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可以計算,靈感可以量產,歌手不能不聽製作人的話!?
流行音樂產業的終極秘辛
粉絲心理、科學樂理、媒體操作、藝人包裝、商業手法、地域影響……
全方位剖析暢銷金曲的洗腦法則!為什麼有些歌你一聽就愛上,恨不得能重複播放個三天三夜?
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在7秒之內就會決定是否要轉台,因此瑞典音樂人Denniz PoP為流行音樂制訂了「7秒法則」(也被稱為「音軌與記憶點」),也就是讓一首歌每七秒之內就得出現一個能抓住你注意力的「記憶點」,好讓你願意繼續聽下去。如果你發現現代流行歌曲的編排比過去更複雜、變化更豐富,你更容易在逛街時、在餐廳吃飯時被店家播放的某一首歌擊中,這不僅僅是錄音室科技更進步,更是因為製作人們知道了如何牢牢「勾」住你注意力的方法。
為什麼有些歌明明不怎樣,最後你也還是重複播放了三天三夜?
如果一擊不中,暢銷金曲永遠都有第二次攻陷你的機會。
人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感情,只要讓你對某一首歌留下些微印象(當然這又是「記憶點」的作用了)當你下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排斥感會減少,親切感會產生,再偶然多聽個幾次(這對挾有媒體優勢的大牌明星根本不是問題),你就會開始主動搜尋這首歌。
這就是「三次法則」(rule of three)。
不管你喜歡的藝人看起來有多獨立、多有想法、多會創作、多狂野不羈,他們都得乖乖聽製作人的話。
血淋淋的例子就是凱莉˙克萊森。當年凱莉以「美國偶像」第一屆冠軍的身分風光出道,其第二張專輯肩負確立凱莉克萊森在歌壇地位的重任,於是不管凱莉有多討厭歌曲製作人麥克斯˙馬丁,她都必須唱那首未來霸占各國排行榜的超級金曲──〈你離開以後〉(Sine U been gone)。這張專輯全球大賣1100萬張。
然而到了第三張專輯,搶回製作主導權的凱莉放手一搏,完全不聽任何製作人的選曲建議,最終銷量硬生生暴跌90%,世界巡迴演唱會也只能被迫取消。
歌手的確需要有判斷力,然而寫歌賣錢這件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
為什麼你愛的藝人剛剛好就是你喜歡的樣子?
打造出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跟超級男孩(N Sync)的製作人歸納出這幾項原則:壞孩子會吸引到人口統計學中所謂「邊緣人」(Cutting Edgers)那群,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會吸引到「主流者」(Mainstreamers),運動咖(jock)會吸引到「從眾者」(In-Crowders),比較詩意的類型會吸引到「個人主義者」(Individualist),若有一個大塊頭壯漢,則會吸引那些會帶女兒來看表演的媽媽們。這幾項原則後來被韓流教父李秀滿用來打造他的偶像團體帝國。
不只有IKEA,瑞典還是全世界第三大流行音樂出產國!
瑞典除了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更曾以ABBA佔據整個70年代,現在又用製造出無數告示牌冠軍單曲的製作人Max Martin占據你的iPod,從新好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小甜甜布蘭妮的〈Baby One More Time〉、邦喬飛的〈It’s my life〉,到近期Jessie J的〈Bang Bang〉、凱蒂佩芮的〈I kissed a girl〉、〈California Gurls〉、〈Teenage Dream〉,以及小天后泰勒絲的〈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Shake it off〉、〈Blank Space〉……等等,甚至連K-pop都有瑞典音樂人的蹤跡,你的音樂播放器幾乎無法逃脫他們的網羅。
這個北歐國家的魔力來自哪裡,為何一個地理上處於偏遠位置的寒冷國度能有如此巨大的金曲能量?
