸動推薦……
推薦語
一個叛逆性格的中年女兒,一次次地邀請媽媽一起去旅行,讓彼此的生命開始靠近……瓊齡的母女旅行,有一種充滿心機的趣味,和無法偷懶迴避的親密。真是好樣的,瓊齡的創意和勇氣,值得喝彩!──莊慧秋
這本讀來有趣的書卻讓我數度眼眶發熱,因為作者逃離家庭追求自我的內在力量,以及回到她自認不堪的原生家庭母親身旁的情感需求,引發了我為人女兒的共鳴。─...
章節試閱
當媽媽年紀越來越大……
關於面對「衰老與死亡」,成年的子女未必就一定不如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該強壯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
別忘了,媽媽們一直都在持續變老,就算有人用盡方法讓自己「凍齡」或是努力運動健身抗老,然而,衰老與死亡,都是不可抗逆的事實。
關於面對「衰老與死亡」,成年子女未必就一定不如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該強壯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我的體悟是,做孩子的能夠勇敢面對這些人生大事,連帶地,也有助於媽媽去面對這些事情。
二○一三年的三月十二日,正巧是植樹節,這天也是我認識超過二十年、住在樂生療養院,逾一甲子的金義楨阿伯往生八個多月後,終於排到時間、可以把骨灰送到法鼓山生命園區植存的日子。
一直都在公益領域工作的我,從年輕時代便有機會接觸臨終關懷等議題,當我了解大體捐贈、身後採行環保葬禮等觀念,也會不經意地跟家人分享,媽媽就是最常被我「洗腦」的人。由於媽媽也識得金阿伯,我特別邀請媽媽同行觀禮,也順便了解有關身後採行植存的整個過程。
前一天晚上我先回到媽媽家住宿,以便次日一早帶媽媽前往位於金山的法鼓山,就在回媽媽家,不到二十四小時的逗留中,卻出現了令我吃驚的事情:我只是與媽媽平常地對話,說著、說著,竟然有兩度,忍不住有種想要摸媽媽的衝動,就在想的同時,我的手也真的就伸過去,摸了媽媽手臂兩下。媽媽並沒有受到驚嚇,也沒有異常的表情,好像沒特別感覺的樣子。
但我卻對自己這種生平不曾有過的舉動驚訝不已,那種由衷而生的愛憐之意、想要撫觸對方的衝動,好像只在談戀愛的時候出現過,我不知道母女之間,竟然也可以產生,並且是發生在像我這種、連想到要跟媽媽說「我愛你」都想不下去的人!
當植存儀式完成,我們要往回走下坡道時,因為兩旁沒有扶手,我們母女便自然地手牽著手,一起步下台階。這也是自我有記憶以來,不曾發生過的事,但一切卻又發生得那麼理所當然。
回程在捷運裡,跟媽媽說byebye 的時候,媽媽沒像往常那樣,出現如懂事的孩子般,必須強忍不捨、目送著父母出門上班的神情,當她看到我對她一付嘻皮笑臉的模樣,竟還笑得樂不可支,別離首次沒有悲情。必須坦承,光只是母女一起旅行、一起去做某些事,並不足以達到母女關係提升的境界,但只要發起旅行的女兒想讓一切變好的心念夠強,並持續實踐不中斷,過程中,就有可能遇到關鍵性的貴人,讓提升轉變的契機出現。
貴人乍現
哪怕是爭執,哪怕是吵鬧,都無損於母女彼此相愛的事實。
母親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去算命,還曾經特地帶我去解命盤,然而,她要我聽的重點,我全不在意,反倒緊緊抓住了:「我與父母緣淺」的宿命,然後,用盡力氣讓這個預言兌現。
而就在以為我與媽媽關係無以為繼的時候,我要特別感謝和Tammy(賴佩霞)女士的相遇。
二○○八年九月猶在孟加拉旅行期間,高中同學Isabella在MSN 問我:「願不願意擔任Tammy個人自傳的寫手?」當下直覺此事絕非尋常。在母女關係這一部分,我以為我早就死心,覺得最終我家母女,若能表面上兩不相擾,就已經是萬幸了。
但或許是我母親求和心切,虔誠感應了諸天神靈也說不定吧!沒想到,這次接下Tammy的自傳寫手,竟是就此解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母女情結。
在訪談過程中,耳裡聽的明明是Tammy與她母親之間的情、愛、糾、纏,悸動的卻是自家母女的相煎相殘,我終於逐漸模糊了,自己究竟是在聆聽Tammy的生命故事,還是在告解自己的人生至慟?Tammy說,她在長期接受心理諮商、參與成長團體的過程中,難免對於生父的生而不養、棄而不顧有所怨怪,但無論如何,她都編派不出一字一句母親的不是,覺得只要稍有不敬的字眼,甚至於心念,都萬般不該。
當Tammy察覺出我與母親的糾結,曾經不期然地,邀請我跟著她複誦:「媽媽,我愛妳。」我怔了許久,完全說不出口,甚至發現連只是默想著這樣的字句,都覺得無限難堪。
天啊!這幾十年來,我不斷理性地告訴自己,母親是如何長久地為全家人犧牲,如何地不看重自己,一心為兒女夫婿,她只是刀子嘴,完全是豆腐心;就算說不出一句順耳的話,但終究是以負面攻擊的方式,來表達對子女的疼愛;她那個年代成長過來的人,都是這樣的調調,別擱在心上……
但我的內心,確確實實、完完全全地「不愛」這樣一個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的母親!
母親對我的愛,竟是她的一廂情願!
