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中小學優良藝術出版品」推薦
提琴充滿著神祕性與藝術氣息,自古未有樂器如提琴一般,具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
人們鑽研琴藝、尋覓收藏名琴、探討製琴的祕密,曲折的過程交織成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章。環繞在提琴周圍的人,如製琴師、修琴師、演奏家及琴商,他們的故事不曾間斷,精釆的情節,絕對引人入勝。
本書描述作者多年來學琴、製琴、修琴的各種經歷,及其觀察所得。此中既有人性的爾虞我詐,也有愛情的溫馨感人;也提到了提琴經濟的興衰,製琴名城的歷史滄桑,以及新興琴鎮的崛起,和工業化製琴所帶來的影響。當然,不可或缺的,作者也介紹了提琴各個部件的材質與特性,和它們對於一把好琴所帶來的決定性作用。看完此書,讀者必可對於提琴的各個方面有全面性的認識。
§ 回函抽獎送貝殼提琴飾品
作者簡介:
莊仲平
英國里玆大學碩士。曾在工業界服務多年並兼任大學講師。
自幼喜愛提琴與古典音樂,因此拜師學習演奏、製琴與製弓,長期致力於提琴樂器的研究。
著作:提琴的秘密(城邦果實/藝術家)
提琴之愛(大燕如果)
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藝術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1.蕭泰然
2.莊裕安
3.雷驤
4.周春翔
章節試閱
一支神秘的小提琴
為了探訪偉大的小提琴家塔替尼的遺跡,我來到義大利古城帕都瓦。
我在帕都瓦的大街小巷,悠閒地彳亍而行,只見二旁都是五百年以上的老屋,整個建築、街道、城市,皆維持數百年不變的羅馬式風格,建築風格遠在巴洛克、文藝復興或歌德式之前,石雕因歲月而風化,石牆也因年代而腐蝕,壁畫因時間而剝落。城裏有座聖安東尼大教堂,這是間雄偉壯觀的教堂,拜占庭風格的建築,有童話般的穹頂,如夢幻似尖塔。若非街上人來人往,我以為這是座夢幻的虛擬城市。
白天觀光客來來往往,欣賞古蹟,益發思古之悠情。但入夜以後,街屋內漆黑一片,房屋門戶緊閉,人影逐一消失,就像鬼城一般,原來這些房子無人居住,只有一樓在白天時充當店面,傍晚打烊後,老闆與店員都回家休息,因此人去樓空,街道杳無人跡,連一盞燈火也沒有。
在這些店面之中,陳設最為古舊的,是一家古董店,主要是賣古董傢俱,深邃的房內,從外面看不到盡頭,堆滿了古舊桌椅櫥櫃,幾盞日光燈的光線都被吸納,陰暗得看不清東西。而外頭櫥窗上擺了六支小提琴,雖然琴身與油漆顯現污黑破舊,但卻讓我目光一亮,我隔著玻璃窗探視,決定進門看個仔細,我一支支地拿起來端詳,可惜都有些瑕疵,都是要命的面板裂縫。
個子稍矮又有點禿頭的老闆,外型像電影裏典型的義大利老人,看我對提琴有興趣,便示意我:
「店後面還有其他琴,剛進貨的,裝在琴盒裏還來不及擺上櫥窗。」
在店後桌上,首先就是一支有獅子頭的小提琴,這讓我大為驚喜,自從幾年前一支女神頭的小提琴失之交臂後,曾惋惜甚久。可惜這支獅子頭的小提琴面板有明顯裂痕,而獅子頭也刻得相當粗糙,用來收藏或實用都不相宜。
老闆接著又打開一個琴盒,裏面還有一支琴,這支琴倒完整無瑕,面板木料相當不錯,木紋間距適當均勻,現代已難挑到如此上好的木料,面漆有點磨損,背板是單板的楓木,花紋細緻也是上流木料。我最欣賞的是它的油漆,像油脂般地光滑溫潤,這是古義大利琴才有的油漆質感。現在很多提琴的油漆不是太亮,顯得粗俗,就是太薄,呈現無精打彩的乾燥感。
