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1121期(5月14日出刊)精選書摘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內藤誼人繼暢銷書《暗示力》之後又一絕妙力作!職場得意的關鍵不在實力,在於好感度!人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是在團體中度過,好人緣能讓你平步青雲,日子順遂快意,你一定要學會掌握人心的「面面俱到」技巧!想成為職場萬人迷,你無須改變性格或信念來迎合他人,更不必當個不懂拒絕別人而忙得焦頭爛額的濫好人。
只要花點心思,給人留下「傑出」的印象,再加上適度的「偽裝」,便能成為眾人眼中的「人才」。讓內藤老師傳授你面面俱到的魔鬼心理術,例如:不完美的人更有親和力、當第三名最輕鬆自在、表現不要超乎對方期待、避免成為「詞窮一族」、工作外帶是職場大忌、主動攀談就不易受到排擠、敵人也是人脈的一部分……,幫你打造熱心、積極、誠實與樂觀的形象,讓你受上司器重、受同事喜愛、受部屬尊崇、受客戶信賴,在團體生活中如魚得水,在眾人擁戴之下登上內心期望的地位。 惡魔心理術精選……
當第三名最輕鬆自在身為第三名的人通常不會被第一名視為競爭對手,要保持第三名的難度也相對較低。另外,第三名握有決定公司內部勢力消長的關鍵一票。第一名與第二名往往會自成一派,而彼此的擁護者也會處於對立的狀態。若第三名選擇傾向第一名主導的派系,則第二名的派系便會在公司中失勢,且會逐漸消聲匿跡。若投靠第二名的派系,則會形成宛如三國中蜀吳聯合對抗魏國般的局勢,此微妙的平衡有可能弭平公司內的派系鬥爭。
工作外帶是職場大忌無論一個人的意志再怎麼強韌,或從事自己多麼喜愛的工作,一旦工時過長,仍會引起「心理飽和現象」,而感到疲倦與厭煩。所以,下班後該面對的課題是「休息」,不應該把工作帶回家。若同仁或上司都有帶工作回家的習慣,擔心自己這麼做會遭人非議的話,不妨「飾演出將工作帶回家的假象」,例如:將資料全部塞到公事包裡,然後隔天再早點到公司完成剩餘的工作。
請客要把握「偶爾」與「盛大」兩原則隨著請客(或報酬、贈禮等)的次數增加,帶給對方的刺激與感動程度也會下降。與其每天請後輩或部屬飲料或零食這類微不足道的小點心,不如每隔幾個月請吃一次大餐,如此既不會令對方對接受請客習以為常,也不至於突然不再請客時,還被對方認定為「吝嗇」,而且能使其對上司或前輩的照顧真心地感謝。
作者簡介:
內藤誼人
心理學家、UNGUILD有限公司董事長。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目前積極投入寫作、演講、研討會等活動。以心理學實踐家的身分,鑽研職場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再以淺顯易懂的用語將應用於各種場合的心理技巧傳授給大眾。
主要著作包括:《暗示力─成功率90%的誘導式溝通術》、《提升業績的肢體語言》(以上世茂)、《任何對象都可說服的惡魔心理術》(世茂即將出版)、《權力遊戲》(SoftBank)、《不良的戀愛術》(河出書房新社)、《消除「煩躁不安‧悶悶不樂」的書》(すばる舍)、《「騙人」的黑色心理戰略》、《「騙人」的黑色謝罪戰略》(大和書房)。
譯者簡介:
石學昌
一九八三年生於台北市,東吳大學日文系,中國生產力中日專業筆譯精修班、中日商務口譯班結業。譯有《教養關鍵在爸爸》、《圖解正面教養法》、《圖解識人力》、《圖解行銷戰略》、《圖解行銷心理學》、《圖解塗料與塗裝》(以上世茂)。
章節試閱
事先坦承自己的缺點
●不完美的人才容易與他人親近
大多數的人總希望能盡可能地掩飾自己的缺點,並塑造出「精明能幹」的形象。然而,形象過於完美的人,在團體中卻可能會受到同儕的妒忌或議論。
舉例來說,像是目前於美國大聯盟相當活躍的日本棒球選手鈴木一朗,或是去年宣布引退的前日本國腳中田英壽,都是因個人色彩過於濃厚而使人難以親近的實例。
他們在球場上的個人成就確實令人望其項背,但如果從作為團體的一員來給予評價的話,他們則稱不上是一流的隊員,而且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認同這樣的看法。
原因即在於過於完美的人往往看起來不好親近,而且容易散發出一種莫名的疏離感。
相反地,有著些許明顯缺點的人往往比較容易親近,也不會給人過度的疏離感,因此總是能受到周遭人的歡迎。此理論同樣適用於男女關係之上。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約翰•波格博士(John Berg)曾進行過一項追蹤時間達四個月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刻意掩飾自己,並且會將包括缺點在內的一切坦誠相對的情侶,較不易走上分手一途。而這樣的結果的確與事實相去不遠。
●公開缺點如同打預防針
在一開始便先告知對方自己的缺點,事實上有著近似打預防針般的正面效果。
例如,在與客戶商談前,可事先告知「上個會議的時間延長了,因此可能會稍微遲到」。
如此一來,即使遲到個幾分鐘,也不會造成對方的不快。而且如果能確實在自己所預告的時間抵達,甚至還可能因此獲得「你真是準時呢」之類的讚美。
也就是說,事先忍受些微的痛楚(主動告知缺點),將可避免爾後出現更大的危機,這樣的過程就如同預防注射一樣。事前預告缺點的訣竅在於讓對方有心理準備後,自己也要確實地做好補救措施,如此方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我總是迷迷糊糊的,有時可能會給您添麻煩,但我對工作的熱情是絕對不輸人的!」
「我做事的速度比較慢,但我會比別人更注重細節。」
如上述般,在告知缺點的同時也不忘提出自己的優點,如此更可加深對方的印象。
無論是在工作或在人際關係上,一旦遭逢失敗,事後想要彌補,往往得花上一番心力,如能事先告知自己的缺點或可能遭遇的狀況,便能將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切記,缺點總有曝光的一天,坦誠以對才是真正聰明的做法。
將煩惱當成送給對方的「禮物」
●上司總是「希望得到信賴」
某天下班後,你與公司的後輩一起去小酌一杯。忽然間他對你說:「學長,我有個煩惱想和你談談。」
此時的你想必會迫不及待地豎起耳朵專心聆聽,並給予這位願意找自己懇談的後輩最誠摯的建議吧。
等到準備離開時,又聽見後輩說道:「學長,今天真的非常謝謝你。」這時你應該更會對他產生「真是個誠懇老實的人呢!」這樣的好印象才是。
但仔細想想,為何聽取對方的煩惱,反而會對對方產生好感呢?
