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們都感覺到了──世界加速變化,有什麼大事正在發生。★《紐約時報》暢銷書
★《華爾街日報》十大必讀好書
★Amazon.com 商業理財暢銷書 Top1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2016年最佳非文學書籍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2016年秋季最受期待好書本書為《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湯馬斯‧佛里曼至今最具抱負的一本書。這位專精於全球性議題與時事分析的新聞記者,也是三座普立茲獎的得主。他在書中用許多精彩實例,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快到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並且為我們提供一些良方,教我們如何安度於這個加速時代。
由於科技呈現指數型發展,當今世界的運作受到地球上三股最大力量的牽引,包括「摩爾定律」(Moore’s Law)、市場(Market)和大自然(Mother Nature)。這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正在快速重塑現代世界,改變地球的面貌。
關於科技,佛里曼帶我們一窺網路時代的萬神殿,為我們指出一顆驚人的「超新星」,了解電腦、感測器、軟體和平台等,如何交互連結、日益演進,導致現在人人手上都有一部微電腦,可用低成本參與全球流動,並從雲端汲取力量。現在,無論個人、機器、企業或國家,都獲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關於市場,佛里曼帶我們觀看各種全球流動,包含Facebook的友誼流、Airbnb的租房流、Amazon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流、PayPal的支付流、教育流、資訊流、影音串流、工具流等,了解這些流動如何移轉知識、能力與財富,讓已開發/開發中國家人民受益,也讓窮人中最窮的人──「最後一人」受益。
關於大自然,佛里曼帶我們遠走天涯地角,來到西非觀察黑暗世界的移動,一探難民遷徙的面貌。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土地欠收,全球有高達六千多萬的人被迫流離失所,試圖從失序世界進入有序世界。氣候變遷不是電視上的報導,它真實存在於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升高的海平面、沙漠化的土地,以及冬天熱得像夏天的日常生活裡。
儘管世界加速劇變,身為樂觀主義者的佛里曼認為,就業的前景不是終結,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所有工作飯碗,科技甚至會創造出更多新職缺。
最後,佛里曼帶我們回到他的家鄉明尼蘇達州,訴說了他的成長故事,讓我們了解,在不斷變化的加速時代中,想要繁榮興盛也必須仰賴一些基本價值,例如開放、信任、合作、建立連結等。
佛里曼說:在加速時代中,偶爾試著「暫停腳步」,省思幫助自己或他人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定錨與啟航之處。若這麼做使你稍有延遲,也別擔心。
延伸閱讀:
《我們曾經輝煌》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第二次機器時代》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釣愚》
《膽大無畏》
《未來產業》
《大數據》
《自造者時代》
作者簡介:
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三座普立茲獎得主。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七百多個媒體上刊登。著有《世界是平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我們曾經輝煌》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廖月娟(繁體中文版序~第6章)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釣愚》、《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賈伯斯傳》、《成為賈伯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文明的代價》、《凝視死亡》、《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李芳齡(第7章~謝辭)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作品《TED TALKS說話的力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勝利,並非事事順利》、《平台經濟模式》、《被科技威脅的未來》、《八角哲學》、《Google模式》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佛里曼自稱,他志在解釋性新聞報導,喜歡「闡明釋義」。