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學習大師教你立足社會的生存能力
規劃高手 李清志教授 專文推薦
會做事的人就差在這一點
世界上除了天才和藝術家之外,大多數人的才華和能力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唯一最大的不同只是規劃能力強的人和能力差的人而已。然而這種潛在的能力是可以鍛鍊改善的。本書宗旨便是要讓大家了解這種能力的重要性,透過觀念的建立及一些自我鍛鍊法,改善不好的做事方式,讓你的人生變得更有效率,協助你度過艱苦日子,迴避可能面對的人生危機。
本書針對「規劃力」的意義及獲得的方法作了論述,其實真正的目的是要讀者發現自己內在的「規劃力」。有許多例子顯示,有的人明明擁有「規劃力」卻毫無自覺。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小至做一頓飯或閱讀,大至構思建設案或是企業管理,處處都能也必須應用到規劃力。各行各業的人,舉凡作家、建築師、家庭主婦、學生、木匠、運動員、太空人……都有必要練就「規劃力」。規劃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靈活應變能力,讓你更容易討生活、出人頭地。
齋藤孝的寫作風格非常活潑,並非教條式的講述這種冷硬話題,書中藉由許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物來闡述主題,讀者更可以從這些主角的經驗中深刻理解「為什麼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具備這種能力的優勢」。
作者簡介:
齋藤孝
1960年,出生於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同所大學研究所研究科攻讀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教育學、身體論、溝通技巧。同時也擔任NHK電視台教育節目《用日本語遊戲》的企劃、監修。
得獎作品:《恢復肢體感覺》(NHK BOOKS)2001年獲得新潮學藝獎。提倡背頌、朗誦的《發出聲音唸日語》(草思社)榮獲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且都成為暢銷書,並引起很大的話題。
主要作品尚有:《提問力》《孩子為何發脾氣?》《「能幹的人」到底有何不同?》《閱讀力》《齋藤流》《絕對感動書50》《三色筆資訊活用術》《理想的國語教科書 紅版》《灌籃高手的友情論》《運動家的身體》《自我創作力》《齋藤孝的實踐!日本語訓練》《小丸子的背頌教室》《有聲書 想大聲唸出日本語》等。
個人網頁:http://www.kisc.meiji.ac.jp/~saito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高生產力的專業規劃力
印象訓練就是「規劃力」
建築師安藤忠雄就是擁有卓越「規劃力」的人之一。根據朝日新聞刊載的訪問報導(二○○三年六月一日);十四歲時家中房屋的增建,是安藤日後立志成為建築家的原因。當時幫忙木匠工作,讓他覺得非常快樂,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參觀帝國飯店,也令他感動。之後,由於無法上大學就讀,他十九歲的時候,一整年足不出戶,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次日的早上四點,研讀許多知識,以自我學習的方式,在一年的時間中學完大學四年的課程。
接著,他利用做設計打工所積攢下來的錢周遊世界。從西伯利亞到歐洲、非洲、印度、菲律賓,他以每天步行的方式走過這些地方。一天十五個小時都在走路,如果看到一棟建築物,便會一路上反覆思考這棟建築物,直到走到下一棟建築物為止。之後,他體認到頭腦的吸收力只維持到三十五歲左右為止,所以拚命地學習,據說現在他要以年輕的心境工作到八十歲。由此來看,他的人生布局確實做得很好,從頭建立起良好的基礎,果然是建築師的做法。
