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 即使完美選項不復存在,我們仍可以擁抱B選項,勇敢重新開始 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失去與傷痛
我們仍可以鍛鍊韌性,重新發現幸福
★紐約時報暢銷榜Top 1
★亞馬遜2017年度好書/分類暢榜Top 1
Facebook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與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跨界鉅作
我們都會面對失去,
失去工作、情感、家庭、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悲劇或挫敗,總會發生。問題不是何時發生,
而是我們都該學會如何面對。
Facebook營運長、《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人物雪柔‧桑德伯格有著眾人嚮往的A+人生,完美的履歷、令人羨慕的工作、親愛的老公與孩子。但兩年前,桑德伯格的丈夫在度假中意外驟逝,她的人生瞬時陷入不見底的痛苦,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出如影隨形的傷痛,更不知道如何教養兩個稚齡的孩子有個快樂的人生。
丈夫過世兩週後,桑德伯格正與朋友討論該由誰去參加學校所舉辦那場需要父親參加的親子活動。「但我想要大維去,我想要大維帶我們的兒子一起去。」桑德伯格哭著說。身邊的朋友擁著他說,「A選項已經不存在了,就從B選項開始吧!」
▏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
即使完美選項不復存在,我們仍可以擁抱B選項,勇敢重新開始
不只是失去親愛的人,人生中各種逆境總是突然來到,工作受挫、失去情感。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所愛的親友,每個人在面對失去與逆境時,都需要一個減緩痛苦的方法,一種堅定的陪伴。
這本書結合了桑德伯格獨到的洞見,以及他的好友、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對於如何從逆境復原的研究新發現。從發現丈夫大維‧高柏倒在健身房地板上那痛徹心扉的一刻後,桑德伯格攤開她破碎的心,打開她的筆記,分享那失去摯愛後席捲而來的悲傷與孤絕。書中書寫她如何走出喪夫的傷痛,重新發現幸福的歷程,也收錄了來自各領域許多人克服逆境的故事,包括面臨病痛、失業、性侵、暴力、天災與戰爭暴行等重大失落,看他們如何重寫人生,展現人性的堅強。
▏韌性不是與生俱來,但韌性能像肌肉一樣鍛鍊
你我都能幫助自己與朋友,家人與小孩
培養韌性,獲得穿越逆境的力量
韌性存於我們每個人內在深處,也得自外界的支持與陪伴。即使經歷再大的打擊,我們仍能透過尋找深層意義、學會真心感恩而復原、活出更好的人生。
這本書提供實際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發現自己內在未曾發掘的韌性,每個人都可以像鍛鍊肌肉般,強健自己的韌性。本書也分享了清楚的步驟,包含我們如何幫助別人度過難關,同時對自己慈悲,教出堅強的孩子,以及打造韌性十足的家庭、社群和組織,讓我們勇敢迎向每一天的挑戰。
如果你正處逆境與傷痛中,這本書能帶領你找到穿越的路徑;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面對人生的苦痛,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陪伴與有力支持的作法;
如果你擔心孩子無法面對挫折失去,這本書告訴你培養韌性的方法;
