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功人士這麼在意書櫃?
因為它既是收藏品,卻又必須展示。
書櫃其實是你的「外接式大腦」,
透過書櫃能了解過去的自己,變成想要變成的人,
年紀輕輕就成為日本微軟總經理,他展示他的書與書櫃,現身說法。
本書作者成毛貞曾任日本微軟公司總經理、現任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還開辦書評網站「HONZ」,分享自己讀過、編過的非小說類書籍。
面對這麼多書,他經常思考,哪一本值得讀?該讀完嗎?
書櫃爆滿了,什麼書該留、還是可以丟了賣了?
後來他決定重新建立書架規則、改變書架的樣貌,
結果在整理書櫃的同時,發現自己連腦袋也變得更為有條有理。
◎書櫃,不只是書櫃,更是你的外接式大腦
.儲書=填滿書櫃?不對喔,書櫃沒有留「空間」的人不會成長。
.書櫃就是彌補我們腦容量不足的知識硬碟,所以你要把書籍分門別類,才能快速擷取資料。
.能編輯書櫃的人,就能主導自己的人生。書櫃只擺暢銷書不表示時尚、敏銳,反而顯示書櫃主人缺乏個人明顯意圖,多半是無趣之人。
◎「理想書櫃」的構成要素
.新鮮區:就是新購書本和待讀書本的暫放空間,這區域關乎你的未來眼界。
.主要書櫃區:有趣、新穎、資訊豐沛是「主要書櫃」的基本原則,並於每周找一固定時間進行汰舊換新的動作,就像整理電腦記憶體一樣。
.高塔式書櫃區:這區的書不是拿來讀的,是用來撰寫評論或文章時的必備資料,類似網路的搜尋引擎,但更精確。所以一定要有名言集和格言集!
◎讓人生不同的買書法與閱讀技術
.逛書店的方式會改變讀書方向:怎麼逛才不會買到無腦書?
試試「大腸內視鏡逛法」。
.有些書,你必須挑中小型出版社的,因為裡面藏有優良好物!
.不是理工人,怎麼讀理科書?只要用對方法,就算沒有基礎,一樣能探究奧秘的自然科學。
.老掉牙的古典書籍,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作者舉例,他遇過的成功人士居然都有一本古典書籍 ──法國哲學大師笛卡兒的方法論。
本書還特別收錄
.如何寫出「瘋傳」的網路書評:
在網路上寫書評:字數要控制在多少?如何讓別人最快搜尋到你?
好的書評選書還能展現個人特色。
.如何與人分享一本書:千萬別只再說:內容很有趣
書櫃雖然藏在家裡,卻代表一個人的門面,建立自我風格,從書櫃出發!
作者簡介:
成毛真(Naruke Makoto)
1955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中央大學商學院畢業。歷經ASCII等公司後,進入日本微軟公司任職,並在36歲那年就任該公司總經理。西元1991-2000年擔任日本微軟公司總經理。
於2000年成立投資顧問公司INSPIRE。2011年開辦書評網站「HONZ」。現在兼任INSPIRE董事、駿河銀行外部董事、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著作有:《孩子氣。成功者的迷人特質》(悅知文化)、《有趣的書》(岩波新書)、《成毛真不想告訴你的100家有超乎預期成長的企業》(朝日新聞出版)、《給商務人士的歌舞伎導覽書》(NHK出版新書)等。
譯者簡介:
