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安郁茜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張光民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詹偉雄
(依姓氏筆畫排序)
1845年全球第一個工藝設計協會於瑞典誕生,時至今日就連麥當勞的裝潢設計也在斯德哥爾摩展現出不同風貌。瑞典,靠著設計的力量,與英國、義大利、巴黎這些傳統設計國度在國際舞台上爭奇鬥豔。
近年來,瑞典設計在國際上獲至極大成功。「Swedish Design」被當成高品質、環保、先進、原創設計的代名詞,瑞典也成了許多國家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一個絕對必要深究的國度,大家都想一窺這這極地之光 。特別是台灣,更是急切的想知道,這個遠居北方、天寒地凍,並以設計產業建立起國家競爭力,度過70、80年代經濟極度蕭條的小國,是如何發展被世人當成標竿的瑞典設計產業?而在面臨產業結構急速變動、全球競爭壓力以及金融風暴危機的時刻,瑞典的文化創意產業又有什麼突破的策略?
為探索「設計」這道閃耀瑞典的極地之光如何發亮發熱,移居瑞典多年的馬克斯走訪了二十五間公司、三十幾位中小企業經營者、七十多位設計師、三所大學以及四個產業組織,並探討了包含瑞典社會文化、歷史傳統、民族特性、創業精神、行銷管理、福利國制度、勞動力、政府法規與全球化的議題之後,透過瑞典全民與政府經營文創產業成功的實例與分析,對於瑞典如何把國家的文化、創意、美學之柔軟實力,透過教育、社會價值觀、產業組織與政府政策,轉化成固強的國家經濟競爭力有了深刻的體認。
現在,他將這些來自瑞典的訊息,以一個柔軟的、第一人稱的筆調寫出,以第一手、真實而毫無遮掩的呈現,嘗試讓大家有機會可以多瞭解一個成熟國度設計產業的真實面貌。更重要的是,藉由瑞典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對於台灣現在所關心的重大經濟議題,也就是以設計產業做為未來核心的競爭力,萃鍊出更深刻的洞見。
作者簡介:
馬克斯
旅居西班牙與瑞典時,發現了藝術、文學、舞蹈與設計的巨大力量,開始相信美好的事能夠改變一個社會、一個文化與一個國家。於是迷戀佛朗明哥舞蹈,沉迷詩歌與哲學,堅信詩人、音樂家與舞蹈者,是受神眷戀的一群寵兒。
現為設計時尚評論者,在《動腦雜誌》、台灣《Vogue》撰文;亦是策展人,在台北、斯德哥爾摩兩城市間策畫展出;同時是台灣高科技及紡織產業之品牌行銷顧問。著有《設計之神的國度︰斯德哥爾摩設計觀點》(2008)。
章節試閱
Part1│設計的魔力
Chapter1│創意.讓瑞典貧瘠的土地流出奶和蜜 – 從勞力密集到腦力蜜集
我一個人走在冬季寒風中,滿腦子都在思索關於瑞典設計的問題,雪越下越大,於是隨意挑選了一間咖啡廳,走了進去。店位在斯德哥爾摩老城區16世紀的地窖中,一處猶如密室般的場所,我裹著店中發給的毛毯,喝了一口拿鐵咖啡,從厚重的背包中,拿出自圖書館借來的一堆瑞典歷史資料,就著昏暗的燈光,翻開了第一頁。
鍵入文字內容三隻淹死的小豬與兩個絕望的家族
二十世紀初的瑞典南部,斯莫蘭 (Småland) 省。
這是瑞典極度貧瘠的地區,海拔高、日照不足、土壤中都是大型石塊,嚴厲的氣候與暴雪覆蓋了將近半年的時光。這裡的居民就算拚了命耕種,拚了命節省,依然貧困如洗,僅能在饑餓邊緣上勉強度日。然而,在這悲傷的土地上,仍有許多意志頑強的人家,樂觀奮鬥著。
一個安安靜靜、令人昏昏欲睡的春日午後,在斯莫蘭省某個小鎮,美麗的湖泊映照著松樹林的影子,棕灰野兔則在湖邊輕輕啜飲。12歲的費朗茲.坎普拉 (Franz Kamprad)坐在樹下,看著他的兩頭乳牛發呆,他的小跟班馬克斯.易利信( Max Ericsson)正以手中的樹枝撥弄著水塘中浮起的巨量泡沫。費朗茲一邊咬著手中的乾草一邊想著,今天怎麼會有著這麼多的青蛙蛋浮在水面上,他轉頭正要問馬克斯,卻看見馬克斯張大了嘴, 然後一個聲音慢慢地從那空洞而黑暗的口腔中發出……一聲撕裂人心,穿透寧靜農村的尖叫。
在水塘的中央,浮著三隻小豬的屍體。
那是他們兩家所共同飼養的豬隻,它們死前掙扎與最後吐氣,形成了塘邊那巨量泡沫。費朗茲的父親丟下手邊的農務跑來,癡癡地望著那些動物屍體與水塘,馬克斯跑了半個小時去到他父親工作的造船場,馬克斯父親也立刻丟下工作, 父子兩人再跑了半個小時回到塘邊,同樣地望著那些動物的屍體與水塘流淚。
不過是三隻小豬吧,為什麼令兩家人這麼痛苦不已?