我撥一下琴弦,四弦發出準確的和弦,音質聽來也和諧。這應該是近日才調過音,琴弦上還沾著松香,面板也有一些新掉落的松香粉,好像昨天才剛拉過,所以這是一支可拉的實用琴。由邊緣的磨損狀況看來,它是經常在演奏使用的。
我把提琴抬到頭頂高度,把音孔湊著燈光,我的視線從音孔穿進音箱內部,想看看標籤,可是在貼標籤的位置卻是空白的,我無從知悉這支琴的作者與年代。
由於價錢不貴,我的提琴工作室正缺乏古琴收藏,可充實我工作室的內涵,於是我決定買下它,親自攜回台灣。
我把琴帶回到旅館,迫不及待想拉奏看看,我拉了一段音階練習,發現每個停頓,每個起始音,都很靈敏,每個和音都是完美的,圓熟的音色在琴箱裏迴旋,宛如淙淙溪流在山坳裏打轉,靈敏地飄散到空中,那繁複的和弦可以一再地重疊堆砌,顯現這支琴有寬廣的音域、豐富的層次與無窮的表情。我試了最低音到最高音的每一個音,用全弓、半弓與跳弓試奏,以慢弓及快弓分別演奏,又試揉弦顫音與滑音。我驚喜地感覺,這是一支好琴,這琴弦彷彿是我的心弦,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雖說「世上沒有完美的琴」,但這支琴難得高低音都能輕易發揮。
我持續拉奏了一陣子,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最後終於停頓下來,這時我想到再加以仔細地檢查,發現擦琴布已極為污黑,松香塊只剩下像指甲大小,在台灣沒人把擦琴布與松香塊用到這種程度,更令人驚奇的,是琴盒的背帶竟曾斷裂而自行縫補,琴盒的邊緣也因磨損而產生簡略的縫線,琴盒充滿了異味,是一種汗味、酒精與起士相混的臭味。
由這支琴的跡象看來,我猜想這支琴的主人是一位街頭藝人,他應該是相當的窮困,所以擦琴布與松香塊使用至此而不換新,提琴經年累月的背著,所以背帶都斷掉,多日未洗澡以致把汗臭都沾上琴盒。更前所未見的是,琴橋是以木片自己雕刻,琴橋是便宜之物,竟也捨不得買,而要自己辛苦地刻製,可見得琴主人生活的困境。擁有這種本事的,大概就只有吉普賽人了,所以這支琴的原主人應該是個貧窮的吉普賽街頭藝人。
可是他為什麼要賣掉這支琴呢?賣掉琴後,他的生活不就更無以為繼了嗎?我坐在旅館房間裏的椅子上,注視著琴,思索著。
我想,他可能生病了,為治病而賣琴,至於未來,只有以乞討度日,反正本來就是一貧如洗,在街頭拉琴賣藝也無法翻身。
我又猜測,他也許因年老而無力拉琴,遂殺雞取卵,把琴賣掉,以換得一筆小錢,這筆錢足以讓他飽餐一頓,喝幾瓶酒,正像小說中那位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了取暖,燒掉手上最後的火柴。
無論如何,這支琴過去的命運是貧窮、淒涼又流浪的。
至於原主人是如何擁有這支琴的呢?一個貧窮的流浪者怎會有那麼好的小提琴?在「紅色小提琴」這部電影裏,那支紅色小提琴是一個吉普賽人經由盜墓取得,或許這支小提琴也是由墳墓出土的。唉!我太會幻想了,又不是小說或電影,這是一支真實的小提琴,我確確實實地握在手中,剛才還演奏過,我還聞到面板上的松香味與夾雜的異味。
這支小提琴繼續著它流浪的宿命,一路隨著我走過瑞士、法國和英國,最後順利攜回台灣,度過它最長途,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旅程。
