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不好,家庭關係也會隨之出問題!
幸福人生,就從掌握住宅隔間術開始。
日本住宅空間規畫博士傾囊相授!
教您從「溝通」的角度看居家空間!!
夫妻關係或家暴問題也和住宅設計有關?
想教出資優生,學習環境就不能太舒適?
小孩一回家就窩在房間怎麼辦?
誘人的不動產廣告,其實處處暗藏陷阱!
風水學如何做現代詮釋?
失眠問題,也可以透過空間調整解決?
作者佐川旭是日本知名建築家,擁有三十年以上的住宅設計經驗,被譽為空間規畫博士。
在住宅淪為商品、逐漸喪失「家」的面貌的今日,佐川先生決定以「促進溝通」為要旨,出版一本談空間規畫的書籍。
本書從社會事件、日劇、漫畫、不動產廣告、現代風水……中取材,主張「好空間」與坪數、房間數、設備等條件無關,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連結家人、展現居住者的生活態度、呼應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以及傳達居住者對未來生活的想法。
空間規畫、隔間平面圖的哲學、思考、專業知識,不只是室內設計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養,居住者更該了解。想建立和樂家庭與親密感情,可以從學習住宅的空間規畫著手。打破隔間迷思、創造適合自己與家人的「好空間」,就從兒童房位置、料理檯高度、餐桌照明……開始。
這是一本單身者、夫妻、父母必學的住宅空間規畫術。
第1章 從「社會事件與居住關係」看空間規畫的重要性
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家庭關係疏遠,原因出在家人不再溝通,很可能是空間規畫出了問題!
從本章學習如何利用家具、裝潢、空間規畫增進溝通,維繫家庭關係。
.調整桌子的位置、形狀、座位、高度,就能改變溝通
.如何營造晚餐的正式氣氛
.夫妻分房的五種空間模式
.選擇最具放鬆效果的裝潢材料
.兒童房不宜太舒適,推薦游牧民族式學習法……
第2章 有助於「鍛鍊大腦」的空間規畫
大腦在7歲前發育最快!住宅環境對孩子的腦力發展有極大影響。
本章學習如何規畫有助於活化大腦的空間,對兒童成長、親子關係、夫妻對話皆有助益!
.因應不同場合,彈性改變家具陳列
.利用照明營造新婚氣氛
.提升影像想像與直覺反應的空間規畫
.活用畸零空間作收納……
第3章 看「漫畫、電視劇」學習到的空間規畫術
看經典日劇與漫畫也能輕鬆學空間規畫!
知名人物的住宅問題大公開,搭配「改造前.改造後」平面設計圖,詳盡解說何謂好空間!
.《哆啦A夢》的家出了什麼問題?
.《蠟筆小新》的無窮精力和空間規畫有何關連?
.《灌籃高手》《天才小釣手》《男人真命苦》空間都各有玄機……
第4章 「不動產廣告、傳單」的空間配置另有文章
列出不動產廣告、傳單上的空間設計檢查重點。不同生活形態與人生階段所需的空間規畫也大不相同,對自己的住家抱有想法,才不會被廣告文案或看似便利的設施所誘惑!
.樣品屋的尺寸陷阱、中古屋的裝修陷阱……
.租屋也能創造男性自豪空間
.從戀愛邁向結婚的空間規畫……
第5章 「風水、方位」與空間配置的關係
.風水學中哪些是迷信、哪些是至今適用的先人智慧?
