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理論與實務併重的學科,僅研究理論而不談實務運作,或僅述實務而不談理論基礎,均無法徹底掌握刑事訴訟法之立法精髓與基本內涵。
本書講究理論與實務兼備,特別重視相關理論在實務上之運用與發展。2002.2.8公布修正刑訴法,正式確立採行改良式當事人進行原則之立法架構,2003.2.6及2004.6.23、2006.5.24、2007.7.4公布修正刑訴法,強調嚴謹證據法則,明定無罪推定原則;強化證據能力與證據力之區別;增訂證據排除法則與傳聞法則,以阻絕欠缺證據適格之證據進入審判程序;重視當事人之詰問權,強化交互詰問以發見真實;明定共同被告具證人適格,增訂分離調查與分離辯論程序:修訂鑑定留置、鑑定處分、強制採樣、證據保全、協商程序、偵查中強制辯護制度等規定,最高法院2003年至2007年有最新判決,本書對此等新制與新判決見解均有詳論與檢討,俾利初學者得以順利掌握修正刑訴法之體系架構與實務運作,終而能保障人權與發見真實。
作者簡介:
林俊益
現職:司法院刑事廳廳長
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
經歷:最高法院法官
台灣高等法院法官
士林地方法院庭長.法官
士林、金門、台北地檢署檢察官
學歷: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輔仁大學法學碩士
台灣大學法學士
考試:68年書記官普考及格
69年公證人高考第一名
69年司法官特考第一名
70年律師高考第二名
著作:程序正義與訴訟經濟
刑事訴訟法講義
刑事訴訟法重點整理
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
刑事訴訟法研習手冊
當事人主義在我國刑事訴訟可行性之研究
其他有關刑事訴訟法之短文六十多篇
作者序
2002 年2 月8 日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將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由職權原則之訴訟制度,改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原則,確立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暨當事人就調查證據有主導權等原則。另為加強當事人進行原則之色彩,建構以當事人間攻擊、防禦為主軸之公平法院,刑事訴訟法復於2003年2月6日修正公布,嚴謹證據法則,強化準備程序之程序規範,調整審判期日進行之順序與內容。復於2004年4月7日及6月23日相繼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增訂第7-1編「協商程序」及簡化裁判書之製作,以減輕法院處理案件之負擔,於2006年5月24日、6月14日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第31條增訂偵查中強制辯護制度,配合修正刑法而增修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第101-1、301、470、481條等條文)。另於2007年7月4日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修正或增訂第33、108、344、354、361、367、455-1條,2007年12月12日修正公布時,修正第121條第2項,2009年7月8日修正公布時,增訂第93條第5、6項,2010年6月23日修正公布時,增訂第34-1條,並修正第34、404、416條,2012年6月13日修正公布時,修正第245條。另2010年5月19日公布之刑事妥速審判法亦係刑事訴訟法之特別法。
本書在改版之際,特將相關法規之修正,予以增補,並就迄2012年9月本書改版止實務上精闢卓越之新見解,予以引介,以利讀者明瞭刑事訴訟法之實務操作。
本書在著者工作極為忙碌之情境下出書,錯誤、遺漏或誤會之處,勢所難免,尚祈讀者見諒並不吝批評、賜教指正。
林俊益
謹誌於文山書屋
2012年9月
2002 年2 月8 日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將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由職權原則之訴訟制度,改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原則,確立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暨當事人就調查證據有主導權等原則。另為加強當事人進行原則之色彩,建構以當事人間攻擊、防禦為主軸之公平法院,刑事訴訟法復於2003年2月6日修正公布,嚴謹證據法則,強化準備程序之程序規範,調整審判期日進行之順序與內容。復於2004年4月7日及6月23日相繼修正公布刑事訴訟法,增訂第7-1編「協商程序」及簡化裁判書之製作,以減輕法院處理案件之負擔,於2006年5...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1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之基本概念 3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之關係 3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與憲法之關係 4
第三節 刑事訴訟法之主要體系 8
第二章 刑事訴訟之基本架構 17
第一節 糾問制度與控訴制度 17
第二節 職權原則與當事人原則 19
第三節 刑事訴訟之目的 20
第三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之定位 22
第一節 採行控訴制度之特徵 22
第二節 採行職權原則之特徵 27
第三節 兼採當事人原則之特徵 29
第四節 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 31
第四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之效力 35
第二篇 訴訟主體 43
第一章 法院 46
第一節 法院之意義 46
第二節 法院之組織 46
第三節 法官之迴避 48
第四節 法院之管轄 63
第二章 當事人 83
第一節 當事人之概念 83
第二節 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 88
第三章 訴訟關係人 93
第一節 辯護人 93
第二節 輔佐人 113
第三節 代理人 115
第三篇 訴訟客體 119
第一章 案件與訴訟 121
第二章 單一案件 128
第三章 同一案件 140
第四篇 訴訟程序 161
第一章 訴訟關係 163
第二章 訴訟條件 172
第三章 訴訟行為 178
第一節 訴訟行為之意義 178
第二節 訴訟行為之種類 179
第三節 訴訟行為之成立及效果 181
第四節 訴訟行為之方式 183
第五節 訴訟行為之時間 206
第六節 訴訟行為之處所 211
第四章 強制處分 212
第一節 概說 212
第二節 對人之強制處分 218
第三節 對物之強制處分 293
第五章 證據 363
第一節 證據之基本概念 363
第二節 證據法之基本原則 370
第三節 證據能力 380
第四節 自白法則 384
第五節 證據排除法則 404
第六節 傳聞法則 421
第七節 舉證責任 469
第八節 調查證據 491
第九節 被告之訊問 518
第十節 人證 533
第十一節 鑑定 545
第十二節 通譯 572
第十三節 勘驗 572
第十四節 證據保全 576
第六章 裁判 586
第一節 裁判之意義 586
第二節 裁判之種類 587
第三節 裁判之成立 590
第四節 裁判之諭知 591
第五節 裁判之效力 592
第六節 被告死亡於訴訟程序之影響 606
第七節 無效判決 609
第八節 上訴誤判程序駁回之救濟 611
第一篇 導論 1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之基本概念 3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之關係 3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與憲法之關係 4
第三節 刑事訴訟法之主要體系 8
第二章 刑事訴訟之基本架構 17
第一節 糾問制度與控訴制度 17
第二節 職權原則與當事人原則 19
第三節 刑事訴訟之目的 20
第三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之定位 22
第一節 採行控訴制度之特徵 22
第二節 採行職權原則之特徵 27
第三節 兼採當事人原則之特徵 29
第四節 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 31
第四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之效力 35
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