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點】
★名作家侯文詠、慈濟大愛電視「大愛醫生館」主持人簡守信院長共同推薦
★原文書是國立成大醫學系大一96、97學年度「醫學生涯」指定參考書目
醫生位於居高臨下的獨特位置,見證了生命的偉大奧秘:神奇的誕生時刻、難解的鬼門關、努力從病痛中尋找生命的意義。醫生和病人之間會產生一種特殊而直接的親密感。更確切地說,醫生和病人間每次互動都是感人的生命故事。
本書的作者,為44位哈佛醫學院的學生,他們不再是外行人,卻也稱不上正式醫生。他們頭一回接觸病人,學習科學與醫學的藝術。本書寫作的主題是關於病人所遭遇到的兩難困境,以及這些未來的準醫生們和自己原本正直的個性之間所產生的衝突。矛盾的是,他們的自我懷疑與深度恐懼反而讓我們感到安心,因為鍛鍊自己成為擁有敏銳自覺的才是最優秀的醫生。
作者簡介:
蘇珊‧波芮絲 Susan pories 美洲
醫學博士,乳癌外科醫生、外科教師、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及奧本山醫院的科學研究員。是哈佛醫學院的外科醫學助理教授,也是研究院學者,專攻早期乳癌偵測的生物標記研究。
薩晴‧金 Sachin H. Jain 美洲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暨企管碩士候選人和索羅斯獎學金(Soros Fellow)得主,並擔任哈佛醫學院學生會主席。現任醫學院醫療政策部的哈佛聯邦健康政策教育促進會(HCHPEI)共同主席。
高登‧哈伯 Gordon Harper 美洲
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及哈佛醫學院畢業,精神病學副教授。他負責指導小兒科與兒童精神病治療科的住院醫生。在1997年,曾榮獲兒童醫院的兒童精神病治療科同事頒發教學傑出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回歸醫療本懷的醫學倫理/簡守信
「寧可你們在我身上錯劃千刀百刀,也不要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當你們在我身上動刀的時候,就是我圓滿心願的時候。」這是一位大體捐贈者在生前對醫學生嘔心瀝血的叮嚀。當家屬們看到躺在解剖上,準備讓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甚至於資深醫師都能學到更上層樓的手術技能的親人時所流下不捨的眼淚和克制不住的思念和哀傷,再再都化成對所有參與醫師的深切提醒。大體老師肌肉的紋理也化成洗滌所有人心靈的生命紋理。醫師們學到的也就不只是開刀技術,而是將疾病的病理層面回歸到人文關懷。這樣的場景是醫學生在慈濟大學醫學院的解剖課程和大體模擬手術。對大體老師的感恩之情也發生在其他地方,例如美國奧瑞崗大學在每年舉辦的追思大會上,醫學生也寫下了他們的深刻感受。在感恩中卻也有些遺憾,「我可以握著你的手卻不知道你手掌起繭的原因,我可以看著你的臉卻讀不出你曾有的笑容,我可以找出腦中的神經通路卻映照不出你的理想和過往。」而在慈濟的解剖台旁大體老師的行止就在一張張的照片和一篇篇的文章中找到了那份跨越時空的聯結。他不再冰冷,良師也不再無語。受過大體老師薰陶的這些醫師未來在幫病人開刀時,刀鋒常帶感情的機率當然也就更多了一些。
凡此種種氛圍雖然不是學習人體解剖的成果評量,卻可能影響一輩子的行醫生涯,醫學倫理似乎也是這樣。