.所謂的吉宅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本章教我們如何從現代觀點重新解讀風水,並作為住宅規畫的參考。
第6章 不一樣的「空間配置」改變一生
.空間的配置,展示了居住者的生活態度。
.什麼都想兼顧的房子屬於「加法式」的空間規畫 ,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盡量留白、減少固定配置的「減法式」空間,才能保持高度彈性,讓住宅能隨著世代交替,滿足不同的生活階段。
作者簡介:
佐川 旭
空間規畫博士、一級建築士
1951年出生於福島縣,日本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畢業。佐川旭建築研究所負責人,擅長住宅空間規畫,人稱空間規畫博士。
主張「當地木材當地消費」、「環保的住宅建設」等建築觀念,積極推動森林資源循環使用的木造房屋,希望透過建築設計解決環境問題、活絡農林業,並推動森林保育工作。
曾獲第7屆日本木青連木材活用大賽最優秀賞(林野廳部長獎)、深入人心教育設施獎(文部科學省)等獎項。著有《獨棟住宅的興建方式》(鑽石社出版)、《創造社區活力的建築》(建築期刊出版)、《跨世代居家建築》(IMS出版)等。
譯者簡介:
黃怡筠
專業日文翻譯
譯有《拉一條思考輔助線》、《台灣別記》、《形塑生活者大國》、《打造營業軍事力》、《東京建築散步》、《京都1200年歷史(下)》、《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讀者書評:
◎ 看完此書後我發現,人生的願望其實就濃縮在住宅設計思考中。
◎ 佐川先生不止是設計者,還是思想家。他讓我看到建築設計的無限可能性。
◎ 家的設計者必須具備「解讀屋主內心」、「化想法為實體的技術」、「極度細心」、「一起做夢」,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學到的事物。
名人推薦:讀者書評:
◎ 看完此書後我發現,人生的願望其實就濃縮在住宅設計思考中。
◎ 佐川先生不止是設計者,還是思想家。他讓我看到建築設計的無限可能性。
◎ 家的設計者必須具備「解讀屋主內心」、「化想法為實體的技術」、「極度細心」、「一起做夢」,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學到的事物。
章節試閱
前言 和樂家庭逐漸凋零
東京奧運舉行十年後,日本1970年代的當紅電視連續劇是由作家向田邦子撰寫腳本的「寺內貫太郎一家」。劇中家庭成員包括奶奶、貫太郎夫婦、孫子,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當時的社會已普遍是核心家庭,這齣戲則以烏托邦式的觀點,展現大家庭結構,與核心家庭做對比。
不過劇中家人共聚一堂的情景,卻摻雜些許痛苦、悲傷的氣氛,似乎在提醒國人一些逐漸被遺忘的事物。
以日本為例,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在1965年雖然達到了73%,但是到了1998年卻降到40%。米飯配湯,再加上醃漬醬菜,和食傳統逐漸式微,目前日本人透過米飯所攝取的熱量已經占不到整體的 30%了。有些家庭不開伙,有些家庭相當偏食,國人的飲食習慣呈現多元樣貌。
另外,家庭結構也逐漸出現變化。孩子總是外出,丈夫晚歸,有的主婦經常買現成食物一人獨自用餐。
除了飲食安全問題令人擔心,過去一家人圍著餐桌和樂融融的景象也不復見。所謂的家人,簡單地說,也就是「一起吃飯」的人。全家一起用餐,孩子不僅可以學習到文化及社會關係,同時也能加深親子關係。
近來媒體報導中經常出現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網路教唆殺人、繭居族、霸凌等問題,這些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現象,表示社會中存在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隱含著社區文化的衰退,以及家庭關係逐漸淡薄。
日本2010年已婚有小孩的家庭占整體的29.1%,單身家庭占27.9%,可想見今後家庭的力量將越來越弱。以前的大家庭中,每個人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因此才能培養出家庭意識以及彼此的牽繫。
今日,居住環境因為設備、機能的齊全更加方便舒適,但是一家人之間卻欠缺良好的溝通。往後,在核心家庭占多數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將孤單的家人連結起來,勢必會成為更重要的問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身為建築師該向這個社會傳遞何種訊息呢? 當我自問這個問題時不禁想到,過去我們在建造房屋時,只考慮到房間數,或是要具備哪些設備與功能,卻鮮少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家人之間的溝通,或家庭與社會之間的溝通。
