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探討這個問題,並以瞬時優勢的概念為基礎,提出新模式。這是一份新的策略腳本(a new playbook for strategy),以最新的世界動態為基礎,說明當前全球最卓越的企業在競爭優勢稍縱即逝的情況下,如何運用這套方式競爭與勝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概念為何如此根深柢固?首先,讓我們回顧這個概念的演進,同時說明我在學術及管理實務上的研究如何促成本書的書寫。
可持續競爭優勢
以往大家認為,策略和創新是兩種獨立的學科,在研究和實務上都是分開的。策略的目的是在定義完善的產業中找到有利位置,接著利用可持續競爭優勢;創新則是為了創造新的事業,一般認為是獨立在事業核心之外的。一開始,我研究企業的創新流程,結果大多收錄在我以前與其他人合著的作品中。當時,除了柏格曼(Robert Burgelman)、艾森哈特(Kathleeny Eisenhardt),以及我的良師益友兼共同作者麥克米蘭(Ian C. MacMillan)等人以外,鮮少學者研究「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ing)。我的博士班同學大多忙著研究產業內的定位動態,以便了解如何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當時,我的學術研究重點,是大企業內對創業行為的培育。我所得到的一大啟示是,當你跨入欠缺廣泛經驗的領域,也就是你需要做的假設遠比擁有的知識還多時,需要一套全然不同的方法。
傳統策略逐漸不符現實需要
麥克米蘭和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一套解決方案,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名為〈發現導向的規劃〉(Discovery-Driven Planning),那篇文章後來成了創業與創新課程的重要教材。當時,我們並未發現自己正在為新的策略方式奠定基礎。在那個新的策略裡,可持續競爭優勢並不重要。客戶來找我們幫忙培育創新能力時,我有機會把這方面的想法套用在實務上。這時我們發現,多數公司其實在核心事業競爭的根本策略上就出了問題。杜邦(DuPont)、3M、諾基亞(Nokia)、英特爾(Intel)、IBM 等企業都開始發現,傳統策略和創新方法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速度。
這些年來,我在幾本著作、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等期刊上的文章,以及演講與顧問服務中,試著勾勒出新的策略方法。例如,選擇推論(options reasoning)是不必冒著巨大虧損就能投資未來的方法, 智慧型失敗(intelligent failures)有助於學習,機會辨識(opportunity recognition)是可以系統化精進與培養的技巧,資源配置流程(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也許是組織中決定該做什麼以及由誰來做的最重要方法。我們需要把顧客想成「待辦任務」(jobs to be done),而不是受供需影響的僵化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品研發或創新一樣重要。事業在不同的成熟階段,應該採取不同的領導行為。
答:多年來我們在談策略時,基本概念都是在討論可持續競爭優勢,例如如何創造進入障礙等等。我們認為這個競爭優勢可以延續很長時間,企業因此得以豐收成果。但是,若是企業無法長時間依賴這些優勢時,該怎麼辦?我的主張是,企業必須掌握瞬時優勢,找到一個瞬時優勢後,加以擴張,善加利用,然後市場可能改變、競爭對手會出現、科技會快速演變,原先的優勢就會消失。因為優勢無法持久,所以企業必須不斷創新,跟著優勢的演變發展,創造出一波接一波的優勢(a pipeline of advantages)。
答:我們現在活在所謂「任務導向經濟」(tours of duty economy)中,愈來愈多的工作人被雇用來參與一項專案,一旦這個專案結束後,他們就會離開去找尋新的機會,參與另外一個新的專案。也就是說,競爭優勢其實是在個人身上,跟著個人走,而不是在企業身上。在公司內部一路晉升向上的線性職業生涯不再只是唯一選擇,愈來愈多的移動是橫向的,會比以前更鼓勵創業家精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說:「唯一持續不變的事情就是變。」(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中國哲學經典《易經》也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既然「變」是常態,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在變動的現象中追求永恆不變的價值,就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的終極目標。
最後,想要說的是 “ 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作者為玉山金控董事長、玉山金控/銀行創辦人)
【導讀】創新接力賽/邱奕嘉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說:「唯一持續不變的事情就是變。」(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中國哲學經典《易經》也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既然「變」是常態,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在變動的現象中追求永恆不變的價值,就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的終極目標。
