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年窮忙22K?為什麼企業慌沒人才?
為什麼學校老忙評鑑?為什麼老師嘆沒尊嚴?
大家都在說台灣教育出了問題!
看全球第一個教改成功案例──芬蘭經驗如何解決教育問題!
當我們走在歧路重重的教改之路上,芬蘭的成功將給我們全新的啟示!
芬蘭教改30年歷程全紀錄‧第一手資料分析報導
探究芬蘭的國家政策、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的脈絡,重新思考當前教改的目的與方法!
享譽全球教育大師、芬蘭教育改革家
帕思‧薩爾博格 Pasi Sahlberg研究報導
美國亞馬遜五顆星評價!
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芬蘭不但是國際教育機構評比的常勝軍,世界各大媒體、教育專家也紛紛對芬蘭的教育成就表達肯定。當大家都在說芬蘭教育好:芬蘭的孩子學習不為了競爭,而在同儕間彼此平等互助的關係中學習。芬蘭的老師以評語代替評分,以輔導代替教導。然而,什麼樣的教育體系能成就如此教學方法?芬蘭又是如何的成功改革教育體系,讓一個北方小國成為各地教育當局群起效法的對象?
愈長愈好?義務教育的目的迷思──關鍵在培養學生基礎學力,提高繼續學習意願!
芬蘭政策重視平等,希望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義務教育,並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出於個人選擇而參與普通或是技職體系教育。
愈高愈好?升學率的迷思──關鍵在完成學業率,輔導學生把握當下學習!
芬蘭學校不看升學率,只看畢業率。學校的畢業率將影響學校爭取補助的機會,促使學校積極幫助學生完成學業,減少中輟生。
企業怨嘆大學生?職場排擠研究生?──關鍵在技職教育改革!
芬蘭教育體系保持普通、技職教育體系間的流通性,平衡發展「普遍知識與技能」以及「各種技職技能」。採綜合評量方式、WORKSHOP教學。在學生接受的訓練中,職場實習至少佔六分之一,學校、雇主、勞工,將合作針對學生進行績效評估。
一綱好幾本?學習沒效率?──關鍵在教師領導教學,模組化課程不讓教學受限班別!
教師負責課程準備、規畫以及執行,教師嫻熟學科知識,鑽研教學方法替每個學生量身訂做合適的教學法及評量法。模組化課程教育更不以級別、年齡限制學生學習路徑。
學校忙評鑑?教師苦流浪?──關鍵在師資培訓任用制度
在芬蘭教育是最頂尖的工作。唯有讓優秀人才願意獻身教育事業,並建構良好的師資訓練系統,才能讓教師受社會信任,創造師生互信且互動良好的教學環境。而教學品質無法量化評估,追求數據導向的教育改革,無法增加教學質效。芬蘭透過教師群合作、校內社群檢討,達到改善教育品質目的。
全書以第一手資料全面性記錄芬蘭過去30年來的教改歷程,探討芬蘭如何打造世界級的教育體系。作者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分析芬蘭教改政策,點出芬蘭教育如何不同於歐美其他工業化國家。芬蘭教育不靠標準化測驗,建立競爭淘汰機制來教育學生。芬蘭重視師資的培育,充分將「教學」工作專業化,並授權教師主導課程和領導學校,同時增進學生、教師、學校,以及家長間的互信關係。
本書詳盡的點出教育改革的複雜性,不但牽涉國家政策、經濟發展,還必須考量歷史文化背景。而芬蘭的教改成功,正好讓全球教育學者們重新思考教改的目的與方法。
作者簡介:
帕思‧薩爾博格 Pasi Sahlberg
現為芬蘭教育與文化部所屬之國際事物交流與合作中心(CIMO;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也是美國教育課程審查與發展協會(ASCD;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董事會成員。他曾以教師、教育學家、政策制訂者等身份活躍於芬蘭,也是數個國際組織與諮詢公司的專家顧問。過去20年間,他分析全世界的教育改革並且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非洲、亞洲等地與教育專家合作共事。薩爾博格亦曾服務於華府世界銀行總部以及位於義大利都靈(Turin)的歐盟委員會。目前,薩爾博格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與奧盧大學(University of Oulu)的兼任教授。
譯者簡介:
林曉欽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主修政治哲學、主要興趣為西方政治哲學史、當代思潮、族群政治等。現為自由譯者、編輯。譯作有:《橋:歐巴馬的生命與崛起》(大衛‧雷尼克著)、〈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貝淡寧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傳達第一手生動又深入的芬蘭教改成功經驗,許多值得借鏡;我以為師資優勢最是驚豔,也是成功的關鍵。
──吳武典 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帕思.薩爾博格以清晰脈絡敘述芬蘭教育發展與現況,成功之道無他,簡單落實,真正實踐平等、信賴與尊重。值得所有關心教育的人深思。
──楊世瑞 中山女高校長
本書最精彩的故事是環繞「差異性」展開的──學習芬蘭只是喚起我們最初的熱情,回歸教育本質與本務而已。
──黃春木 建國中學教師
本書最值得借鏡的是──芬蘭如何把原本只滿足於把學分修齊、對官僚體系負責的教書匠,轉變成
全世界的教育家與政策制訂者都應該好好認識芬蘭卓越不凡的教育改革成果。比起任何人,帕思‧薩爾博格都可以把這個故事說得更清楚動人,因為他投入教改已有數十年餘,更稱得上活於教改之中。這本書,實屬必讀之作。
——琳達‧達琳—漢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帕思‧薩爾伯格這位傑出的作家,用極為美好的方式融合了芬蘭本地人、教師、研究者、政策分析家等身份。他讓我們學會了國家教育改革的必備知識。
——大衛‧柏林納(David Berliner)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帕思‧薩爾博格絕對是最合適向國際社群分享芬蘭經驗的教育政策專家。我與他相識已數十年。這本書證明他不只是實踐家,他的深遠視野也是芬蘭人面對教育挑戰時的必備知識。
——爾奇‧亞霍(Erkki, Aho),前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主席
這本書敲響了美國教育政策的警鐘。芬蘭已經擺脫最平庸的學術表現,擠身世界頂尖之林。藉由教師合作、最少的考試、全國齊心投入、提升教育工作地位,芬蘭人完成這場奇蹟。美國「有教無類法案」無法解決的難題,本書是最佳解答。
——亨利‧雷文(Henry M. Levin)哥倫比亞大學
所有的芬蘭人都必須縝密分析並且深刻理解教育體制的成功背後究竟蘊含何物。作為教育體制的局內人,帕思‧薩爾博格深知那裡發生的一切;作為研究人員,他亦對因果關係有著極為客觀的洞見。我認為本書所言甚是
——歐利—佩卡‧海孟南(Olli-Pekka Heinonen),前芬蘭教育部長、芬蘭廣播公司總監
帕思‧薩爾博格在本書詳盡闡述了芬蘭出眾的教育故事,兼具知識深度且激勵人心。芬蘭的教育體制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展現出恰如其分的努力。這是國家為了年輕人所應做的巨大改革,也是所有國家渴望成就的目標。
——班‧雷文(Ben Levin)多倫多大學
教改,百年樹人也可能一夕毀人
張啟楷
教育,應該是件讓學子享受快樂、畢業學能所用的百年樹人大業,但近年來,很多朋友焦慮的問:怎麼孩子上學不快樂?大學畢業以後背了一身債?只能領22K,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最近,更多焦慮的家長問:十二年國教到底要怎樣改?幾位長輩憂心忡忡的說,政府不能謀定而後動?把所有配套都做好、和民眾溝通、說明清楚再推動,「政府真的不知道家長和學生有多擔心?不知道一個不成熟的政策可能毀掉一代的人﹗」
很多人都注意到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人才培育和經濟發展脫軌,政府投入大量預算在高等教育,但不僅沒有促進經濟發展,提昇國家競爭力,甚至驚人的高學歷失業者還需要政府增列預算研擬社會救濟措施。但問題真的只是教育的供需失調?或者還有更深層的病灶,例如高學歷者的國際競爭力在亞洲有每況愈下的趨勢。
解嚴前,政府在教育的投資已是正成長,但這十多年來卻沒有回饋到國家發展,教育投資沒有帶來社會的精進卓越,更可怕的是,國民教育這條基本需求的底線也在潰滅中。國民教育要延長到十二年帶來反精英化高中的爭議,不少人擔心免試入學帶來的齊頭平等並沒有讓孩子適性發展,反而是透過課綱讓學生一體平庸化。在精英學校是否該被消滅的爭議背後,其實潛藏的是另一個更大的危機:未來私校是否成了精英高中的替代品?想裁培精英的父母必然花更多錢把孩子送到私校這個人為的贏者圈,那麼來自一般收入的家庭的學生不會有階級恐慌嗎?