回來台北家裏沒多久,正逢盛夏,琴盒竟佈滿黴菌,台灣氣候潮溼,琴盒上豐富的有機物提供黴菌滋生的環境,而琴頸,經常手握的地方,也一樣發霉,提琴上的黏膠因暑熱而液化滴落,看來要花費一番工夫清洗舊膠,重新漆貼,再換上新的琴橋及琴弦。流浪的小提琴,經過一番清洗換裝,終於可以安頓下來。
未來的老製琴師
他以雕刻刀,一刀一刀地,自楓木板上挖出木花,小提琴的背板隱然成形。捲起的刨花,散落於工作檯上,好似楓葉飄落於秋冬之地,同時空氣中逸漫著楓木的清香,是那麼美,讓他捨不得把它們掃盡。
靜謐陰暗的工作室裏,只有眼前一盞小檯燈,散發著一團黃白的暈光。
在心無旁騖下,他整個人已然融入了這個製琴的工作。這是項創造的工作,也是個雕刻工作,他自己覺得宛如是個雕刻師了。
他已疲憊於職場上名利的追求,厭惡權位的爭奪。而藝術家的血液,始終流暢於他的體內,唯有藝術是他永遠的追求。
他把思緒拉回,放下雕刻刀,拿起面板對著檯燈,由面板上光線的反射,得以觀測面板的平整,唯有反射光,才能看到最細微的平面變化。老師說,製琴室總是陰陰暗暗的,為的是取得光的焦點,來測量平面與弧度,就好像那幅史特拉底瓦里製琴的古畫,畫中灰暗的背景,讓人不知是年代的久遠,抑或是光線不足的地窖。
提琴是登峰造極的工藝品,全部取自大自然的天然材料,以手工製造。琴頭具有阿基米德的螺旋之美,琴頭曲線在既均衡,又不斷律動的線條與圓點交替中,形成一種視覺的交響,這些線似斷而連,若連實斷,令人迷離。琴身各處採取黃金比例的優美造形,令人百看不膩。其表面數十道的天然漆,色澤油亮深邃,美麗的木紋仍可顯現。
古琴,除了實際使用之外,也被珍藏起來,不但是在視覺上看它們的外觀,用心去想像它的內涵,有了文化與歷史,於是人文之美就產生了,提琴美學充盈其中。製琴是技藝,是一種特殊的技能,是屬於手工的,技能的。對他來說,提琴的製作不只訴諸科學與合理性,又屬於性靈的感動,提琴形成的程序,不只是技術的安排,也是個人情感與靈魂的灌注。
對一個老製琴師來說,製琴已是禪的精神,不再是工匠的生產活動,它能夠沈澱心靈,是追求性靈與自然間的互動感應。
在寒冬或雨季來臨時,他點燃木炭,使整個房子變得暖和,連帶地也乾燥起來。他每天在爐上保持三、四塊木炭,用的是龍眼木炭,它可以燃燒個大半天,常聽見炭火霹靂、霹靂的聲響,然後濺出火花,空氣中瀰漫著時濃時淡的炭煙味,肉眼看不見的細灰在空中飛舞著,他坐在爐邊取暖,並注視著火焰的跳動明滅。
他著迷於這深具內涵的美,他想像自己將來已是個老製琴師了,心頭不禁湧起一陣充實感,遂加緊雕刻刀的起落。
琴弓工廠的高階師傅
這是家擁有上百名員工的琴弓工廠,座落在「琴弓之鄉」蘇州渭塘,在工廠頂樓有一間特別的工作室,裏面只有三個師傅在工作。工作室的空間寬敞,光線又明亮,非底樓的陰暗擁擠可比。這間工作室是高階工作室,從事層次較高的作業,高級琴弓都會拿到這裏來加工。
小趙曾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製琴專修班進修,算是科班出身,可獨當一面開設個人工作室,在工廠裏這種人才是不多的。他原本在本工廠的製琴部門,自從製琴部門關閉後,就調到這工作室來。他平常做些特殊性的工作,例如鋸象牙,製象牙小白片,製玳瑁尾庫,他手藝特別精巧,拿著大鋸子,卻能鋸出又小又薄的象牙片。他來自安徽,帶著太太與一個小女兒住在老闆的房子裏,老闆惜才,把他閒置的舊家借給小趙一家人住。安徽在明清時代雖然是個文風鼎盛的地方,但解放後卻是個有名的窮省,尤其文革時曾餓死不少人,很多人家流離失守,紛紛逃難到江蘇來當乞丐,當時蘇州就有不少安徽乞丐,據說乞丐即使不是安徽人,也對人說來自安徽,以博取同情。小趙來自荒災受災戶,對此遭遇一直耿耿於懷。
