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看八卦新聞
• 常被人說沒定性、虎頭蛇尾
• 排隊人氣名店一定要去看看
• 現在最熱門的電影怎麼能錯過
• 愛趕流行、追風潮、變換喜好
你是否因為自己這種個性而感到沒自信?羨慕那些學有專精的「專才」?
不是專家又怎樣!
什麼都懂一點、跟誰都聊得開、對流行事物很敏銳、擁有廣泛人脈網絡、對於新東西總是抱持好奇心……
只要你懂得如何善用並發揮這些特點,就是一個勝過專才的「通才」!
作者:「如果把人生中我曾半途而廢的事情列成一張表來比賽,我有自信不會輸給任何人!」
沒有特色、沒有專業、沒有長處……總是被旁人認為「懂得多卻沒一項精通」的半吊子,
如何在日本成為引領流行趨勢、推動人氣企畫、打造個人品牌的潮流推手?
作者提出「100×1=1×100」的概念,若專家能力是100,他自己的能力只有1,但只要他對100項事物都有興趣了解一些,所具有的能力跟專家就是一樣的!
書中介紹磨練「通才」特質的22個方法,以及13個實用的工作法則,擬定富有創意的企劃、尋找最適合的工作夥伴、建立不同領域的人脈,把3分鐘熱度變成最棒的武器,成就你的個人品牌價值!
「人×資訊×中村貞裕=潮流」——足球明星 中田英壽
「與中村貞裕共事,必定會引領時代潮流。」──演員 伊勢谷友介
「這本書滿載著工作與人際關係的秘訣!」──模特兒 矢野志保
「在生意場上,必須具備主導時代的SENSE。以此意義來說,這本書是最值得參考的劃時代名著。」──企業家暨政治家 藤巻幸大
〈作者真心話〉
以前真的沒有自覺到自己就是一般人口中愛追趕流行的「三分鐘熱度」,只是很容易喜歡新東西,但都不會太持久罷了(笑)。
等到身旁的朋友們陸續變得跟以往不一樣,開始在專業領域中成為佼佼者時,才驚覺大事不妙,或多或少因為心理上有點不平衡,曾經感到自卑,但一直自怨自艾也不是辦法,總是需要面對。於是開始回過頭來認真思考,自己究竟擁有什麼資本可以在未來發揮。
後來發現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延續下去的我,其實一直持續的就正是「三分鐘熱度」這件事而已。於是我開始改變想法,由我自己的觀察,專精於一件事物的人,當然令人感到敬佩,但也因為十分專注於同一領域反而少了點柔軟度,對於專業以外的事情反而不了解。
反觀,如果由正面來思考「三分鐘熱度」的特性,應該便是嗅覺敏銳,且接受新資訊的感官比較發達。
我想強調的其實不是大家既定印象中的「三分鐘熱度」,而是活用了容易對流行新事物雷達靈敏,而且可以很快產生反應的特性,擁有許多相關知識,並且加以活用的升級版「超級三分鐘熱度」。
就拿玩樂來比喻,比如要推薦約會地點時,我可以很快地找出能夠滿足對方的需求,並且最適切的地方。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包含了許多資訊,因為總是注意很多不同的面向,對時下流行有一番研究並轉換成腦中的資料,所以可以在發現有趣新事物的同時,把它變成新的事業,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延續。
我在書中提到的「1x100=100x1」便是如此,別人是把一件事情專精到最好、做到滿分,但我可以反過來操作,把許多領域的每一個知識都累積並聚集起來,拓展知識的廣度也能成為滿分、甚至還有可能達到倍數。因為涉獵範圍夠廣,在學習累積資訊時反而不會感到過多的壓力,也適合自己「三分鐘熱度」的個性(笑)。
我想,只要夠了解自己,打開天線吸收新知,並且善用自己擁有的本質,再加上正向思考的話,即使是缺點都有可能成為助長未來發展的才能!