在思考「規劃力」的時候,建築就是最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安藤一天走將近五十公里,一路上都在思考建築的事情。邊走邊思考是很有趣的事情。 他在受訪中表示,「是腦中訓練思考建築,讓我完成這辛苦的旅程,現在也是我非常重要的能力。建築就像書一像,只有看得懂的人才能夠真正了解,所以思考訓練是必要的。」安藤應該就是在腦中做過思考建築的訓練,所以才鍛鍊出「規劃力」。
所謂規劃,就是事前在腦中想出事情進行的順序。如果省略這個步驟,貿然進行的話,通常結果都不盡理想。好的運動選手應該會對下一步發展做出幾種設想。打網球時,對方發球過來,球朝順手方向或逆手方向過來,各應該做出怎樣不同的處理,選手應該都做過這些模擬。如果完全沒有做過模擬訓練,即使集中精神等待對方發球過來,也無法及時做出反應。從這點來看,能夠在腦中印象模擬的能力,比在實際的紙張和電腦螢幕上沙盤推演,更具實踐性。
安藤在五十公里的移動當中,應該一直在思考早先看到的建築物,思索如果要由自己來建造的話,應該如何進行,進行的順序又如何。換句話說,就是從完成的階段開始,逆向推敲製造過程,在腦中完成建築程序。從結果推測過程,在腦中進行多次驗證的訓練,當下次自己在工作的時候,過程和結果就能馬上連結起來。這就是印象訓練,也可說是「規劃力」。
從手工操作的意思來看,「規劃力」更具有印象訓練的強烈感覺,在腦中會去思考事情發展的前後演變。安藤曾明確說過自己進行過這樣的訓練,由此可知,他一直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的人生經營就是非常建築性的。從成果想像過程的建築師看法,可說是最適合鍛鍊「規劃力」的訓練。
@第二章 不畏困擾的堅韌規劃力
腦中有規劃觀念是通往進步的捷徑
史帝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鯊堡監獄的救贖》(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也是學習「規劃力」很有趣的教科書。這本小說被拍成電影,電影名稱為《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賣座非常好,因此相信很多讀者都知道。
這本小說是描寫一位三十歲的男性名為安迪.杜弗倫,他從大銀行信託部門主管高升擔任副總裁後,因為殺了妻子與妻子的姦夫而被判終身監禁入獄服刑。但是,事實上他是被誣告,為了自由最後終於逃獄。整部作品就在描寫他如何逃獄成功的策劃過程。 逃獄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主題,史迪夫.麥昆(Steve McQueen)主演的《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1963)中描寫挖掘地洞脫逃的過程也非常有趣。從籌劃階段到執行,都是根據明確的計畫進行,因此這些主題都凸顯出「規劃力」的重要性。
《鯊堡監獄的救贖》中最有趣的是男主角雖然人在獄中,但是卻逐步提升自己在獄中的地位。例如他指導一位兇狠的獄卒如何從事投資,最後甚至連典獄長都成為他投資顧問的對象,透過諮商服務改變了自己與獄卒之間看守與被看守的關係。小說中描述了這段安迪免費幫獄卒哈德利填寫文件提出申請,改變兩者關係的決定性一刻。
「我們所見所聞完全相同……我們的感受也都一樣。突然間,安迪就轉而占上風。」
兇狠的獄卒腰上掛著槍,手上拿著棍棒。而且他背後還有其他同事與權力作為靠山,但是兩個人的關係卻完全改變了。書中描寫到「他們兩個以男人對男人的立場單打獨鬥,安迪將獄卒打倒在地」。正常而言,犯人是被管理的一方,但是安迪憑著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獄卒服務,發展與對方有利的關係。最後還幫助自己獲得獄中圖書館管理員的職務。
「安迪接手布魯克斯的工作,擔任了二十三年的管書人。為了改善圖書室,安迪運用對付拜倫.哈德利的意志,將小小的一間擺滿了讀者文摘的選粹本與國家地理雜誌的房間,改善成新英格蘭監獄中,最好的、充滿松脂香氣且通風良好的圖書室。」
