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革命》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一種光明正向的價值,一種台灣公民社會的腳步聲,一份我們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
無論是創辦街頭刊物《The Big Issue》、獨立書店、流動電影院、還是追求行人路權、開放自由軟體、無論是做公益旅行、國際志工,還是創造社群藝術、在邊緣發聲、採集民歌,甚至是維護性自主權、移民人權……這些小革命行動都顛覆了台灣社會僵化的既定觀念、挑戰了業已失去合理性的主流思維,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裡,創造出最夯和最新的社會價值,看見了向上提升的力量,展現台灣的生命之美,深化和拓展台灣的進步面貌,傳達出台灣公民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本書特色】
《我的小革命》是中國時報系列報導,已經成為點擊率高達幾百萬的媒體品牌。
馬英九總統讀了深受感動,以身作則購買「公平貿易咖啡」,藉此表達對小人物展現正面力量的支持。
2011年我的小革命出版系列,配合民國百年活動,共計劃出版3種,分別介紹台灣在地實踐自我小革命的代表人物,出版時間計劃是2月4月6月各一本。
作者簡介:
何榮幸
台大社會系畢業,1991年7月踏入新聞界,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現任中時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調查採訪室主任;曾任台灣記協創會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媒體改造學社執委、民間司改會監事。
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吳舜文新聞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現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我的小革命」(獲2009年開卷好書獎),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等書。部落格:「鴕鳥手記」。
黃哲斌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編輯,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兩個孩子的爸、一個部落客,他的離職宣言《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掀起媒體置入性行銷議題。
對他而言,兩年來採訪、寫作《我的小革命》的經驗,是促使他投入此一運動的重要動力;因為每一個小革命故事的主角,都讓他相信,「勇敢去做,絕不會孤單」。
部落格:【圖解】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推特及噗浪帳號均為puppydad。
謝錦芳
政大英文系、輔大大眾傳播所畢業,1991年底進入中國時報,先後主跑市政、財經新聞,曾任經濟組主任,目前為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曾獲社會光明面、吳舜文新聞獎。希望做一天新聞人,就發揮一分影響力。
郭石城
47歲中年男子,郭石城雖頭未禿、牙未搖,身材已中廣,一嬌妻三可愛子女,平凡家庭恩愛人間。從小嚮往無冕王生涯,及長世新三專編輯採訪科畢業,如願從事新聞工作,先服務於台灣新生報兩年,再轉任職中國時報迄今。