※上文摘自有質讀誌 haveAnice (www.haveanice.com)〈台日流行的幕後推手 TRANSIT 中村貞裕 x 富錦樹 吳羽傑〉訪談(文字整理_Dayday)。
作者簡介:
中村貞裕
TRANSIT GENERAL OFFICE社長。
1971年出生於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於伊勢丹百貨。2001年以結合流行時尚、建築、音樂、設計、藝術及飲食,打造包羅萬象的遊樂園為概念,建立了「TRANSIT GENERAL OFFICE」。
他所開設的咖啡館「Sign」,在日本率先帶起咖啡館風潮,除了主導「GUCCI CAFÉ」及「bills」等約40家咖啡館與餐廳的經營,也參與規劃「CLASKA」設計旅館、大阪「堂島飯店」與「the SOHO」等極具話題性的各項設施,同時提出各項製作企畫,規劃辦公室空間、商業設施及流行時尚品牌,工作範疇跨足許多產業,今後更計畫開拓海外市場。
近年來,公司走向集團式經營,旗下包含公關活動及餐點外燴公司「TRANSIT CREW」、不動產統合執行公司「REAL GATE」與IT對策公司「JET AGENCY」、人材轉介公司「Departure & Partners」。TRANSIT團隊具有獨特且敏銳的品味,提供各種服務,在日本與海外都獲得極高的評價。以成為一家打造空間的綜合企業為目標,為了創造具有話題性的遊樂園而積極展開活動。
TRANSIT GENERAL OFFICE官網:www.transit-web.com
官方推特帳號:@TGONAKAMURA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朝專業譯者之路邁進。譯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一離開學校就應該要知道的生存辭典》、《工作90%都需要閒聊》、《為什麼年薪高的人,數字概念都很強?》、《強風吹拂(合譯)》、《藏在銀行VVIP室的富豪祕密》、《當個壞人吧!》等。
章節試閱
〈前言〉
請問各位,對「三分鐘熱度」一詞,或是這種個性的人,抱持著什麼樣的印象呢?
輕浮、見異思遷、沒有內涵及毫無定性……。
我想每個人聽到這個詞,心裡想到的負面評價,應該遠超出正面評價。同時,有些人隱約知道自己的個性屬於三分鐘熱度,於是會極力掩飾,不希望被他人察覺。
特別是在商場上,相較於對任何事情都抱持三分鐘熱度的人,專業知識豐富、行為穩重的人,更容易博取信任,同時也較受歡迎。
若你是一個能言善辯且行為輕浮的人,在生意場上與客戶交涉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心生不安:「把工作交給這個人,真的沒問題嗎?」相對的,若是明確強調「這是我的專長」,對方就比較能安心把工作交給你。
說實話,我在三十歲創立TRANSIT GENERAL OFFICE之前,對自己三分鐘熱度的個性,一直抱持著自卑感。不過,在設立公司後的十年間,卻有許多人都願意將工作交付給我這個「輕浮又沒定性」的人。
跟各位大致介紹一下我經手過的工作:與設計師共同籌畫東京目黑的「CLASKA旅館」及大阪的「堂島旅館」等設計旅館;為「Gucci」、「Cath Kidston」、「Diesel」、「Jill Stuart」與「Mercedes-Benz」等是界知名品牌在日本打造聯名咖啡廳;將發跡於雪梨、以世界最美味早餐著稱的餐廳「bills」引進日本,並涉足該餐廳的經營;策劃世界最大SOHO辦公大樓「the SOHO」;在東京晴空塔的瞭望台、涉谷Hikarie及東急廣場表參道原宿等充滿話題性的地標,開始經營咖啡廳與餐廳。
為什麼我可以接到這麼多工作,而且每次的專案都帶起風潮,從前因後果來考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對許多事物感興趣,但每種興趣都只有三分鐘熱度。雖然我經常埋頭研究許多事物,但並不代表我擁有各領域的知識與能力。但是,即使我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Specialist),但也堪稱是一個接觸廣泛,各領域皆有涉獵的通才(Generalist)。
我到目前為止的成就,說穿了就是三分鐘熱度加上興趣廣泛,運用在商務場合中衍生的成果。
「輕浮」一詞,換句話來說,也可能是思考靈活;「見異思遷」或許是好奇心旺盛所致;「沒有內涵」也可以說是沒有成見,任何事情都能辦妥;「毫無定性」的人,基本上容易親近,同時也具有服務精神與願意分享的人格特質。
看起來像是負面印象的特質,只要改變想法,也會變成自己的優點。我先是接受自己三分鐘熱度的個性,接著徹底培養這項特質,成為自己的特色,藉此來經營我的事業。這就是我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事情。