李佳蓉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現為兼職譯者。熱愛閱讀、戲劇、旅遊及大自然。期許自己能翻譯更多不同領域的作品,認識更大的世界。譯有《大漲的資訊》、《神回覆的表達技術》、《好主管得學會罵人2》、《真希望老師這樣教統計》、《我55歲,決定開始跑馬拉松》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家同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謝文憲 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商週》、《蘋果》職場專欄作家
李紹唐 前甲骨文台灣區總經理
Miho 「東京,不只是留學」知名部落客、《日本人,搞不懂你ㄋㄟ》作者
名人推薦:李家同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謝文憲 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商週》、《蘋果》職場專欄作家
李紹唐 前甲骨文台灣區總經理
Miho 「東京,不只是留學」知名部落客、《日本人,搞不懂你ㄋㄟ》作者
章節試閱
以逛書店的方式改變讀書方向
首先要找到一家你習慣上門的書店,可以的話,最好能找到兩家書店。書店的地點無論是住家附近、通勤路上或公司附近都沒關係,只要是你方便經常光顧的地方就可以了,如果能經常光顧兩家以上的書店更好。
然後每週上門一次,觀察書架的變化。通常暢銷書籍都會放在書店裡最顯眼的平台上,只要大致瀏覽一遍,就會知道當前熱銷的是哪一本書了。看了暢銷書,自然也就明白當今社會的流行走向。但是,我們只要知道暢銷書籍的走向就夠了,並不需要當場購買任何書本。
在自己熟悉的書店,就能知道哪個角落有什麼類型的書籍,如此一來也能有效率地瀏覽。據統計全國各大出版社,每年總出版量約為八萬本。若能擁有兩家經常光顧的書店,因不同書店的店員,對於書架的排列都各自有一套方法,反而更有助於我們找到需要的書籍。
好書店的認定有幾個重點,例如好的書店店員,會有目的地排列書本。書本的排列方式,並非依照作者姓名或出版社名稱的單調順序排列,而是另有一種規律的話,絕對就是一家好書店。如果你發現某書的主題、方向性或是時代、和鄰近的書本之間有微妙的關聯,那麼這代表你和排列該書架的店員意氣相投,能找到這種書店的人是幸福的。
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旁邊,放了一本會讓你覺得原來還有這樣的一本書時,不妨就依照書店店員的規劃,同時把相鄰的兩、三本書都買回家吧。相信店員也會因此知道,有位顧客明白他排列書本的用意,雙方如果可以透過書本進行如此的對話,是再好也不過了。
書店裡若有一座與自己氣味相投的書架,那可謂是逛書店的最大樂趣。逛書店能看到許多不曾見過的書本,接受店員無聲的推薦,才能拓展個人的眼界。
逛逛在選書上自有一套方法的書店也挺有趣的,不只是剛出版的新書,在舊書上有時也會有新的發現。書本的排列方式、書店的內部裝潢、照明,都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讓你成為非一般群眾的大型書店逛街法
一個月最好能逛一次大型書店,所謂的大型書店是指,分成好幾個樓層的那種書店。去大型書店只可以是為了買書而特地出門,不能是為了其他事情才順道去。
逛大型書店有服裝上的要求,腳上要穿厚底又柔軟的鞋子,包包只能帶耐重的雙肩背包。在書店買書時,雖然店員會幫我們把書裝進提袋裡,但長時間提著那麼重的書,手會痛到受不了,所以絕對需要背包。若用開口的手提袋,容易讓人誤會是小偷,應盡量避免使用;逛書店帶著雨傘會很累贅,所以我不建議雨天逛書店。