之後安迪又改變策略,他設置意見箱收集囚犯們所關心的事項,寫信給讀書俱樂部請他們以特別折扣提供書籍,同時也了解大家對雕刻、手工藝,以及希望擁有自己的卡片等等的需求資訊,因此收集了許多與嗜好、興趣有關的書籍。
然後安迪又開始寫請願信給州議會,要求給予圖書室預算,這項請願屢屢遭到拒絕,但是到了一九六○年州議會寄來一張面額兩百美元的支票給監獄。州議會認為只要略施小惠,就能封住安迪的口,但是安迪充滿信心,認為自己已經把半開的大門抵住不讓它關上了,因此更加努力,原本每星期寄一封請願信也增加成兩封。
這正是他很厲害的地方,一旦事情開始順利發展,他絕對不因此罷手。平常人要是要到了兩百美元的經費,一定就高興得就此罷手,但是安迪卻相反。安迪認為自己已經一隻腳抵住了半開的門,緊接著更要快馬加鞭,於是更加頻繁地寄出請願信。
任何事的道理皆相同,要走到能看得到路的地步非常辛苦。在還沒走到路口前有一段醞釀的階段,之後就是把路一步一步打開。在荒原上要闢出一條路基本上是屬於「質的變化」,但是要把本質上的改變累積達到一定的量,方能夠開花結果。請願信只寄一次並不夠,要每個禮拜每個禮拜都寄才能發揮效果。
根據書中的描述,安迪從一九五四年開始寄請願信,到了一九六○年州議會寄來了兩百美元。每週一封信,累積下來也是驚人的數目,他總共寄出超過兩百封信吧。前一百封信沒發生作用,當超過兩百封時,對方終於受不了也不得不採取一些行動。正因為累積了數目龐大的量,才有辦法激發質的改變。
這裡有個重要關鍵,若能清楚意識到每個階段在過程中的重要性,就能有遠見的甘願不斷努力。看不到未來卻得繼續努力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只要能不斷持續,一定會產生本質性的改變,只要了解一點一滴的改變能擴大變化的幅度,這麼一來就能有毅力地持續下去了。這就是進步的基礎。
舉例而言,從不會騎腳踏車開始練習,到了某個瞬間突然就會騎了。這個瞬間就是本質性變化的瞬間。之後只要增加會騎車的瞬間長度事情就會漸入佳境。完全不會跟「做對了一次」是極端不同的兩回事。第一次做對了,千萬不要以為那是做了一百次中偶然做對的一次,必須把它想成只要我重複去做「做對了一次」的那個方法,總有一天一定能做對一百次。這麼一來,就能夠預見未來。
當能見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程序,就能為了一次的成功孜孜不倦反覆練習。當本質性的變化一旦產生,就能增加努力的頻率,從一週一次增加到一週兩次。這個習慣就能培養、鍛鍊出讓你大幅扭轉現實的「規劃力」。
毅力與持續的能量來自預見未來 安迪為什麼能做到圖書室環境的改善?因為他希望受刑人在監獄期間能讀些書,一旦重返社會能找一份像樣一點的工作。事實上,受刑人中有超過二十人,利用圖書室裡的書籍通過了高中畢業同等學力檢定。安迪就是把眼光放在這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放棄請願。 安迪也因為自己的作為,而把圖書室變成自己的房間,進而取得圖書室管理員一職。
此外,他長期協助獄卒與典獄長理財投資,指導節稅方法、代為申報所得稅等等,也讓自己在獄中的地位步步高昇。 另一方面安迪還做了其他什麼事呢?他買了性感女星的海報貼在房間的牆上。這本小說的英文書名裡的「Rita Hayworth」指的就是海報上的女明星麗塔.海華。安迪因為他在獄中的地位夠高,因此有特權可以這麼做。
安迪為什麼要貼性感女星的海報呢?因為海報背後的牆上有安迪的計畫,他一點一滴地在牆上挖洞。安迪最大的特質就是有毅力。他一點一點地挖,不發出聲音地挖,最後終於逃獄成功。不論是爭取圖書室預算或是挖洞開牆,安迪都展現了驚人的毅力。
書裡描寫一段當安迪開始寫信給州議會時跟同房的囚犯史塔邁斯說的話。
「安迪浮出慣常冷靜的微笑,對著史塔邁斯說:『如果水泥磚上每年降下一次雨水,經過一百萬年你想會怎麼樣?』。」
這正是安迪一貫的風格。他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制定戰略,排定各個程序,一步一步展開。在逃獄時也一樣,安迪先了解從牆壁的哪個位置往下挖會連接到下水道,然後制定策略的大方向。若不是事先調查好下水道的位置,就算滂沱大雨不斷打在水泥磚上,所挖出來的路線可能距離連通到獄外的下水道五公分也可能是五公尺,結局大不相同。
