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放入購物車

演算法下的行銷優勢(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麥茲伯格|譯者:譚天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9-28

ISBN/ISSN:978986479548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

書況:良好

備註:有畫線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榮獲《金融時報》「本月最佳商業書」
汲取人文科學五大原則,
供商界領導人、企業界與個人解決工作與生活最棘手的難題。
最優秀的執行長除了能讀報表以外,還要懂得欣賞小說!
大數據真能解決所有問題?
你我如何在演算法時代下勝出?

人類已成為演算法的奴隸。日復一日,一個又一個數學天才、工程師拋開人類直覺與經驗,用完全以事實為根據的分析破解產界難題。就這樣,我們不再思考。機器替我們思考了。
在大數據與科學至上論當道的今日,麥茲伯格根據他在福特、愛迪達與香奈兒等全球大企業工作的經驗寫成本書,主張純憑數據解決問題的作法往往造成驚人缺失,為人類帶來巨大風險。一味以數字算計,將危及我們的事業、教育、政府,以及畢生的積蓄。太多公司將具備人文技巧的員工撇在一邊,終於再也無法掌握顧客的人性需求。麥茲伯格提出證明,今日許多最大的成功故事並非來自量化思考,而是源自與文化、語言,以及歷史的深入而精微的互動。他為這套作法取名為「意義建構」(Sensemaking)。
在這本具指標意義的書中,麥茲伯格提出以下五項原則,供商界領導人、企業界與個人用以解決他們最棘手的難題。
1.注重文化,而非個人。
2.掌握厚數據,不只是薄數據。
3.要大草原,不要動物園。
4.重視創意,捨棄工廠製造。
5.學會仰望北極星,而非依賴GPS。
他剖析用這種辦法招徠新客戶的公司,並引領讀者進窺投資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建築師比雅‧英格爾(Bjarke Ingels)這類意義建構「大師」的工作進程。無論就實用與理論而言,本書都是反制公司集體思考的利器,是卓而不群的領導人與創意家不可或缺的資源。


「在福特,我們認定,創造產品與經驗、真正讓人活得更好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我們的客戶。光憑科技還不夠。因此我們改變產品研發流程,專注於客戶經驗(而不只注意車輛本身)。麥茲伯格在這本書中,有深度、而且結構性地解釋了我們怎麼做到這一點。」——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福特汽車總裁兼執行長

「這本書非常有道理。麥茲伯格真是個奇才,不僅精通哲理,商業知識也極為淵博。他龐徵博引,用各種具體例證與厚實的資料向我們顯示,今後百年的問題是文化問題,想成功應對就得運用人文工具(特別是哲學)。任何一名商界人士,以及每一個關注人文世界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我極力推薦。」——賽門‧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新學院(The New School)漢斯‧約拿(Hans Jonas)講座哲學教授

「由於曾幫全球幾家最大型公司做數位時代轉型,我很了解在今天的市場上,最具冠軍相的,是深入了解顧客、充分掌握客戶人文需求的公司。公司不能只通曉大數據,還得鑽研厚數據——也就是了解人類行為所本的文化、歷史與社會結構。本書是說明這項過程的路徑圖,任何有意在破壞性創新數位世界勝出的人,這本書必讀。——法蘭西斯柯‧德蘇佐(Francisco D'Souza),高知特(Cognizant)執行長

「幾近二十年前,我就曾寫道,『想當執行長的人,必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有多方面興趣。』在今天這個眾多公司迷戀量化分析的世界,我對這一點仍然堅信不移。麥茲伯格的這本書,是人類智慧才能解決問題的強而有力辯證。任何懷抱領導公司雄心壯志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並遵從他的獨到見解。」——暢銷書《立志當老總》(How to Become CEO)與《銷售必勝絕招》(How to Become a Rainmaker)作者傑佛瑞‧福克斯(Jeffrey Fox)

「有關人文科學已經過氣的廣泛說法遭到許多人責難,但能提出應對之道的人卻少之又少。麥茲伯格既沒有為我們了解的人文學術做出什麼殊死之搏,也沒有向其他學界提出什麼不切實際、要求重視人文的呼籲。他只是以有力論據提出佐證:想了解這個世界,想解決它的問題,人文學術仍然極端重要。本書植根於亞里斯多德思想,不僅呼籲人文學者重新詮釋人文論述,也讓其他人知道,想解決今天世界的問題,人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這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最後烏托邦:歷史上的人權》(The Last Utopia: Human Rights in History)作者沙穆爾‧莫恩(Samuel Moyn),哈佛大學小傑利麥‧史密斯(Jeremiah Smith, Jr.)講座法學與歷史教授

「麥茲伯格以豐富多采、引人入勝的故事,透過淺顯的作法步驟,搭配銳利的哲理,說明他的解決問題之道……麥茲伯格可不是(反工業的)盧德(Luddite)份子——他完全了解演算法數據的價值,但他認定精微奧妙的人腦,可以解決許多沒有情緒的電腦解決不了的問題。」——《科克斯書評》

「麥茲伯格認為,商界如果將純數據視為唯一真理,他們有可能失去了解人類的能力。但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絕不是否定科技工程與數學的重要性。他希望透過特定方法,幫助公司尋求正確的平衡。最優秀的執行長除了能讀報表以外,還要懂得欣賞小說。」——《金融時報》

作者簡介:

麥茲伯格Christian Madsbjerg

ReD 聯合顧問公司創辦人、客戶關係總監,將人文與社會科學工具應用於企業界的重要先驅,專注於發掘人類行為的研究方法,並為許多《財星》(Fortune)三百大企業最高階主管提供策略建議。曾在哥本哈根和倫敦攻讀哲學與政治學,擁有倫敦大學碩士學位。合著有《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用人文科學搞懂消費者,解決最棘手的商業問題》(The Moment of Clarity)。

譯者簡介:

譚天

曾任《聯合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把成功變成習慣》、《商業冒險》(合譯)、《泰王的新衣》、《如果你願意,讓我為你上一堂課》、《當代最具影響力14位大師談創新》、《十億民工進城來》、《大事法則》、《戈巴契夫傳》、《新媒體消費革命》、《身先士卒》、《飛堡戰記》、《新工業國》、《採訪CEO》、《推動轉型的手》等約一百本書。

作者序
我們常聽到,與機器相比,人類有多麼不理性、多麼欠缺效率。與矽晶動力的電腦相較之下,人腦不僅呆鈍還太情緒化。在職場上,人類根本一無是處,只會拖延專案進度,把原本黑白分明的事變得模糊且複雜。我們需要透過經驗學習,而我們即使學到一些東西,也仍然無法達到演算法那種精確、嚴密或一致。

由於在這世上的地位跌得實在太慘,我們還找出一句為自己辯白的託辭。在員工休息室或下班後酒酣耳熱之間,我們會聳聳肩對同事說,「我也只是人而已」。這句話點出我們的文化對人性的一種真正看法:既是人,就充滿瑕疵。

工程圈稱此為「人因因素...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言:思考的盡頭
前言:人因因素
第一章 看懂這個世界
第二章 矽谷是一種心態
第三章 原則1:注重文化,而非個人
第四章 原則2:掌握厚數據,不只是薄數據
第五章 原則3:要大草原,不要動物園
第六章 原則4:重視創意,捨棄工廠製造
第七章 原則5:學會仰望北極星,而非依賴GPS
第八章 生而為人,所為何來?
資料來源
內容簡介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