坐在小趙旁邊的是熊腰虎背的小范,他也非本地人,他來自浙江金華,他以前也是製琴部門的師傅,在這工作室做些精密手藝的工作,大部份是製造特殊尾庫,例如低音提琴尾庫、玳瑁或象牙尾庫等等。有時候業務部門會送來幾支待調整的琴弓,那些琴弓的八角螺栓過於緊繃,必須請師傅加以整修。小范的眼力與手藝極其精湛,看物件細微處,比我使用放大鏡還看得清楚,我磨了一個禮拜還磨不平的弓桿面,他只消五分鐘就替我磨平了。小范至今已三十好幾,尚未結婚,正在追求一個女孩子,中國人至今尚流行早婚,只要一結婚,就準備早生貴子了。小范也是老闆珍惜的人才,他與小趙都住在老闆提供的同一棟房子,可省下房租費用。
第三位師傅是小蔣,是蘇州本地人,長得清秀斯文,跟一般舉止粗魯的大陸人大不相同,他在本廠已有八年年資了,現在主要是做修弓頭的工作,高級弓經樓下工人雕製過後,都會再送到這裏來,讓他再加工一下,他三、二下就會把弓頭修得漂漂亮亮,使普通弓變成高級弓。他太太也在廠裏工作,他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這三位師傅儘管外表大相徑庭,但個性類似,都內向而沈默,大家工作時都像拼命三郎似地趕工,效率極高,從不停滯摸魚,也很少講話。他們領的是日薪,而非按件計酬,工作時少相互交談,但愛聽收音機,小趙與小蔣各一台收音機,都大聲播放,聲音常互相干擾,卻相安無事,大家都有在工作中聽收音機的自由。
在這頂樓,由於溫度極高,三人各有一台電風扇直吹著身體。據說到了仲夏,氣溫高達三十九度,即使整天猛吹電風扇也無濟於事,整個房間都是如烤箱般熱烘烘的,這種環境是無法工作的,於是工廠乾脆放暑假,每天只上早上半天班。
由於這三位師傅來自不同的省份,有各自的方言,他們之間必須講普通話才能溝通,也正好如此,我才能聽懂他們的對話。但他們的國語都有很濃厚的地方腔調,小趙講的國語充滿了家鄉土音,我聽了似有熟悉,後來想起,就是當兵時,我們營長的口語。而小蔣的蘇州口音,音帶窄細,讓我想起從前雙十國慶時,站在操場聽總統蔣介石廣播的聲音,小趙告訴我,蘇州及浙江一帶,腔調都類似,也就是所謂吳濃口音。
我猜想他們日薪應該有100元人民幣,假如一個日做個28天,那麼一個月就有2,800元的收入,已是一般工人的二倍了。
製琴大師畢索洛蒂(F.Bissolotti)
台灣製琴界都知道,現世最有名的製琴家是義大利克雷蒙納的莫納西與畢索洛蒂。有人又說,在日本,畢索洛蒂的價碼高於莫納西,但在中國,莫納西的名氣卻高於畢索洛蒂。
我是先用電子郵件向畢索洛蒂訂購提琴的,經同意訂購後,再飛義大利專程登門拜訪。畢索洛蒂的工作室在克雷蒙納的一處住宅區,我按著地圖找去,克雷蒙納可真寧靜,只要一離開商業街道,就聽不到聲響,也看不到人影,克雷蒙納的主要建築物造於十四世紀,六、七百年來好像都沒什麼變。曲曲折折的巷道與空蕩蕩的住宅區,真令人懷疑,這些建築物有沒有人居住,甚至懷疑這個城市有多少人口。好不容易遇上一位媽咪亞,她指點我畢索洛蒂工作室的走法。
一進入畢索洛蒂工作室,我即為其玄關的氣派所震懾,牆上掛的是畢索洛蒂的木雕,連天花板也是他的雕刻圖案拼板,顯然他不僅手藝精巧,而且極富藝術修養。牆邊還有鑽床、線鋸機及切木機等大型機器,工作桌是西洋式的,附有二個手動夾具,工作室有些幽暗,僅有桌上的檯燈泛出黃光。他的工作室與別人的工作室相比,像是一棟堂皇的宮殿,寬敞的大廳可容納他自己、三個兒子及三位實習生一同工作。
