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手機成癮百年孤寂ASD與ADHD深夜食堂魚夫榮格左膠TeamTaiwan韓第鹿野忠雄張忠謀村上春樹梅克爾年度百大
暫不供貨

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增訂版):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張鐵志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2-13

ISBN/ISSN:978986387018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五月天瑪莎 專文推薦

黃耀明、何韻詩、Freddy(閃靈)、吳志寧、吳永吉(董事長)、吳柏蒼(回聲)、林生祥、阿凱(1976)、楊大正(滅火器)共同推薦


影響華語搖滾世界重量著作!

搖滾成為整個青年反文化革命的先鋒,
因為它能挑起你的欲望,鼓動你的身體,刺激你的思想。


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掀起革命,但當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噪音,這些音樂將不斷在被壓迫的人們的腦袋中迴響,將不斷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

尤其,任何政治行動、遊說或抗爭,都必須來自群眾的參與,而搖滾樂——不論是一首歌或一場表演,都可能改變個人的信念與價值,鼓勵他們參與行動。

當搖滾樂去感動人心、改變意識,並結合起草根組織的持久戰,世界就能被一點一滴地改變。

歡迎你加入抗爭行列
只要穿上抗爭標語的T恤
你便參與了革命等待大躍進的來臨
搖滾改變了我,也改變了你,而當每一個個人被改變時,世界也就被改變了。

--- ---

2004年,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開啟中文世界的讀者對於搖滾與社會關係的新視野,成為中文搖滾書寫的經典,是每個世代搖滾青年的必讀之書。這本書讓純粹的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讓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

十年過去,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又會與這個時代產生怎樣的新連結?

2007年,在《反叛的凝視》中,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

2010年,《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結合了搖滾與反抗精神,進一步書寫關於西方重要的抗議歌手以及他們所處時代。

2014年,時值時代最劇烈變遷的關鍵,全新改版的《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版》嘗試與這個島嶼的聲音與憤怒對話。本書除了對原先內容──從六○年代至今音樂對於社會各種不同的介入與連結,挖掘音樂作為一種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增添與改寫,更增加了從捷克、東德、俄羅斯到拉丁美洲的抗議音樂。

作者簡介:

張鐵志

知名文化與政治評論人,在台灣與中港主要媒體撰寫多年專欄,關注主題包括國際政經、台灣政治、搖滾與文化。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文藝復興基金會副理事長,曾任台灣音樂環境推動者協會、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台灣民主平台等NGO理事。台大政治系、政治研究所畢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台北藝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著作包括《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反叛的凝視》、《時代的噪音》;合編有《愛上噪音》、《文藝如何復興我地》。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音樂人的推薦】

社會運動需要音樂嗎?占領運動期間,一個我們經常討論的議題。對於創作音樂的我與評論音樂的鐵志,答案明顯不過:音樂從來沒有在社會運動中缺席。尤其是對我這個害怕公開演說或喊口號的人,音樂是最佳的表達工具,因為音樂最容易感召人心。

金鐘清場後的週末,我在台北華山區聽著滅火器唱起〈島嶼天光〉,然後他們用粵語唱起〈海闊天空〉,突然我領悟到我們追逐自由之路是需要跨越占領區的。

聖誕後的週末,在九龍官塘聽着來自台東的巴奈,巴奈帶著台灣獨立樂手們灌錄的台版〈撐起雨傘〉來為香港打氣,當中夾...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16. 宇宙塑膠人的時空之旅──從布拉格、紐約到台北

多年前,我在台北讀著遠在捷克的宇宙塑膠人和哈維爾的革命故事,關於他們和紐約與布拉格兩座城市的故事。然後我去了布拉格尋找他們的痕跡。

沒有想到2006年,我會在紐約與他們相遇,以一種不遠也不近的距離。

更沒想到的是,繼哈維爾之後,宇宙塑膠人會在2007年來到台北。



1968年,布拉格

六○年代初,西方的搖滾狂風往東穿透了鐵幕,披頭四天真的歌聲來到了捷克。而爵士樂,不論是美國的還是捷克傳統的爵士,正在布拉格街頭的啤酒杯上起舞。

1965年,美國敲打的一代詩人、反文...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瑪莎

幾個月前,鐵志哥在臉書上捎來了個訊息,問我《聲音與憤怒》即將要出版增訂的十週年版本,是否可以為他寫幾句話?

沒有多加考慮,我便回覆答應。一方面因為鐵志哥在各媒體出沒的評論文字一直是我追逐拜讀的對象,而另一方面,《聲音與憤怒》是我音樂歷程中讓我停下腳步重要的書本之一。在心裡混亂盲目的時候回頭想想初衷,在旁人喧譁指責的時候抬頭看看前頭。

十年了,我都還記得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那個年代和自己:

二十七歲,我們在日本已經結束營業的「河口湖錄音室」準備第五張專輯,同時也看著那一年...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

十年前(2004)的初夏,我出版了第一本書《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十年來,有許多多多朋友跟我說這本書如何改變了他們:有些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有些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然而,這本書改變最大的,是我自己的生命方向。

剛出版這本書時,我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剛進入第二個夏天。本來希望這本書可以在出國之前完成──我出國讀書那年正好是三十歲,所以或許這本書的出版作為我青春搖滾歲月的一場告別,從此專心進入學術生涯。

在本書之前,我只有零星公開發...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自序 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
導論 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

輯一 一九六○年代
1. 六○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
2. 在街上起舞
3. Woodstock:從反叛的烏托邦到烏托邦的反叛

輯二 一九七○年代
4. 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暧昧的情欲革命
5. 龐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呐喊
Extra|衝擊樂隊的永恆衝擊

輯三 一九八○年代
6. 當搖滾與政黨掛鈎:從「搖滾對抗種族主義」到 「紅楔」
7. 從「Live Aid」到釋放曼德拉:良心搖滾的政治學
8. 「警告父母」:流行樂的言論自由戰爭
Extra|是自由化還是壓制自由?美國音...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