暢銷金曲總是帶給大家一種罪惡般的愉悅感,這很正常。
因為這就是一首暢銷金曲「必須」要做到的事。
※繁體中文版獨家加入歌曲QRcode,讓你隨讀隨聽
作者簡介:
約翰‧西布魯克John Seabrook
自1993年開始擔任紐約客雜誌的撰稿人。喜歡探索科技、設計及音樂之間在創意領域中交互作用的影響。現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威治
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曾擔任書店店長、出版社行銷、編輯,目前為自由編採與翻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超hit推薦: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DJ Mykal a.k.a.林哲儀、
Mumu Dylan (MPlus音樂線編輯)
「透過實際採訪到的軼事及機敏的觀察,西布魯克探索了音樂的所有權、品味、乃至於整個音樂產業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音樂產業並不僅是「暢銷金曲製造機」這樣一個高明的詞彙,更多時候這個產業代表著許多人彼此的鬥爭傾軋。」──每周娛樂(Entertainment Weekly)
「西布魯克的研究作得很棒。他帶我們進入了混亂的現代流行音樂界。」──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太迷人了……《暢銷金曲製造機》是一本活生生的、充滿娛樂性的書,而且不論是流行音樂專家或是對流行音樂完全不關心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極有洞察力的書。」──華爾街日報電子版(Wall Street Journal)
「相當迷人……編輯們會相當喜愛西布魯克這本經過深入調查後精心撰寫的書籍。他是紐約客的特約撰稿人,這本《暢銷金曲製造機》將會帶你了解流行文化中你從沒注意過的細節。」──西雅圖時報
「這本書是無價之寶。」──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這是一本針對『暢銷金曲如何製造出來』的美妙闡述。作者結合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及個人的貢獻,帶領我們踏上一段星光燦爛的旅程,從斯德哥爾摩到倫敦、紐約以及奧蘭多,他讓我們見識到如何挖掘、打磨及包裝創意。這本書是完美的寫作及報導,是一場勝利,同時其迴響也超越了音樂的世界。」──華特.艾薩克森,《賈伯斯傳》作者
「在今日流行音樂產業之下蟄伏的是嚴謹又古怪的生產流水線,就像被麥當勞完善過了一樣。作者寫出了一首暢銷金曲的製作需要哪些元素,並且以優美的筆法讓這本書充滿啟發、趣味,以及到處都是難以置信的細節。」──艾瑞克˙西洛瑟,《一口漢堡的代價》作者
名人推薦:超hit推薦: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DJ Mykal a.k.a.林哲儀、
Mumu Dylan (MPlus音樂線編輯)
「透過實際採訪到的軼事及機敏的觀察,西布魯克探索了音樂的所有權、品味、乃至於整個音樂產業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音樂產業並不僅是「暢銷金曲製造機」這樣一個高明的詞彙,更多時候這個產業代表著許多人彼此的鬥爭傾軋。」──每周娛樂(Entertainment Weekly)
「西布魯克的研究作得很棒。他帶我們進入了混亂的現代流行音樂界。」──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太迷人了……《暢銷金曲製造機》是一本活生生的...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讓人「暈頭轉向」的後○世代暢銷金曲
這一切開始於這名男孩大到可以坐上副駕駛座的時候。他剛坐定,便對收音機動手動腳,將我的經典與另類搖滾電台改成當代暢銷金曲電台(Contemporary hit radio),或簡稱CHR──這是當時大家對前40名單曲榜的稱呼。
一開始我有些惱怒,不過當時我們正行駛在布魯克林大橋上,在送他上學途中,他還是個五年級生,我覺得滿高興的。我在他這個年紀時,難道就不曾轉掉我父母收聽的電台嗎?既然此刻是少數可以不用靠著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那首〈舒適地麻痺〉(Comfortably Numb)來稍稍麻痺自己的情況,至少今天,我就讓這個男孩當一次我的DJ吧。
動啪咻卡屋啪屋啪、批晰批晰、動啪屋啪屋啪啪啪、馬啊啊咖咖動批巴崩、剛嘎剛嘎剛。
這算是音樂嗎?貝斯聽起來像是深海大地震的錄音,而喇叭放出的聲音,我以前好像在電影《攔截人魔島》(Island of Dr. Moreau)裡聽過,這孩子比較像在進行活體解剖,而不是當DJ啊!這種半銅管、半弦樂的噪音是用什麼音樂製作器做出來的?