就這個報導領域而言,他無疑是個中翹楚……除了佛里曼,很難想到第二個人能將這麼多複雜主題解釋得一清二楚,讓所有人都能了解……本書是他最具有野心的一本書──不但講述了個人生涯歷程、對人類社會提出最佳發展建言,也為不知該何去何從的人指點迷津……本書可謂解釋性新聞報導的經典之作……作者走訪全球,找出最具衝擊力的議題,認真剖析每個面向……讀了這本書之後,你將會更了解重塑這個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如何交互作用;你將會更了解個人、企業及國家該怎麼做,才能在這個加速時代中繁榮興盛。這是一本條理分明的書,清楚告訴我們世界如何演變成為今日的模樣,不聳動、不賣弄、不指責,無怪乎是人人期待的佛里曼最新佳作。
──約翰‧米克思維特(John Micklethwait),《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極具人道關懷、富有同理心的書。
──大衛‧漢金(David Henkin),《華盛頓郵報》
這位足跡踏遍全球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最知名的代表作告訴我們「世界是平的」,這次要告訴我們「世界是快的」……他在本書為個人、企業和國家提出的主要建言,其實很清楚:深呼吸,學會調適於這些加速巨變,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會等你。
──《財星》(Fortune)雜誌
媒體推薦:佛里曼自稱,他志在解釋性新聞報導,喜歡「闡明釋義」。就這個報導領域而言,他無疑是個中翹楚……除了佛里曼,很難想到第二個人能將這麼多複雜主題解釋得一清二楚,讓所有人都能了解……本書是他最具有野心的一本書──不但講述了個人生涯歷程、對人類社會提出最佳發展建言,也為不知該何去何從的人指點迷津……本書可謂解釋性新聞報導的經典之作……作者走訪全球,找出最具衝擊力的議題,認真剖析每個面向……讀了這本書之後,你將會更了解重塑這個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如何交互作用;你將會更了解個人、企業及國家...
章節試閱
第1章 謝謝你遲到了
每一個踏入新聞界的人,入行理由各有不同──大都具有理想色彩。有人想專事調查報導,有人想走某條特定路線,有人喜歡跑突發新聞,還有一些人則志在解釋性新聞報導。我屬於最後一種,會走上記者生涯,正是因為我喜歡闡明釋義。
我喜歡拆解一個複雜的主題,諸如中東問題、環境議題、全球化或美國政治,探究其來龍去脈,為讀者解說,使人不再有霧裡看花之感。唯有當選民了解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在面對五花八門的政策時,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抉擇;如此一來,民主政治才可能運作良好,我們也才不會輕易被言語煽動,或是被某種意識型態牽著鼻子走,甚至落入陰謀論的陷阱中。一時迷惑還算是輕微的,嚴重的話則可能被誤導。在我密切關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戰況期間,我發覺居禮夫人(Marie Curie)所言益發真切:「生命無足畏懼,只須了解。現在,就是該好好了解的時候;了解愈多,恐懼愈少。」
難怪現在很多人心中充滿恐懼或隨波逐流,因為我們正面臨史上最大的轉折點,也許是自古騰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在歐洲掀起媒介革命,也為宗教改革鋪好路後無可比擬的巨變。此刻,地球上三股最大的力量──科技、全球化和氣候變遷──同時加速變化,因此社會、職場和地緣政治等很多層面都在飛快轉型。我們必須重新想像,才可能跟得上步伐。
由於多個領域同時快速轉變,我們很容易感到暈頭轉向,無所適從。IBM研究與認知解決方案部門資深副總裁約翰‧凱利三世(John E. Kelly III)曾對我說:「我們人類活在線性世界中──距離、時間和速度都是線性的。」但今天的科技發展,卻「呈現指數型曲線成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體驗到指數型的力量時,是當某個東西突然加速,例如汽車,或是突然緊急煞車減速時。當這種情況發生,你會有短暫一段時間覺得不安全、相當難受。」但事後,你可能會覺得興奮莫名。「哇,在短短五秒內,我從零瞬間加速到時速快一百公里。」不過,體驗一下子還可以,長途可教人吃不消。但凱利說,我們已進入這樣的狂飆時代:「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一直處於不斷加速的狀態中。」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特別需要暫停、反思,切勿恐慌、退縮。這不是在浪費時間,也不是分心。唯有這樣,你才能更了解這個世界,更能有所成就,不會淪於空轉。