因此一開始的策略大綱,換句話說,就是預估是很重要的步驟。之後就是按照策略一點一滴不斷地貫徹下去。總有一天,這份努力會改變現狀。安迪的努力不是無限制的努力,他知道在哪裡開孔光就會照進來,因此他能謹守自己所設定的步驟,埋頭努力不懈。
能持續努力最大的要訣在於,在執行每個步驟當中,不能浪費自己思想的能量。不斷思考,認真思考是一種很好的想法,但同時也會消耗大腦的能量。看起來意志極為堅強的人,其實他們並不隨時隨地在用腦,在某段時期他們也只是反射性的動作。
安迪默默挖洞的行為看起來是意志力的實行,但其實那也不過是他遵照自己所決定的程序,也就是所訂下的規劃,自動地持續工作。在挖掘的過程中人會陷入某種精神集中狀態,感覺上就像從事一項嗜好一般,因此能習以為常地樂在其中。 在這本小說中,也描述了象徵這種精神的片段。有一天,安迪送給他的囚友史塔邁斯一份禮物,是一個由石英精心研磨而成的飾品。對於安迪研磨石英這股驚人的毅力,書中這麼描述:
「盒子裡裝著兩塊石英,每一塊都經過精心研磨,磨成漂流木的造型……(省略)/這兩塊石英能研磨到這個程度,需要花費多少力氣啊?可以想見的是,獄中熄燈後必須經過多少個小時的琢磨啊。第一個步驟要切割出形狀,然後用磨石布無止無盡地研磨。看這兩件作品,令人不禁深深感動人與動物最大的差異││只有人類才會為了做出這麼美麗的東西孜孜不倦地工作。另一件令人聯想到的,就是這個男人所擁有的驚人毅力,這一點令人肅然起敬。」
目標確立後,剩下的就交給身體自動持續行為,人在不知不覺間會進入一種冥想狀態。這時候,石英就會琢磨得越來越美,心情也跟著越來越愉悅。擁有一項嗜好的人應該能夠想像,當我們進入經過規劃的其中一個步驟的工作時,大腦其實處於休眠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人的精神非常穩定。「規劃力」越強,對未來的預測掌握度越高,作業的過程相對的就越簡單。
@第三章 「規劃力」實踐篇
收納、整理要訣:先從容易判斷要留或不留的東西著手
在進行物品收納或安排放置的規劃時,首先要做的是,決定留下或者丟棄什麼東西,收納名人近藤典子說過(《近藤典子的快意人生!生活搜查家 收納篇》),整理廚房內雜亂物品,應該從區分哪些東西要留下來、哪些要丟棄開始著手,這時候應注意的重點,在於東西的分類,而不是以廚房的位置來做區別。
一開始先把櫃子、流理台下面或餐具架周邊所有的食品拿出來,食品都有保存期限,所以即使你是個經常為了要留或不留而猶豫不決的人,這些東西也不會造成你太大的困擾,很容易就可以區分出來。總之,這是進行收納整理時的暖身動作。
即使像我這種非常不擅長整理東西的人,也知道最恐怖的就是那些廚餘。食物一定會腐爛,不像書本或衣服之類的,不論堆積得再多都不會造成太嚴重的事態,可是如果房間裡留有吃剩的食物,不是食物本身長了蟲子就是引來蟑螂,最後導致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在學生時代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所以在生活中,至少對於廚餘一定會確實檢查處理,並將所有的食物都放進家裡的冰箱,我甚至還離譜到冰箱內乾脆不擺放會製造廚餘的元凶││食物,而黔驢技窮地把冰箱當作鞋櫃來使用。這樣的日子我也能生活下去,我還真不得不佩服自己。
令人困擾的食品整理就緒後,接著就是容易判斷經常使用或不常使用的廚房用具,基本要點就是將東西分門別類,這一點只要稍微動一動腦就可以進行了。接下去就是餐具和雜貨,至於保鮮盒則在最後才處理,因為大部分的人所貯存的保鮮盒經常都超過需要量,所以在配合最後剩下的收納空間加以調整後,其他的就可以丟掉了。
先從不會讓你困擾而且容易區分的東西開始整理,這是收納廚房或房間物品的重要關鍵。
這種整理方法也適用於書房和工作場所。《「超」整理法》(野口悠紀雄著)中運用的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即加以丟棄的原理,也就是依東西的不同決定它的放置期間,一旦超過所定下的期限就把它丟掉。「豐田」在經營上也採用這個方式,一年只使用一次或兩次的東西以租借方式解決,即使租金稍高也在所不惜,不將不再使用,以及幾乎不使用的東西放在公司是他們的方針。