台灣的教育改革起步甚晚,解嚴多年後才見行動,而且國民教育部分是由政府主導,廿多年來民間多半關心考試引導升學問題如何解決,但無論考試技術、選生途徑如何改善設計,都還只是在技術層面上打轉。真正的問題始終沒有被重視:究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來成就整體的未來?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老師、校長或教育部長可以決定答案,解答的方法更需要舉國力量的共識支持。現在的老師被教育部課綱侷限,自主性低連帶影響到職業自尊,教育者的成就來自學生的升學率而非實際的學習成果,甚至教育官僚化,中央地方教育官員對學校人事經費乃至評鑑的非專業介入,已是社會習以為常的現象。而師生、學校家長之間信任度低落,校園形同社會修羅場,升學就業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不認同或跟不上的人很自然被排擠在外,有教無類似乎淪為一個神主牌位。我國無論是義務教育或高等教育,就學率在亞洲都是名列前茅,但中小學教育裡被提前放棄的學生、高中職乃至大學裡混文憑的學生也不少,這是今天台灣學校林立但人力素質滑落的關鍵。
近卅年來,讓人印象比較深刻動手改革國民教育的教育部長是毛高文,但他的政策下場並不風光,他的方法未必正確,但畢竟是言出必行。另外,點子王曾志朗等人也獲得一些掌聲。但有官員開玩笑形容,教育部長是大學校長級的地位,那裡懂得中小學教育。這個笑話太逼真,離現實不遠,而且更悲哀的是,教育部長還被企業界老板奚落,說這些出自學術象牙塔的大官,可能沒到私人公司、工廠上過一天班,根本不知道就業需要什麼本事。
光靠教育部長也是解決不了問題,大家不妨算算,現在這些教育問題那個不是動輒牽動三、六年,一個政策作下去就是決定一個世代的人生,但是一個教育部長靠山再硬作得了四、五年以上?以目前政治人物決策的時效長短來看,幾乎沒在考慮六個月以後的事,更不用說執政者有花心思把政府民間力量系統性整合,有計畫地設計並執行一個長期政策。
正因為這種種惱人的教育問題,已衍變成為各種社會怪象、國家發展的包袱,此時看到芬蘭的卅年教改經驗,自然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慨嘆:為什麼這個五百多萬人的國家可以擺脫平庸迎頭趕上?
帕思‧薩爾博格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教know how 的書,事實上教育這件事涉及國家的文化背景、民族性、政治及經濟發展條件,不可能複製成功的經驗。不過芬蘭的故事足以提醒正在谷底的台灣反省很多事:
平等教育理念的落實:芬蘭有高品質的九年綜合基礎學校制。
台灣教育的平等是千人一面的制式平等還是尊重個別差異的機會平等?
少教即是多學:芬蘭人省去考試測驗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探索知識。
為什麼台灣中小學不考試就無法評量學習成果?
不評鑑!不考核!捨棄市場化的教育體制:追求數據導向的教育改革,將扼殺教學環境的創意。芬蘭的師資受到嚴格的篩選及認證,每位教師都被充分授權,主導課程大綱、教授方法,以及學校改革和社區營造。不評比、不評鑑,而是靠教師群間相互合作和校內社群的檢討,達到改善教育品質目的。
台灣的教育官僚系統乃至家長可以尊重並信任教師的主導權嗎?台灣的老師有足夠的職業素養和企圖心嗎?
好的老師,才有好的教育:芬蘭強化各學科系所和教育系所間的合作關係,讓教學和學科知識做更緊密的結合。每個教師同時也身兼研究員的身分,必須做好課程準備、規劃以及執行的工作。
台灣社會對於「好老師」的定義是否該有更專業的標準?老師也要與時俱進
地學習,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在那裡?
後期中等教育的改革──平衡知識教育與技職訓練
為了能夠配合中學教育體制的變遷,並回應知識社會的勞力市場需求,芬蘭技職教改首重平衡發展學生「普遍知識與技能」以及「各種技職合格資格所需的專業競爭力」。學生接收的訓練中,必須至少有六分之一屬於職場實習訓練(on-the-job learning),學校、雇主、勞工,將會合作針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一同進行績效評估。
台灣技職教育除了是廉價勞動力供應中心,是否可以成為因應產業發展需
求的技術訓練基地,將人力與產業以合理條件確實連結?