逛大型書店是有竅門的,如果不想要被歸類為一般群眾,就不能用群眾的方法逛書店。接下來,我要教你的逛書店方式,我將之命名為「大腸內視鏡檢查逛街法」。相信做過大腸鏡檢查的人都知道,大腸內視鏡在檢查開始就會直接插到大腸的最裡面,然後再一邊慢慢向外拉出,一邊檢查腸道。同樣的,逛大型書店時,也要一開始就直接走到距離出口最遠的地方。
抵達大型書店後,第一件事是直闖最頂樓的最裡面,那裡通常都是實用書的專區。
以丸善丸的內本店為例,頂樓的最裡面是醫學叢書專區,往前一點則是自然科學類的專區,請不要覺得這兩個區域和自己無關,不妨就瀏覽一遍吧。
任何一種類型的暢銷書,都被會放在平台上展示,所以只要瀏覽醫學樓層的展示平台,就能了解當前醫師之間的流行話題。此外,各個類別的名著,也一定會放在展示平台上,所以利用平台找書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接著,按照樓層順序依次下樓,並一邊物色好書,一邊走向出口。於是我發現,土木相關的書籍明顯增加了、建築相關書籍也是。逛書店可讓人實際感受到景氣的變化,醫學、建築、工學、自然科學和商業等類別,更是明顯反映出這一點。
還有一個一定要看的就是童書區。你要是想挑戰一個棘手的領域,不妨到這一區找書,因為童書架上擺的全是最適合入門的書。
例如《園丁鳥的祕密》,這是一本繪本,內容是描繪一群宛如人類藝術家的鳥兒,共同打造出一個又大又美麗的鳥巢。讀者在欣賞書中色彩豐富插圖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了園丁鳥。用這種方式逛大型書店,更能有效率地購買更多類別的書籍。
每本書都用五分鐘的時間,仔細斟酌要不要購買。
第一個要看的是「序」或者「前言」,因為那是作者針對該書主旨而寫的概要,也是凝聚全書精神的一頁,在瀏覽的同時,如果能被這幾頁的內容吸引,閱讀文章時感覺不枯燥,也就是不覺得作者文筆不好的話,那手中的書就通過了第一關,接下來就等著買回家。一整天能像這樣重覆相同的步驟,對我而言,是最幸福的時光了。
通過第一關的書全部要當場買回家,必須知道,我們把書買回家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而已,如果想多考慮一下,而決定留到下次再買,可能就再也遇不到它了。這可不是在嚇唬你,實際情況真的就是如此,因為精裝書比我們所想的更快絕版(不再加印及販賣),而且為了遇到更多好書,大量購買是最好的方式。害怕失望而不買書是很可惜的,買書的原則是投資自己,「對一本書如果感到猶豫不決,記得要先買了再說」。
但如果書太重,不妨先記下書名和出版社,回家後再上亞馬遜網站購買。另外,有些書店只要消費超過一定金額,就會免費宅配到府,你也可以利用這項服務。
從目錄、裝幀設計及譯者來決定該讀之書
前文已經說過,判斷一本書有不有趣,只要閱讀「序」或「前言」即可,但你也可以憑直覺做判斷,直覺也被我最為挑選有趣書籍的好方法。
但是當直覺不靈光時,不妨從以下三點來判斷,它們分別是:「目錄」、「裝幀設計」及「譯者」。
(1)目錄
目錄都是作者與編輯經過反覆推敲後,所定下來的標題,如果這些標題有一個能引起興趣的句子,或是從未來都不知道的事實,這本書就值得買。
舉例來說,《毫無仁義的基督教歷史》一書的目錄如下:
‧第一章 流氓耶穌
‧第四章 保羅──極道傳教師們
‧第八章 極道路德的宗教改革
這本書就像昭和年代的俠義電影一樣,具有老套的娛樂效果,但讀者卻可從中學習到基督教的歷史架構。從目錄就已經悄悄透漏了書中有趣內容,光憑這點,此書就具有1,500日圓的價值。
(2)裝幀設計