為什麼?「若是一部機器,你按下停止按鈕,機器就會停止運轉。但如果是人,你按下停止按鈕,人才會開始思考。」這是我的良師益友LRN顧問公司執行長多夫‧賽德曼(Dov Seidman)說的,LRN是一家致力於企業倫理教育與領導力研究的公司。賽德曼又說:「你開始反思,重新思索種種構想,重新想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更重要的是,你能重新連結內心深處的信念。如此一來,你就能重新想像出一條更好的途徑。」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你在暫停時,做了什麼事。」賽德曼說:「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說得最好:『每次暫停,我聽到本心的呼喚。』」
沒有更好的詞彙可以用來總結我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是為了──暫停,暫時脫離旋轉木馬式的生活。這麼多年來,我每週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撰寫兩篇專欄文章,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就像坐在永遠不停的旋轉木馬上。我得跳下來,好好思索這個史上最重大的轉折點。
我不記得我個人發表要脫離旋風生活的獨立宣言是何月何日,只知約莫是在2015年年初,而且完全是因為一場因緣際會。早餐時分,我經常約人在《紐約時報》華府分部附近的鬧區餐廳碰面。有些是我的朋友,有些是答應接受我採訪的官員、分析師或外交官。一頓早餐下來,不但吃飽了,又可增廣見聞,可謂一舉數得。在華府地區的上班時間,交通時常大打結,地鐵誤點更是家常便飯,跟我約好共進早餐的人有時會晚十分鐘、十五分鐘,甚至二十分鐘才到。當他們終於出現時,經常神色慌張,一邊坐下,一邊跟我道歉說:「紅線今天誤點……」,「高速環路塞爆了……」,「我的鬧鐘沒響……」,「孩子生病了……。」
有一次,我發現自己真的不介意客人遲到,所以對滿口抱歉的客人說:「沒關係,不用道歉。其實,我反而要謝謝你遲到了!」
我解釋說,因為他遲到了,我才能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突然「找到」幾分鐘的時間,坐著想事情。我偷聽到鄰桌一對男女朋友的私語(實在精彩!),大廳人來人往教我看得興味十足(有點無恥)。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空檔裡,我有時會突然茅塞頓開,幾個在腦中盤旋多日的念頭終於相連。因此,不必向我道歉,應該是我說:「謝謝你遲到了」。
我第一次說出「謝謝你遲到了」,真是脫口而出的,並沒有想太多。幾次下來,我發現自己還挺享受這意外多出來的時間。我想,不只是我一個人如此。為什麼?因為我就跟很多人一樣,生活步調太快而疲於應付。我需要慢下來,我的客人也是。我需要和我自己的思緒獨處──不用急著發推文、拍照記錄或與人分享。每次我告訴我的客人遲到了真的沒關係,他們先是一臉困惑,然後就突然靈光一閃、開竅了,對我說:「我懂了……『謝謝你遲到了!』呵呵,不客氣。」
牧師韋恩‧穆勒(Wayne Muller)所著的《安息日》(Sabbath)一書發人深省。他發現經常有人跟他說:「我忙死了。」他說:「我們經常語帶驕傲地提及自己很忙,彷彿忙到精疲力竭是一種勝利標誌,我們的抗壓能力是卓越品格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忙到沒時間陪家人和朋友,沒空欣賞夕陽餘暉,甚至忙到不知夜幕低垂。我們忙著完成各項工作,沒時間好好喘一口氣,世人皆以為這樣的生活模式就是『成功』。」
我倒是寧願學習暫停。編輯暨作家里昂‧韋瑟堤爾(Leon Wieseltier)曾對我說:科技專家要我們覺得耐心成為一種美德,這是因為在過去「我們別無選擇。」以前由於數據機太慢、還沒有寬頻,或是因為手機還沒有升級到iPhone 7,我們只能夠慢慢等待。韋瑟堤爾論道:「所以,我們現在讓等待這件事在科技上被淘汰,大家的態度變成:『誰還需要耐心?』然而,古人相信,我們能從耐心當中發現智慧,而智慧又源自耐心……耐心並非只是忽略速度而已,而是要讓內省和思考獲得足夠的空間。」今天,我們製造出來的訊息和知識比以往都多,「但知識唯有經過省思,才能夠發揮真正的益處。」
