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的植物讀冊選讀失智症哈拉瑞pink藤本樹霸凌者黃土水安倍回憶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二戰不擔憂的後半生股市隱者
暫不供貨

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接受自己的界限,但仍努力汲取人生的可能性;不追求完全的認同,但也不放棄表達自我的勇氣(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菅野仁|譯者:楊詠婷

出版社:仲間出版

出版日期:2020-10-28

ISBN/ISSN:978986989202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2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寫給想跟世界靠近,但又害怕受傷的你
◎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們,都要視為「他人」。
◎比起「尋找理想的自己」,更要「接受脆弱的自己」。
◎與人交流時,不要抱著「扣分」的心態,而是帶著「加分」的期待。
◎親密並非是合而為一,自立也不是絕不依賴。
為你照亮一條鼓起勇氣踏出去,與他人美好相遇的路。

暖心推薦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李郁琳 臨床心理師

拿起這本書的你,是否對於自己以外的人和世界,都有著如岩石般粗礪的疏離感?
你想知道如何擺脫這種感覺,也多少抱著能順利融入的期待……

「他人」,對「自己」來說是最大的謎團,
我們渴望在與他人的連結中得到認同、心意相通,
卻也害怕結果不如預期而失望、受挫,
所以遲疑著不敢再往前邁進,甚至責備自己為何會如此敏感脆弱……

沒有人的人生是不會受傷的,然而,我們也有力量,慢慢學著變得堅強。
接受自己的脆弱與界限,但即使只踏出一小步,也想發掘更多自我的可能性,
不要求他人接受自己的一切,但就算只傳達一點點,也要把握敞開心房的機會;
當我們放下過度的期待,不再執著於「別人應該用我想要的方式看待我」,
與其急著追求「理想的自己」,不如先珍惜「現在的自己」,在當前的條件中用心盡力;
我們就能重建柔韌的內心,在自己與世界、自己與自己之間,
找到兼容憧憬與現實,既可以親密、也可以獨立的共處距離。

社會學家菅野仁也曾為了纖細的自我,而苦惱於人際關係的因應,
而這本書,就是他留下的一份關於愛、關於連結、關於如何面對世界的溫柔叮嚀。
他就像一位敦厚親和的人生前輩,同時以溫暖的勉勵和理性的引導,
陪伴你思考幸福的樣貌,探索他人與社會對自己的意義,
在細小、持久而具體的努力中,感受自我的充實與交流的喜悅,深刻體會「生命的滋味」。

這個世上不可能存在純度100%的關係,
但是,因為人際關係而感到疲累的你,不要放棄,再拿出些許勇氣吧!
願重新對愛有所理解的你,找到支撐自我的核心,確實地朝幸福靠近。

【關於愛的一些小叮嚀】

〈之所以笑得幸福,是因為懂得了和挫折共處〉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可能完全沒有煩惱及痛苦。有些人之所以可以笑得那麼幸福,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方法,與活在世上就必須背負的「限制」及「挫折」和平共處,同時也不放棄自己的「憧憬」及「理想」,努力朝著永不斷絕自我生機的方向前進。

〈拉開「距離」,才會看見「不同」〉
無論再怎麼親密,都要將對方視為「他人」,感受自己與對方的「距離」,意識到彼此是完全「不同」的存在。一旦認為對方的價值觀及感受應該跟自己一樣,當對方的回應不符合預期,就會覺得對方很冷漠而因此「受傷」。與其帶著對「相同」的期待去建立連結,不如以「差異」為基礎去構築信任,在體諒與關心中,仍尊重彼此原本的模樣,關係才會長久而順暢。

〈與他人交流時,不要抱著「扣分」的心態,而是帶著「加分」的期待〉
如果將「完全傳達自己的想法」當成100分,一旦與他人交流,就從這裡往下「扣分」,那麼所有的「連結」都只會讓自己感到不滿。相對地,若是以「沒有傳達出任何想法」為起點(也就是0分),只要對方懂得自己一點,或是當自己雜亂無章地表達意見,對方卻真的理解了,這時一定會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作者簡介:

菅野仁

社會學家,東北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社會學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東北大學文學院助教、宮城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和副校長,專攻社會學(社會學思想史.溝通理論.地域社會論)研究,2016年因病逝世。著有《朋友這種幻想》《18分集中法:如何提高時間的「品質」》《齊美爾.人際關係的哲學》;合著作品有《社會學能做什麼?》《今天開始的哲學史》等。

繪者簡介

田中鮎子

繪本作家、插畫家,Picografika Publishing & Design主創者,現定居巴黎。倫敦藝術大學雀兒喜藝術設計研究所碩士,曾入選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繪本原畫展,主要著作為《怪物多爾的魔法城堡》《菲歐拉與不幸的魔女》等書。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與其急著讀空氣,不如先讀懂自己的心》《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仲間出版)《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

譯文賜教:norikoyang1973@yahoo.co.j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專家推薦

小時候,我渴望有很多朋友;長大後,我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孤僻,反而渴望獨處。後來,我發現,自己不是孤僻,而是在找尋人際關係中舒服的位置。我懂了,我不需要成為人氣王,而是在有品質的關係中,自在地活著。「人我關係」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也常是困擾的來源。這本書能幫助你重新看待人際關係,找到人我之間最感自在的距離——既可以親密,也可以獨立。——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人際關係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親密與疏離或許只有一線之隔。恰到好處的人我距離,是不追求他人的完全認同,但也保有適度期待,渴...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想變得「親密」,需要有適度的「疏離」】

不是「你」或「妳」,也不是「他」或「她」,「他人」這個詞,總給人一種疏離的感覺,基本上也很少出現在日常的對話裡。

例如,與「他人」十分相似的「外人」,在對話中就使用得相當頻繁。但是外人並不等同於他人。外人只是「他人」當中的一個種類,亦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如此一來,不屬於「外人」的他人——也就是「親近的他人」,這樣的說法才有可能存在。

他人這個詞所隱含的「疏離感」,在我接下來要描述的內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適度...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寫給想跟世界靠近,但又不知所措的你——菅野仁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我想先說個關於自己的小故事。

我從小就學鋼琴,到了高二都還特意撥出時間去上課。當時教我鋼琴的老師,在當地算是十分知名的男性音樂家。

那一天,在課程快到尾聲的時候,有位男士走進了房間,然後就坐在沙發上等待課程結束。我心想「他們之後應該是有工作要談吧」,所以對老師及客人輕輕點頭致意後,就準備離開教室。

結果,那位客人突然叫住我說:「別急嘛,坐一下。」然後笑著開始跟我聊天。

「你是高中生嗎?」

「是的。」

「什麼時候開始學鋼琴...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寫給想跟世界靠近,但又不知所措的你 菅野仁
【PART 1】幸福的樣貌,是需要「設計」的
變得「幸福」,是每個人都有的願望
第一次感受到人生中的「界限」
他人是「威脅的來源」,讓我們看見相對性
他人也是「愛的泉源」,帶來連結的喜悅
在具體的生活中,學會「設計自己的幸福」
【PART 2】從真正的我,到對我來說的〈真實〉
「憧憬」和「現實」只能二選一嗎?
找到那莫名撼動自己靈魂的事物
在多方嘗試中,摸索出幸福的可能性
之所以笑得幸福,是因為懂得了和挫折共處
【PART 3】除了自己以外,所有的人都是「他...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