一本好書的封面設計一定很出色,「封面吸引人」也是一種挑書法。這就像唱片是挑封面來買一樣,對音樂愛好者來說,專輯的封面設計也是逛唱片行的樂趣之一。一張唱片如果有美麗的包裝,再配上無與倫比的好音樂,幸福就會刹然降臨並在心中滿溢。
書籍的裝幀設計,也會帶來意料之外的邂逅。對於一本精心製作的書,出版社自然願意增加預算在裝幀設計上。
面對一本書,第一眼注意到的通常會是書衣,但在包裝上和書衣同樣需要確認的有兩個重要點,分別是:封面和書背。
首先要確認書背部分,因為當書本並排在書架上時,能看到的就只有書背。有趣的書十之八九都有美麗的書背,例如《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仔細研究它書背的文字,會發現高度較為矮扁,而這種文字展現出內容的剛硬與艱澀,光是看書背上的字體,就不禁讓人佩服設計者的巧思。
另外,請你再看看書衣拿掉之後,顯露出來的封面。許多人會把封面和書衣搞混,書衣是指一般在書店看到的書本表面的狀態,而「封面」則是拿掉書衣之後,所展現出來的書的本體。有些書的封面設計和書衣相同,有些書的封面則是素面的。通常封面有較多設計的書籍,可能內容也相對較為有趣,因為這代表設計這個封面的人,了解書的內容,也能充分表現出書的本質。一個純白的封面,會讓人感受到這本書可能不受出版社的重視。
此外,如果精裝書採用硬皮封面卻不附書籤繩(替代書籤使用的細繩),那麼它就不是出版社用心製作的書,不買也罷。書衣的部分當然也要仔細確認,以《圖說改變世界史的50條鐵路》為例,它給人一種濃濃的穩重感,這是因為封面厚度的關係。它隸屬於《圖說改變世界史》的系列之一,其他還有從動物和植物等不同角度論述的書。這個系列的叢書書背顏色都不一樣,一系列排開非常好看,讓人不禁想要全部買回家當裝飾。
我喜歡的書籍裝幀是能展現出「質感」的設計,像青文社和MISUZU書房出版社所出版的書就同時兼顧高級與文藝,這樣的設計我覺得就很好。我不常讀文學書籍,但我喜歡的裝幀設計卻是偏向有文學涵養的,在這方面,從事書籍裝幀的Craft Ebbing商會的設計最能滿足我的要求。
再加個補充說明,圖版或照片較多的書也頗具價值。所謂的圖版並不是指一般的插圖或插畫,而是具有資料性價值的東西。我在上一章曾經說過:「能留在主要書櫃的判定基準之一,是插圖或照片較多的書,這是因為它們可以作為資料來使用。」
人們未知的事物極其之多,但若是僅想在網路上搜尋這些東西,卻不容易。這時圖鑑上的解說就派得上用場了,查詢起來也方便得多。
以逛書店的方式改變讀書方向
首先要找到一家你習慣上門的書店,可以的話,最好能找到兩家書店。書店的地點無論是住家附近、通勤路上或公司附近都沒關係,只要是你方便經常光顧的地方就可以了,如果能經常光顧兩家以上的書店更好。
然後每週上門一次,觀察書架的變化。通常暢銷書籍都會放在書店裡最顯眼的平台上,只要大致瀏覽一遍,就會知道當前熱銷的是哪一本書了。看了暢銷書,自然也就明白當今社會的流行走向。但是,我們只要知道暢銷書籍的走向就夠了,並不需要當場購買任何書本。
在自己熟悉的書店,就能知道哪個角落有什麼類型的...
推薦序
如何透過閱讀,增加台灣軟實力?
前甲骨文台灣區總經理 李紹唐
收到這本書時,對我而言真的是感觸良多,尤其是第三章,更是收穫滿溢!
近年來,我正致力於AAMA台北搖籃計畫,希望藉此能夠協助,生長在台灣的年輕人完成創業夢想。這是一個能夠連結美國矽谷、大陸的創業家,擴大交流與學習、串連更多交流機會,並且協助創業者延展視野及經驗的組織。
其實,台灣年輕子弟的競爭力,並不比其他世界各地的差,但是很明顯的就是閱讀量太少,特別是和歐、美各國相比。在國外,不分性別、年齡,他們一有休閒時間,人人手上就是握有一本書。這種時時刻刻享受閱讀的習慣,台灣人真的應該要好好的,多學學!