暫停不只能使知識變得更為有用,也能加強建立信任的能力。賽德曼補充說道:「與他人建立更深、更好的連結,而非只是泛泛之交;我們建立深厚關係的能力,包括相愛、互相照顧、期望、信賴,以及建立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自願型社群,是人類最獨特的能力之一。因為這樣的能力,我們才有別於自然界其他生物和機器。不是所有事都是更快更好,或者都一定得要變快。我天生就會為我的子子孫孫設想,我不是一頭獵豹。」
引發我寫這本書的契機也是一次暫停,這件事也許並非偶然。有一天,我在飯店停車場遇到一個收費員,我決定不像以前那樣來去匆匆,而是跟他聊上幾句。沒想到,這個陌生人對我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
第1章 謝謝你遲到了
每一個踏入新聞界的人,入行理由各有不同──大都具有理想色彩。有人想專事調查報導,有人想走某條特定路線,有人喜歡跑突發新聞,還有一些人則志在解釋性新聞報導。我屬於最後一種,會走上記者生涯,正是因為我喜歡闡明釋義。
我喜歡拆解一個複雜的主題,諸如中東問題、環境議題、全球化或美國政治,探究其來龍去脈,為讀者解說,使人不再有霧裡看花之感。唯有當選民了解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在面對五花八門的政策時,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抉擇;如此一來,民主政治才可能運作良好,我們也才不會輕易被言語煽動,或是...
推薦序
【導讀】如何面對加速時代的劇變?──你的遲到帶來我的從容 / 高希均
當世界變動得這麼快,
當我們置身在這麼多加速前進的力量之中時,
你需要暫停,需要靜止,需要反思,需要重新想像。
佛里曼的這本新著在美國出版當日(2016年11月22日),立即攻占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com)三個排行榜的一、二、三名──精裝本、電子書、有聲書。出版前夕,《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專欄作家專文〈在颶風中跳舞〉(“Dancing in a Hurricane”),佛里曼在文中指出:「此文取材自花了近三年時間撰寫的一本書」,也就是本書。
本書書名以《謝謝你遲到了》來引起讀者的好奇與興趣,副標《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則點出書籍的內涵。這位既擅長說故事,又善於把複雜問題說清楚的普立茲獎得主,本本著作都是暢銷書。天下文化十分幸運,有機會出版他最近的三本著作;我為前兩本著作寫過導讀,在這本新書中再做一次嘗試。
這次的導讀除了討論全書的精華,更整合他近十年來對這些大趨勢的觀點,使讀者對這些大議題有全面性的了解。時間不多的讀者,也可挑選標題來閱讀。
改變世界的三股力量
佛里曼在百忙中為天下文化撰寫繁體中文版專序,刊於前面的頁面中。其中的關鍵一段指出:三股力量,包含市場(全球經濟的數位化轉變)、大自然(氣候變遷)、摩爾定律(科技持續躍進),不僅同時加速,而且相互牽連、增強,塑造了世界的劇變,進而影響地緣政治的變化、個人工作的保障、社會倫理的調適、社區角色的轉換,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台灣極為稱讚的佛里曼,希望本書有助於讀者的安身立命,以及展現傲人的生產力。
這本新著的架構,就建築在這三個「M」之上:(1)市場(Market)、(2)大自然(Mother Nature)、(3)摩爾定律(Moore’s Law)。事實上,還可以加上第四個「M」: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因為他在明州展開了生命之旅。接下來,讓我逐一闡釋這些大趨勢的發展背景。
全球化影響的引申
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的名言更為適用:「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昧的時代……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的絕望冬天;我們的前途有著一切,我們的前途什麼也沒有……。」
二次大戰後的近三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了幾件大事:
・以德、英、法為主的歐盟,維繫了戰後歐洲的和平,但前有南歐國家的財政危機,近有英國脫歐出現的新變數。
・日本從1980年代的「日本第一」,到1990年代的「失落十年」,已少了昔日雄風。
・中國的經濟實力三十年來在改革與開放下,已經凌駕德國與日本,變成僅次於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唯一「超強」的美國,因接連介入阿富汗、伊拉克等戰爭,加上財政赤字龐大,陷入困境。
在這個大變局中,影響全球人類福祉的一件大事,就是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快速發展,以及它帶來的正負面效應。