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學目標:你是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本領,比你記住多少知識重要。鼓勵學生勇於創新,並承擔風險。
台灣的學非所用、高學低用現象究竟成因為何?除了發文憑,我們該怎麼教導、協助年青人踏入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最近和許多朋友關注政府的種種施政怪象,都感受到台灣這部列車很多地方都出了問題,引擎性能老舊(經濟動能衰減)、油料不足(財政危機)、內裝殘舊加服務低水平(基礎設施落後、政府效能不彰),甚至站客比空座多(貧富不均)。這讓我不禁想到,解嚴以來,我們在政治經濟上所追求的自由開放價值,在目的和手段上真的到了必須徹底檢討的時刻,因為在這歷時廿年以上的追求過程中,我們不免因為急功近利犧牲了一些重要的原則,例如對下一代生存權的維護,最起碼的世代正義正在被腐蝕。
如果我們無法立即彌補為下一代子孫製造的負債,但有些反省和改革是可以為他們先預作鋪排,教育改革便是我們能為後代存留的重要火種。我們不從此時開始反省,一點一滴地從頭作起,從匯集人心凝聚共識作起,那麼這個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的改革永遠不可能有成真的一天。
教改不會只是教改,看到芬蘭的經驗,我相信在追尋眾所認同、最適合台灣永續發展的教育體制的過程中,我們和下一代同時也會找到這個國家重新登上高峰的道路。但請所有負責推動教改的人,上從總統、部長到最基層的科員,一定要傾聽各界的聲音,特別是家長和學生們的憂心,因為,教改,百年樹人,但也可能一夕毀掉一代的人。
(作者現為年代新聞台「新聞追追追」主持人、和春技術學院傳藝系助理教授)
名人推薦:本書傳達第一手生動又深入的芬蘭教改成功經驗,許多值得借鏡;我以為師資優勢最是驚豔,也是成功的關鍵。
──吳武典 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帕思.薩爾博格以清晰脈絡敘述芬蘭教育發展與現況,成功之道無他,簡單落實,真正實踐平等、信賴與尊重。值得所有關心教育的人深思。
──楊世瑞 中山女高校長
本書最精彩的故事是環繞「差異性」展開的──學習芬蘭只是喚起我們最初的熱情,回歸教育本質與本務而已。
──黃春木 建國中學教師
本書最值得借鏡的是──芬蘭如何把原本只滿足於把學分修齊、對官僚體系負責的教書匠,...
章節試閱
教改能挽救經濟不景氣?
芬蘭招牌:九年基礎教育
一九九O年經濟衰退不僅令人始料未及,還讓芬蘭來到了崩潰邊緣。他們需要果敢而迅速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國庫赤字,並且想辦法復甦自從蘇聯於一九九O年瓦解以後隨即低迷萎縮迄今的國際貿易市場。芬蘭招牌:「公立學校」(peruskoulu),或稱九年綜合基礎教育制度,是挽救芬蘭經濟與社會的重要改革角色。
全世界有許多教育領導者都發現自己國家的教育體系正身處在一九九O年時的芬蘭困境之中。全球經濟低迷嚴重打擊了許多中、大學教育體系。當知識導向的經濟體系要求投入生產力與創新能力等等必需條件時,當地的學生程度卻與這些要求相去甚遠。學生似乎認為中學與大學所提供的教育非常無趣,無法切合於急速變遷時代的需求。對於那些憂心教育體系是否真能獲得改善的人們來說,芬蘭教改的故事將會帶給他們希望。
第一手芬蘭教育資料 芬蘭教育專家談改革
芬蘭其實是最不可能取得教育改革成功的例子,卻能夠真正的實現前述所及的各種相關教育政策。這座北歐小國的學生不僅受惠於教育改革,取得前所未有且穩定持續的高水準國際教育評比表現,也同時創下了最小的學習成就落差,更在經濟競爭力、企業資訊透明度、普遍生活水準與適宜性等國際指標中,獲得相當崇高的成就。芬蘭雖然只有五百五十萬人口,卻能綻放出與英美國家迥異不同的教育目標與經濟方針。
芬蘭的非凡例子自然引起外界好奇與苦思。全世界的教育學家與政策制訂者紛紛造訪這座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試圖找出它成功背後的秘訣,筆者也有幸能共襄盛舉。二OO七年,筆者獲得一次難得的機會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Orgai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芬蘭訪查團隊,期盼能找出芬蘭成就與其教育與培育領袖政策之間的關連何在(Hargreaves, Halasz, & Pont, 2008)。