這時是2009年冬天,而佛羅里達(Flo Rida)的〈暈頭轉向〉(Right Round)位居告示牌百大單曲榜(Billboard Hot 100)冠軍。這首歌開始就以一種繞梁噪音把你的頭如同緊箍咒般地框了起來。
伊伊伊歐歐歐啊啊啊喔喔嗯嗯嗯嗚嗚屋伊伊伊喔喔嗚嗚嗚嗚嘰嘰嘰伊伊。
佛羅里達的饒舌歌詞伴隨著手提電鑽般的節拍一口氣爆了出來,並加以歌手凱莎(Kesha) 的吶喊構成了記憶點(hook,原意為「記憶點」)。
妳讓我的頭轉啊轉,
當妳往下、當妳往下鑽啊鑽。 ──〈暈頭轉向〉
一開始我沒能記住歌詞,不過感謝當代暢銷金曲電台重複播放的方式,前十名較常播放,而不是四十名不斷依序重播,讓我不用等太久就可以重新聽到〈暈頭轉向〉。這首歌是在講一名男子在脫衣舞酒吧觀看鋼管女郎表演,記憶點的歌詞還帶有口交的雙關語!在我那個時代,作詞者習慣用雙關語來隱藏這首歌真正的意義。不過在〈暈頭轉向〉中,表面上的意思——我看著她從鋼管上端往下溜——跟隱含的意義是差不多的荒淫無度。
美國正處於大蕭條以來經濟崩壞最嚴重的一刻,不過在〈暈頭轉向〉中可聽不出這個味道。這首歌要說的並非社會現實主義,就如同許多當代熱門前四十名金曲一般,它的場景是在「舞廳」(da club),嘻哈鬥牛梗(Pitbull)在此融化整個舞池,稱呼女性為「正妹」(Dahling),並不斷讚美她曼妙的背影。這間舞廳是人世間的天堂,可在此感受到所有感官上的愉悅,還是一個可以衡量自己有多吃得開的競技場:可以在這裡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這個男孩真的會在舞廳裡做這些事嗎?幸運的是,此刻我陪在他身旁,留意他的一舉一動。
來自10歲兒子的音樂逆襲
我的第一首首選歌曲是〈我想握著妳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這首歌是在我5歲時發行的;我姐還擁有45轉的唱片。我在搭便車往返公車站牌途中,都會開廣播聽流行樂〔「霍利斯樂團)(the Hollies)的〈公車站〉(Bus Stop)也是暢銷金曲之一〕。婆婆媽媽們往往將廣播調到WFIL,60年代中期強力放送前40名單曲榜的費城電台。以專業詞曲創作團隊,像是格里˙高芬(Gerry Goffin)與卡洛爾˙金(Carole King)為代表的布萊爾大廈(The Brill Building) 年代,他們讓位給「披頭四」,導致搖滾年代的興起,而我有幸在輝煌的70與80年代,並直奔90年代的「超脫」(Nirvana)及西雅圖搖滾(grunge) 度過我最喜愛聆聽音樂的顛峰時期。對我而言,儘管科特˙柯本(Kurt Cobain) 的屍體在三天後才被發現,但我的搖滾樂已於1994年4月5日以極度暴力的情況畫下句點。當時,我將大部分的重心轉向鼓打貝斯(Drum and Bass),像是「化學兄弟」(The Chemical Brothers)、「流線胖小子」(Fatboy Slim),接著是鐵克諾(techno) 以及電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簡稱EDM)。除此之外,我還會聽嘻哈樂(hip-hop),不過一定是戴耳機聽,你可不能在小孩旁邊放這種音樂,而且我的妻子痛恨這類厭女歌詞。
有趣的是,差不多從那陣子開始,我不再只聽搖滾樂,而是開始演奏它。我重拾青少年時期對吉他的熱愛,等到我的小男孩出生後,我給他搖滾這份禮物。他在3歲時,便觀賞了大量的不插電私人演唱會,在他洗澡與上床睡覺時,還加上我演奏的民謠搖滾(folk and rock)歌曲。為什麼我的父親不像我這麼酷?