原來,在瑞典這貧困的年代,這貧困的土地上,對這些低收入的家庭而言,這些豬隻,是他們一整年快樂的源頭,是在這悲慘環境中,唯一令人充滿期待的美好事物。他們想著好好養大它們,在年末聖誕節時宰殺,吃一頓少量,卻是今年僅有一次的新鮮豬肉後,把剩餘的製成醃肉、香腸,做為明年一整年的肉食供給。而現在,隨著豬隻死亡,這兩家人的聖誕夢想,也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一般消失了。
當晚,費朗茲的父親,沮喪地癱坐在桌前,然後不經意望見了桌上的一封信,一封銀行通知函,他打開了它。這是一封措詞溫和有禮但堅決明確的拒絕貸款通知書,費朗茲的父親嘆了口氣,他想著今天下午的動物屍體還有手上銀行的信函,他想了很久,終於,他決定了。
費朗茲的父親一句話都沒有說,他喝了幾口伏特加,然後拿起來福槍對著自己心愛的狗開了兩槍,接著舉槍自盡,留下了懷孕的妻子、還有費朗茲與他的弟弟 (註1)。馬克斯的父親,在參加過好友的喪禮之後,經過一夜長思,決定離開這個國家,移民到美利堅共和國。
鍵入文字內容創新是唯一的生存之路
我嘆了一口氣,闔上資料,起身再去點了杯拿鐵與一塊巧克力蛋糕,然後回到座椅上,打開另一份瑞典政府的官方資料。
瑞典國土從南到北長一千六百公里,一半的土地被森林所覆蓋,百分之十六為山脈與荒原,百分之十為湖泊、河流與沼澤,僅有百分之八是耕地。南邊的大城馬爾默(Malmö),一月均溫為攝氏零下○•二度,當月平均日照時間是七小時。首都斯德哥爾摩,一月均溫為攝氏零下二•八度,當月平均日照時間是六小時,差不多下午三點,也就是我喝咖啡的此刻,天就開始黑了。國土北邊位於北極圈內,基魯那( Kiruna) 一月的均溫是攝氏零下十六度,日照時間是零小時。
零小時。
這樣的瑞典,真是十分悲慘啊!看來,村上春樹在《人造衛星情人》當中說的一點都沒錯,北歐國度,是一個夏季沒有黑夜,冬日沒有白天,連上帝都要為之垂淚的地方。
二十世紀初期的瑞典,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農業人口,加上地廣人稀,耕地不足,氣候嚴寒,又是以舊式農具操作,可想而知光是靠著小型的農業生產,在斯莫蘭省這樣貧瘠的土地上,是絕對無法維持一家生計的。而這樣的結果,使得瑞典人民除了繼續以堅苦卓絕意志與天候環境搏鬥之外,另一條出路,就如馬克斯.易利信家族一般,往美國新大陸移民。
自一八七○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瑞典向美國移民的數目約有一百五十萬人,相較於瑞典當時的六百萬總人口數,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所無法預料的是,瑞典卻由於這樣大量的移民,減輕了國內的人口壓力,反而使得當地的工資向上提昇;再加上科技的進步,讓瑞典得以開採以前無法大量開發的森林與礦產資源,於是悲慘的瑞典王國竟在這「向外移民」與「科技發展」兩項條件同時出現之後,湧現了第一批從事原物料加工的大型企業,至此瑞典百年哀傷的歷史終於終結,經濟出現了第一道曙光(註2)。
然而,從二十世紀初期一個貧困的農業國家,只經歷了半個世紀,就發展成一個現代的工業強國,僅僅靠森林、礦產與水電等自然資源,和原物料加工製造業是絕對不夠的,我手邊的一份瑞典政府文件上便明白指出:
「瑞典工業的前途,主要依賴於創造發明、新鮮的思路與創新精神,也就是在新環境中找到新對策的能力。」(註3)對這一觀點我完全同意。
