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鬧沒糖吃
其實我從小就是個老成的孩子,現在想起來,似乎沒做過小孩。
我的家教非常嚴格,爺爺是黃埔軍校畢業生,後來當了團長,數十年軍旅生涯。奶奶是湖南師範學院畢業的老師,對治家和教育很有原則,這個傳統延續到爸爸身上,打從我有記憶開始,生活就充滿規矩與處罰;吃飯睡覺站坐走都有一定的規定,說話應對更是諸多要求。在我們家,禮貌與教養是最重要的,遇事不能慌張,喜怒不形於色,因為一亂就顯得小家子氣。我記得小時候吃飯,家人會在我身後故意製造聲響,看我會不會回頭張望,要是轉過頭就會被罵,因為無謂的好奇心最不可取。
我爸掛在嘴上的幾句話是:「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多為別人著想」。這些處世原則對我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影響。
我的成長過程,其實和大部分人想像的奢華放肆不一樣,把家世背景拿掉,也就是一個嚴格的普通家庭。雖然有幫忙做家務的人,但我從小就知道那是幫奶奶與媽媽忙的,自己的事得自己做。出門旅行也要自己搬行李,拿不動就不准帶。有次吃自助餐拿食物,我盤子裡的東西太多,爸爸規定要全部吃完才能走,於是我坐在位子上吃了兩小時,直到清空所有食物,而且還不准委屈不准哭,因為「眼淚不能解決任何事」。
所以我很少流淚,不是能忍,而是我不懂得怎麼哭。
後來弟弟出生,因為小我很多歲,加上爸爸疼愛,我的責任變得更大,更要堅強,要照顧弟弟,為他做榜樣。據說小時候我弟很愛給我抱,但他很重,抱一抱我手痠了,他開始往下滑,眼看腳就要碰到地上,弟弟一哭,我又奮力將他往上拉。至今我爸仍津津樂道這件兒時趣事,覺得我是最好的姊姊。長大之後,我得負責弟弟的功課,生活,戀愛,交友狀況。出國讀書後常常只我倆在家,除了幫忙家務的人,他的一切都是我在處理。
這養成了我不依靠別人的性格,不抱怨,堅強甚至逞強。我一直以為這是常態,大家都是這樣,後來才發現不是。出道之後更明顯,藝人身邊都有許多工作人員,但我不習慣別人幫我做事,有次出外景,收工的時候我幫攝影師抬機器,當時只覺得幕後工作人員最辛苦,多一把手收拾更有效率,大家就能早點休息,結果那位攝影師當場差點跪了,說天啊拜託妳把機器放下!那年我生日,他寫了卡片送我,上面說他工作那麼多年,我是唯一幫他收過機器的藝人。
我一直覺得家庭教育對於人格養成有很大的關係,但它不完全取決於家世背景,而是以父母的三觀為主。就算是經濟條件普通的環境,如果長輩抱著寵溺的態度,一樣會教出小公主。我被要求要乖要懂事,要知所進退,顧全大局,零用錢不夠就去打工,注意力不夠就更努力表現。甚至連長大後談戀愛也是如此,我不懂得撒嬌,轉過身才哭,不知道如何開口要求對方更喜歡自己一點。
是的,這樣的人會得到稱讚,因為相處愉快舒服,識大體有風度,可每當我看見那些在愛人和家人前面退化成孩子的女生,還是會有點羨慕。無論討的是紅包還是口紅,得到的是鮮花還是禮物,我從來都沒有要求過。
我明白不哭不鬧的人沒糖吃,不懂示弱就得不到,成長戀愛工作上的遊戲規則都是如此。但我回不去了,我只知道想吃什麼得自己找。
有時候我也會猶豫,不想老是告訴你們要堅強,因為有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過於獨立到底是好還是壞,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高?
之前我爸動了一個小手術,我在北京一時趕不回去,只能在手術前後和他視訊,確認他一切平安。第二天趕回臺北已經很晚了,我那天特別累,但他堅持再晚也要等我去探望他。我媽說你讓她休息吧!你又沒事,手術那麼小,不如早點睡覺,明天早上再讓她來也一樣。
但我爸固執地不說話,於是我說好,我下機馬上來看你。
到了病房,敲門沒人應,我輕輕把門推開,只見我爸在裡面的臥室,正躺在病床上悠閒看報紙,電視低聲播著晚間新聞,我媽在一邊切水果往他手裡遞。
我拖著行李進去,輕聲喚爸爸,他一看到我,立刻把報紙丟下,水果也不要了,慌忙歪過去,霎那間有氣無力地倒在枕頭上。
「爸爸你覺得怎麼樣?」我握著他的手問。
他不說話,戲劇化地顫抖著嘴脣,眼裡泛著淚,伸出另一隻手要去解開病人袍上的腰帶。
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你幹麼?」
我媽在旁邊忍住笑:「他要給妳看傷口呢!」
我連忙阻止:「爸,這就不用了!」
他可憐兮兮地看著我,像個孩子一樣抱怨:「醫生用好利的刀……這麼長……好痛……」
我在他臉上親了一下:「這麼可憐啊!」
他癟著嘴委屈點頭,接著和我絮絮叨叨詳述手術過程,其實我在電話裡已經聽過很多遍了。
這時候看護走進來:「你今天精神很好喔!紅光滿面!這是你女兒?哇,看不出你女兒都這麼大了,你一個病人氣色比她還好!」
我媽終於忍不住,放聲大笑。
放我回家之前,我爸特別叮囑我:「我開刀不要告訴妳弟弟,他工作忙,別讓他擔心。」
我想到自己那天已經工作十幾個小時,前幾天還在新書簽名會上簽到中暑嘔吐,今年基本沒休息過,第二天還要早起開工,但我笑笑點頭:「嗯,我知道。」
值得的,都值得。
堅強不只為自己,還是為了讓自己愛的人有所依靠。
只是我希望你知道,強大是自我進化的能力,可軟弱也有珍貴的地方,因為它是別人賦予的特權。
給那些一樣不哭不鬧沒糖吃的人,願世界見證你的逞強,佩服你的氣度,但有雙眼睛能看穿你的懂事,心疼你的苦撐;明白你不是不需要,只是不知道怎麼說。
然後與你同一陣線,遞上一些甜,摸摸你的頭,讓你走得更遠。
‧你只是喜歡免費
前幾天,有個認識多年的朋友發訊息給我,邀請我參加一個發布會,說是她好朋友的自創品牌。我笑著回答好巧,經紀人才在和我對檔期,那天我本來就是受邀嘉賓,而且工作一結束就要帶著行李直奔機場,她說那太好了,我們到時見。
過了沒多久,真的大約不到一小時,經紀人突然告知我,說那天的通告取消,我們被通知不需要出席。我很驚訝,表示剛剛朋友才和我提起這個活動,怎麼就不去了?