如果你相信復原力,在這本書中你將看到更多幫助人們走出逆境,在社會上發揮更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是心理學家、華頓商學院教授,暢銷書《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給予》作者。專精於激勵、幫助人們找到熱情與意義,開創更富創造力的人生。格蘭特曾獲得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成就獎,他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目前與妻子、三個小孩住在費城。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是企業家、慈善家、Facebook營運長。她是暢銷書《挺身而進》作者,也是非營利組織LeanIn.Org創辦者,支持所有女性達成目標。桑德伯格曾是Google全球線上銷售與營運部門副總裁,以及美國財政部幕僚長。目前與兒女住在北加州。 歡迎你在facebook.com/OptionBOrg與optionb.org加入Option B 社群。 桑德伯格將本書收入,全數捐給她創辦的非營利組織OptionB.Org,幫助每個人在逆境中建立韌性、尋得意義。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繁多,如《第二次機器時代》、《驅動大未來》、《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第二曲線》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比爾蓋茲夫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 感動推薦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經濟學人、紐約客、People雜誌、富比士雜誌、哈佛商業評論、赫芬頓郵報等重量級國際媒體一致關注報導 ★CNN、CBS、ABC、NPR、歐普拉、Ellen秀等話題採訪熱議 比爾蓋茲夫婦.比爾及梅琳達Bill and Melinda Gates︱蓋茨基金會董事長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 王政忠︱Super Power教師 吳若權︱作家、主持人 周品均︱東京著衣、Wstyle創辦人 唐綺陽︱占星專家 許皓宜︱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張進益︱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夏韻芬︱理財作家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嚴心鏞︱善果餐飲集團創辦人 林靜如︱律師娘 貴婦奈奈︱知名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余懷瑾︱萬芳高中國文老師 王爰懿︱綠色光合Phytopia創辦人 葛文德Atul Gawande︱《凝視死亡》作者 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不完美的正義》作者 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雪柔以罕見的坦誠,寫下自己的心碎。她和亞當又把個人故事轉化為震撼人心的實用指南,幫助讀者為自己、社群及公司建立韌性。」——比爾蓋茲夫婦 「我們都無法逃避悲傷、失去、生活中的大小失落,所以最好的選項,就是找到我們的B選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 「《擁抱B選項》是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是本珍貴的指南,它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面對逆境、變得更堅強。」——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