由於近年來台灣醫療環境的快速變遷和醫病紛爭時有所聞,衛生署在希望提醒所有醫師,醫學倫理重要的前提下,訂出了每位醫師每年需上若干時數的醫學倫理課程。立意甚佳的希望醫護人員能找回年輕時的本懷與熱血,只是這種課程似乎很難落實,感動也無法在上課中找到,反倒成了許多醫界大老質疑的對象,讓行政主管機關陷入裡外不是人的窘境。生命倫理、醫學倫理牽涉的是道德原則,確實不容易用上課的方式去教。有人認為老師的身教、老師的以身作則遠比倫理教科書更有影響力。讓榜樣與典範在學生的心中感性的發酵、蘊釀,進而提高學生對生命的敏感度。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這本書提供了深刻感受醫學倫理的另一種可能性。從學生與病人及病人家屬的互動中,點出各式各樣的人類情感,從而磨鍊出行醫生涯中最需要的人文情懷。這種教育的方式也讓我們真正了解到哈佛為什麼可以是哈佛的背後原因。醫學倫理原來也可以是如此的有血有淚,值得台灣醫界深思。
名人推薦:推薦序:回歸醫療本懷的醫學倫理/簡守信
「寧可你們在我身上錯劃千刀百刀,也不要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當你們在我身上動刀的時候,就是我圓滿心願的時候。」這是一位大體捐贈者在生前對醫學生嘔心瀝血的叮嚀。當家屬們看到躺在解剖上,準備讓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甚至於資深醫師都能學到更上層樓的手術技能的親人時所流下不捨的眼淚和克制不住的思念和哀傷,再再都化成對所有參與醫師的深切提醒。大體老師肌肉的紋理也化成洗滌所有人心靈的生命紋理。醫師們學到的也就不只是開刀技術,而是將疾病的病理層面回歸到人文關...
章節試閱
醫生要像歐普拉 阿拉卡‧雷
阿拉卡‧雷(Alaka Ray):已經結束哈佛醫學院三年級的學業,接下來的一年,她將做幾件別具意義的事情,例如完成一項有關癌症病患安寧護理的專案、到印度加爾各答舉辦婚禮、培養自己看待世界的幽默感。之後,她會回到醫學院完成最後一年的學業。目前她最有興趣的領域是腫瘤科,但是她從不否認有關醫學的一切都令她著迷。
我終於明白行醫的目的不在於治癒病人,而在於病人允許我們做多少,通常這也意謂著,我們必須做很多事。有些病人會要求做最新、最精密的腹腔電腦斷層掃瞄以及所有血液檢測,外加骨頭掃瞄檢查。他們會恪守病人本分接受藥物治療,乖乖進行繁複的探針檢查。
不合作的病人
然而,最近有位來自千里達的退休裁縫師C小姐,她在醫院待了六天;不過她出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身體好轉。她具有我們稱之為「不明抱怨」(vague complaints)的症狀。C小姐身材瘦小,體重在過去一年掉了三十磅,有時會吐血。她的脖子會痛,不過倘若要她詳細描繪疼痛的情形、部位或是在簡易的十刻度量表上確切指出痛苦指數,她會斷然拒絕,然後說:「又不是你在痛,你哪會知道?我不知道你的痛苦;你也無法知道我的。」我們只能點頭。
我們開始對她進行一連串的檢查。然而做完腹腔電腦斷層掃瞄、一些血液檢測、結核病檢測以及愛滋病病毒篩檢後,她不再接受任何檢查。她就是不想做了。要說服她喝下難喝的結腸鏡檢查劑是不可能的,她也拒絕接受靜脈注射,好進行其他檢查。是該採取嚴厲手段的時候了。我們開始絞盡腦汁說服她。碰了幾回釘子後,住院醫師試探著建議我:「嗨,你能不能去詢問C小姐她同意做這項檢查嗎?」
然而和她談過後事情並沒有變得比較順利。她非但沒有奉承我們的意思,甚至還堅稱若是她有錢早就去加拿大接受治療了,我們覺得有些挫敗。為了她我們每天早上不僅必須想出完美的詳細計畫,還得坐下來仔細分析優點給她聽,說服她接受──結果只是慘遭她的拒絕,這對我們來說似乎不公平。