經紀人苦笑著回答,因為對方說,剛剛得知我是老闆朋友的朋友,那麼友情邀約出席就可以了。我愣了一下才明白,對方的意思是:既然妳可以用免費人情請到,那我們不願意付費,原本講好的酬勞可以省下來了,萬歲。
我想了想,發訊息告知朋友這個狀況,然後和她說我不去了。她問我為什麼,還說這個品牌的老闆一直很希望我去,知道她和我很好,提過很多次,希望能找我出席。
我嘆了口氣,一時不知道怎麼解釋。
商業社會裡,有一點價值的人應該都有相同經驗,很多人都拿人情來交換所謂的「舉手之勞」,希望你能看在他二姨媽三姑爹四娘舅隔壁鄰居遠房過繼兒子的情誼上給點面子,因為他們真的很喜歡你,希望你能幫個忙。
這句話應該要改一下,這些人不是真的喜歡你,他們喜歡的是免費。
廢話,免費的東西,誰不喜歡。
世上每個人,都拿寶貴的時間專業與力氣賺錢,這些都是個人專屬的資產,是人家吃飯的傢伙,透過付出得到報酬,是理所應當、再公平不過的事,如果是公眾人物,還有面孔與形象的價值。幫忙朋友不是不可以,但也有個限度,我的原則是,好朋友可以不收費幫忙,朋友的朋友可以打個折,免費不可能;除非這件事情會替我自己加等值的無形分。
坦白說,就連我爸媽都不好意思要求我為他們的朋友免費站臺。
先把人情擺在一旁,不提經紀公司會不會答應,就算我義氣到連這種忙都願意幫,那我大概一天到晚都在忙著點綴別人的場合,時間上也顧不過來。
於是我坦白和朋友說,如果是妳的品牌,那我二話不說一定到,但現在恕我不能免費參加。她強調對方是她很好的朋友,我不再接話,不知道怎麼表達「可他是妳朋友,不是我朋友」。
而且,既然妳是我的朋友,更應該知道我的行業生態,怎麼可以這樣要求。
但老實說,到這個地步我都不怎麼生氣,因為已經習慣了。我個人和公司都常接到各種匪夷所思的邀約,用產品抵酬勞還算好的,有時候還有人抱著送妳東西體驗是給妳面子的心態,附加諸多要求。不過我也理解行銷難作,有限的經費內誰不想省點錢,這無可厚非,我做不到就禮貌拒絕,沒必要不高興。
我真正生氣的是,如果我朋友一開始就以友情來邀約,就算不能去,以我的個性也會不好意思,拒絕還會內疚,可是本來敲定了時間費用,在知道我朋友和我提過活動之後立刻取消,不但造成別人的困擾,占便宜的心態也太明顯了。
出來走是要講江湖道義的,互利互惠才是長遠之計。
但我對著好朋友實在說不出口,只好一直和她說,真的不好意思,平常公司不讓我免費出席,何況本來講好的酬勞現在不給,我去了也沒辦法對經紀人交代。
我並沒有告訴她,為了這個活動,我們特別把擠得要命的行程排出一個下午,現在一聲取消,公司又要改機票,已經人仰馬翻。
在一些人眼裡,所謂舉手之勞,永遠不只是抬抬手指就能達到的,而他們所認為的交情,其實不值一文;因為被要求者已經被他們歸類為可以免費的等級,也就是說,你在他們的心中,是可以不付錢的。
占小便宜的心態,無論對人或一件作品,都是一種侮辱。
真的喜歡一個人,請透過實質行動肯定他,如果你們是可以義務幫忙的交情,對方會主動讓你知道;而無論他開不開口,請以後盡量找機會還這個人情債,並準備付出比一餐更大的代價。
因為誰也不差你那一頓飯,打扮加上交通都要花時間,不夠等級的朋友,我寧願在家對著電視吃外賣。
請原諒我,專業不能免費,不是每個忙都能幫,每個面子都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