然而這位小紳士對我的音樂表現出一股不自然的排斥。「不要彈啦!」每當我接近樂器,他就會這麼說,當我再次播放〈敲響天堂之門〉(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時,他就會逃離房間。從他對我的音樂表現出來的不快,讓我想起了我的老爸。
到了現在,他10歲,情況開始逆轉,我也開始經受他火力全開的音樂攻擊,粗暴地激盪著我沉睡的搖滾魂。車上放的音樂並非是由創作歌手(singer-songwriter)所演唱充滿情感的敘事抒情曲。那些都是為了商場、體育場、機場、賭場、健身房與超級盃的中場秀所製作的優質音樂產品。這些音樂稍稍讓我回想起青春期前聽的那些泡泡糖流行樂(bubblegum pop) ,但那些歌曲擁有伏特加風味,並搭配了搖頭丸;嚐起來並不像「蜜糖、蜜糖」(sugar, sugar) 。那是給大人的青少年流行樂。
就如同我年輕時期的布萊爾大廈曲風,廣播播放的暢銷金曲是由作曲高手再次「製成」的。這些暢銷金曲的製造者並非都是同一個團隊,不過他們會為了少數頂級藝人合作或獨立作業。總體來說,他們建立了一種實質上的布萊爾大樓,當他們需要一首暢銷金曲時,唱片人便會來這裡。我把這個地方叫做「暢銷金曲製造機」。
在電腦上譜寫出的暢銷金曲
音樂上,這個金曲製造機會製作兩種類型的暢銷金曲。其中一種是從歐洲傳過來的流行樂,另一種則是從節奏藍調(Rhythm&Blue,簡稱R&B)來的。前者有著較長、更為革新的旋律、主歌與副歌的區別更加鮮明,此外他們的技藝似乎更加一絲不苟;後者以一種旋律記憶點創造的節奏性律動不斷重複貫穿全曲。不過這些樣板會不斷重組,且在50年代整個音樂製作產業仍處在嬰兒期時,流行樂(pop)與都會樂(urban)之間的界線是相當模糊的,R&B與流行樂之間的差別仍有許多解釋空間。山姆˙史密斯(Sam Smith)、赫齊爾(Hozier)與伊琪˙亞薩莉(Iggy Azalea)都是用黑人腔唱歌的白人藝人。
早期專精於混合R&B與流行樂的大師菲爾˙史佩克特(Phil Spector),必須找一打錄音室樂手來打造他的音牆技術(Wall of Sound) 。CHR暢銷金曲製作者可用音樂軟體與取樣(samples)製作出所有他們的聲音──不需要樂器。這樣相當民主,但感覺有點像是在作弊。藉由採用科技先進的設備以及數位壓縮技術,這些暢銷金曲製造者得以創造出,比技巧最純熟的樂器演奏者所能創造出來的,還要更加契合自己需要且更強而有力的聲音。而且這相當容易!想在自己的唱片裡加入《艾比路》(Abbey Road)專輯的弦樂片段,只要動動手指即可。整個音樂專業者的次文化,像是錄音師、編曲、錄音室樂手,都因為無法與能夠自動化處理他們工作的軟體競爭而消失了。
有些樂器的聲音是以實際樂器取樣為基礎,但這已不再是必然。在這個電子化的氛圍以及電子取樣比重劇烈上升產出的聲音,要比音樂人實際演奏的聲音要更加迷人。電腦在譜寫樂器,像是拼貼結構以及完美的節拍與音準上相當有感,大家稱之為機器人流行樂(robopop)。其旋律是破碎的,且表現出強大的瞬間爆發力,就如同咖啡師般的製作人以濃縮咖啡貫串整首歌。接著,透過閃電般的演算法將它切斷,像是丁尼生(Tennyson)的詩〈鷹〉(eagle)──似雷電劈下他俯衝——迎來了「記憶點」:一段簡短的歌詞,以旋律的爪子緊緊扣住韻律並展翅翱翔。整首歌滿是記憶點,費盡苦心地微調大腦中愉悅的旋律與韻律,並不斷重複。
藝人在歌曲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但歌聲的特質比歌手更重要。這些聲音屬於真正的人類,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人聲或機器製作的聲音,歌聲多半都可以用電子設備做出適切的調整就是了。純粹就歌唱能力而論,比起90年代初期的女藝人,像是惠妮(Whitney)、瑪利亞(Mariah) 、席琳(Celine),時下的藝人都不合格。我指的是哪些女藝人呢?布蘭妮(Britney)?凱莉(Kelly) ?蕾哈娜(Rihanna)?凱蒂(Katy)?凱莎?她們作為藝人的本事為何呢?深入了解這些歌手的條件後,就會了解到她們的歌聲似乎無法走出錄音間,而且究竟是誰幫她們寫歌的呢?