閱讀,就像明鏡,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來源,對我來說,更是檢視自己的方法!就像文中提及的,「能編輯自己書櫃的人,也必能編輯人生」。這個道理,和時間不會停止不前一樣,生長在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裡的我們,更是不能一程不變;而透過整理書櫃,整理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書,而是每天、每週、每個月對自己的檢視與提醒。
要我說:「孩子,少看點電視和臉書吧!」電視跟臉書本身並無不好,而且不可否認,在年輕人的眼中,它們是快速又便宜的舒壓娛樂,也是和同儕交流不錯的管道。但事實是,娛樂過後,一無所得。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而上面的資訊,有太多來自於沒有經過證實、甚至是誇大的言論。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網路暴力、輿論暴力,就可以證明這點。但是書不一樣,一本書的完成,需要經過層層的關卡和驗證,也許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不過至少可信的多,而且此話誰說的、源於何處、立場為何,都很清楚。
如果你是一個閱讀新手,不知道如何從眾多的書中,挑選書籍,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身為新手,應該會常有以下這些煩惱:書店到底該怎麼逛?書的類型這麼多,同類型的書也這麼多,要怎麼選才正確?一本書應該是要跳讀,還是讀整本?在哪裡讀,有差嗎?怎麼閱讀才能事半功倍?以上所有的答案,全都在文中鉅細靡遺的告訴你!
有夢想?想創業?想提升自我競爭力?從讀書開始吧!
閱讀,是低成本的學習,書櫃,是最高坪效的配備
兩岸知名企管講師謝文憲
我常說:「廚房之於女主人,就像書櫃之於成功者。」我不是說男人不該進廚房,那是種比喻。
自己出版了七本書後才驚覺,台灣人買書意願與企圖都比過去低了許多,實體書店慢慢關門,知名書店開始賣起周邊商品,閒逛的永遠比買書的人多。但我也察覺,周邊的好朋友,尤其是成功者都有些共同特徵,不是開名車,也不是住豪宅,更不是常打高爾夫球、環遊世界,而是家裡都有一個「經過整理的大書櫃」。
當我看到這本書後,我更驚覺:「對對對,這作者跟我想的,真的是一模一樣耶。」
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言:「書櫃是外接大腦」,「書櫃要有三種分類」,以及「有效率的購書法與閱讀法」。
書櫃的整理與分類我必須再加把勁,不敢野人獻曝,我來分享我個人的購書法與閱讀法吧!
有效率的購書法
每個月走進實體書店,花您半小時的時間,把你有興趣的書拿在手上,在結帳前問自己一個問題:「手上這五、六本書,回家第一個會看的是哪一本」?把它留下,其他的先放回去,每月先從一本開始,慢慢養成習慣後自然會發現書中的美好。
千萬不用勉強去看大家都推薦,而你卻真的沒興趣的暢銷書。看書,以自我為中心的需求來思考,其實就夠了。
有目的的閱讀法
先看目錄,再看作者自序,挑出最有興趣的一個篇章開始閱讀,誰說每本書一定要從頭看起?把自己最有感覺的段落心得,用錄音筆(或者是手機)錄下來,用話語說出來其實比做筆記更有用,至少我這樣認為啦。
利用片段時間,休想有一天你真的會認真看,別傻了,片段時間的閱讀,可能是比較適合忙碌上班族的學習方法。
我不可能、也無意每本書全部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於是「有目的的閱讀」就是關鍵。簡單想一下,看完每本書後,資訊若整理成知識到底會用在哪裡?
以我為例,看書我只看三件事:
1.內容所述,是否有理論基礎、或是論點為依據?若有,我會挑一個最有可能用到的,馬上做成投影片,在課程裡、廣播裡試著說一遍。
2.文中有沒有感人的故事、畫面或親身體驗?作者為何寫這本書?
3.可否舉幾個自己周遭的例子來印證本書?試著自己說一遍。
整理成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練習說一遍」。
憲哥的示範
我看完「成功者為什麼這麼在意書櫃」這本書後,我會做的三件事:
1.把我家的書櫃開始整理成三個區域,尤其會特別空出影響我人生最大的「十大經典書籍區」。
2.用「有趣」、「最新」和「資訊量豐富」來分類,為汰舊換新保留書櫃部分空間;把不再需要的資訊所整理出來的書,馬上送給有緣人。
3.馬上寫一篇新書推薦序跟您分享。
這是一本好書,憲哥大推!