名人推薦:★比爾蓋茲夫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 感動推薦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經濟學人、紐約客、People雜誌、富比士雜誌、哈佛商業評論、赫芬頓郵報等重量級國際媒體一致關注報導 ★CNN、CBS、ABC、NPR、歐普拉、Ellen秀等話題採訪熱議 比爾蓋茲夫婦.比爾及梅琳達Bill and Melinda Gates︱蓋茨基金會董事長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 王政忠︱Super Power教師 吳若權︱作家、主持人 周品均︱東京著衣、Wstyle創辦人 唐綺陽︱占星...
章節試閱
【前言】黑暗終將過去 我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快睡著了。」 我是在1996年夏天認識大維.高柏(David Goldberg),當時我搬到洛杉磯,共同的朋友邀我們一起去吃飯看電影。電影開演後,我很快睡著了,把頭擱在大維肩膀上。大維後來喜歡跟別人說,當時他以為我對他有興趣,不過後來發現——他是這樣說的:「雪柔可以在任何地方、靠在任何人身上睡著。」 大維變成我最好的朋友,洛杉磯也開始讓我有家的感覺。大維介紹我認識很多有趣的人,告訴我走哪些後街小巷可以避開塞車,關心我在周末和假日會不會無聊。他帶著我認識網際網路,播放我從沒聽過的音樂,讓我變得酷一點。我分手時,儘管前男友曾是美國海軍海豹特戰隊(SEAL)隊員,睡覺時床底下還藏著一把上膛的槍,大維仍然跳進來設法安慰我。 大維以前常說,他對我是一見鍾情,但他必須花很長的時間耐心等待,看我什麼時候變得「夠聰明,懂得甩掉那些魯蛇」,開始和他約會。大維總是走在我前頭好幾步,但我終究還是趕上了。看完那場電影六年半後,我們忐忑不安地計畫著要一起旅行一個星期,我們都知道,這次度假不是把我們的關係推到新的方向,就是摧毀一段很棒的友誼。一年後,我們結婚了。 在我眼中,大維穩若磐石。我心煩意亂時,他保持冷靜。我憂心忡忡時,他告訴我不會有什麼事的。我舉棋不定時,他幫助我想清楚該怎麼辦。就像所有的夫妻一樣,我們的婚姻也經歷高低起伏。不過,大維仍然讓我充分體會到有人這麼了解你、真心支持你、全心全意地愛你,是什麼感覺。我原本以為下半輩子都可以安心地把頭靠在大維肩上。 意外 結婚十一年後,我們去墨西哥慶祝友人菲爾.德區(Phil Deutch)的五十歲生日。我們把小孩留在加州由父母代為照料,大維和我都很興奮可以過一個只有大人的週末假期。星期五下午,我們在游泳池畔消磨時間,在iPad上玩卡坦島拓荒遊戲(Settlers of Catan)。這回我居然領先,真叫人耳目一新,但我的眼睛好幾次都快閉上了。我知道我倦意太濃,一定無法贏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坦白招認:「我快睡著了。」我決定投降,把身子捲縮起來。有人在下午3點41分拍的照片中顯示大維手裡拿著iPad,旁邊坐著弟弟羅伯(Robert Goldberg)和好友菲爾,我則躺在他們前面的地板上,倚著墊子睡著了。 一個鐘頭以後我醒來時,大維已不在那張椅子上。我和朋友一塊兒游泳,認為大維大概是照原本的計畫,跑去健身房了。我回房間淋浴時,他不在那兒。我感到訝異,但不怎麼擔心。我開始換裝,準備待會兒去吃晚餐,同時查看電子郵件,還打電話給小孩。 我走出房間下樓去。大維不在那兒。我走到沙灘上,找到其他人,但大維也不在那兒。一陣恐慌襲來,一定有什麼不對勁。我對著羅伯和他的妻子蕾斯莉大吼:「大維不在這裡!」蕾絲莉沉吟一會兒就大喊:「健身房在哪兒?」我指著附近的階梯,我們都拔腿狂奔。我至今仍可感覺到我的呼吸和整個身體都隨著那幾個字緊縮起來。從此以後,只要再聽到任何人說:「健身房在哪兒?」我就會心跳加速。 我們在健身房的地板上找到大維,他躺在橢圓滑步機(elliptical machine)旁邊,臉上有些微瘀青,並轉向左側,頭下面有一小攤血。大家都尖叫起來。我開始替他做CPR,然後羅伯接手,醫生來了,又接手繼續做。 坐在救護車上的三十分鐘,是我這輩子最長的三十分鐘。大維躺在後面的擔架上,醫生正在想辦法。他們要我坐在前座,我一邊哭,一邊祈求醫生告訴我大維是不是還活著。我簡直無法相信到醫院的路居然這麼長,而且居然有那麼多車子擋在我們前面。我們終於抵達醫院,他們推著大維,穿過一道厚重的木門,不讓我跟著進去。我和瑪恩.列文(Marne Levine)一起坐在地板上,她是菲爾的太太,也是我最親密的好友,瑪恩擁著我。 