是的,我是可以重新編排預製設定(preset)並回到〈舒適地麻痺〉上。但我沒有。現在我和小男孩還有一些事情要討論。
暢銷金曲製造者究竟是誰
我曾試著要引發他對觀看體育競賽的興趣。然而多年來他一直看著費城老鷹隊帶給我傷痛;因此很自然地不想重蹈我的覆轍。但他會開心地跟我辯論節拍、副歌與過門的優缺點。他跟我一樣,熟知哪首暢銷金曲此刻位居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幾名,那些極速竄起與瞬間隕落的流星;哪首歌在第一名的位置停留幾週;凱蒂佩芮的《花樣年華》(Teenage Dream)專輯是否拿下了第五首冠軍單曲,打平了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飆》(Bad)專輯單一專輯最多冠軍單曲的紀錄。凱蒂達成這個目標時,他覺得很驕傲;這證明了他喜歡的流行歌手能夠跟我喜歡的一較高下。
然而,他卻不太願意跟我分享他對自己喜愛的音樂有何真正的感受。他意識到我對這件事的興致有些不尋常,而且可能真的就是這麼不尋常。畢竟現在當代暢銷金曲電台上都是他的歌。過去我也擁有過聽著「性手槍」(Sex Pistols)樂團那段輝煌的時光;我是不是應該將這個光環褪下,盡可能用輕鬆愉快的口吻說,YouTube上有馬克˙諾弗勒(Mark Knopfler) 〈搖擺蘇丹〉(Sultans of Swing)的現場演奏版,展現出了他神乎奇技的無撥片吉他彈奏(pickless guitar)演出,然後就丟給他看呢?假使我爸媽跟我說:「兒子,『性手槍』真的很屌啊!」或是「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 似乎是個演奏技巧很棒的傢伙啊!」我會做何感想?他們唯一認可的(類似)搖滾樂歌曲,是寇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Crosby、Stills、Nash&Young)所演唱的〈教教你的小孩〉(Teach Your Children)。我是絕對不會有興趣聽第二遍的。
這些暢銷金曲製造者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們是造成廣大影響的文化塑造者,像是史匹柏(Spielberg) 與盧卡斯(Lucas) 之流的耳機版,可是這些人大多沒沒無聞。電影導演還可以說是公眾人物,但流行音樂背後這些人,往往為了留下歌手是這首歌的作者這類假象而躲在暗處,在沒有選擇餘地下,也會使用化名。我對60年代布萊爾大廈詞曲創作者的了解,遠勝於現下CHR暢銷金曲背後的那些人。
他們都擁有化名,通常稱為舞廳藝名(disco name)。其中最成功的一個,叫做路克博士(Dr. Luke)。時常與他共同創作的夥伴,是位名叫麥克斯˙馬丁(Max Martin,同樣也是化名)的瑞典人,從當時,也就是2004年開始,他倆聯手創作出超過30首前十名的暢銷金曲,麥克斯˙馬丁自己的連霸紀錄還要往前溯及10年;近期,他成了泰勒絲(Taylor Swift)身後的魔術師。在暢銷金曲與長銷歌曲兩個領域,麥克斯˙馬丁都讓過去的暢銷金曲製造者,像是「披頭四」、菲爾‧史佩克特以及麥可˙傑克森相形失色。
「你知道〈暈頭轉向〉、〈我親了一個女孩〉(I kissed a girl)、〈你離開我以後〉(Since U Been Gone)與〈跑趴滴答〉(Tik Tok)都是路克博士做的嗎?」
「真的假的?」
「我還以為他是個醫生呢!」我嘲諷地說。小男孩跟著傻笑,不確定我是不是在開玩笑。
於是這成了我的任務:找出更多是誰創造出這些陌生的新歌、他們如何創作,以及為何他們能做出這樣的歌曲,然後向他回報。我向他分享搜尋過程中發現的一些趣聞,知道這些事情讓男孩感到相當開心。我們在這段車程裡都在討論歌曲的事情。這種感覺極樂無比。