「讓權利睡著了,等於權利不受到保障。」這是一句法律格言,意思是說即使權利受到保障,如果不行使的話,等同於這項權利被剝奪了,將它引申到整理、收納的技巧上就是,幾乎不被使用的東西,即使再好也應該毅然決然地丟掉。 這同樣適用於紙類的整理,當時認為非常重要的資料,過了三年再出現的話,其實已經毫無利用價值了,三年來都不曾看過的資料顯然沒有留下的必要。
@第四章 何謂規劃力?──規劃力的效用
規劃力能為周圍的人帶來利益
「規劃力」是一個創新的名詞,但是很早以前,在日本的專業技術人的世界裡就有「八分規劃」這樣的說法,可見已有規劃這個詞存在。「八分規劃」的意思就是說任何事物有八成是因規劃而決定的,這在一般人之間也很普遍地被使用。總而言之,規劃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觀念古早以前就已經有了共識。在現在的資訊社會裡,主要的工作大部分是組合資訊,很少需要實際使用到身體,因此很難清楚的看出人們處理事情的步驟、規劃,但是從前的工作大多以勞力工作居多,所以才能夠把步驟、規劃看得很清楚吧。
幸田露伴著作的《五重塔》書裡,鉅細靡遺地描述了主角「慢郎中十兵衛」這個木匠工頭的「規劃力」。
工頭的工作重點,就在於讓全體人員都能有效率的動起來的規劃組織能力。這裡要提到的是最終完成圖的願景(vision),每個工作人員未必需要知道這些,但是工頭一定要明確看到。《五重塔》所描繪的就是,工頭基於他對建造「五重塔」的明確願景,分派給每個人適當的工作,不浪費任何人力地充分運作。那些沒有體力的老頭子就做老頭子該做的事,而生龍活虎般的年輕人就做適合年輕人體力的工作,大家生氣勃勃地工作著的樣子彷彿就在眼前。
當每個人都能非常順利地進行工作,大家的心情自然會變得很好,覺得非常爽快,不論工作是不是忙碌,都會有似乎是在做非常快樂的運動的感覺,這必須靠著工頭非常優越的「規劃力」才能做到。老闆的規劃力如果不好,就無法看透前方的遠景,也就無法順利地讓能量注入工作中。
無論是讀書或者工作之所以沒辦法進入良性循環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讓能量以最好的形態釋放出來,類似不完全燃燒的感覺。如果覺得「非常焦慮」或者「很想發脾氣」,就是無法順利地讓能量散發出來的狀態,或者即使將能量釋放出來了,但卻不能形成很好的形態,這也是徒勞無功的。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例子,上司嚴厲的斥責應該多想一些有創意的點子,但真的提出來了卻不被採用,而被壓在上司的辦公桌眾多資料夾的下面。這時候我想任何人都會有徒勞無功的感覺吧。這是因為自己所發出的能量並沒有完全地變成實際的形態的關係,要使能量變成實際的形態,最大的重點就是「規劃力」,如果步驟、規劃得不好,好不容易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會洩漏殆盡,就像水不斷從竹簍流出一般,你會被一股徒勞感籠罩侵蝕。對於工作流程,工頭也就是領導者不能不好好思考,反過來說,有「規劃力」的人一定會成為領導者。
身為領導者,並不需要每一件事都能做得很好,只要能夠很技巧的整合各種專業形成一個形體就可以了,這可以說是一個企劃領導者的資質,所謂的企劃領導者,並非專指NHK電視台的〈企劃X〉中那些總是製作了不起的東西的人,即使只是日常的一些小事情,例如幾個人的聚會,如果有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的話,那麼必然可以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順便一提,我曾在我那間狹小的公寓裡和朋友舉行派對,我們邊喝著酒邊欣賞電影《芭比的盛宴》(Babetts Feast),之後又聽了對尼采有研究的人發表看法,然後大家非常開心的議論著,這是一個沙龍似的聚會。在我混亂不堪的家裡非常突然的舉辦了這場小型派對,發起人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從製作聯絡用的信紙到當天的時間分配,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安排得非常完美,所以即使當天有許多初次見面的人參加,仍然顯得非常熱鬧,是一場很有趣的小派對。