新聞戰場轉眼20年,主跑過農業產經、與社會司法新聞,看盡浮華世界,也見證中國時報興衰史,置身媒體波動狂潮心如舟,點滴在心頭。長年新聞工作獨家新聞不斷,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吳舜文新聞獎。
高有智
64年次,擺盪在處女座和天秤座的男人,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台大動物系,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7年多,歷經教科文組、政治組與調查採訪室等單位,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卓越新聞獎與吳舜文新聞獎。
當了記者多年,曾經以為夢想可以讓人偉大,如今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只好珍惜擁有,學會擁有珍惜,但始終相信熱情、美好的事物可以改變世界,每個人的生活小革命都會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楊舒媚
輔大日文系、台大政治所畢。曾任《新新聞》周刊記者、主編、採訪主任;中時電子報執行副總監。2009年進入《中國時報》,擔任政治組國會小組召集人;後轉任黨政小組召集人,不滿一個月,調派調查採訪室。相信記者該是永遠的反對派。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戴勝益、吳念真、朱學恆、張鐵志、吳清友、王小棣、沈春華、曾紀恩、黃孫權、胡德夫、詹宏志
名人推薦:戴勝益、吳念真、朱學恆、張鐵志、吳清友、王小棣、沈春華、曾紀恩、黃孫權、胡德夫、詹宏志
章節試閱
【搶鮮閱讀】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泥娃娃巴奈 台東耕耘音樂田
「連生小孩都可以了,出唱片又有什麼難。」就這樣,巴奈自己寫歌自己唱,她的流浪與滄桑,她的原住民身世與族人的壓抑悲涼,那就是《泥娃娃》。
◎黃哲斌
她十七歲離家,在高雄、台北等異鄉流浪,靠著歌聲賺取生計。簽約十年,生了小孩,才有勇氣出第一張唱片,卻是台灣樂壇的傳奇大碟。五年前,她決心離開大城市,回到故鄉台東,開心自在唱著歌、採集民謠,同時培養在地歌手,希望更多東海岸的好聲音,被更多人聽見。
她是原住民歌手巴奈。樂評人張鐵志認為她「擁有台灣最動人的聲音」,2000年出版唯一一張個人創作專輯《泥娃娃》,就被《中國時報》列為「年度十大華語專輯」,至今仍是無數樂迷心中的悲傷經典。專輯中的「流浪記」,被紀曉君、梁文音、楊宗緯不斷傳唱,但這些歌曲背後,埋藏著巴奈痛苦的青春。
「當時的我,覺得生命非常無趣、無聊、複雜。由於我從小成長的背景裡,『去死』從來不是選項,所以,寫歌、唱歌變成我的出口。」時隔多年,她淡淡說著,道盡原住民進入城市底層的苦悶、徬徨與自我療癒。
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阿美族的巴奈,名字是「稻穗」之意。就讀台東女中時,發現學校課程完全無法吸引她,加上愛情與家庭的苦惱,於是背著借來的吉他,開始她唱一場兩百五十元薄酬,既追尋又幻滅的走唱生涯。
1990年與滾石唱片簽約,卻遲遲未發片,磨蝕了巴奈的信心與耐心。當角頭音樂的張四十三願意支持她創作,她反而猶豫不決,直到她的生命出現幾件意外。「我就想,那就生一個小孩吧」,巴奈說。於是她生下一個女兒,「連生小孩都可以了,出唱片又有什麼難。」就這樣,巴奈自己寫歌自己唱,她的流浪與滄桑,她的原住民身世與族人的壓抑悲涼,那就是《泥娃娃》。
即使她的唱片頗獲好評,即使她在台北「女巫店」駐唱已具人氣,發片五年後,她搬回台東,無所依戀。她笑說,「我只是選擇自己舒服的環境,回到台東,每天都能帶著小孩到海邊游泳。晚上月亮升起來,灑在海上,那麼美,又不要錢,那種身體的記憶,是一種富裕的感覺。」