彷彿等到地老天荒,他們終於領著我進去一個小房間。醫生走進來,坐在桌子後面。我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等醫生離開後,菲爾的朋友走過來,親親我的臉頰,然後說:「請節哀。」這幾個字和禮貌性、行禮如儀般的親吻,讓我感覺彷彿提前預見未來,經歷了往後會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情境。有人問我想不想去看看大維,跟他道別。我去了,而且不想離開。我以為只要我一直待在那兒抱住他,只要我拒絕放手,就能從噩夢中醒過來。羅伯說我們得離開了,他自己也還沒從驚嚇中恢復過來。我朝外面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奔回房間,緊緊擁抱大維。最後,羅伯慈愛地把我拉開,瑪恩陪著我穿過白色長廊,手臂環在我的腰部抱住我,以防我又跑回去。 我的餘生就這樣開始了,我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人生,我也完全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餘生,無法想像的餘生。我和兒女一起坐下來,告訴他們爸爸過世了,聽到他們和我一起哭喊尖叫。然後是喪禮。人們致詞時都用過去式來談大維。屋子裡滿是熟悉的面孔,一個接一個走過來,行禮如儀地親親我的臉頰,然後吐出同樣幾個字:「請節哀。」 抵達墓園後,我的孩子一跨出車外,就癱軟在地上,無法再邁步向前。我躺在草地上抱著哭泣的孩子。他們的堂表兄弟姊妹紛紛過來和我們一起,大家躺成一堆、也哭成一團,大人伸臂護著孩子,希望他們不要太過傷悲,但沒什麼用。 詩歌、哲學、物理學都告訴我們,時間的推移在我們的感受中並非等速。對我來說,時間過得很慢,很慢。日復一日,空氣中瀰漫著孩子的哭喊與尖叫。當他們停止哭泣時,我焦慮地注視著他們,預備他們隨時又需要我的撫慰,僅剩的一點點空間則被我自己的哭喊尖叫所填滿,只是我大半時間都在心裡暗自哭泣,沒有放聲大哭。我在一片虛空中:我的心、我的肺都空蕩蕩的,沒辦法思考,甚至無法呼吸。 被無盡的空虛包圍 悲傷是個嚴厲的伴侶。在我早期度過的那些日子和星期和月份中,悲傷無所不在,不只藏在心底,而且浮出表面。悲傷的情緒慢慢累積醞釀,流連不去,愈演愈烈,然後哀慟如波濤般捲起,在我體內翻騰,彷彿即將把我的心撕裂、掏空。這時候,我覺得簡直無法再忍受這樣的痛苦,多一分鐘都不行,遑論再忍受一個小時。 我看到大維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上,我看到大維的臉浮現在天空中。夜晚,我會對他喊話,對著虛空哭訴:「大維,我想你。你為什麼離開我?請你回來。我愛你……」每天晚上,我都哭著睡著。每天早上,我醒過來,把一天應付過去。我常常覺得難以置信,儘管大維不在,世界仍繼續運轉。大家怎麼可能照常過日子,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呢?他們難道不曉得嗎? 再平常不過的活動,都變成地雷。我到學校參加家長晚會時,女兒拿出八個月前她在開學第一天寫的信給我看:「我升上二年級了,我很好奇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她的話給我心頭一記重擊,因為寫這些話時,無論她或我都完全沒料到,她竟然二年級還沒讀完,就失去父親。二年級!我低頭注視握在我手中的小手,甜甜的小臉蛋抬頭望著我,看看我喜不喜歡她寫的東西。我一陣踉蹌,差點跌倒,我假裝絆到東西。在那兒走來走去時,我一直低著頭,免得和其他家長四目交接時,我會完全崩潰。 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日子則更是揪心。大維非常重視開學日,總是在孩子踏出家門時,拍一大堆照片。我努力打起精神,同樣替他們拍照。為女兒辦生日派對那天,我坐在臥室地板上,媽媽、姊妹及瑪恩都陪著我,我覺得我根本沒辦法走下樓梯,更別說整場派對都保持微笑了。但我知道為了女兒,我必須想辦法撐下去,我也知道,我必須為大維這麼做,但是我想和大維一起做這件事。 我想盡辦法來終結悲傷,把悲傷裝進盒子裡拋掉。