我的朋友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企劃領導者,他發起這個案子,然後組織時間,如果他沒有發揮這樣的「規劃力」,我相信誰都無法享有這樣的經驗。當時參加人數大概有二十人左右,其中只要有優秀的企劃領導者,那麼所有的參加者都可以擁有非常有意義的時光,這就是「規劃力」非常精采的地方。
這次,在這本書裡特別提出「規劃力」,是為了說明「規劃力」並不是只為了自己一個人的利益,而是甚至可以讓周邊的人利益均霑的非常美好的力量。只要有一個這樣的人存在,這個人周遭的人也都能很順利的釋放出能量,因而度過非常愉快的時光,這就是「規劃力」的效用。
練就良好的規劃力可以避開人生危機
工作能夠進行得很順利,並不等於所有時間就能過得很充實,做任何事情都照著鼕鼕鼕的拍子前進,也不表示就具有非常有意義的經驗,而且擁有可以非常滿足的時間。
為什麼要特別在這裡使用「規劃力」這樣又老又臭的語詞呢?因為這個語詞具有「製造大框架」的趣味。
將每件事分得很細,然後製作一個流程,再嚴謹地根據這個流程行動,這和所謂的計劃是有一些不同的。提到計劃的時候,腦海裡湧現的印象就是「先固定一個框架,然後非常融通靈巧地空出一些留白」。如果非常嚴謹地擬定一個計劃,那麼會在留白的地方產生的東西就會被排除掉,這是相當可惜的。
在公開的討論會議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例子,如果有四個人參加,就根據準備好的十個問題決定四個討論者所分配的時間,一個人回答一個問題的時間是一分鐘,像這樣非常具體、嚴密地決定好的話,每個人回答的時間就非常短,自然無法聽到可以帶動盛況的發言。理想的做法應該是,一開始先說明要旨,之後因為彼此間的互相作用而可能激盪出任何東西。
所謂有趣的討論就是大家的意見能夠互相交錯結合,甚至一瞬間好像陷入混亂中,然而從這個中間又有什麼東西脫穎而出,這可能是以前從來不曾有過的,在這一刻大家的意見再度互相交錯,也許會陷入無法協調的困惑中,然後從這裡又再一次地提昇,這種隨機性的過程,在切割得非常仔細的流程中幾乎是沒有辦法產生的。
但是對於具有「規劃力」的人來說,為了不讓出席的人有「今天這場會議到底是什麼樣的會議」、「今天是為了什麼開會」的疑惑,具備這項能力的人雖會謹守分際,但是也一定會預設一些留白。在最低限度下非得決定或者非做不可的事,一定非常嚴謹的掌握,在不背離這個重點的情況下,站在中間讓一切緩緩地進行,總之就是抱持開闊的心態處理一切。
本書呈現了各式各樣優秀的「規劃力」的例子,但最終想讓大家看到的是,在突然發生危機的狀況下,能夠非常靈活而且非常融通的做最好的判斷,之所以有這麼寬廣的幅度,就是靠著「規劃力」支撐的。只要鍛鍊好「規劃力」,一定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避開人生危機,這是我想透過這本書讓大家知道的。
@第一章 高生產力的專業規劃力印象訓練就是「規劃力」 建築師安藤忠雄就是擁有卓越「規劃力」的人之一。根據朝日新聞刊載的訪問報導(二○○三年六月一日);十四歲時家中房屋的增建,是安藤日後立志成為建築家的原因。當時幫忙木匠工作,讓他覺得非常快樂,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參觀帝國飯店,也令他感動。之後,由於無法上大學就讀,他十九歲的時候,一整年足不出戶,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次日的早上四點,研讀許多知識,以自我學習的方式,在一年的時間中學完大學四年的課程。 接著,他利用做設計打工所積攢下來的錢周遊世界。從西伯利亞到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