除此之外,她串連台東當地的原住民歌手,在都蘭「月光小棧」、「糖廠咖啡館」演唱,而且透過音樂投入社運,反核廢、支持樂生、聲援圖博、為莫拉克災民發聲,「每個社會都有好人,也有壞人,我們應該盡量讓自己變成好人。」巴奈的頭上綁著鮮黃大頭巾,仔細一看,才知道是反核廢運動的布幟。
而且,她一方面策劃東海岸音樂季,幾年前開始,同時在都蘭舉辦音樂創作營。因為她深知,對於一名資源弱勢者而言,創作能為生命注入能量:「台東人不能只唱口水歌,創作才有舞台,沒有創作,就沒有生命態度」。
三、四年來,巴奈培養了五、六十名音樂創作者,前年出版一張合輯《停在那片藍》,由巴奈演唱創作營學員的優秀作品。問題是,台東市區沒有一個讓他們發表創作、磨練技巧的固定場地。「每個人的時間感不一樣,能寫歌不一定能唱得好,歌唱得好不一定能表演,會表演不一定能出唱片」。
巴奈自身的創作及生命經驗,讓她期盼台東有個音樂創作者的土壤:「東西種下去,要有地方可以長。」於是,她與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徐璐聊及此事,徐璐也認為,「台東的音樂能量非常大,希望有個地方,讓他們生根發芽。」
經過兩年來的奔走,尋覓場地、整合資源,台灣好基金會2010年8月在台東市區打造一處「鐵花村」。這裡原本是台鐵的廢棄宿舍,改頭換面後,未來將是巴奈、那布、達卡鬧、南王姐妹,昊恩等台東音樂人的家。「我們只是一個平台,主角是當地的音樂創作者。」徐璐說。
當年製作《泥娃娃》專輯,也是陳建年、紀曉君等金曲製作人的鄭捷任,如今負責統籌鐵花村的音樂表演。他說,台東的音樂創作人才很多,不少人會在自家客廳隨興演唱,「然而,音樂創意若要成為產業,形式化很重要,量產很重要,某些創作能量必須被沉澱下來。」
鄭捷任說,「台東的族群多,音樂伸展的可能性很大,但進入唱片市場後,目前幾乎只有一種風格。比喻來說,彷彿大家都在跳佛朗明哥舞,但佛朗明哥並不是台東」,他希望「鐵花村」變成一道窗口,讓台東的創作人走進來,未來再走出去,「長出不一樣的東西來」。
充滿音樂爆發力的鐵花村,也將是國內外觀光客理解台東的另一道窗戶,每星期都有最原味的現場表演。每個月隔周日的下午,甚至有個「焚風樂台」,由當地的國中生、高中生自行組團報名,上台尬音樂,讓原住民青少年在音樂交流中,找到自我肯定與族群驕傲,而不必像當年的少女巴奈,獨自離家去流浪。
發表《泥娃娃》之際,巴奈曾寫下如此心境:「故鄉對我而言,只是一個想像的存在,因為我找不到自己的部落。」而今,她回台東找到落腳的家,心靈上與音樂上的故鄉。坐在鐵花村外的夏日草坪上,一旁是音樂、啤酒、奔跑的孩童,太平洋涼風慷慨吹拂著,前半生浪跡天涯的她,頑皮笑說:「你看,這才是風嘛,哪像你們台北夏天的風,吹起來都是熱的。」
【小革命辭典】
邊緣發聲
「邊緣發聲」意指社會邊緣或底層的弱勢族群,以第一人稱的主體視角,為自己伸張意見,進而凝聚認同、爭取權益。此處尤指透過音樂的集體學習、集體創作與發表,表達政治上或社會上的主張。
弱勢族群或社群往往因社會資源不足,無法接近或掌握大眾傳播管道,無法讓集體訴求透過主流媒體曝光。因此,文學、繪畫、音樂、戲劇等創作媒材就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感染力強、門檻相對較低的音樂,就成為許多邊緣團體的發聲利器。
【延伸閱讀】
就像巴奈努力讓原住民從事音樂創作,對於弱勢族群而言,「唱自己的歌」常是最好的傳播媒介。透過詞曲創作與公眾表演,發抒自己的心聲、唱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往往具有真誠的感染力。
例如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爆發廢娼爭議,由性工作者組成的日日春協會,在黑手那卡西樂團協助下,寫下一首名為「幸福」的歌詞:「阮是野地的長春花,人生是暗夜的燈火,帶咱行向前…」,讓無數聆聽者感動落淚。
日日春只是其中一例,樂團「黑手那卡西」長期投入弱勢族群的音樂創作,團長陳柏偉等人從1997年開始,就協助工人團體創作歌曲,讓這些傳統觀念中的「黑手」,以第一人稱寫下自己的底層心聲,在集體創作中尋求自我認同,並在關廠抗爭、勞資協調等場合中演出。