和她聊得愈多愈深入,我就愈擔心她。有天下午,我發現她顯然自認為知道生的是什麼病,就是曾經在歐普拉脫口秀節目上討論過的一種癌症。C小姐曾經去信向歐普拉製作單位要更多資料且要求上節目。
「既然已經有一位和我相同病症的人上過這個節目,我猜他們自然就不會找我去上了。這是當然的。」她解釋道。
了解這項事實並沒有因此讓住院醫師放下心中的大石頭。當我們發現醫院牧師在表格寫下:「病人覺得她必須去加州找歐普拉。」我們決定求助精神治療科,雖然我們不是不曾納悶過是否應該告訴病人歐普拉其實住在芝加哥。
除非病人配合,否則善意無法付諸行動
C小姐強烈拒絕看精神科醫師或是吃任何抗憂鬱的藥物,雖然我們替她進行的憂鬱症篩檢,除了「內疚感」這項不符合外,其他每項症狀她都符合。她對自己的身體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她不喜歡抗憂鬱劑對她造成的影響,也不認為我們已經獲得她的身體足夠的信任,可以揭開它的祕密。
就某些方面來說,了解大部分的人對醫生的服從程度以及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認知有多模糊,確實會令人耳目一新──也令人心生警覺。C小姐對自己身體所有權的要求是不容置疑的,當她決定在肚子上貼硬幣以消除疼痛,也彰顯出她對科學缺乏信心,這點是不可否認的。當我們開給她的給藥表變成一長串的「病人拒絕服用」,而且要求她做的檢查全數遭到她的拒絕,我們逼不得已只好允許她出院。我們能做的只是懇求她至少多吃點東西,並且考慮找家庭醫生聊聊。
她出院了,離去前還告訴我她一輩子都不會再回到醫院來了。
我的實習醫生在打她的出院病歷摘要時說:「我們究竟為她做了什麼?」這份摘要一點也不特別,而且我們也沒有開藥給她。我想到我們是多麼深切地依賴病人對我們的信任、尊重,以及順從。不像學校有輟學法令規範,並沒有法令規定你必須服從醫生的治療。除非病人配合,否則我們的善意無法付諸行動。總而言之,倘若沒有花時間跨越文化、宗教及心理的藩籬,我們將永遠不知道有多少病人是在心灰意冷和孤單無助的情況下離開醫院,期望醫生能像歐普拉那樣神。
隆乳手術初體驗 約瑟夫‧寇克利
約瑟夫‧寇克利(Joseph Corkery):二○○五年六月九日自哈佛醫學院畢業,決定暫時從事與醫療無關的產業。他回去開眼科學軟體公司工作(就讀醫學院時,他有兩年時間利用課餘在此工作)。目前正在研發改善新藥開發程序的軟體。
一般人普遍認為,絕大多數大學男生看到一絲不掛的女生都會興奮。記得還沒念醫學院之前,我對臨床時該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感到懷疑與焦慮。因為經常得為異性進行私密的檢查,我發現自己屢屢思索會有什麼反應(更別提我當時的女友會有什麼反應了)。
我的裸體視覺初體驗
我與裸體的視覺初體驗發生在解剖實驗室裡。一般來說,屍體所發出的甲醛惡臭以及險象環生的笨拙解剖過程就夠我們應付的了,我們哪會想到害羞。我記得進出解剖室前後,全班同學在走廊擦洗手臂時,完全沒有害羞的感覺。綜合來看,解剖課可謂是雙重人生成長歷程,它不僅讓我們習慣面對死亡,還讓我們習慣以不帶感情的眼光觀察人類的身體。才短短數星期,我們就已經很習慣以不帶感情的方式觀察裸體。
在那之後不久,我們就學會和陌生人討論性事時不帶恐懼與批評。再過幾個月,我們不再避諱問到病人「你喜歡男生或女生,還是都喜歡?」這類性向問題。第一年結束時,只要穿上具有保護色彩的白袍,我立刻充滿自信,即使面對內衣模特兒,也可以神情自若地侃侃而談。
