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暫不供貨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丹尼爾.凱斯|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9

ISBN/ISSN:978957333074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00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我決定活下去,奮戰到底,
戰略就是待在這個星球上,把每個人都煩死……


《24個比利》最具爭議性的續集!名譯者趙丕慧全新完整譯本!


融合人格有如作畫,
只有自己知道,那最後一筆是否畫上去了,
如此「我」的存在才徹底算數……


在大審判之後過了兩年,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的比利,從原本接受治療的心理健康中心被移送到素有「地獄」之稱、專門收容精神異常罪犯的州立利馬醫院。

利馬醫院之所以被稱為「地獄」,是因為很少有病人能在這裡獲得良好的照料並痊癒,反而只要病人鬧事或不聽從院方人員的指示,就會被以激進的方式「治療」。許多人在「電擊治療」後變成植物人,或無法忍受不堪的對待而自殺。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比利幾乎沒有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而院方開出的藥物也讓比利的意識更加混亂,還好他和幾個院友成為同甘共苦的戰友,包括開朗的喬伊、大塊頭蓋伯、有老鼠般獠牙的巴比,以及單純而膽小的理查。

然而,內有二十四個人格在互相爭鬥,外有醫護人員的肢體和語言暴力,這場看似絕望的「戰爭」,究竟能不能找出一絲光明的希望?……

本書是《24個比利》出版十三年後,才在無數讀者殷殷期盼下推出的續集。書中真實揭露精神病院罔顧人權的黑幕,也因為太具爭議性,歐美各國至今無法出版,全世界僅有中文版和日文版。而透過比利的真實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尊嚴,即使在最幽微的黑暗中,依然熠熠生光。

作者簡介: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

一九二七年生於紐約,擁有布魯克林大學心理學學位。一九五○年代早期進入科幻小說雜誌《Marvel Science Fiction》工作,隨後轉換跑道,成為時裝攝影師與中學教師。凱斯在教學之際,利用課餘時間在布魯克林大學進行英美文學研究,再獲得文學學位。

一九五九年,凱斯在《奇幻與科幻》雜誌首度發表作品即一鳴驚人,短篇處女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並為他贏得「雨果獎」的肯定,而在擴展成長篇後又再榮獲「星雲獎」,一舉囊括了科幻小說界最重要的兩項大獎!這部探討心智障礙主角查理與白老鼠阿爾吉儂在醫療介入後,身體與心理所產生的變化的作品,更屢屢受到影劇圈的青睞,一九六八年先被改編拍成電影《落花流水春去也》 (Charley),讓男主角雷夫.尼爾遜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而NHK也在二○○三年改編成電視劇《獻花給倉鼠》,法國、波蘭與英國則先後改編成舞台劇。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大獲成功之後,多年來凱斯陸續推出了《第5位莎莉》、《24個比利》、《比利戰爭》以及《鏡像姊妹》等一系列以探討多重人格障礙為主題的作品,也使他成為讀者心目中最擅長描寫人類心理問題的作家。其中《24個比利》不但為他贏得了德國「科德.拉斯維茲獎」的最佳外國小說,並榮獲美國偵探作家協會「愛倫坡獎」提名,美國華納電影公司也計畫改編拍成電影。

凱斯的作品已售出三十種以上語文版權,全球銷量超過六百萬本。一九八八年,布魯克林大學頒發榮譽校友獎章給凱斯;二○○○年,美國科幻協會則頒發「榮退作家獎」,以表揚他在科幻小說上的卓越成就。

他另著有回憶錄《阿爾吉儂、查理與我》。目前居住在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杜鵑的呼喚》、《臨時空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易經》、《雷峯塔》、《穿條紋衣的男孩》、《不能說的名字》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知名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北一女國文老師易理玉、文學與視覺藝術創作者尉任之、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黃裕舜 經典推薦!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退場



(一) 

警車載著比利.密利根到利馬醫院,通過了大門,大門頂上圍著蛇腹式鐵絲網,接著經過了觀察站,裡面有武裝警衛,最後在入院處停下。

兩名副警長粗魯地把病人拽出警車,帶他穿過一棟古老的建築,灰牆、高天花板、窗戶有十二呎高。他們緊緊抓住他上了手銬的手腕,扯著他向前走,鞋跟敲擊著閃亮的漆布地毯。走廊盡頭有一扇門,門上的牌子寫道:入院登記處──二十二病房。

打開門只看見兩張桌子面對面擺著,桌上雜亂不堪。有一名體型龐大、紅髮雀斑的女人坐鎮。一位副警長手忙腳亂在找手銬的鑰匙。

「病歷。」她說...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比利.密利根的公設律師殫精竭其所能,不讓他移送至重警備的利馬醫院(素有「地獄醫院」之稱),但是他仍然意外地移送到利馬。之後我就決定要多了解一下這個地方以及它的歷史。我找到了兩篇《克利夫蘭明報》的文章,第一篇刊登於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利馬二十六件上吊案未驗屍本報記者愛德華.惠倫、理查.魏德曼報導

【俄亥俄州利馬市】本報獨家取得愛倫郡驗屍官報告,據知州立利馬醫院九年來發生了二十六起上吊自殺案……

諾伯醫師昨日表示為上吊自殺之患者驗屍並不在他的權限之內。

醫院前員工文森.德維塔告訴記者,一九六○...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