雖然做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廢,無法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但只要貫徹三分鐘熱度的行事準則,將來開拓出一番大事業,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這本書,濃縮了將三分鐘熱度發揮到淋漓盡致的訣竅。
第一章彙整了我個人的親身經驗,描述自己原本因為三分鐘熱度的個性感到自卑,直到發覺這個特質正是自己的強項,進而藉此開拓事業的過程。
第二章描述如何將三分鐘熱度的個性活用於事業經營。同時列舉數點準則,說明成為「超級通才」需要的心理建設。
第三章為各位介紹,貫徹三分鐘熱度精神,擴大事業版圖的方法。
如果您為了三分鐘熱度的個性而感到自卑;如果您為了找不到想做的事情而煩惱;如果您對於目前工作感到無計可施;如果您渴望開拓更遼闊的事業版圖。若能藉由本書為各位帶來一點啟發,本人便深感榮幸。
〈流行比別人快過頭也不好,時機是關鍵〉
身為一個通才,應該要能跟得上潮流,若無法掌握最新的流行資訊,可能會變成像專精於某個領域的御宅族一樣,過度熱衷於收集該領域的資訊。由此可知,資訊的等級與分享的時機,都是考驗品味的要點。
說明資訊新穎程度的最佳指標,應該就屬「電影」了。有一部造成話題的電影,我們應該在什麼時機去觀賞(以及觀賞後,應該何時分享)?
就我的經驗來看,最遲也該在上映兩週內搭上這個話題。若是上映過了三週才去觀賞,還拿出來做為聊天話題,完全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另一方面,如果像是在試映會那樣的場合看了電影,但一般人根本還沒看過,無法形成話題,在這時候推薦電影給大家,你就會變成一名只是熱衷於收集資訊的御宅族。
提早獲取資訊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分享的時機必須謹慎考量。
要多留心注意的是,比起跟不上潮流,更糟糕的情況是太早破梗。
一旦我們養成尋找新資訊的習慣,很容易陷入「越快越好」的想法中。然而,三分鐘熱度的人不能太出風頭,所以不應該跑在太前面。
我們應該隨時注意,以提早0.5步分享資訊為準則。
我們收集資訊的目的,並不是成為一名單純只是鑽研資訊的人,因此資訊內容也不能太過冷門。以電影為例,基本上可以推薦的作品,應該都是票房排行前三名,而第四、第五名的電影,就不用花時間去看。如果有空去看排名較低的電影,不如去看主流的舞台劇或是受歡迎的美術展,儘量把眼光放寬至各種領域。
想成為超級通才,就必須緊追主流趨勢。為了避免過於狂熱投入某個特定領域,當自己拋出話題的時候,別忘了客觀檢視週遭朋友的反應。發現有趣的事情,就想分享給他人,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只是自己一股腦地鑽研下去,很容易就會忽略身邊的人。
當分享資訊的時機還太早,或是資訊本身太過艱深,我們必須忍住馬上想分享的心情,暫時先放在心底。隨時記得平緩興奮的情緒,不可忘卻冷靜思考。
成為資訊專家,就可稱為熟知三分鐘熱度的大師,然而一旦忽略最大公約數,那就完全失去初衷了。提早0.5步分享資訊,是效果最好的時機。因此,我們應該累積經驗,掌握分享資訊的訣竅。
更進一步來說,成為「意見領袖」是最好的狀況。如果我們可以在他人心裡留下這種印象:「只要跟那個人見面,就能得到最新資訊」、「和那個人分享新資訊的話,他就會積極幫忙宣傳」,我們的個人品牌也就更具價值。
為了達到上述的境界,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重覆分享相同資訊。大多數的人將自己掌握的情報分享一次之後,心裡就感到滿足,但一再地重覆,四處分享資訊的話,我們就會成為資訊傳播的源頭,進而打響品牌,成為「意見領袖」。
如此一來,更具有價值的資訊,就會自然傳到自己耳中,而我們自身也要負起推廣的任務……這就是最理想的循環。
〈努力讓人記住〉
很多時候,我們心裡會很想認識某人,並且希望和對方一起工作。假設某一天,我們終於如願以償和對方碰面。
而對方是個時下當紅炸子雞,行程滿檔、邀約不斷,十分忙碌。在我們認識他的當下,或許就已經站在合作的起跑點上。
在這樣的狀況下,交換名片就是讓對方記得自己的最基本動作。
倘若是在私人聚會的場合遇到對方,可以直接對他說:「久仰大名!一直都希望能和您見一面。」並且一定要交換聯絡方式。不要太天真的以為也許之後還會見到面,眼前好不容易遇上了這樣難得的機會,絕對不要輕易放過。
萬一身上剛好沒帶名片的話,務必要詢問對方的聯絡方式,並且這麼說:「一定會擇日登門拜訪,送上名片。」有些人雖然當下說了這句話,卻遲遲沒有與對方聯絡,這是最不可取的行為。說了要拜訪對方,就一定要確實做到。