但在最初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裡,我完全辦不到。哀慟每次都贏得勝利。即使我外表看來冷靜沉著,痛苦卻如影隨形。我雖然人在會議室裡開會或讀故事書給孩子聽,我的心卻留在健身房地板上。 在大維過世後兩星期的最可怕的虛空中,我接到一封信,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舊識寫的。她說,她早我幾年成為悲傷的寡婦,所以真希望能提供我一些忠告,但卻無話可說。她幾年前喪偶,而她的摯友比她更早十年就失去丈夫,但她們兩人至今都不覺得時間真能沖淡喪偶的痛苦。她寫道,「儘管我試了,卻想不出任何可能對你有用的建議。」這封絕對抱持著最大善意寄出的信,摧毀了我的希望,因為原本我還巴望著痛苦終有消逝的一天。我覺得整個人慢慢包覆在一片虛無中,眼前的未來是無止盡的空虛。 韌性,讓我們穿越悲傷 我打電話給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把這封令人崩潰的信讀給他聽。兩年前,大維讀了亞當的書《給予》(Give and Take)之後,邀請亞當到他擔任執行長的SurveyMonkey公司演講。那天晚上,我們請亞當到家裡吃飯。亞當研究人們如何找到動機和意義,我們談到女性面對的挑戰,以及亞當的研究可為這個議題提供有用的資訊。我們開始合作寫書,結為好友。大維過世後,亞當飛越大半個美國來參加喪禮。我對他坦承,我最大的恐懼是擔心孩子永遠無法重新快樂起來。其他人曾嘗試用自身遭遇來安慰我,亞當則向我詳細解說相關數據:許多孩子在失親後都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們會繼續擁有快樂的童年,長大後成為適應良好、心智正常的大人。 亞當從我的聲音中聽出那封信引發的絕望,於是他又跨越大半個美國飛回來,試圖讓我相信這片似乎無止境的虛空仍會觸及底部。他想要面對面告訴我,儘管免不了會感到哀傷,但要減輕我和孩子的極度悲痛,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說半數以上的喪偶者會在六個月內走出心理學家所謂的「急性悲傷反應」(acute grief)。亞當說服我,雖然悲傷的情緒必然會持續下去,我的信念和行動卻能影響我能多快穿越這片虛空,以及最後會抵達何處。 沒有人一輩子只收到玫瑰花,每個人都會碰到艱苦困難的時刻。有時候,我們會預見困難來臨,有時候則猝不及防。可能是孩子突然夭折的悲慟,與戀人分手的心碎,或無法實現夢想的強烈失落感。問題是:事情發生後,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辦? 我認為韌性(resilience)是忍受痛苦的能力,所以我問亞當,我怎麼知道自己的韌性有多強。他解釋,韌性的多寡並非固定不變,所以我應該問的是:我怎麼樣才能增強韌性,迅速復原。韌性是我們面對逆境的強度和速度,而且是可以培養的。韌性的重點不在於擁有脊柱,而在於如何強健脊柱周遭的肌肉。 自從大維過世以來,很多人都對我說:「真是難以想像。」意思是他們沒辦法想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也沒辦法想像我怎麼還能站在那兒和他們談話,而不是縮成一團躲在什麼地方。我還記得,從前我看到同事在孩子夭折後回來上班,或朋友得知罹患癌症後去買咖啡,也有相同的感覺。然而如今易地而處,我的回答變成:「我也沒辦法想像,但我別無選擇。」 我別無選擇,只能每天照常醒來。我別無選擇,只能努力走過這場驚嚇、悲慟和倖存者愧疚帶來的煎熬。我別無選擇,只能邁步向前,在家裡當個好媽媽。我別無選擇,只能努力聚焦,上班時當個好同事。 黑暗終將過去 失去、悲傷和失望,都是非常個人的情緒,每個人各有其獨特的處境和對應之道。然而許多人仁慈且勇敢地和我分享他們的個人經驗,幫助我走出自己的失落、悲傷與失望。對我敞開心房的人,有些是我很親近的朋友,有的則是全然的陌生人,他們公開提供自己的智慧與忠告,有時候乃透過有著可怕書名的著作提供建議。而亞當更是耐性十足地堅持:黑暗終將過去,但我必須設法推它一把;還有,即使面對這輩子最可怕的悲劇,我仍然可以設法控制悲劇帶來的衝擊。 我和亞當試圖透過本書,和大家分享我們學到的有關韌性的一課。