在第一年,我們只有問診,比較私密的觸診則尚未實行,然而對於較私密的觸摸,仍然有待改進。第二年幾乎都在學習如何觸摸病人,在雙方都自在的情形完成觸診。藉由密集訓練以及病人超大的包容力,我學會如何在不造成病人不舒服的情況下觸診。
用純然無色的眼光看待病人,變得輕而易舉
既然累積了一些經驗,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醫學院第三年的「一絲不掛」排練了。我驚訝地發現與只穿著檢查服的病人互動竟是如此容易。整體情況有個怪異之處,連看到散落在椅子上的女性性感內衣褲都覺得再正常不過,完全不會覺得不尋常。也許是因為我已婚,加上臨床經驗,因此在面對這些怪異情況時比較容易從中抽離。而且我注意到病人有看到我的無名指上戴著金戒指,我懷疑這是否就是讓她們安心的原因。當然我不希望我是暗指病人對未婚醫生就會有特定觀感,總之,我發現我會刻意讓病人注意到我的左手。
隨著手術實習的進行,我高興地發現,用純然無色的眼光看待所有病人對我來說變得輕而易舉。不幸的是我還沒準備好面對接下來所發生的,這粉碎了我的「保護鏡」。
那天是整型外科選修課的一般手術實習。我早早就興高采烈地到手術室報到,準備進行隆乳手術。我對協助整形手術確實感到有些不自在,不過這次我覺得還好,因為這是重做乳癌手術後的乳房重建手術。走進手術室後我發現病人一絲不掛地躺在手術台上準備動手術。她的胸部很快就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她的一邊乳房植入有裂縫,原本該是光滑的表面現在出現一處塌陷。外科醫生輪流檢查有問題的這邊乳房,以了解隆乳手術失敗將導致這種後果。
兼顧完成手術與尊重病人的身體
手術過程從切開乳房開始,到置入新的植入物為止都算順利。然而在將傷口縫合之前,外科醫生必須校正新植入物的尺寸。植入物尺寸是以增減其中的食鹽水量來校正。為求準確,我們將手術台斜斜升高,讓病人(麻藥尚未褪去)坐起來。這一刻,主治醫生、住院醫生、刷手護士、還有我全都站在床尾盯著病人瞧,想判定哪邊的乳房比較大。對此眾人似乎無法達成共識,特別是大家討論的左邊乳房指的究竟是誰的左邊,意見都無法一致。最後住院醫生想到解決辦法,他同時測量兩邊乳房的罩杯尺寸,並且開始調整兩邊乳房使之對稱。這個調整動作重複了好幾次後,傷口才終於縫合起來。我發現周圍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起罩杯多大看起來最好看,最能吸引眾人目光,我也聽得入迷了。後來還有人開玩笑地建議不妨邀請病人的先生進入手術室,看他覺得罩杯多大比較好。我記得住院醫生提到他對病人的要求感到困惑,因為她不希望胸部變得太大,這時刷手護士只是冷冷地說:「她不希望手術後還得去買個全新的衣櫃吧。」
在這一刻,我發現不知怎麼地,我們的醫德已經蕩然無存──對著這位女士指指點點。發現這點後我感到相當不安,然而如果這位外科醫生希望以大多數外科醫生所追求的完美精神來達成手術任務,那麼他的做法似乎無可厚非。我現在知道醫生所面臨的挑戰,是兼顧完成手術及尊重病人的身體。
醫生要像歐普拉 阿拉卡‧雷
阿拉卡‧雷(Alaka Ray):已經結束哈佛醫學院三年級的學業,接下來的一年,她將做幾件別具意義的事情,例如完成一項有關癌症病患安寧護理的專案、到印度加爾各答舉辦婚禮、培養自己看待世界的幽默感。之後,她會回到醫學院完成最後一年的學業。目前她最有興趣的領域是腫瘤科,但是她從不否認有關醫學的一切都令她著迷。
我終於明白行醫的目的不在於治癒病人,而在於病人允許我們做多少,通常這也意謂著,我們必須做很多事。有些病人會要求做最新、最精密的腹腔電腦斷層掃瞄以及所有血液檢測,外加骨頭掃瞄檢查...