畢索洛蒂拿出為我挑選的木料給我看。
我問:「多少年份的?」
「30年!」
我聽了詫舌,據我所知,30年份的木料本身就價值不菲。
畢索洛蒂的個子不高,留個落腮大鬍子,雖年已八十,但長期的勞力工作,體力與精神甚佳,每天仍可工作八小時以上,他所製造的提琴極為精美。畢索洛蒂及兒子都很親切,可讓客人隨意拍照,甚至近距離的特寫鏡頭。
地下室是油漆間,廚櫃內擺滿了各種漆料,瓶罐在微亮的光線下閃閃發光,漆料也要講究年份,多的是長達三十年的老漆料,在漆室工作的是麗莎小姐,她已在此工作多年,甚為親切,樂於回答各種提琴油漆的祕密。
畢索洛蒂是個勤奮的傳統製琴家族,工作室裏畢索洛蒂帶著三個兒子一起在製琴,正如古代傳統的義大利家族,全家工作與生活緊密在一起,想不到這年頭還有那麼傳統的家族。由於畢索洛蒂只會講義大利語,所以對外聯絡都由大兒子馬可接洽,馬可還是位哲學博士呢,但仍然跟著父親與兄弟工作。他們工作都很勤奮,即使工作室內都是自己家人,但就像忠實的公務員一樣,遵守上下班時間,工作時專心一致,啞然無聲。
我向馬可說:「台灣有許多音樂家使用你們的琴,很多人收藏你們的琴,歡迎來台灣玩。」
馬可無奈地說:「我有太太、孩子,沒時間出國旅行。」
真的,據工作室的王婷婷告訴我說,他們一直在工作,很少休假旅遊的。王婷婷是在畢索洛蒂工作室實習的台灣留學生,她從小就愛上提琴製造,先到北京音樂學院學製琴,然後進入克雷蒙納的國際製琴學校就讀,製琴學校第五年要校外實習,她很幸運得以進入畢索洛蒂工作室實習,製琴界的師承關係是很重要的,這對於她將來的前途發展甚有幫助。
畢索洛蒂1929年生於克雷蒙納省的小鎮索萊西納。他原本從事木雕和鑲嵌藝術,因為對於音樂與小提琴演奏的興趣,進入了克雷蒙納國際製琴學校。次年他認識了鼎鼎大名的沙科尼(Simone Sacconi),並拜他為師。沙科尼是旅居美國的義大利製琴與修琴大師,也是最有名的史特拉底瓦里的專家,他每年回克雷蒙納做研究與講學。畢索洛蒂因協助沙科尼整理史特拉底瓦里博物館,使他更深入克雷蒙納古典製琴工法與史特拉底瓦里製琴的精神。
畢索洛蒂在克雷蒙納國際製琴學校任教了二十二年直至退休,他一生致力於推動傳統的製琴工法,也就是內模法,那也就是從前史特拉底瓦里、阿瑪蒂及瓜奈里等大師一脈相承的製琴程序,基本上,提琴的形狀是根據內模板而做成,有別於法國所發展的外模法。畢索洛蒂是克雷蒙納古典製琴學派的代表,克雷蒙納製琴業復興的先趨之一,他是唯古典主義者,堅持古典製琴法,嚴格遵循克雷蒙納古典學派的所有特徵,他認為外模法辱沒了義大利傳統。由於現代歐洲的崇古主義,內模法具有經典性,使畢索洛蒂具有更大的宣傳性和吸引力。
畢索洛蒂的提琴作品相當精確,稜角與線條分明不含糊,各條曲線無可挑剔,弧線極其流暢,各個面都絲毫不苟,面漆絕對均勻,你找不到任何瑕疵。他嚴謹的行事與風格,給他帶來極高的聲譽。
一支神秘的小提琴
為了探訪偉大的小提琴家塔替尼的遺跡,我來到義大利古城帕都瓦。
我在帕都瓦的大街小巷,悠閒地彳亍而行,只見二旁都是五百年以上的老屋,整個建築、街道、城市,皆維持數百年不變的羅馬式風格,建築風格遠在巴洛克、文藝復興或歌德式之前,石雕因歲月而風化,石牆也因年代而腐蝕,壁畫因時間而剝落。城裏有座聖安東尼大教堂,這是間雄偉壯觀的教堂,拜占庭風格的建築,有童話般的穹頂,如夢幻似尖塔。若非街上人來人往,我以為這是座夢幻的虛擬城市。
白天觀光客來來往往,欣賞古蹟,益發思古之悠情。但入夜以後,街屋...