排行榜上的佼佼者們
幾個星期過去了。這段時間出現了一、兩首新歌,不過多半都是大同小異、令人作嘔的曲調。有幾首敘事抒情歌以及少數搖滾歌曲。這類音樂要說是搖滾,聽起來更像是迪斯可舞曲。我以為迪斯可已死。沒想到後來發現它只是轉往地下發展,以浩室(House)音樂的姿態重新現身,作為CHR音樂的背景音樂(backing track),並且用合成器亂棒打垮了搖滾樂。詭異的是,我唯一能聽到以吉他帶動新搖滾樂的地方,是我最小的孩子觀賞小尼克頻道(Nick Jr.)的女力卡通秀時。在這裡,雖然只是為了5歲大的女孩而唱,吉他之神仍然以充滿抱負的姿態現身。
泰勒絲是個驚喜。至今廣播仍然不斷播放著她早期的暢銷金曲,〈我們的歌〉(Our Song)、〈愛的故事〉(Love Story)以及〈天生一對〉(You Belong With Me)。這些歌屬於帶有優秀的吉他節奏,並加以納許維爾(Nashville) 風格打磨與製作的鄉村搖滾。且泰勒絲至少受到大家認可,屬於我小時候那種舊時代歌手身兼作曲傳統的一員。她確實寫就了自己的歌。我們都喜歡她。
有些流行暢銷金曲擁有明確的搖滾氛圍,而我也忠實地指出我聽到的重點。凱莉克萊森〈妳離開我之後〉的後拍 ;凱蒂佩芮〈我親了一個女孩〉開門的重複樂句;凱莎〈跑趴滴答〉中80年代巴洛克流行樂 快速升降音的吉他伴奏,但並非使用真正的吉他。這些歌曲皆為音樂的嵌合體,搖滾的身體裡面裝了迪斯可的靈魂。這些歌比R&B擁有更豐富的旋律,不過比80年代大部分的音樂少些,而和弦的複雜度又比60與70年代歌曲低些;這樣的風格較接近龐克樂(punk)。這些歌曲從簡單與重複的和弦結構中大量製造出來,感謝這樣豐富的製作能量。
你一定會覺得,身處於一個任何人只要擁有基本電腦技能就能在電腦上創作歌曲,並且無須受過音樂訓練或擁有專精樂器彈奏能力的年代,排行榜上必定充滿了暢銷金曲製作的新手吧,畢竟入行門檻相當低。然而我們發現在那一首又一首的暢銷金曲背後,都是少數同一批作曲者與製作人,一群神祕的音樂魔法祭師團。他們結合了如同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與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 的編曲天賦,附帶像是「摩城唱片」(Motown)的祕密武器荷蘭─多齊爾─荷蘭(Holland-Dozier-Holland)三人組的曲調製作能力。在流行音樂領域,是萊恩˙泰德(Ryan Tedder)、傑夫˙巴斯克(Jeff Bhasker)以及班尼˙布蘭科(Benny Blanco);在都會樂領域是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德瑞博士(Dr. Dre)與提姆巴蘭(Timbaland),悠遊於這兩個領域的,則都是極為優異的暢銷金曲製造者,像是星門(Stargate)、伊斯特˙迪恩(Ester Dean)、路克博士以及麥克斯˙馬丁。
將惱人節奏轉為極樂點
我聽越多這類歌曲,就越喜歡它們。怎麼會這樣呢?假使一開始聽到一首歌就不喜歡,聽到第十遍當然就會憎惡它,但這個概念顯然不是這些歌曲的玩法。即便你不喜歡這首歌,熟悉這首歌能增加你情感投入在這首歌上的程度。
這個現象會分成幾個階段逐漸發生。初期惱人的節奏──
假使我說我現在就要你,
你會反對我嗎?──〈極限情挑〉(Hold it against me)
成了這首歌你最想聽到的部分。你哼著像是「我們的齊柏林飛船永不墜落!」 就好像這是條古老的誓言。開車時,我努力控制不要重複聽同一首歌,不過一旦歌曲開始放送,我便感到一股莫名的興高采烈。旋律與節奏極為美妙的相互纏繞結合;布萊爾大廈出產的歌曲中,旋律與節奏像是同床異夢的兩個存在。這些節拍在胸中產出一股愉悅的振動。且記憶點傳達出了與零食產業稱之為「極樂點」(bliss point)的聽覺共感,當節奏、聲音、旋律和諧地齊聚一堂創造出一個狂喜的時刻,我們的大腦比身體更能意識到這股感受。