我們一起撰寫本書,但為了讓敘事簡單明瞭起見,由我(雪柔)擔任敘事者,提到亞當時則用第三人稱。我們不會假定希望天天都能戰勝痛苦,事實上並不會。我們也不會假定我們已經歷過人世間一切失去,事實上也沒有。世上沒有哪一種悲傷或面對挑戰的方式是絕對正確或適當的,所以我們也無法提供完美的答案,事實上也沒有完美的答案。 我們也知道,不是每個故事都會有圓滿的結局。我們在本書中談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但其他還有更多難以克服的逆境。並非每個人在復原時都從同一個起點出發。戰爭、暴力和有系統的性別歧視及種族主義都摧殘生命、毀滅社會。歧視、疾病和貧窮帶來更嚴重的悲劇。可悲的是,厄運不會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被邊緣化和無選舉權的弱勢族群往往更需要辛苦奮戰,也承受更多悲傷。 儘管我的家庭經歷了如此痛苦的創傷,我很清楚自己是多麼幸運,能擁有親朋好友和同事組成的龐大支持系統,還掌握一般人少有的財務資源。我也明白,在討論如何找到力量、克服逆境時,我們仍有責任努力防止苦難發生。我們在社區和公司裡的所作所為——我們制訂的公共政策及互助合作的方式——都可以確保未來不再有那麼多人受苦。 然而儘管我們盡力防範,世上仍存在著各種逆境、不平等和創傷,有待我們設法面對。當我們為明天的改變而奮鬥時,也必須從今天就開始加強韌性。心理學家曾經作過許多研究,探討如何才能從各種不同的逆境中復原——不管是失去、拒絕或離婚,受傷或生病,工作上的失敗或個人的失望。亞當和我除了檢視這些研究,也查訪成功克服困難的個人和團體,他們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對韌性的想法。 從B選項開始吧 本書探討人類不可思議的意志力,檢視人們自助及助人時可以採取的做法,探討復原的心理學,以及重拾自信和喜悅時面對的挑戰。我們也提及應如何討論不幸事件和安慰飽受折磨的朋友;以及怎麼做才能打造出有韌性的社群和公司,教養出堅強的孩子,並重新愛人。 如今我明白,創傷後的成長的確可能發生。在遭遇嚴重打擊後,人們往往找到更堅強的力量和更深層的意義。我也相信,我們有可能體會到創傷前的成長,你不一定非得經歷不幸,才能養成面對挑戰所需的韌性。 今天,我自己的旅程才走到一半。急性悲傷的迷霧已然散去,但悲傷的情緒及對大維的渴望依舊不變。我還在尋找我的路,並在過程中學到很多。和許多曾經遭遇不幸的人一樣,我希望我能選擇意義,甚至喜悅,也幫助其他人找到意義和喜悅。 如今回顧過去最黑暗的時刻,我明白即使在當時,希望的光芒仍不時閃現。朋友提醒我,當孩子在墓園瀕臨崩潰的時候,我對他們說:「這是我們人生中第二糟糕的時刻,我們之前已經熬過了最糟糕的時刻,這次我們也會熬過的。從現在開始,情況只會變得愈來愈好。」然後我開始唱我從小就會唱的猶太歌曲:〈賜予平安〉(Oseh Shalom)。我不記得當初是怎麼決定要唱歌的,或為何選這首歌,我後來曉得那是猶太喪禮祈禱文〈神聖祈禱〉(Kaddish)的最後一行,也許這是為什麼歌詞立刻從我腦中湧現。很快的,所有大人都加入齊唱,小孩也跟著唱,哭聲停止了。女兒生日那一天,我努力走出臥室下樓去,在派對中始終保持微笑,驚訝地看著女兒玩得很開心。 失去大維後幾個星期,我和朋友菲爾談到某個需要父親參加的親子活動,我們想到可以找誰來填補大維的位子,我哭著對菲爾說:「但是我想要大維。」他擁著我說:「沒有A選項了,我們就抓緊選項B吧!」 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本書希望能幫助我們擁抱B選項,重新開始。
【前言】黑暗終將過去 我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快睡著了。」 我是在1996年夏天認識大維.高柏(David Goldberg),當時我搬到洛杉磯,共同的朋友邀我們一起去吃飯看電影。電影開演後,我很快睡著了,把頭擱在大維肩膀上。大維後來喜歡跟別人說,當時他以為我對他有興趣,不過後來發現——他是這樣說的:「雪柔可以在任何地方、靠在任何人身上睡著。」 大維變成我最好的朋友,洛杉磯也開始讓我有家的感覺。大維介紹我認識很多有趣的人,告訴我走哪些後街小巷可以避開塞車,關心我在周末和假日會不會無聊。他帶著我認識網際網路,播...