Tammy 說,獨生女的她,自小只要母親端出身分,她就乖乖閉嘴。青春期以來,也不知哪兒來的火氣,兩人每見必鬥嘴,吵吵鬧鬧度過母親餘生,但無論如何吵鬧,卻都心知肚明,彼此就是彼此的唯一,無可替代。她望著我的眼睛,篤定地說:「哪怕是爭執,哪怕是吵鬧,都無損於妳們母女彼此相愛的事實。」
從來,還真沒聽過這樣的說法。
一直以來,我幻想中美好的家庭關係,便是溫言軟語,情理相待。但幾乎我們母女之間,只在談論他人家務、事不關己的時候,才會聽到彼此笑語如珠。只要母親的話鋒一轉,轉回自家子女身上,便是一個個地劍拔弩張、一個個地不共戴天。
母親的最後防線是端出身分,試圖挽住最後的尊嚴。但越是頻繁地使出最後手段,卻又是越發地氣弱。
Tammy說:「雖然爭吵,依然相愛。」
我的幻夢就此醒轉。
原來我們家的相處模式便是吵吵鬧鬧式的相愛,期望溫言和樂,倒是一種痴心妄想了。
Tammy又說:「妳向來追求自由、忠於自己,那麼,可不可以,也容許妳的母親只要做她自己就好,讓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來愛妳,不用挑剔,不用嫌棄,不要批判。」
我又被點醒了。
原來,我也長久地以母親所壓迫於我的,更千倍、萬倍地回敬於她呢!想來母親屢屢指控我鄙視她、不敬她,也都是她千真萬確的感受了。
說也離奇。
經過和Tammy三番兩次的對談之後,我那盤根錯結的情結,不明所以地解開了。
此後聽到母親的絮絮叨叨、魔音傳腦如出一轍,再不覺心浮氣燥了。
當我真心接受了Tammy的提點,從今而後,即使不在旅行途中,當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又開始展開千篇一律、數十年如一日的魔音傳腦時,我竟然不像從前那樣易怒、搞到最後不歡而散,而是真的覺得不刺耳了。
更神奇的是,當我不再被「魔音傳腦」干擾後,媽媽竟然也就越來越少講出我肯定不愛聽的話,甚至偶爾還會誇獎我(媽媽一直深信,誇獎孩子會讓孩子自大,因此從來只挑毛病,不輕易誇讚)。
如果孩子能夠為媽媽做的事情很有限,那麼就只要抓住一個重點吧!
那就是:「尊重媽媽,讓她做她自己,讓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來愛她的孩子。」
這樣,媽媽就快樂了。
當媽媽年紀越來越大……
關於面對「衰老與死亡」,成年的子女未必就一定不如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該強壯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
別忘了,媽媽們一直都在持續變老,就算有人用盡方法讓自己「凍齡」或是努力運動健身抗老,然而,衰老與死亡,都是不可抗逆的事實。
關於面對「衰老與死亡」,成年子女未必就一定不如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該強壯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我的體悟是,做孩子的能夠勇敢面對這些人生大事,連帶地,也有助於媽媽去面對這些事情。
二○一三年的三月十二日,正巧是植樹節,這天也是我認...
目錄
【推薦序】
做父母的攏要出運啊! 賴佩霞
愛父母,也要有方法 鄭秀娟
充滿心機與趣味的母女旅行 莊慧秋
和解,無需條件 江妙瑩
【自序】 加起來一二○歲的親子旅行
【前言】 源於一種莫名的救母情結
第一小段 不吵架,就成功
『妳』,哪裡是別人呢?
什麼才是我真正在奮力抵抗的?
大阪旅行,成年後第一次朝夕相處
和媽媽在旅途中吵架了,怎麼辦?
第二小段 跟團旅行,轉嫁吃力不討好的風險
試著承擔
讓旅行社分擔風險吧!
修補身心對話的學分
旅行中的瑣事,增進認識的契機
第三小段 真正的挑戰──半自助與全自助行
直視母女間的差異,無所遁逃
每趟旅行 都是一個境界
半自助行:澎湖、金門
全自助行:Hong Kong, No Shopping
第四小段 偷偷訓練媽媽
自卑的源頭
對治自卑之道
什麼才叫做「有價值的事」呢?
一個隱性的目標
第五小段 「家」在旅途中
心安便是家
客旅如家的所在
竟然心意相通的母女
讀書讀「壞」了腦筋的女兒
第六小段 總算可以公益旅行了
貧窮感常在我心
葛拉敏銀行的客戶
當媽媽年紀越來越大……
貴人乍現
第七小段 交換媽媽去旅行
享受吧!媽媽們的綠背包旅行
魔術阿嬤的背包民宿夢
第八小段 帶媽媽工作去
進入媽媽的工作場域
檳榔花香
歪打正著的人生
一輩子要跟「不穩定」和平共存
駐校公益旅行達人
第九小段 第一次想為自己去旅行的媽媽
媽媽愛我的方式
媽媽給的生命功課
原來,孩子也會有失落感
媽媽的習字帖
【尾聲】
旅行不是我們的夢想
做自己,是「孝」、「順」的起點
【附錄】 「和解」後的親密對談──瓊齡訪談媽媽的旅遊心情
【推薦序】
做父母的攏要出運啊! 賴佩霞
愛父母,也要有方法 鄭秀娟
充滿心機與趣味的母女旅行 莊慧秋
和解,無需條件 江妙瑩
【自序】 加起來一二○歲的親子旅行
【前言】 源於一種莫名的救母情結
第一小段 不吵架,就成功
『妳』,哪裡是別人呢?
什麼才是我真正在奮力抵抗的?
大阪旅行,成年後第一次朝夕相處
和媽媽在旅途中吵架了,怎麼辦?
第二小段 跟團旅行,轉嫁吃力不討好的風險
試著承擔
讓旅行社分擔風險吧!
修補身心對話的學分
旅行中的瑣事,增進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