最後,在此補作個簡短的自我介紹。
我是被富比士雜誌公布亞洲前五十大最佳企業的授課講師,也是最具影響力的職場訓練大師,並且連續十年獲《管理雜誌》評選為華語知名企業講師。十多年來,我曾為三百家以上知名企業進行內訓、演講,產業遍及兩岸,至今上課場次已超過1,600場,累積時數已超過9,600小時,學員累計超過73,000人。兩岸已經有超過兩百位知名的CEO,都曾經上過我的課。
而現在正任職於:憲福育創;商業週刊、蘋果日報、遠見菁英論壇職場專欄作家;環宇電台憲上充電站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憲場觀點」節目主持人。
如何透過閱讀,增加台灣軟實力?
前甲骨文台灣區總經理 李紹唐
收到這本書時,對我而言真的是感觸良多,尤其是第三章,更是收穫滿溢!
近年來,我正致力於AAMA台北搖籃計畫,希望藉此能夠協助,生長在台灣的年輕人完成創業夢想。這是一個能夠連結美國矽谷、大陸的創業家,擴大交流與學習、串連更多交流機會,並且協助創業者延展視野及經驗的組織。
其實,台灣年輕子弟的競爭力,並不比其他世界各地的差,但是很明顯的就是閱讀量太少,特別是和歐、美各國相比。在國外,不分性別、年齡,他們一有休閒時間,人人手上就是握有一本書。這...
作者序
冰箱,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儲藏系統。
一般而言,冰箱都被區分為:冷藏室、冷凍庫,以及蔬果保鮮室,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買來的食材該儲藏在哪裡。以冷藏室來說,雞蛋和牛奶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就好比冰淇淋不該被放進冷藏室,而高麗菜也從不會被放進冷凍庫裡一樣。
冰箱裡的食物,最後一定會被吃掉、消耗掉,這些空出來空間,很快地我們也會再買進新的食材將它填補起來,如此一來,新的和舊的食材就被混雜的放在一起了。
說道衣櫥,衣櫥就不是這樣了!它不像冰箱,會為了怕食物有所損壞而有固定的儲物方式,衣物應該要放在哪裡,完全由使用者自己決定。況且衣物並非消耗品,一旦買進了新的衣服,從此以後,主人與衣裳,就此上演起與它難分難捨的戲碼。身為主人的我們,永遠願意讓舊衣服,永久並且妥善地占據著非常有限的空間,不捨與它們分開。除非襪子或是T恤愈洗愈薄,變得透明了、變形了、或是破了,否則我們往往無法分辨這些老舊衣物,其實早就跟不上流行、也不再適合自己了。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冰箱或衣櫥,都有它們原本就該遵守的儲藏規則。
雖然,這些儲藏規則有可能是家電廠商定的,也可能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過是誰定的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規則能夠讓冰箱內部的食物,繼續維持應有的衛生與秩序。
然而,書本和食材或衣服不同,我們從來不用擔心明天之前,如果沒把這本書讀完,它就會腐敗掉;更不用考慮到新鮮度和營養的問題。書買了,卻不讀的行為,永遠都會被允許!反正書只要放上書架就行了,如果書櫃被買了?那就用塞的!如果亂塞、亂擠之後還是擺放不下,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添購新書架的時候又到了。我們甚至不會考慮家裡的空間是否還能再多擺一個體積龐大的書櫃。反正,買就對了!。
於是,儲藏書本的行為演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書本將會永永遠遠的跟著你,好比償還無望的債台,只會愈築愈高、愈築愈多,而且絕對不會消失。也許你想,收藏書本是一個多麼高尚、有品味、又充滿文青氣息的行為,那麼你就錯得離譜了!儲藏書本,其實就好比是不斷承諾著,一個又一個永遠不會兌現的約定。他們除了會隨著歲月的消散而發黃、變得骯髒,卻絕不會讓你變好。
即便如此,愛書人一看到新書,還是又會忍不住想要讀它、擁有它、買下它!
