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暫不供貨

菁英的反叛(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克里斯多夫‧拉許|譯者:林宏濤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4-1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8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遠離群眾、背棄民主、和公共生活脫節、懷疑公民對複雜議題的理解
傲慢與胸襟狹隘的菁英分子,是我們社會最大的困境!


批判當今政經現象的全美暢銷書

當菁英分子在全球經濟趨勢裡跨國流動時,他們不敢承認的事實是:
他們背叛了對於民主和社會的承諾。

當菁英分子在為意識型態的問題爭執不休時,他們不敢面對的真相是:
真正的問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教育的失敗。

拉許教授延續他一貫雄渾沉鬱而又原創的思想,以深入淺出的批評,突顯知識工作者和管理者階級的價值和信仰的偏差。他認為現在民主的威脅不再是以前奧德嘉賈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所說的「群眾」,而是菁英分子。他們隨著全球化經濟的變遷而到處流動,不再接受國家或社群的約束,自我封閉在自己的網路和圈地裡,拋棄了中產階級,分裂了國家,甚至背叛了民主的理想。

拉許藉古諷今,揭露現代的難題根源。他批評功績主義(有選擇性地拔擢某些人為菁英分子)逐漸取代了尊重每個人的才能的民主理想,以及左派學者虛偽的基進主義。拉許甚至窮究西方民主問化的精神危機:菁英們相信僅靠科學就可以掌握命運,逃避道德和宗教的約束,在追求這個妄想時,他們就迷失在全球經濟的洪流裡。

拉許要讀者們從菁英分子們眾聲喧譁的意識型態戰爭裡覺醒。

我們社會的問題不再是人權、種族或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教育的失敗、學者的虛偽和自私、民眾的沉默,以及媒體的廣告化操弄。他呼籲我們回歸社群、責任感的傳統,重拾民主辯論的價值,並且認識到我們社會的真正困境:問題不在意識型態的對立,而在於新的貧富階級的對立。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夫‧拉許 Christopher Lasch, 1932-1994

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社會評論家,先後在愛荷華大學和羅徹斯特大學任教,羅素‧雅科比(Russell Jacoby)說:「當代沒有任何歷史學家像他這樣引起公共論壇的震撼。」1960年代,拉許受到社會主義影響,隨後即拋棄左派對於進步的信念,認為那是讓左派失敗的重要因素。至此拉許形構了他的重要社會評論:結合了佛洛伊德和原始的保守主義的思維。他認為基進主義已經在社會站不住腳,因為他們放棄了經濟正義的承諾,和權力同流合汙,以專家學者的地位去謀求私利。拉許最經典的作品,《自戀的文化》(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 1979),深入探討現在社會裡的自戀性格的影響:害怕承諾和個人關係,包括宗教信仰,害怕老化,以及無止盡的追求名利,隨波逐流。他認為任何個人主義的主張都是在內心深處找不到個體意義的結果。

在1980年代,拉許全面抨擊美國的主流政治思潮,既讓自由派恨之入骨,也讓保守派如芒刺在背。他誠實不妄、特立獨行和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讓左右兩派的學者都很不安,每一部作品的出版總會引起極大的騷動。拉許的著作等身,包括:《美國自由主義者和俄國大革命》(The American Liberals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美國一八八九年至一九六三年的新基進主義》(The New Radicalism in America 1889-1963: The Intellectual As a Social Type)、《美國左派分子的苦惱》(The Agony of the American Left)、《眾多民族的世界》(The World of Nations)、《沒有心靈的世界裡的避風港》(Haven in a Heartless World: The Family Besieged)、《自戀的文化》(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 American Life in an Age of Diminishing Expectations)、《極小的自體》(The Minimal Self: Psychic Survival in Troubled Times)、《真正且唯一的天國》(The True and Only Heaven: Progress and Its Critics)、《女性和公共生活》(Women and the Common Life: Love, Marriage, and Feminism)、《平實風格》(Plain Style: A Guide to Written English)。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等作品。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克里斯多夫‧拉許是最偉大的社會歷史學家,本書既簡短精練而又論證縝密,是美國最有原創性的思想家的最後作品。

――James North,芝加哥論壇報 Chicago Tribune

◎熱情、有說服力、讓人不安。

――John Gray,紐約時報書評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菁英的反叛》是一部既挑釁而又有洞見的作品。

――Robert H. Bork,美國國家觀察 National Review

◎精神昂揚地批判民主文化的威脅。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在《菁英的反叛》裡,提出對於民主的有力批判,倡言一個結合了自由主義和保...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菁英分子

喬治‧布希第一次看到超市裡檢查顧客用的電子掃瞄器時的驚嘆,讓人們瞥見特權階級和國家其他階級之間的鴻溝。即使是在美國,特權階級也始終存在,但是它不曾和它的環境如此危險地隔絕。在十九世紀,富裕的家庭非常安土重遷,經常在某個地方住上好幾代。在一個流浪者的國家裡,居住的穩定性提供了某種永續性。古老的家族受到尊敬,特別是在濱海的老城裡,只因為他們放棄了移棲的習慣,而在那裡扎根。他們對於私有財產的尊嚴的堅持有一個原則的限制:私有權既非絕對亦非無條件的。財富是被理解為用來實踐公民義務...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一章 導論:民主的蕭條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菁英分子/全球經濟下的世界公民/新菁英們背叛了中產階級/民主的口號背離了現實/貧富不均對於民主的危害/城鄉差距讓民主雪上加霜/公共論辯的式微/資訊氾濫卻孤陋寡聞?/知識確定性的主張反而助長了相對主義/宗教只剩下社會功能/宗教旨在破除我執/多元性的口號證成了獨斷論/經濟的不平等形成社會階級的歧視/大致的經濟平等是民主的基礎


第一部 社會差別的加深

第二章 菁英的反叛
奧德嘉的「群眾的反叛」/上流社會繼承了群眾人的特質/兩個社會的世界/城市化生活的悲慘...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