本書將探討這個問題,並以瞬時優勢的概念為基礎,提出新模式。這是一份新的策略腳本(a new playbook for strategy),以最新的世界動態為基礎,說明當前全球最卓越的企業在競爭優勢稍縱即逝的情況下,如何運用這套方式競爭與勝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概念為何如此根深柢固?首先,讓我們回顧這個概念的演進,同時說明我在學術及管理實務上的研究如何促成本書的書寫。
可持續競爭優勢
以往大家認為,策略和創新是兩種獨立的學科,在研究和實務上都是分開的。策略的目的是在定義完善的產業中找到有利位置,接著利用可持續競爭優勢;創新則是為了創造新的事業,一般認為是獨立在事業核心之外的。一開始,我研究企業的創新流程,結果大多收錄在我以前與其他人合著的作品中。當時,除了柏格曼(Robert Burgelman)、艾森哈特(Kathleeny Eisenhardt),以及我的良師益友兼共同作者麥克米蘭(Ian C. MacMillan)等人以外,鮮少學者研究「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ing)。我的博士班同學大多忙著研究產業內的定位動態,以便了解如何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當時,我的學術研究重點,是大企業內對創業行為的培育。我所得到的一大啟示是,當你跨入欠缺廣泛經驗的領域,也就是你需要做的假設遠比擁有的知識還多時,需要一套全然不同的方法。
傳統策略逐漸不符現實需要
麥克米蘭和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一套解決方案,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名為〈發現導向的規劃〉(Discovery-Driven Planning),那篇文章後來成了創業與創新課程的重要教材。當時,我們並未發現自己正在為新的策略方式奠定基礎。在那個新的策略裡,可持續競爭優勢並不重要。客戶來找我們幫忙培育創新能力時,我有機會把這方面的想法套用在實務上。這時我們發現,多數公司其實在核心事業競爭的根本策略上就出了問題。杜邦(DuPont)、3M、諾基亞(Nokia)、英特爾(Intel)、IBM 等企業都開始發現,傳統策略和創新方法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速度。
這些年來,我在幾本著作、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等期刊上的文章,以及演講與顧問服務中,試著勾勒出新的策略方法。例如,選擇推論(options reasoning)是不必冒著巨大虧損就能投資未來的方法, 智慧型失敗(intelligent failures)有助於學習,機會辨識(opportunity recognition)是可以系統化精進與培養的技巧,資源配置流程(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也許是組織中決定該做什麼以及由誰來做的最重要方法。我們需要把顧客想成「待辦任務」(jobs to be done),而不是受供需影響的僵化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品研發或創新一樣重要。事業在不同的成熟階段,應該採取不同的領導行為。
答:多年來我們在談策略時,基本概念都是在討論可持續競爭優勢,例如如何創造進入障礙等等。我們認為這個競爭優勢可以延續很長時間,企業因此得以豐收成果。但是,若是企業無法長時間依賴這些優勢時,該怎麼辦?我的主張是,企業必須掌握瞬時優勢,找到一個瞬時優勢後,加以擴張,善加利用,然後市場可能改變、競爭對手會出現、科技會快速演變,原先的優勢就會消失。因為優勢無法持久,所以企業必須不斷創新,跟著優勢的演變發展,創造出一波接一波的優勢(a pipeline of advantages)。
答:我們現在活在所謂「任務導向經濟」(tours of duty economy)中,愈來愈多的工作人被雇用來參與一項專案,一旦這個專案結束後,他們就會離開去找尋新的機會,參與另外一個新的專案。也就是說,競爭優勢其實是在個人身上,跟著個人走,而不是在企業身上。在公司內部一路晉升向上的線性職業生涯不再只是唯一選擇,愈來愈多的移動是橫向的,會比以前更鼓勵創業家精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說:「唯一持續不變的事情就是變。」(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中國哲學經典《易經》也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既然「變」是常態,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在變動的現象中追求永恆不變的價值,就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的終極目標。
最後,想要說的是 “ 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作者為玉山金控董事長、玉山金控/銀行創辦人)
【導讀】創新接力賽/邱奕嘉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說:「唯一持續不變的事情就是變。」(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中國哲學經典《易經》也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既然「變」是常態,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在變動的現象中追求永恆不變的價值,就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