就算當時只是場面話,但對方很可能記得一清二楚,千萬不能忽略這些小事,造成人們對我們的負面印象。
或者我們也可以郵寄名片過去,對方收到之後也許會感到有點出人意表,卻也會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人刻意不將名片帶在身上,總是在日後寄送。
我不敢說這樣的做法絕對正確(我自己也很少這麼做),不過倘若名片真的用完,只是單方面收了對方名片的話,補寄自己的名片是最基本的禮貌。
順帶一提,在派對這種公開場合,交換名片的次數可能多如繁星。如果選擇日後寄出名片,對方可能完全想不起我們到底是什麼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寄出名片後,最好還是發一封電子郵件給對方:「我是某某某,日前在某場合與您見面交談過。」在郵件中向對方表達謝意,這樣一來就不會讓人有唐突的感覺,而且無形中還能加深對方對自己的印象。
為了不讓辛苦建立起來的人脈中斷,一年之中至少必須和對方聯絡數次,這也是不可忽視的細節。
我們必須時常思考,接下來著手進行的工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否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人脈,可能因為日漸疏遠而斷絕,這樣的結果叫人感到非常可惜。
至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都要寄送祝賀卡片給認識的人,而且每一次舉辦派對,或工作上有任何活動時,一定要邀請他們來參加。
雖然出席與否是對方的自由,但做這件事的重點是在於發出「邀請」。
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擁有個人媒體。例如:部落格、Twitter或Facebook,都是不可或缺的社群交流工具。
發佈在社群媒體上的資訊,不知道在何時會以何種形式傳達給什麼人,常會聽到有些人因為社群網站的力量而跟交情已疏遠的朋友再次取得聯繫。
只要維持著淡淡的一層關係,有朝一日對方想到可以與我們合作時,自然也比較容易對我們開口。
換個角度來想也是如此,面對素昧平生的人登門拜訪,對方心裡勢必會保持警戒。如果我們曾經和他見過幾次面,對方也會比較安心,容易接受我們的請託。
想讓人記住,並不需要什麼特殊才能,而是取決於平常的努力。
〈隨時保持備戰狀態〉
為了不放過任何工作機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組成適合的團隊。
如果每次都等到工作機會降臨時,才開始將過去建立起來的人脈重新加溫,肯定無法如期提出企劃。更別說等接到工作後,才開始尋找合適的專家,這麼做一定抓不住機會。
不管與他人的關係再怎麼密切,如果沒辦法一起工作,就只是普通朋友,根本稱不上是人脈。當然,朋友也是很重要的資產,但如果只停留在「點頭之交」的交情,你只能算是再平凡不過的「通才」。
能不能讓人脈與工作連結,就是通才和超級通才之間的決定性差異。
人脈必須隨時保持密切關係,等到需要幫助的時候,就能馬上成為戰力。
一旦我們決定要「以通才的方式來工作」,就必須和認識的專家維持良好關係,獲得工作機會時,就能立即找他們合作。這麼一來,某天我們突然想到某個好點子,就可以馬上開口委託對方一起工作,以最快的速度組成團隊。
我平常就是一直努力維持著「備戰狀態」。
以戀愛來形容備戰狀態的話,就是人們常說「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彼此認識對方,而且心裡互相懷抱好感及崇拜之心,卻還不到真的很親密的那種關係。但是,兩人一直在意著彼此,隨時都能向對方開口告白(委託工作)的關係。
為了在工作上和他人保持「比朋友親密,但還不是情侶」的狀態,必須隨時掌握對方的動向,同時讓對方不會遺忘我們的存在,頻繁地主動和對方聯絡,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若希望自己在需要的時候,馬上就能召集到專案執行團隊的人,平日不忘打好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努力。
與所有人脈保持著讓他們願意隨時加入團隊為你效力的良好關係,在機會來臨前做好最佳準備。以此為基礎,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最合適的團隊成員,打造出不獨佔利益,並且樂於與成員們分享資源的一個架構。
若能成為這樣的通才,工作的寬廣度自然會大幅增加。
〈前言〉
請問各位,對「三分鐘熱度」一詞,或是這種個性的人,抱持著什麼樣的印象呢?