推薦序
【推薦序】 「雪柔以罕見的坦誠,寫下自己心碎的經驗。她和亞當又把個人故事轉化為震撼人心的實用指南,幫助讀者為自己、社群及公司建立韌性。要引發讀者共鳴誠非易事,要幫助讀者採取具體步驟,邁向更美好的未來,就更困難了。《擁抱B選項》兩者都做到了。」 ──比爾蓋茲夫婦(Bill and Melinda Gates),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董事長 「我想推薦這本鼓舞人心的書給全世界。我們都無法逃避悲傷、失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失望與失落,所以最好的選項,就是找到我們的B選項。」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擁抱B選項》令人心碎卻又充滿希望。本書的故事不只描述難以想像的痛苦和失落,同時也說明人類仍然有能力忍受煎熬,甚至持續成長茁壯。《擁抱B選項》不但是引人入勝的讀物,也提供了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功課。」 ──葛文德(Atul Gawande),《凝視死亡》作者 「深具洞見、引人入勝。不管是個人或是整個社會,都需要了解如何從傷痛中復原、康復、得到救贖。這本精彩的書完全不避談人生中的失去與難以避免的悲劇,卻充滿鼓舞人心的生命力與鬥志。」 ──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不完美的正義》作者 「充滿啟發、原創、激勵人心。《擁抱B選項》是動人的回憶錄,加上心靈療傷的課程,還有其他人面對生命中重大的失去與悲傷,學習如何回彈、甚至過得更好的故事。這是討論失去與韌性,最實用又不可或缺的必讀書籍。」 ──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擁抱B選項》是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是本珍貴的指南,它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我每個人們都有力量面對逆境、變得更堅強。」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 「桑德伯格沒有因為成功、地位、學問而讓驟然喪夫的傷痛少一點,但是她努力找尋方法,培養面對的勇氣,讓傷痛短一點,也讓自己和周圍的人活得更好一些。謝謝她誠實懇切的分享,透過她的經驗和智慧結晶,讓我們一起學習培養韌性吧!好在失去最好的選擇時,也懂得如何緊緊地抓住次好的可能──B選項。」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人生中常有我們以為過不了的關、承受不了的傷痛。讓這本書引導你走出傷痛,並向你展現更多走出傷痛後迸發出的力量,也告訴你如何陪伴與支持遭遇傷痛的親友。推薦你這本充滿能量、撫平傷痛的好書。」 ──張進益,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下流青春》作者 「本書不只讓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去認識心理學,也透過實徵性的理論,帶我們見證了人類心靈韌性的偉大。『活下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當人生軌道脫離自己的期待時,其實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許皓宜,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諮商心理師 「人生其實不是只有B選項,更不會只有A選項。讓我們在無法盡如人意的時候,發現並鍛鍊自己的韌性.在下一個階段更有勇氣與智慧。這本書就是在講這件事:如何面對、珍惜並擁抱突如其來的人生順序逆襲。」 ──王政忠,Super Power教師/作家 「沒有人可以逃開人生的困境,面對悲傷,無力勇敢也無法遺忘,於是開始學習放手、承受、甚至感恩一切的發生,總是要找到面對勇氣,才能在悲傷中流涙前行。看了本書發現,人生下半場不再是要成功賺錢,追求A+人生,而是讓我們一起捻花微笑,理解擁抱B選項,接下來的人生才能更美妙。」 ──夏韻芬,理財作家/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 「成功,不會只是一個選項;轉念,讓你多一次機會。」 ──吳若權,作家/主持人 「面對無常,雪柔所分享的每一則真實案例,都帶給我正向與深度的省思!」 ──嚴心鏞,善果餐飲集團創辦人/《擁抱初衷》作者 「書寫個人經驗不難,但必須將其擴展延伸與讀者的普遍經驗疊合,並且引發情感與思想的共鳴,才能產生閱讀的意義。桑德伯格在寫實而深刻的書寫脈絡中,甩開了顧影自憐的幽幽哀嘆,用理性與感性並蓄的方式,引領讀者去探索和思考問題的核心和各種解決途徑,也從各種旁徵博引的實例中剖析和驗證,讓讀者可以從當中看見自己所處的困境與問題,跟著她一起尋找盼望和力量。」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真正的幸福與力量來自於生命的韌性,可以被擊倒,但仍可以爬過低點,重新站起來,即使要失去,也能找回愛與歡笑。懂得求助、學習盡力、接受失敗、找尋陽光,每一次挫折後的復原都將使你更強壯。」 ——林靜如,律師娘 「我跟著雪柔.桑德伯格的文字走完一趟心理復原的歷程,深深的,厚厚的,暖暖的,滿足的,我的眼淚從悲傷流成感恩,被紮紮實實的療癒了。雪柔把這些歷程寫下來,變成一本書來陪伴天涯淪落人,讓世界角落裡的我們也能擁有她的力量。」 ——貴婦奈奈,知名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本交織生命與科學的傑作,內容扎實,讀起來卻完全不會有負擔!作者引用數以百計著名、新穎的頂尖社會心理學研究,並一一應用在自己的傷痛和失落當中。如果你已經厭倦了那些「呼呼系」的哀傷療癒手冊,那麼這本書將是你不可錯過的選項!特別推薦給想了解正向心理學、情緒調適、失落因應的研究生和朋友們。」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作者經歷了難以抵擋的情緒海嘯與種種自我懷疑。所幸借助韌性、創傷後成長、自我慈悲等近代心理學工具,給了她跟自己靠近的勇氣,含容這些難以避免的苦痛。本書故事動人,搭配實用、有根據的療心處方,誠摯推薦給想讓自己更勇敢的讀者。」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不管是對於身困傷痛中的人,還是想要成為他人最佳的支持夥伴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人生教科書;不論你是否必須面對B選項,這都是一本可以讓你先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的書。」 ——王爰懿,綠色光合Phytopia創辦人 「雪柔.桑德伯格的丈夫猝逝,讓她的人生陷入了絕望的深淵。十三年前,我在緊急剖腹產中產下的雙胞胎女兒,因為缺氧導致腦性麻痺。生命卡關不會是絕路,悲傷具有讓人生柳暗花明的不可思議的力量。生命中的最低點能決定我們未來的幸福與成功,擁抱B選項就是深深地擁抱自己,雪柔如此,我也如此,困頓中的你也應該如此。」 ——余懷瑾,萬芳高中國文老師/全國SUPER教師
【推薦序】 「雪柔以罕見的坦誠,寫下自己心碎的經驗。她和亞當又把個人故事轉化為震撼人心的實用指南,幫助讀者為自己、社群及公司建立韌性。要引發讀者共鳴誠非易事,要幫助讀者採取具體步驟,邁向更美好的未來,就更困難了。《擁抱B選項》兩者都做到了。」 ──比爾蓋茲夫婦(Bill and Melinda Gates),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董事長 「我想推薦這本鼓舞人心的書給全世界。我們都無法逃避悲傷、失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失望與失落,所以最好的選項,就是找到我們的B選項。」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 黑暗終將過去 第一章 再度開始呼吸 第二章 把房間裡的大象踢出去 第三章 友誼的白金定律 第四章 自我慈悲與自信 第五章 向前躍進 第六章 重拾喜悅 第七章 教出有韌性的孩子 第八章 一起找到力量 第九章 工作上的失敗與學習 第十章 再度愛與歡笑 一起建立韌性 謝辭 注釋
各界推薦 前言 黑暗終將過去 第一章 再度開始呼吸 第二章 把房間裡的大象踢出去 第三章 友誼的白金定律 第四章 自我慈悲與自信 第五章 向前躍進 第六章 重拾喜悅 第七章 教出有韌性的孩子 第八章 一起找到力量 第九章 工作上的失敗與學習 第十章 再度愛與歡笑 一起建立韌性 謝辭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