在國際貿易理論的討論中,兩地或兩國間,如果人為的貿易障礙減少,就會增加生產因素(如原料、資本)、產品與勞務的自由流通,兩地的經濟福祉就會增加,產生雙贏。因此,兩世紀以來大多數的經濟學者,不斷地鼓吹自由貿易。冷戰結束後,資訊流通的加速,以及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更使得「全球化」的範圍、速度、實例如虎添翼般地擴散。
早在1992年,佛里曼就興奮地歡呼:「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全球化」是指任何個人或公司,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競爭、連結、交換,或者合作。透過這些數位工具,這個世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連結。
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的暢銷著作《世界是平的》被譯成幾十國文字,一夕之間,「全球化」與「世界是平的」畫上了等號。
冷靜地問:「世界真是平的嗎?」不見得。「全球化真是萬靈藥嗎?」更不見得。可以兩個宏觀觀察概括:
(1)全球化雖然已為眾多國家帶來利益,但是證據也顯示,這個結果並不理想。經濟活動推動著全球化的擴展,政治算計卻左右了全球化的走向。因為這場遊戲規則都是先進國家制定的,尤其會受到利益團體左右,全球化便被塑造成符合自身利益為主。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便曾公開嚴厲批評:「這些利益團體從未想過創造一套公平的遊戲規則,更別提去訂定一套能夠增進貧窮國家福祉的制度了。」
從很多角度來看,世界甚至是愈來愈不平了。東亞國家,例如亞洲四小龍及中國大國,善用了全球化,幫助了自身的發展。可是一些最貧窮的國家,當獲得援助及捐贈時,所加諸的種種限制,常使得他們無法實施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
(2)全球化是一柄雙面刃,產生了不少嚴重的後果,例如:由於跨國企業的幕後操縱金融市場與國際貸款等,又再以壟斷、獨占等方式,向第三世界廉價採購礦產和木材等天然資源,並將汙染性產業移向第三世界;同時也在第三世界為牟取特權及暴利,賄賂官員、操縱政治。全球化所到之處,也就常常擴大了貧富差距和知識差距,助長了社會的不安。
儘管全球化利弊互見,但它無疑地變成了加速世界劇變的引擎。
大自然惡化的引申
諺語說:「上帝永遠寬恕。人常寬恕。大自然從不寬恕。」
十餘年來,沒有一位世界級的專欄作家像佛里曼一樣,如此鍥而不捨地對「大自然」的變化,投入這麼多的心血,提出這麼多的警告。
本書探討的「大自然」議題,泛指氣候變遷、人口成長,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消失。近年來,佛里曼的論述、演講、訪談,已從人對人、宗教對宗教、國對國的紛爭,轉移到人對自然、人對能源、人對生物、人對子孫的掠奪、人對劇變的調適。
他不斷地提醒所看到的五個趨勢:(1)能源與資源的供需失衡;(2)產油國的獨裁;(3)失控的氣候變遷;(4)能源匱乏(如電力);(5)生物多樣性消失。佛里曼的總結是:21世紀能否安定,端視人類能否處理這些問題。
佛里曼做為一個全球採訪的專欄作家,自然感受到來自東方社會帶給美國及西方世界的指責,試列舉他經常面對的三個說法:
(1)西方認為他們是「問題的解決者」,實際上卻是「麻煩製造者」。他們的優越感與自私心,永遠把自身利益與享受放在第一位。
(2)他們要求新興國家改善(從節約能源到性別平等),但不僅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全都犯過類似錯誤,此刻仍在犯同樣的錯誤。
(3)西方世界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2%,卻占用了地球上太多的能源、市場、財富及權力,而其餘88%的人口還要不斷地接受西方的教訓。
面對這種種指責,更使佛里曼提倡進行「綠能革命」,因為它不僅創造各種商機,而且能使社會更健康、更安全、更有競爭力。人類必須要走向這一場綠色大革命。
【導讀】如何面對加速時代的劇變?──你的遲到帶來我的從容 / 高希均
當世界變動得這麼快,
當我們置身在這麼多加速前進的力量之中時,
你需要暫停,需要靜止,需要反思,需要重新想像。
佛里曼的這本新著在美國出版當日(2016年11月22日),立即攻占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com)三個排行榜的一、二、三名──精裝本、電子書、有聲書。出版前夕,《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專欄作家專文〈在颶風中跳舞〉(“Dancing in a Hurricane”),佛里曼在文中指出:「此文取材自花了近三年時間撰寫的一本書」,也就是本書。
本書書名以《謝謝你...
