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當代藝術館編輯群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ISSN:978986917574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3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游文富,1968年生於雲林斗六,後隨父母遷居南投竹山,因家中從事竹工藝事業,自幼即耳濡目染傳統手作工藝,並對繪畫、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青年時期逢家道中落,他為分擔家計而報考軍校,空軍官校畢業後一度開展了壯志凌雲、保鄉衛國、令人羨慕的飛官生涯。但是職業軍人的工作,並未抹煞他從小茁長的創作衝動和藝術嚮往,反而驅使他在服役九年後決定退伍,全心投入了本來只能利用公餘閒暇自學自修的藝術創作活動。
2001年,文建會推動「鐵道藝術網路計畫」,游文富以退役飛官的特殊經歷和羽毛創作的計畫提案,獲選成為第一批進駐「20號倉庫」的新秀藝術家,從此踏上了專業創作的另一生涯旅程。15年來,游文富活用羽毛和竹子這兩種鄉土自然素材,創造了包括平面、立體、空間裝置、環境藝術、地景藝術等不同類型而獨具個人風格特色的作品;除了獨立自主的創作之外,歷年應邀於國內外不同場合駐地創作之例,含括了國內的澎湖國際地景藝術節、台北藝術大學花卉藝術節、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景美人權園區、美國舊金山賀德蘭藝術中心(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紐約ISCP(International Studio&Curatorial Program)、法國巴黎西堤藝術村(Cite des Arts)、澳洲國王島文化中心(King Island Culture Centre)、澳洲薩拉曼卡藝術中心(Salamaca Arts Centre)…等。
「自然的知覺」是游文富創作的核心美學。他認為:人,如同野生動物一般,當心思純淨不受干擾時,對於環境即有高度的敏銳性。科技高度發展的今日,一切事物強調感官激發與人性互動,但人們的美感直覺卻反而逐漸消彌殆盡。為此,游文富訴諸竹與羽毛等自然媒材,創造一種人們感覺熟悉,卻也充滿新意和想像餘地的藝術裝置或環境景觀,鼓勵觀眾透過靜心觀看,乃至於行動參與,去發掘和捕捉,包括氣流、風聲、光陰、時間等飄渺不定的事物,去感受和體驗生活空間或自然環境中,一些剎那即逝的吉光片羽和美感訊息。
本次在當代館的個展,以【兩个习】為名,將文字學中以部首組合衍生字形/字義的概念,關連到游文富本身以「竹」、「羽」這兩種鄉土媒材,發展創作出多樣性當代藝術的志業。此種拆解、重組的概念,在本次展出作品名稱和材料形構之間也有所對應,如:戶外的大型裝置<築 >(竹木凡工)、多媒體裝置 <知音> (矢口立日)、懸吊裝置 <雲>(雨云)...等。本展除了呼應當代館建築戶外場景和室內空間的現地裝置作品之外,也包括了融合中國水墨山水和各國鈔票人像的「羽毛畫」作品系列,這些作品除了展現藝術的種種創意和巧思之外,實際也反映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