目錄
【目錄】
003 回歸醫療本懷的醫學倫理(推薦序)/簡守信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
1 溝 通
015 醫生要像歐普拉/阿拉卡‧雷
倘若沒有跨越文化、宗教藩籬,將不知道有多少病人孤單無助地離開醫院。
019 學習問診/喬‧萊特
倘若我想為病人解惑,讓他們有個快樂結局,那麼我的視線必須移開,轉而注視病人。
023 難搞的病人/裴 英
當你對醫療介入的功效不抱希望時,情況當然就會變得毫無希望。
027 無解的問題/基斯‧華特‧邁可
接受答案無解當然無法說服我自己將「醫治病人」的真諦銘記在心。
031 病房內的情感戰爭/黃大衛
病人付費看醫生是為了獲得治療,但是有時醫生關懷和溫柔的話語才是萬靈丹。
037 宣布壞消息/阿曼達‧慕若茲
實習經驗告訴我,課堂上和電影裡的完美醫病關係會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而崩解。
041 直接的答案/阿里‧韋斯納
身為醫生的我們除了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必須對病人誠實。
045 精神病房的鑰匙/麥特‧路易斯
我暗自祈禱,期望那些擁有鑰匙的人永遠都能找到正確的鑰匙,好讓我們重獲自由。
050 找回失去的傾聽藝術/邁克‧威斯特哈斯
聆聽病人抒發個人的私密情感與憂愁,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特權。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
2 同理心
059 求真主保佑/耶莎‧科信德‧杜克力娃索努
我懷疑宗教的差異會影響我取得病人的信任,以及提供優良醫療的能力。
064 只有十二個小時緣分的孩子/劉偉傑
沒有選擇餘地,必須放棄雙胞胎的其中一個。身為母親,她該如何抉擇?
068 我要向您說聲對不起/阿雷安德拉‧卡斯拿斯
身為醫生,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決定,決定後,只能期望是正確的。
074 成為了解病人的醫生/雅娜‧匹克曼
我不想成為不了解病人的醫生。一旦無法保持客觀時,如何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
078 隆乳手術初體驗/約瑟夫‧寇克利
我現在知道醫生所面臨的挑戰,是兼顧完成手術及尊重病人的身體。
082 希望我能記得/依絲特‧黃
希望我能記得這位女士雖然失憶,卻發現自己被另一半更深切地愛著。
085 改變看世界的方式/喬‧萊特
浩瀚的世界還有眾多事情待理解,永遠有細節必須克服,最終才能獲得答案。
088 頭號病人/金柏莉‧雷恩‧柯林斯
人體如此脆弱,手術刀輕劃即破;人體與世界的分界薄如蟬翼。
091 第一個病人/拉潔什‧希爾
你的第一個病人將永遠成為你的一部分,他會透過不得而知的方式觸動你的心。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
3 放鬆、承受和失落
101 看紅襪隊再贏一次/凱達‧梅特
就在紅襪隊奇蹟似地取得勝利的隔天,我為畢肯先生能夠看到這場比賽而高興。
107 像烏龜的老人/維斯納‧伊凡諾維奇
就在那一刻,他成了我第一位許下承諾的病患,雖然我被教育絕對不能對病患承諾。
120 從遠方看世界/艾咪‧安曼‧蓋爾芳德
藥物是為了解除痛苦才設計的,結果卻使得人生反倒變得沮喪、失去意義。
124 凌晨急診室的憂愁/阮金善
三星期病房實習加上急診室實習,徹底打動了我的心。我不知道是如何辦到的……
129 基因突變的小男孩/祝 豪
我沒有意識到他的痛苦,但他那完整的靈魂,被禁錮在擁擠、毀壞的身軀裡。
133 最後的祈禱/胡 瓊
在醫院裡最不想聽到的答案是「不行」。「不行」是最後的結局。
141 找出讓病人更快樂的方法/葛雷格‧費德曼
病人對生命喜悅的感受程度,取決於病人對自身病情所抱持的態度。
144 驗 屍/克莉絲丁‧徐‧羅德
期望記憶能被儲存於某處,流傳下來,句號只是另一個逗號的起點。
149 星期日/崔西‧巴爾博尼
這位老婦人還有意識的最後幾個鐘頭,在她身邊的人竟然是我,我不禁潸然淚下。
154 在生命轉變的時刻/克莉斯汀‧萊特
當生命轉變時刻,卻發現身旁的世界一如往常持續運轉,這種情況令人驚慌失措。
161 最後一張合照/安德莉雅‧達芙‧安德瑞斯
等到她的心情恢復平靜,可以勸她記住孩子生前的模樣,而不是死後的樣子。
164 用力握緊我的手/布魯克‧希爾
為何我可以毫無畏懼地拯救他的心臟,卻不敢去握住一位瀕死病患的手?