到了夏天,我兒子的學校P.S. 234學園(P.S. 234 Independence School)舉行畢業典禮時,他們請來一位DJ在校園裡播放凱莎、紅粉佳人(Pink)、蕾哈娜等所有活躍於後○世代(post-aught) 的流行樂手。由於我對這些歌曲耳熟能詳,讓我擁有一段很棒的跳舞時光。我拉著一位年輕的小媽媽跟我一起隨著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永遠〉(Forever)的歌曲節奏不斷旋轉,我家小孩在一旁冷眼看著我,覺得很丟臉。
我能說什麼呢?在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這種極樂點、這類超然卓越的時間來貫串這一天,可能隨時在超級市場走道隨興而起,不在意他人眼光的舞動,可能會讓你的身邊爆發出一陣五彩繽紛的光芒。這些記憶點承諾了這樣的樂趣。不過這份狂喜總是轉瞬即逝,就像吃完零食後往往徒留空虛,總渴望再多一些。
第一章 讓人「暈頭轉向」的後○世代暢銷金曲
這一切開始於這名男孩大到可以坐上副駕駛座的時候。他剛坐定,便對收音機動手動腳,將我的經典與另類搖滾電台改成當代暢銷金曲電台(Contemporary hit radio),或簡稱CHR──這是當時大家對前40名單曲榜的稱呼。
一開始我有些惱怒,不過當時我們正行駛在布魯克林大橋上,在送他上學途中,他還是個五年級生,我覺得滿高興的。我在他這個年紀時,難道就不曾轉掉我父母收聽的電台嗎?既然此刻是少數可以不用靠著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那首〈舒適地麻痺〉(Comfortably Numb)來稍稍麻...
目錄
【記憶點:給大腦帶來極樂時刻的重複旋律】
第一章 讓人「暈頭轉向」的後○世代暢銷金曲
1-1來自10歲兒子的音樂逆襲
1-2在電腦上譜寫出的暢銷金曲
1-3暢銷金曲製造者究竟是誰
1-4排行榜上的佼佼者們
1-5將惱人節奏轉為極樂點
第二章 暢銷金曲不能停
2-1贏者全拿的體制
2-2在數位音樂市場存活
【第一主調:來自瑞典的「謝龍」製作團隊】
第三章 一台機器搞定音樂
3-1從CD崛起,到音樂數位化
3-2丹尼斯˙帕普:提取音樂的王子
3-3跨大西洋的音樂傳遞
3-4以電腦製作音樂
第四章 〈信號〉:謝龍工作室初試啼聲
4-1開車時聽起來很棒的歌就是好歌
4-2瑞典的流行樂元素
4-3「王牌合唱團」進軍美國
4-4謝龍錄音室
4-5美國明星才能打進美國市場
第五章 「新好男孩」的大老爹
5-1「街頭頑童」
5-2來自奧蘭多的男孩團體
5-3男孩美聲團體的歷史
5-4「新好男孩」出道
第六章 謝龍與「新好男孩」攜手合作
6-1「搖擺唱片」的商業模式
6-2「搖擺唱片」簽下「新好男孩」
6-3冠軍製作人麥克斯˙馬丁初露頭角
6-4細數20世紀暢銷金曲製造工廠
6-5蓄勢待發的瑞典風格
6-6美國電台的播放歌單
第七章 小甜甜布蘭妮:給青少年流行樂的愛的初告白
7-1更多男孩團體與女孩團體
7-2成為小甜甜布蘭妮之前
7-3「搖擺唱片」簽下布蘭妮
7-4跳舞才是青少年的最愛
7-5麥克斯˙馬丁敲開美國之門:〈愛的初告白〉
第八章 〈我就是愛你〉:男孩團體稱霸流行樂壇
8-1丹尼斯˙帕普的離開
8-2音樂錄音帶
8-3 MTV頻道
8-4謝龍成為專輯大賣的保證
8-5大老爹入獄
8-6「搖擺唱片」簽下「超級男孩」
8-7「搖擺唱片」獨占鰲頭
【副歌:唱出賺錢的音符】
第九章 長輩們的暢銷金曲大閱兵
第十章 殺不完的盜版網站
10-1全球唱片產業集團
10-2檔案分享
第十一章 蕭條時期
11-1謝龍錄音室歇業
第十二章 選秀節目《美國偶像》
12-1綜藝節目能打造優秀的歌手嗎?
