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英推薦序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看見變化的樣子》這本書是由台灣惜福文教基金會幾位有理想、熱情與堅持的年輕朋友,根據美國Debra Lyneis、 Rob Quaden 和Alan Ticotsky所寫、由CLE(Creative Learning Exchange)所出版的《The Shape of Change》,用心加以實驗、修正與延伸編寫而成。這本書用遊戲、實驗與活動的方式幫助五~十八歲的學生觀察、體驗、掌握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各種系統中隨時間而變化的過程。這在台灣系統教育(Systems Education) 的推動方面又邁出一步。下一個五十年系統教育主要是由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創始人,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佛睿思特(Jay W. Forrester)教授二十多年前在美國中小學開始推動。九十高齡的他,最近仍在System Dynamics Review慶祝系統動力學五十周年特刊中發表了兩篇擲地有聲的文章,實在令人敬佩。第一篇回顧系統動力學第一個五十年(System Dynamics-A Personal View of the First Fifty Years),第二篇展望下一個五十年(System Dynamics-The Next Fifty Years)。在這兩篇文章裡,佛睿思特以他一貫高瞻遠矚的智慧,提出許多想法與建議,發人深省。回顧第一個五十年,佛睿思特認為,就系統動力學領域整體的發展而言,多數的工夫是花在低槓桿上。雖然系統動力學發展漸廣,但淺。投入管理應用的多,投入培育人才的少。許多大學的系統動力學課程還停留在簡介層次,而且學生們也沒有期望發展出系統動力學的專業能力。許多人在這方面並沒有真正的把基礎紮好,很多見解誤導了一些新加入系統動力學領域的人。有些人只用系統基模思考問題。他說,系統思考並非不好,可是以他的評估,系統思考大概只能對系統掌握百分之五的瞭解,必須配合更好的因果環路、管理飛行模擬器(Management Flight Simulator),以及系統動力學的訓練。佛睿思特也指出有些系統動力學領域的人試圖去迎合客戶的需要,這其實只是挑了一條容易的路走,是很不智的。他說,幾乎所有短期看起來會好的政策,長期總是壞的。絕大多數的客戶當然希望解決目前短期的問題,如果去迎合客戶的需要,基本上這條路就是錯的。此外,由於系統動力學的高槓桿解多係反直覺的(counter-intuitive),和大部份人的想法不一樣;因此,佛睿思特認為真正的系統動力學家要面對的挑戰是非常大的,因為他要和許多無法理解的反對者做面對面的政策辯論,這不只是要有相當的能力,而且要具備正直的人格與勇氣。
作者簡介:
惜福文教基金會惜福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1年,主在從事Peter Senge博士提出之學習型組織理論與工具之研究,率先在國內將該理論導入兒童教育,推動本土課程之研發與師資培訓。希望培養下一代系統觀的思考方式,提 供孩子們一種更有效理解所處世界的方法,讓他們有能力、有自信、快樂地迎接競爭多變的未來,已造福了上千位父母與學子,成效深受肯定。本書是由惜福文教基金會幾位對兒童系統思考教育有熱忱的朋友(杜強國、周美婷、劉佳穎、沈怡吟),根據美國所出版的《The Shape of Change》,用心實驗所編寫而成的實戰手冊,這本書紀錄他們十多年以來的努力成果。他們是台灣兒童系統思考教育的先行者,他們希望這樣的努力,未來能帶給台灣的孩子一個廣闊的天空,以及與未來世界街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