樂生事件期間,呼籲保留樂生的團體也組成「樂生那卡西」,與樂生院民互動創作「你咁賠得起?」、「每天早上蟬在叫」、「院民心聲」等多首歌曲,成為樂生運動中的重要記憶。
2010年5月,一群遠渡重洋、嫁入台灣的婦女與自己的台灣老公「共譜戀曲」,創作一張音樂合輯《跨海/牽手》,透過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的創作工作坊,她們寫出自己思鄉、想念媽媽的心情,以及自己適應新生活的經驗。母親節前夕的發表會上,這些新移民搭配印尼、越南等家鄉的舞蹈,唱出自己寫的歌,台灣老公們則唱出跨國婚姻的「娶某」心境。
此外,身為原住民的巴奈,除了積極培養台東在地歌手,去年也串連不同部落的十位原住民,聯手創作一張專輯「Message」,希望將音樂化作一道狼煙訊息,爭取原住民的狩獵權、漁獵權等傳統文化權益。
除了巴奈,胡德夫也盼望成立原住民母語歌謠學校,讓各族群唱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回首1970年代,「卑南族現代歌謠之父」陸森寶常在南王部落教唱歌謠,造就「一個部落囊括八座金曲獎」的佳話。未來,或許會有更多來自邊緣、來自底層的聲音,驕傲地唱出他們的歌,唱出他們的生命。
巴奈官網:http://www.panai-pah.com/
鐵花村:http://lovelytaiwan.pixnet.net
更多精采內容請期待一月二十八日,各大書店《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
【搶鮮閱讀】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泥娃娃巴奈 台東耕耘音樂田「連生小孩都可以了,出唱片又有什麼難。」就這樣,巴奈自己寫歌自己唱,她的流浪與滄桑,她的原住民身世與族人的壓抑悲涼,那就是《泥娃娃》。◎黃哲斌她十七歲離家,在高雄、台北等異鄉流浪,靠著歌聲賺取生計。簽約十年,生了小孩,才有勇氣出第一張唱片,卻是台灣樂壇的傳奇大碟。五年前,她決心離開大城市,回到故鄉台東,開心自在唱著歌、採集民謠,同時培養在地歌手,希望更多東海岸的好聲音,被更多人聽見。她是原住民歌手巴奈。樂評人張鐵志認為她「擁有台灣最動人的聲...
目錄
國際志工:賴樹盛護難民漂流泰緬7年
邊緣發聲:巴奈耕耘台東一畝音樂田
街頭刊物:李取中創辦the big issue台灣
脫貧行動:公益2.0方案洪網懋搶救貧困
人權救援:AI台灣聲援良心犯20年
草根媒體:嗆辣胡慕情
援外醫療:送醫生到尼泊爾愛發光
性自主權:夏林清為公娼發聲
有品棒球:高克武練兵
關懷目睹兒:洗淨家暴殘影
另類媒體:網路新聞幹得好
行人路權:不讓汽車爭取行人走路權
災區媒體:88news為災民發聲
數位典藏:網路見證台灣史
獨立書店:徐子凡的獨立王國
安全社區:白璐推安全社區上國際
獨立樂團:上班族組Band 上街走唱超Cool
共生家庭:希伯倫社區幫助社會邊緣人
社群藝術:蚵殼說故事拼出三層壁畫
開放空間:會議無議程,敞心門
移住人權:夏曉娟關注外配姐妹一家親
終身學習:社區大學如何啟發身心靈
自由軟體:熱血義工讓網路更自由
搖滾空間:何東洪的地下社會文創實驗室
非典工運:窮忙族、派遣工 九五聯盟代發聲
居住權益:無殼蝸牛運動
國際志工:賴樹盛護難民漂流泰緬7年
邊緣發聲:巴奈耕耘台東一畝音樂田
街頭刊物:李取中創辦the big issue台灣
脫貧行動:公益2.0方案洪網懋搶救貧困
人權救援:AI台灣聲援良心犯20年
草根媒體:嗆辣胡慕情
援外醫療:送醫生到尼泊爾愛發光
性自主權:夏林清為公娼發聲
有品棒球:高克武練兵
關懷目睹兒:洗淨家暴殘影
另類媒體:網路新聞幹得好
行人路權:不讓汽車爭取行人走路權
災區媒體:88news為災民發聲
數位典藏:網路見證台灣史
獨立書店:徐子凡的獨立王國
安全社區:白璐推安全社區上國際
獨立樂團:上班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