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讀書,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呀!但面對日積月累、堆積如山的叢書,卻是我長年淤塞於心衷,一個有苦難言的困擾。到底該將它們留下來繼續陪著我、還是該忍痛丟掉或是賣掉?它們若是繼續陪伴著我,我該用甚麼辦法來好好地保存它們?擺在書架上?收在箱子裡?不如,乾脆成立一家私人圖書館!
這些讀過的書,又塞又擠就是無法全部回到書架上。同時,我也意識到把所有讀過的書都丟掉、或賣掉也是有風險的,因為即使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我也不可能記得住是什麼事情有趣或者哪個部分有趣。既然如此,我就不能把所有讀過的書都丟掉,因為有一天,我可能又會想要再翻開那本有趣的書。
我左思右想,不斷嘗試著解開這個矛盾的情結,最後終於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書架應該只能擺放有趣叢書。而且,書架上的哪個地方要放哪種類型的書籍都要制定一個嚴格的「規則」。
我主導了一個名叫「HONZ」的非文學類書籍的書評網站,並負責其中的「成毛真 All Time Best 10」專欄,在這個專欄中,會介紹所有我讀過,彆且覺得最有趣的十本非小說類書籍。
我絕對堅守十本書的規定。所以每當我發現一本更有趣的書時,我都是含著眼淚把原本的有史以來最棒的十本書刪掉一本,然後換上新的書。若不這麼做的話,有史以來最棒的書將會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種替換作業既有趣又辛苦,畢竟要從書單中刪除一本有趣的書,是一件多麼令人耗盡心力的事。
有時我想,倘若我不是個以書為樂的人就好了!因為如此一來,我就再也不必面對這些苦惱,這些讀過的書籍,也就只要毫不猶豫的全部丟掉就好了,更不用考慮新買的書該放在哪裡了。
很可惜的,我卻是個愛書如癡的人,如果不與書本們做捨段情離,我這一生,命中注定就得窩在不斷增加的書堆裡。既然如此,我得接受命運,並且學會採取主動,而不被不斷增加的書本淹沒。人不只要為麵包而活,也該要為了書本活!
因此,我想到了應該要建立書架的規則。
「只要是書,什麼都可以擺」、「讀書人的書架不斷增加是理所當然的」、「即便是讀過一次就已透徹了解內容的書也應該留在手邊」──終於有這麼一天,我把這些和書架有關的信條,全都拋到一旁,並且建立起嚴格的書架規則,這也等於是一種自律行為。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讀無趣的書了,更不把無趣的書留在身邊。只讀有趣的書,書架上也只擺放有趣的書籍;如此一來,書架自然而然的變得有條不紊,而且就連我的腦袋也跟著變得有條有理了起來,真的是非常的神奇!整理書櫃的同時,將會發現自己的內涵也獲得了成長。
於是書架的樣貌改變了,連帶影響下,最後連我自己也改變了,產生了良性循環。
我為了讓自己摸索至今的書架規則,分享給更多人應用,因而寫成這本書。
如果你是個想在有限的空間裡,學會收納更多書的人,那麼這本書你會大失所望。但如果是想讓亂七八糟的書架變得整潔的人,或是想要藉由讀書,讓自己獲得某種知識的人,我想本書足以提供參考。只期望這是一本有助於您導入書架規則,並且對您的成長有所幫助的話,就是我最高興的事了!
冰箱,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儲藏系統。
一般而言,冰箱都被區分為:冷藏室、冷凍庫,以及蔬果保鮮室,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買來的食材該儲藏在哪裡。以冷藏室來說,雞蛋和牛奶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就好比冰淇淋不該被放進冷藏室,而高麗菜也從不會被放進冷凍庫裡一樣。
冰箱裡的食物,最後一定會被吃掉、消耗掉,這些空出來空間,很快地我們也會再買進新的食材將它填補起來,如此一來,新的和舊的食材就被混雜的放在一起了。
說道衣櫥,衣櫥就不是這樣了!它不像冰箱,會為了怕食物有所損壞而有固定的儲物方式,衣物應...