許多芬蘭經驗的評論人僅僅仰賴於二手資料、訪談少數幾位資深政策制訂者或者讀一讀常見的教育評析學術作品。但我們並非如此,相反的,我們實際的進行觀察、訪談學生、老師、校方、地區行政長官、大學研究專家以及芬蘭教育部最高層級的幾位工作人員,並且廣泛探索芬蘭社會的歷史與組織架構,也在最有活力的當地企業諾基亞進行同樣規模的考察。我們期盼能夠瞭解這個國家,包含它的歷史與教育體制,並且釐清在一九九O年的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芬蘭如何在失去既有的蘇聯封閉市場時,還能完成猶如戲劇般傳奇的經濟與教育轉型。
平等教育的真諦
第一個目標是鼓勵人數廣泛、多元、來自於不同環境的學生,都能在相同的學校與班級一同學習。這些學校與班級也會使用嶄新的教育與學習途徑。機會平等原則堅持所有學生都必須擁有公平的學習機會,並且能夠從此邁向成功、享受學習。人們過去已經知道特教學生的成功條件就是盡早發現他(她)的學習困難與其他障礙,並且即時進行處理。特殊教育因此迅速成為舊教育系統的內在課題,政府有關當局與學校也都儘快聚集了訓練有素的特教專家,希望能協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輔導勝於教導 暢通生涯諮詢管道
綜合學校教育綱要要求學校必須義務提供學生職業生涯指導與諮詢服務。當時普遍認為,學生如果一直就讀於同一個學校,並且在義務教育結束後才轉換環境,當該生決定未來何去何從時,一定會需要系統化的諮詢服務。此外,設立職業生涯指導之用意,也在於讓學生盡可能不要做出未經充分思考的選擇。
原則上,學生在畢業之後有三種選擇:繼續就讀普通體系的後期高等教育學校(高中),就讀技職體系的後期高等教育學校(高職),或者就業。在兩種後期高等教育之內,都還有數種選項。職業生涯指導與諮詢服務很快就成為了初階教育與高等教育中的基石,這也是芬蘭教育體系得以擁有如此良好的低年級留級比例以及輟學率的重要因素。職業生涯指導是校園生活與職場世界的中介橋樑。在當時的教育綱要中,每一位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都必須在指定的工作場所中進行為期兩週的學習體驗,作為生涯指導的部分課題。
研究型教師才能因材施教
新的公立學校要求任職於不同學校的老師必須緊密無間的合作。因此,無論是原先偏向學術研究性質的文法學校老師,或者是技職取向的市民學校老師,都須善用其多元的教育能力,在同一所學校當中齊心教育學生。誠如裘尼‧法利賈維(Jouni Välijärvi)教授所說,綜合學校的改革不只是組織與制度的變遷,更是芬蘭學校教育新哲學的誕生。這個哲學的內涵有三。第一,相信所有學生只要擁有足夠的機會與支持,都能真正的學習到各種事物。第二,強調理解人類的多元性,並且認為重要的教育目標就是利用多元性來學習各種事物。第三,正如約翰‧杜威(John Dewey)於數十年前所說,學校教育理當如同小規模的民主政體。因此,新的公立學校教育要求教師應用嶄新的指導途徑,創造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並且將教育視為極為崇高的職業。新哲學的期盼終於在一九七九年掀起了一陣廣泛的教師改革:嶄新的教師法順利通過,強調師資專業發展,師資培育也更為著重研究導向。
教改能挽救經濟不景氣?
芬蘭招牌:九年基礎教育
一九九O年經濟衰退不僅令人始料未及,還讓芬蘭來到了崩潰邊緣。他們需要果敢而迅速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國庫赤字,並且想辦法復甦自從蘇聯於一九九O年瓦解以後隨即低迷萎縮迄今的國際貿易市場。芬蘭招牌:「公立學校」(peruskoulu),或稱九年綜合基礎教育制度,是挽救芬蘭經濟與社會的重要改革角色。
全世界有許多教育領導者都發現自己國家的教育體系正身處在一九九O年時的芬蘭困境之中。全球經濟低迷嚴重打擊了許多中、大學教育體系。當知識導向的經濟體系要求投入生產力與創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