12-2尖酸刻薄的選秀評審
12-3凱莉˙克萊森的賺錢音符
第十三章 〈你離開以後〉:凱莉克萊森成為全球巨星的關鍵音
13-1 iTunes獨霸數位音樂市場
13-2路克博士
13-3中年人想像年輕人想聽什麼流行歌
13-4流行巨星?創作歌手?
13-5預測金曲
13-6打造流行巨星需要金曲唱片製作人
【第二主調:生產線上的女孩們:文化科技與韓流崛起】
第十四章 韓流偶像少女時代
14-1李秀滿與SM娛樂
14-2 SM家族世界巡迴演唱
14-3支配KPOP的三間音樂經紀公司
14-4偶像見面記者會
14-5 PSY的〈江南風格〉
14-6專訪「少女時代」
14-7奴隸合約
14-8偶像與歌迷的連結
14-9韓流經濟效益
【副歌:創造蕾哈娜的音軌與記憶點】
第十五章 音源強盜蕾哈娜與她的〈小雨傘〉
15-1太多太快
15-2發掘蕾哈娜
15-3兩天排練
15-4饒舌歌手
15-5「權威唱片」簽下蕾哈娜
15-6頂級單曲藝人
15-7撐起〈小雨傘〉,娜妹要變壞
15-8廣播產業與金曲製造的互利
15-9數位紅人
第十六章 歌聲化的節拍:產出記憶點、讓你上鉤的專家
16-1產出記憶點的專家
16-2音軌與記憶點法創作
16-3對主旋律師不利的體制
第十七章 合成編曲
17-1「星門」
17-2「星門」與尼歐合作
17-3「洛克國度」
17-4剪接歌聲
17-5迪恩與「星門」的化學效應
第十八章 〈壞男孩〉:蕾哈娜的翻身之仗
18-1蕾哈娜被毆事件
18-2詞曲寫手營:快閃暢銷金曲製造工廠
18-3放手
18-4被低估的伊斯特
18-5暢銷金曲誰唱都能紅嗎?
【過門:金牌製作人路克博士的青春夢】
第十九章 路克博士的快棋對奕
19-1只處理當下的事情
19-2快棋對奕
19-3成為路克博士
19-4路克博士成為麥克斯‧馬丁的弟子
19-5抄襲疑雲
第二十章 凱蒂˙佩芮:新一代的美國女孩代表
20-1福音歌手
20-2對流行音樂界完全不瞭的凱蒂
20-3成為凱蒂˙佩芮
20-4從幕後走回幕前
20-5爭議話題金曲──〈我親了一個女孩〉
第二十一章 旋律的數學
21-1文字是為了服侍旋律而生
21-2發個推特吧
21-3凱蒂˙佩芮的《花樣年華》
第二十二章 惡女凱莎的花樣夢魘
22-1我愛脫衣舞孃
22-2旋律性的節奏
22-3饒舌樂女皇
22-4《惡女反抗軍》
22-5頂尖唱片執行長
22-6更年輕、更聽話的女孩
22-7這首歌糟透了──真的嗎?
【副歌:Spotify串流音樂】
第二十三章 串流音樂服務
23-1吃到飽的存取模式
23-2身處當下時刻的空間中
23-3做出比盜版商更棒的產品
23-4與臉書合作
23-5 Spotify對藝人來說是好是壞?
23-6隨選串流市場的競爭
【尾聲:在你耳中揮之不去】
第二十四章 重複聆聽
24-1凱蒂˙佩芮要你〈聽我吼〉
24-2在洛杉磯的老謝龍人
24-3聽大家都在聽的音樂
24-4永不落幕
資料來源
致謝
索引
【記憶點:給大腦帶來極樂時刻的重複旋律】
第一章 讓人「暈頭轉向」的後○世代暢銷金曲
1-1來自10歲兒子的音樂逆襲
1-2在電腦上譜寫出的暢銷金曲
1-3暢銷金曲製造者究竟是誰
1-4排行榜上的佼佼者們
1-5將惱人節奏轉為極樂點
第二章 暢銷金曲不能停
2-1贏者全拿的體制
2-2在數位音樂市場存活
【第一主調:來自瑞典的「謝龍」製作團隊】
第三章 一台機器搞定音樂
3-1從CD崛起,到音樂數位化
3-2丹尼斯˙帕普:提取音樂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