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溫度的正義代謝解密AI智慧製造深夜食堂慷慨的感染力中年之路東京日日長照我不是想死京都我不做英雄進擊的巨人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放入購物車

餐桌上的家鄉(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胡頎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18

ISBN/ISSN:978957136810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台灣新移民女性沸騰的生命故事
陪著她們做熟悉的南洋料理,聆聽她們樸實卻堅定的經歷


廿五位南洋姊妹,端出廿五道家鄉菜,念念半生的生活經歷。
「餐桌上的家鄉」不僅是南洋台灣姊妹會分享料理的粉絲專頁
透過這本書,陪她們做菜、說話,發現新移民女性的柔軟與堅韌;
她們通過料理,勇敢把自己介紹給台灣。

廿五篇文章,分別出自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柬埔寨與印尼
篇篇回憶歷歷在目,洋溢女性的堅毅,母性的光輝,讀來辛酸、幸福、動人
伴隨台灣「新南向政策」積極推動,本書讓我們有機會用心了解
這群在國與國之間流轉拚搏,卻從不放棄愛與家庭的新台灣女人們。

陳芳明、廖元豪∣專文推薦
夏曉鵑∣南洋台灣姊妹會創辦人_引言
李岳軒、呂欣潔、阿潑、林麗蟬、侯孝賢、張翠容
陳又津、楊力州、趙德胤、蕭新煌、藍佩嘉、顧玉玲∣溫暖推薦

本書特點:
一, 收集二十五位南洋姊妹生命故事,真誠動人。
二, 書末附贈食譜,有完整食材分量表與步驟,方便實作。

她們不是空手而來的一群,而是把她自身的高尚飲食,也一併帶到這塊土地。
她們決心把台灣視為自己的故鄉,甚至也決心把自己稱為台灣人。
通過料理,勇敢把自己介紹給台灣。
-陳芳明

她們在台灣「日久他鄉成故鄉」,兩個家都是故鄉,都是家鄉,
都是自己生命中的愛。
-廖元豪

《餐桌上的家鄉》期待讀者能透過南洋料理看見新移民姊妹作為「人」的真實而豐富的面貎,希望姊妹們的故事讓您想起自己曾經也是異鄉人,也曾思念家鄉的味道,渴望在異地得到認同與公平的對待。-創辦人/夏曉鵑

作者簡介:

作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

南洋台灣姊妹會的前身是一九九五年在美濃創設的「外籍新娘識字班」,我們希望以語言為見面禮,讓新移民訴說她們的故事,手牽手,為這社會譜出新的樂章。二○○三年,姊妹會正式成立。除了教學外,更推行各種法令政策倡議,並鼓勵新移民姊妹積極投入社會,透過各種課程、講座和戲劇活動,讓大家真正認識另一種文化和生活。

二○一四年開始,我們透過一系列的南洋料理烹飪課程與訪問,帶大家認識食物後頭的歷史、文化,以及將食物帶來的人。希望藉著姊妹對食物的記憶,一點一滴拼湊出她們家鄉的樣貌與在這兒的生活。

我們相信,社會每一成員的努力都將同時成為穿透幽暗的光芒,而姊妹會的目的便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彼此相互映照,繼續這島嶼的歷史,形成新的「我們」。

(歡迎來看我們:http://tasat.org.tw/)

執筆/胡頎

台北人,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南洋台灣姊妹會志工兼理事。在「餐桌上的家鄉」擔任籌畫、執筆、粉絲頁小編和白老鼠。不擅烹飪,嗜吃。鮮少離家,常神遊。對世界懷著初生之犢的大膽和愛意,希望有一天能讓更多人看見那曾在我眼前被照亮的事物。

cheryl7798@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移人》編輯總監 李岳軒

性別與政治工作者 呂欣潔

《介入的旁觀者》作者 阿潑

新住民立法委員 林麗蟬

導演 侯孝賢

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翠容

作家 陳又津

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

導演 趙德胤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蕭新煌

台大社會系教授 藍佩嘉

社運工作者,《我們》、《回家》作者 顧玉玲
章節試閱
|編輯台上-想像,羅望子與斑斕葉的味道|

不用多加解釋,焗烤的口感與莓果的滋味,早已融入我們的飲食;縱使在地理位置上,歐洲的距離是那麼遙遠。

即便我不嗜吃越南、泰式等東南亞料理,也知道這種熱帶滋味,「餐桌上的家鄉」粉絲頁,是用南洋台灣姊妹會成員的家鄉美食、聚餐合照,讓眾人看見新移民的另一面。透過說明方才得知,許多姊妹在家鄉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經商、教書甚至習醫,總之根本不會做菜;因為各種因素在台灣定居,而必須學會如何操持鍋勺。從生手到熟悉,廚房成了她們的任意門,火一生起就能瞬間回到還在老...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引言

<我們都曾是異鄉人>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

二○○○年的夜裡,來自印尼的小莉和先生鬧不愉快,奪門而出的她騎著摩托車在美濃的田野間急切地尋找平靜,但寂靜的鄉村景色卻怎麼也安撫不了小莉滿腹的心酸與憤怒。心慌慌的時刻,她來到由南洋姊妹和台灣志工合力租下的聚會所,走進廚房、打開爐火,煮了幾道印尼家鄉菜,細細咀嚼著熟悉的味道,她的心,慢慢地平靜下來。

那時,南洋台灣姊妹會尚未正式成立,創立於一九九五年的姊妹會前身「外籍新娘識字班」的南洋姊妹們常在坐落於三合院一角的聚會所...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序/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彼此注視,並為對方呈現 胡頎

「餐桌上的家鄉」一開始只是希望將文化納入美食課,讓大家在烹飪之餘對東南亞有多一些認識。為了宣傳,我們架了粉絲頁;為了粉絲頁,我開始追著佩香、滿枝、雅青和其他到訪的姊妹討故事。於是,可望不可及的家鄉就這麼在夏日午後的辦公室五味雜陳起來。那是這本書最初的雛形─我們希望透過一個個簡單的小故事記下那些對姊妹彌足珍貴的片段,那些她們希望分享、希望為人理解的片段;不為感動誰,不為激勵誰,只是呈現,用人與人初次見面最單純乾淨的方式。

為了專案宣傳的粉絲頁漸漸有...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華麗島為什麼華麗?─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推薦序 舌尖上的多元族群融合—《餐桌上的家鄉》帶來的感動─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序 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彼此注視,並為對方呈現─胡頎
序 給親愛的姊妹們─梁組盈
致謝
引言 我們都曾是異鄉人─夏曉鵑

編輯台上 想像,羅望子與斑斕葉的味道─楊佩穎
Chapter 1 離開與回歸
另一種選擇-阿竹的黃薑煎餅
比上一代再往前一步──滿枝有層次的酸魚湯
在燉菜中找回「我們」-天賦廚娘Erlinda
離開,然後再回來─榮細的辣芒果和斑斕丸子
只...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