瑞典的經濟成長,主要還是依憑著不斷的技術革新與不輟的創造發明,才奠定了其國家發展最堅實的基礎,這可從瑞典的工業工程、化工、電氣工業與其執世界牛耳的通訊科技與生物醫藥產業上獲得證實。而這樣的創新特質,也在瑞典另外一個強大產業上發光發熱,這個產業就是你我皆知的瑞典設計產業。
談起瑞典設計,我不能不想起斯莫蘭省的坎普拉一家人。
在經歷了家庭悲劇之後,這一個選擇留在瑞典的坎普拉家族,並沒有被擊垮,他們仍舊辛苦地在土地上工作著,家族一路跌跌撞撞,也就這樣不好不壞地撐了過來。不過,就在費朗茲的兒子,英格瓦.坎普拉( Ingvar Kamprad)於一九四三年創辦IKEA之後,家族的命運開始有了轉機。
英格瓦把這家小店經營的有聲有色,一九五八年開設了第一間占地約六百五十平方公尺的門市,沒多久便開了第二間;接著於一九六三年,在挪威建立第一間IKEA海外分店,然後再一舉跨入歐洲大陸:德國。至此,坎普拉家族的生活開始獲得改善,之後全家移民到瑞士洛桑,並於法國南部買了一大片葡萄園。在瑞典資料中我所能得知關於英格瓦.坎普拉的最後消息,是在二○○六年瑞典商業週刊《Veckans Affärer》上讀到的一篇文章,報導上說,英格瓦已經超越美國的比爾蓋茲,以四百八十億美元的個人身家,成為世界首富。
於此同時,坎普拉家族的IKEA家居品牌,也在這一甲子的歲月之中,成長茁壯。從一個郵購小店開始,IKEA以種種諸如平整包裝(flat-pack)、產品目錄銷售、破壞性超低價格、別出心裁的行銷廣告、材料革新研發,以及顧客自行運送自己組裝等等創新變革,於二十一世紀的初期,成為一個跨三十餘國,擁有兩百多家分店,二○○五年到二○○六參觀人數為五億四千萬人次,年營業額為一七三億歐元的巨型公司(註4)。
我開始明瞭瑞典官方說法的真實意義:
不斷的技術革新,不輟的創造發明,才是瑞典經濟發展最堅實的基礎。
在同一份文件中瑞典政府也明白指出,他們堅信,除了通訊與生物科技這兩大支柱外,瑞典經濟發展的未來,更要靠設計產業這匹黑馬,向前奔馳。
鍵入文字內容奶與蜜的宴饗
瑞典文化創意產業,從二十世紀八○年代之後,在政府刻意發展之下,已經逐漸形成一股強大力量,為國家經濟帶來了創造性的復甦。瑞典除了擁有時裝 (有H & M大型跨國成衣品牌 )、音樂(瑞典是世界第三大音樂出口國,僅次於美國與英國)、電影、工業設計產業之外,更為當今世界家居設計產業的第三大巨頭,僅次於義大利與英國之後。及至一九九九年,瑞典約有百分之九的就業人口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按照一九九四年至九九年瑞典就業人口的統計數據來看,文創產業當中成長最快速的是設計業(成長百分之一百二十四)和多媒體產業(成長百分之一百二十二),其次是成長百分之七十一的精緻藝術,包括表演藝術、平面藝術、文學等等(註5)。我們從市場就業的數據當中可以得知,瑞典創意產業中無比甜美的奶與蜜,主要都集中於「設計」這塊沃土上。
依據北歐創新中心( Nordic Innovation Center)於二○○四年所做的調查:
Part1│設計的魔力Chapter1│創意.讓瑞典貧瘠的土地流出奶和蜜 – 從勞力密集到腦力蜜集我一個人走在冬季寒風中,滿腦子都在思索關於瑞典設計的問題,雪越下越大,於是隨意挑選了一間咖啡廳,走了進去。店位在斯德哥爾摩老城區16世紀的地窖中,一處猶如密室般的場所,我裹著店中發給的毛毯,喝了一口拿鐵咖啡,從厚重的背包中,拿出自圖書館借來的一堆瑞典歷史資料,就著昏暗的燈光,翻開了第一頁。鍵入文字內容三隻淹死的小豬與兩個絕望的家族二十世紀初的瑞典南部,斯莫蘭 (Småland) 省。這是瑞典極度貧瘠的地區,海拔高、日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