作者序
提琴這個浪漫的題材,充滿著神祕性與藝術氣息,自古未有樂器如提琴一般,具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宜於散文與小說的創作。
提琴是有生命的,擁有起伏的歷程與滄桑,宿命般的悲歡離合。提琴在美學角度上,不但具有美妙的音韻,也擁有迷人的外型。提琴的故事,可能充滿幻想,如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篇,在現實中,也有凡俗的一面,包括許多爾虞我詐的交易陷阱、不為人知的製琴祕笈,與隱匿許久的殺人事件。
人們鑽研琴藝、尋覓收藏名琴、探討製琴的祕密,曲折的過程交織成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章。環繞在提琴周圍的人,如製琴師、修琴師、演奏家及琴商,他們的故事不曾間斷,精釆的情節,絕對引人入勝。
對一個製琴師來說,製琴是禪的精神,而非工匠的生產活動,它能夠沈澱心靈,追求性靈與自然間的互動感應。琴弓製造雖是一種工藝,但製弓師用心血來打造,猶如從事一種藝術工作,也算是個藝術家。若以這樣的精神工作,製琴製弓不只是藝術,而是超越了工作、責任,超越了藝術的範疇,已屬於宗教般的虔誠與信念了。
筆者多年來奏琴、製琴、製弓、也寫琴書,長期置身提琴藝術的情事之中,曾撰寫了功能性的「提琴的祕密」及著重歷史考據的「提琴之愛」二書。我花費那樣長的時間,去探究一種樂器,最後發現只有文藝能夠闡述提琴的本質,因此我繼續寫作「提琴工作室裏的樂章」一書。此創作乃散文式小說,或小說式散文,文學的特質本來就是虛實交錯,亦假似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此要感謝鄭亞拿老師在音樂與文學上的指導,及高談出版社之賞識與出版。
提琴這個浪漫的題材,充滿著神祕性與藝術氣息,自古未有樂器如提琴一般,具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宜於散文與小說的創作。
提琴是有生命的,擁有起伏的歷程與滄桑,宿命般的悲歡離合。提琴在美學角度上,不但具有美妙的音韻,也擁有迷人的外型。提琴的故事,可能充滿幻想,如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篇,在現實中,也有凡俗的一面,包括許多爾虞我詐的交易陷阱、不為人知的製琴祕笈,與隱匿許久的殺人事件。
人們鑽研琴藝、尋覓收藏名琴、探討製琴的祕密,曲折的過程交織成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章。環繞在提琴周圍的人,如製琴師、修琴師、演奏家...
目錄
目 錄
自 序
1. 神秘的小提琴
1.1一支神秘的小提琴
1.2提琴與宿命
1.3藝術家的堅持
1.4一支紅色古琴的真偽
1.5中國古董小提琴
1.6古琴的價值
1.7我與小提琴
1.8我與大提琴
1.9低音提琴
1.10提琴演奏課
1.11提琴的交易陷阱
1.12提琴的藝術性
1.13夢幻音樂女友
2. 提琴工作室裡的春天
2.1未來的老製琴師
2.2提琴工作室裡的春天
2.3製琴秘笈像魔戒
2.4提琴油漆的祕密
2.5提琴工作室殺人事件
2.6提琴工作室鹹豬手事件
2.7一個提琴師傅的回憶
2.8古琴的修理
2.9變調的大提琴
2.10提琴補習事件
3. 琴弓的藝術
3.1製弓課
3.2老製弓師的精神
3.3弓頭製作的藝術
3.4琴弓尾庫的製作
3.5琴弓工廠的高階師傅
3.6琴弓客戶
3.7製弓城鎮渭塘
4. 製琴城鎮之旅
4.1克雷蒙納之旅
4.2布雷西亞之旅
4.3米騰瓦之旅
4.4密爾古之旅
4.5福森之旅
4.6提琴之鄉泰興
4.7製琴大師畢索洛蒂
4.8製琴大師莫納西
目 錄
自 序
1. 神秘的小提琴
1.1一支神秘的小提琴
1.2提琴與宿命
1.3藝術家的堅持
1.4一支紅色古琴的真偽
1.5中國古董小提琴
1.6古琴的價值
1.7我與小提琴
1.8我與大提琴
1.9低音提琴
1.10提琴演奏課
1.11提琴的交易陷阱
1.12提琴的藝術性
1.13夢幻音樂女友
2. 提琴工作室裡的春天
2.1未來的老製琴師
2.2提琴工作室裡的春天
2.3製琴秘笈像魔戒
2.4提琴油漆的祕密
2.5提琴工作室殺人事件
2.6提琴工作室鹹豬手事件
2.7一個提琴師傅的回憶
2.8古琴的修理
2.9變調的大提琴
2.10提琴補習事件
3. 琴弓的藝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