輕浮、見異思遷、沒有內涵及毫無定性……。
我想每個人聽到這個詞,心裡想到的負面評價,應該遠超出正面評價。同時,有些人隱約知道自己的個性屬於三分鐘熱度,於是會極力掩飾,不希望被他人察覺。
特別是在商場上,相較於對任何事情都抱持三分鐘熱度的人,專業知識豐富、行為穩重的人,更容易博取信任,同時也較受歡迎。
若你是一個能言善辯且行為輕浮的人,在生意場上與客戶交涉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心生不安:「把工作交給這個人,真的沒問題...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如何將「三分鐘熱度」轉化為工作利器
1 將「三分鐘熱度」當武器
2 「100×1」等於「1×100」
3 不懂就據實以告
4 讓「三分鐘熱度」成為個人品牌
5 活用「三分鐘熱度」的性格
6 從擅長的事情開始著手
7 利用擅長的事情來賺錢
8 善用人脈
9 善用「招牌」
10 以頂尖為目標
11 向國外取經
12 親自體驗
13 「資訊收集能力」×「人脈」,打造出獨創事業
14 立志成為「超級通才」
第二章 磨練「三分鐘熱度」的22種方法
1 不該盡信網路,要從真實世界中獲取資訊
2 在書店花一小時站著看書
3 吸收新資訊,立即分享
4 流行比別人快過頭也不好,時機是關鍵
5 《○○的基礎》這種書最值得買
6 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
7 絕不錯過新開幕及正流行的店家
8 大方選擇主流商品
9 兩個月出國旅行一次
10 不必儲蓄
11 仰賴他人幫助
12 認識當紅人物
13 舉辦派對
14 努力讓人記住
15 塑造外型也要有心機
16 來者不拒
17 創造工作機會
18 吸引他人主動靠近
19 不侷限於特定風格
20 創造各種年齡層的人脈
21 不要獨佔資源
22 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全力以赴
第三章 「三分鐘熱度」工作術
1 做好市場調查
2 創造話題
3 適材適用
4 創造靈活的工作團隊
5 隨時保持備戰狀態
6 工作夥伴越多越好
7 不討厭他人、不惹人討厭
8 把持自己的核心價值
9 展現自我特色
10 資訊傳播策略
11 打造個人品牌
12 創造趨勢
13 傳達生活形態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如何將「三分鐘熱度」轉化為工作利器
1 將「三分鐘熱度」當武器
2 「100×1」等於「1×100」
3 不懂就據實以告
4 讓「三分鐘熱度」成為個人品牌
5 活用「三分鐘熱度」的性格
6 從擅長的事情開始著手
7 利用擅長的事情來賺錢
8 善用人脈
9 善用「招牌」
10 以頂尖為目標
11 向國外取經
12 親自體驗
13 「資訊收集能力」×「人脈」,打造出獨創事業
14 立志成為「超級通才」
第二章 磨練「三分鐘熱度」的22種方法
1 不該盡信網路,要從真實世界中獲取資訊
2 在書店花一小時站著看書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