目錄
推薦序一 如何透過閱讀,增加台灣軟實力?
推薦序二 閱讀,是低成本的學習,書櫃,是最高坪效的配備
前言 書櫃跟冰箱一樣,要天天開、常保鮮
第1章 書櫃是你的外接式大腦
書櫃沒有「空間」的人不會成長
好書櫃讓腦袋都升級了
書隨讀即忘也沒關係
透過書櫃了解過去的自己,變成想要變成的人
只有頂尖好書能擺在書櫃上
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就如何挑書
工作相關的書不能擺在書櫃上
只擺暢銷書的人,多半是無趣之人
書櫃讓愈多人欣賞,愈能提升自己
書櫃設在目光所及之處,創意將源源不絕
書櫃分門別類,才能快取資料
能編輯書櫃的人,能主導人生
第2章 「理想書櫃」的構成要素
書櫃要有三個
一、新鮮書櫃
來書不拒、大量收納的「新鮮書櫃」
二、主要書櫃
社會人士的書櫃
--絕不可以缺少自然科學、歷史和經濟三大類
有了特別展示,一年就可學習十二種專業知識
主要書櫃的收納基準
為汰舊換新,需保留間隙
把待讀書放在書櫃前方,取書才順手
按主題排列的書櫃才是高品質的閱讀者
改變書本的排列順序,和過去的自己對話
封面陳列:既遵守書櫃法則,也是一種裝飾
每週整理一下書櫃,就能提高知性水準
書櫃淘汰的書,要果斷地處分掉
三、高塔式書櫃
「高塔式書櫃」可提高工作效率
名言集可導引出全新觀點
四、放不進三個書櫃裡的書,屬於知識的神龕
書櫃務必要有一本簿記入門書
點綴小裝飾品可激發想像力
最適合設置書櫃的地方
在「喜歡窩著」的地方設置新鮮書櫃分部
不再關心的類別,就賣掉吧!
了解自己的藏書現在可以賣多少錢
《專欄》帶給我靈感的書架
第3章 讓人生不同的買書法與閱讀技術
逛書店的方式改變讀書方向
讓你成為非一般群眾的大型書店逛街法
從目錄、裝幀設計及譯者來決定該讀之書
有些書,你必須挑中小型出版社的
讓不認識的人推薦好書的方法
懂得搜尋網路書評,即時發現有趣新書
文科背景,也能閱讀自然科學的方法
千萬別想一口氣網羅所有書籍
古典書籍可豐富書櫃內涵
同時閱讀各類,訓練自己博聞強記
便利貼正好成為書櫃的索引
外出時的閒暇時刻,決定此書要不要讀
藉著旅遊,得到全新讀書體驗
分享,讓你對內容更加記憶深刻
第四章 如何寫出「瘋傳」的網路書評
書評,讓他人願意讀書的文章
只要這些技巧,任何人都能寫「瘋傳」書評
撰寫書評的基本技巧
親自校閱自己的文章
書評最多兩千字,最少一千二百字
個性只表現在書評的「選書」上
SEO必不可缺
要和SNS同步
和其他愛書人建立良好關係
後記 既是收藏品,卻必須展示
推薦序一 如何透過閱讀,增加台灣軟實力?
推薦序二 閱讀,是低成本的學習,書櫃,是最高坪效的配備
前言 書櫃跟冰箱一樣,要天天開、常保鮮
第1章 書櫃是你的外接式大腦
書櫃沒有「空間」的人不會成長
好書櫃讓腦袋都升級了
書隨讀即忘也沒關係
透過書櫃了解過去的自己,變成想要變成的人
只有頂尖好書能擺在書櫃上
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就如何挑書
工作相關的書不能擺在書櫃上
只擺暢銷書的人,多半是無趣之人
書櫃讓愈多人欣賞,愈能提升自己
書櫃設在目光所及之處,創意將源源不絕
書櫃分門別類,才能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