167 上帝派來的天使/胡 瓊
我們相信你們是上天派來的天使……
173 醫學的核心/安瑪莉‧史卓斯翠普‧史密斯
我想,即使無法治癒身體,這種治療精神的能力,才是醫學的真正核心。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
4 尋找更好的方法
179 黑色診療包/科特‧史密斯
我得心虛地假裝有自信,還得硬著頭皮裝下去,因為醫界的傳統就是這樣。
186 加護病房裡的雜音/喬‧萊特
我不看病患,只看監視器的畫面,我只聽到心臟的雜音。
189 重新設定/穆罕默德‧敏哈吉‧希狄奇
把所學的知識跟現實世界連結,我正經歷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轉變成醫生。
192 在醫界的立足地/安東妮雅‧喬瑟琳‧亨利
我迫切渴望同儕黑人學生的體貼理解,因為他們也在對抗某些同樣的惡魔。
197 身 分/林艾力克斯
我倒是學會將身分視為一種恩賜,擁有這種恩賜,在每個團體中都能發揮功能。
203 婦產科的局外人/查爾斯‧維克夫
有些女性對於她們婦產科醫生的性別沒有偏好,但大多數女性還是偏好女醫生。
207 套上防護雨衣/無名氏
有批實習醫生似乎以羞辱我為樂,同樣這批人在主治醫生面前卻像綿羊般溫馴。
210 學會放手?/薩晴‧金
這就是住診醫生和家庭醫生不同的地方。我們無法追蹤每位出院的病人。
217 教堂的治療圈/雀兒喜‧伊蘭德‧佛納雷根‧波得納
就在我前排教友起身領取聖餐的時候,我發現最迫切需要治療的人是我自己。
220 我不只是很努力/華特‧安東尼‧貝松
聽取別人對我的意見很重要,但是我了解到不能只是坐視別人告知我的表現如何。
224 重來一次/葛洛莉亞‧蔣
我以為能熬到外科實習結束,肯定會如釋重負。
227 醫學院跟我成長/維斯納‧伊凡諾維奇
他可能無法長大,只因為一些他從不知道存在於身體裡的白痴白血球不願意長大。
【目錄】
003 回歸醫療本懷的醫學倫理(推薦序)/簡守信
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
1 溝 通
015 醫生要像歐普拉/阿拉卡‧雷
倘若沒有跨越文化、宗教藩籬,將不知道有多少病人孤單無助地離開醫院。
019 學習問診/喬‧萊特
倘若我想為病人解惑,讓他們有個快樂結局,那麼我的視線必須移開,轉而注視病人。
023 難搞的病人/裴 英
當你對醫療介入的功效不抱希望時,情況當然就會變得毫無希望。
027 無解的問題/基斯‧華特‧邁可
接受答案無解當然無法說服我自己將「醫治病人」的真諦銘記在心。
031 病房內的情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