作者序
【繁體中文版序】
台灣的讀者朋友:
感謝各位撥冗閱讀《謝謝你遲到了》這本書!我對台灣人民的能量與專注力印象深刻。儘管你們在一個小島上生活,卻能掌握全球脈動,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之林。我想,你們必定非常關注本書所探討的議題,也就是主導未來數十年的重大趨勢──地球上最大的三股力量──我稱為「市場」(數位全球化)、「大自然」(氣候變遷),以及「摩爾定律」(電晶體的效能每兩年就會倍增。)這三股力量不僅同時呈指數型加速,更是彼此餵養,不但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更重新形塑了現代世界。這三股力量重新形塑了政治、地緣政治、職場、倫理與社區,本書聚焦討論這五大場域的變化,也討論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這些場域的未來。台灣是一個終身學習型的國家,相信各位必然關注這類論述。我對台灣的未來十分看好──在這個加速發展的未來中,希望本書有助於各位安度這個轉變的過渡期,展現更傲人的生產力。
謹此致謝,
湯馬斯‧佛里曼
【繁體中文版序】
台灣的讀者朋友:
感謝各位撥冗閱讀《謝謝你遲到了》這本書!我對台灣人民的能量與專注力印象深刻。儘管你們在一個小島上生活,卻能掌握全球脈動,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之林。我想,你們必定非常關注本書所探討的議題,也就是主導未來數十年的重大趨勢──地球上最大的三股力量──我稱為「市場」(數位全球化)、「大自然」(氣候變遷),以及「摩爾定律」(電晶體的效能每兩年就會倍增。)這三股力量不僅同時呈指數型加速,更是彼此餵養,不但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更重新形塑了現代世界。這三股力量重新形塑了政治、地緣...
目錄
繁體中文版序
導 讀 如何面對加速時代的劇變?——你的遲到帶來我的從容 高希均
第一部 反思
第1章 謝謝你遲到了
第二部 加速
第2章 200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3章 摩爾定律
第4章 超新星
第5章 市場
第6章 大自然
第三部 創新
第7章 真的太快了
第8章 把AI變成IA
第9章 控制&混亂
第10章 大自然是政治的導師
第11章 上帝是否存在於網際空間?
第12章 總是追尋明尼蘇達
第13章 你可以再回故鄉(你應該這麼做!)
第四部 定錨
第14章 從明尼蘇達到世界,再返明尼蘇達
謝 辭
繁體中文版序
導 讀 如何面對加速時代的劇變?——你的遲到帶來我的從容 高希均
第一部 反思
第1章 謝謝你遲到了
第二部 加速
第2章 200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3章 摩爾定律
第4章 超新星
第5章 市場
第6章 大自然
第三部 創新
第7章 真的太快了
第8章 把AI變成IA
第9章 控制&混亂
第10章 大自然是政治的導師
第11章 上帝是否存在於網際空間?
第12章 總是追尋明尼蘇達
第13章 你可以再回故鄉(你應該這麼做!)
第四部 定錨
第14章 從明尼蘇達到世界,再返明尼蘇達
謝 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