照理說,應該是前來徵求意見的後輩要對自己留下好印象才對吧?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困難。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著「希望被他人信賴」的期待。當他人前來找自己商量事情時,便會產生一種「受到信任」或「自己的能力獲得認同」的感受,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
如果是以精通面面俱到技巧為目標的人,自然會把握這個提升自我形象的好方法。請盡可能地找上司或前輩討論事情,讓對方獲得「受到信賴」的感受,藉此提升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吧。
●商量的事情必須以「對方能回答的」為限
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過於頻繁地找對方商討事情,反而會突顯自己能力不足的缺點,對方也可能會因此在精神上感到疲倦,因此必須拿捏好分寸。
如果自己完全沒有先嘗試解決,就立即提出問題或要求的話,反而會造成諮詢對象的負擔。為了不讓自己成為上司眼中的麻煩製造者,面對問題時應先自行解決九成,剩下的一成再詢問上司,如此一來,既不會造成對方負擔過重,也能夠滿足對方的自尊心。
另外,若商量的事關乎個人隱私或私事的話,也必須格外注意內容,如老家的母親臥病在床,或是兄弟姊妹背負龐大債務等較沉重的話題均應避免。
要再次提醒讀者的是,此處所指的商量是為了滿足對方自尊心所做的動作,可視為送給對方的禮物,因此,提出的問題應以對方能輕易答覆的為主,過於艱深繁瑣的問題則要盡量避免。
最後還有一項必須注意的重點,就是在商量結束時,要不忘向對方說聲「謝謝您,您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那麼你已算得上是達人級的「面面俱到」高手了。
隨時隨地不忘保留實力
●工作時應避免超乎期待的表現
想要在職場上面面俱到,就必須避免「超乎」對方期待的表現。是否能適恰地把握此重點,將對之後介紹的面面俱到技巧實踐效果產生莫大的影響。
舉例來說,當上司要求在「一週內」寫出一份營業報告書時,許多人可能會抱著「我一定要在三天內完成」的積極想法,以展現自己能夠迅速完成工作的能力,藉此讓上司留下良好印象。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已犯了一個難以挽救的錯誤。
因為,一旦你開了「在三天內完成營業報告書」的先例,今後寫營業報告書的期限將會被限定為三天,如此一來,作業的困難度便會隨之提高。
再者,當作業期限縮短時,精神與體力上的壓力也會隨之倍增,在過度勉強自己的情況下,反而會使自己的實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且如果提交時間晚了一天,還可能會被上司斥責,「怎麼這麼慢才交出來!」
當對方只要求你拿出十分力,你卻為求表現而勉強擠出十五分力時,下次對方便會理所當然地要求你同樣拿出十五分力,並將十五分力視為評斷你的「最低標準」。因此,當你被要求拿出十分力時,只須依照要求發揮十分力即可,打腫臉充胖子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與壓力。
●化解壓力、保留實力
有時忙碌的工作不免令人身心俱疲。碰上這種情況時,應轉換想法,設法排解工作壓力。
例如,你可以在心底告訴自己「我一定辦得到」或「船到橋頭自然直」等正面且帶有鼓勵性質的話,如此將能使心情得到放鬆。
英國雪菲爾大學組織心理學研究所的帕卡博士曾以從事製造業的二百六十八名勞工為對象進行了某項調查。結果顯示,越是抱持「我一定能夠輕易完成工作」、「沒有我辦不到的事」這類積極思考的人,在職場上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小。
相反地,因忙碌而感到疲倦的人多抱著「快累垮了」、「一定做不完的」等負面消極的想法,疲累感反而會直線攀升。
若能將想法由負面轉為正面,情緒也將能獲得喘息的空間,如此一來,要發揮最佳實力將不再是難事,而且無論任何時刻都能在工作上遊刃有餘。
即使你在職場上已能應付自如,但若工作時總拿出超越對方期待或要求的成果的話,往往都會將自己逼入無路可退的窘境。
事先坦承自己的缺點●不完美的人才容易與他人親近大多數的人總希望能盡可能地掩飾自己的缺點,並塑造出「精明能幹」的形象。然而,形象過於完美的人,在團體中卻可能會受到同儕的妒忌或議論。舉例來說,像是目前於美國大聯盟相當活躍的日本棒球選手鈴木一朗,或是去年宣布引退的前日本國腳中田英壽,都是因個人色彩過於濃厚而使人難以親近的實例。他們在球場上的個人成就確實令人望其項背,但如果從作為團體的一員來給予評價的話,他們則稱不上是一流的隊員,而且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認同這樣的看法。原因即在於過於完美的人往往看起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