建築物成了建築師的「作品」,建商的「商品」,不動產仲介商口中的「物件」,卻喪失了自身的面貌。
建築物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個人的根基,是家庭、家人存在的場所,是自己的家。站在溝通的角度思考,建築物也是自己與家人的「棲所」,而當中最重要的,不是房間數,不是房子的方位,而是空間規畫。
近來社會事件不斷,逆子弒親、因埋怨父母而隨機殺人、夫妻離婚、情人分手等情形其實都與家庭的空間配置有關。本書將詳細談及這些狀況,同時不斷強調︰如何從促進溝通的角度來慎重思考一家人的生活空間規畫。
大家可以自行規畫空間,不過在計畫時,一定要以「充分溝通」為主軸。
本書將從社會事件、大腦的活動、漫畫、廣告傳單、風水、方位等各種不同的觀點來看空間規畫,從案例中找出該空間配置背後隱藏的問題點或可供參考之處,並在最後一章中綜合各章提出結論:空間的配置,展示了居住者的生活態度。
直接面對客戶時,我可以和他們討論我對住宅的想法、我的家庭觀,不過這樣的溝通畢竟有限。本書命名為《好空間:把家人連結起來的住宅隔間術》,正是希望讀者在閱讀後,不再只是期望「我想要蓋這樣的房子」,而是萌發「我想要建立這樣的家」的念頭。
一張桌子 就能改變溝通效果
桌子在各種場合一向是大家的關注焦點。例如在生意或社交場合,我們會說「坐下來談」,這表示桌子是聚集相關人士談論事情的媒介。在戶外或寬敞會場的派對上,只要放上桌子,人潮就會自動聚集。家庭中不也是如此嗎?尤其在今日社會,一家人往往只有在用餐時間才碰得到面,桌子就顯得愈發重要了。
一家人如何開心度過這寶貴的用餐時間,增進彼此交流,深深影響著家庭關係。身為溝通中心的桌子,應該如何擺放、在何處擺放,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高度較低的桌子可增進溝通
家中成員若在桌上擁有固定座位,家庭關係會更加安定。座位固定後,當應該出現的人出現在應該出現的位置時,會自然強化家人的關係,也是一種秩序的確認。甚至,成員因為確認了自己在家中的存在位置,產生了安心感,這也成為推動家人對話的基礎。
不過,在只有三至四個成員的家庭內,若擺上單邊可容納兩人以上的長桌時,桌子會出現空位,失去平衡。遇到這種狀況時,不使用短邊,夫妻與子女分別坐於桌子兩個長邊較適合。
長條桌除了放在空間中央,也適合將短的一側貼牆或貼著窗戶,讓桌子呈現半島型。半島型擺設可以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而且桌子若貼著窗戶,也能避免有某個人必須單獨背向窗戶,讓家中所有成員都能同時欣賞窗外景色。
桌子高度也很重要。近來亞洲的桌子高度多仿造歐美,以70公分作為標準,甚至有些高達72-73公分。但是,這種高度其實不太舒服。在婚禮等正式場合,這個高度的桌子也許能夠醞釀出某種慎重氣氛,但是在非正式的休憩空間中,採用較低的桌子能讓人更隨性自在。因此,若希望用餐間的交談更活絡,餐後家人依然願意留下共享愉快時光,桌子的高度就該稍微低個5公分,以65公分高度為佳。
若市面上找不到高度適中的桌子,也可以自行將桌腳鋸短。若把桌腳修短了,務必記得椅腳也要跟著矮一些。一般而言,桌面與椅面之間必須有一定的差距,高度差為27-30公分時,最能達到放鬆效果。當然,也要考慮到坐著時身體上半身的長度,用餐時若習慣穿著拖鞋或其他鞋子,也必須考慮到鞋子的高度。
最好的狀況就是全家人實際試坐,確認什麼樣的桌椅高度最為恰當後再決定購買。
餐桌的變化帶來溝通的變化
談到餐桌,日本人在桌上用餐的歷史仍然很短,從悠久的歷史看來,可說是近來的事情。正因如此,日本人還不知道如何充分運用餐桌。直到江戶時代,日本的武士或町人還是用一人一個小箱子的箱膳或是獨膳方式用餐。大多數的國民都是農民,連那樣的小箱子都沒有,就把餐具直接擺在板子上,頂多是在爐灶旁擺上碗筷用餐。
之後,從明治到大正時代,矮桌逐漸普及。歐美的桌子在明治時代傳入日本,但是對使用榻榻米的住宅而言,還是矮桌較為適用。當時有越來越多家庭主婦從農務中解放,一般家庭以專職主婦和上班族構成。為呼應狹窄的都市生活空間,除了傳統的矮桌,還出現了可以收納的摺疊式矮桌,此設計甚至還取得了專利權。不過,當時的商家或是全家人較難齊聚一堂用餐的家庭,還是繼續以獨膳方式用餐。直到1970年代日本進入經濟的高成長期後,桌子才逐漸取代矮桌。在那之前的1950 年代,儘管兩房一廳的國民住宅十分受到歡迎,日本人的生活形態也慢慢歐美化,但是對一般的老百姓而言,有餐桌的生活空間仍然可望而不可即。直到公寓式建築普及,獨棟建築中使用榻榻米的房間也減少,大家習慣了一般地板後,現在常見的桌子才迅速成為主流。
用餐時的對話形態也隨之改變
在餐桌形態改變的同時,對用餐禮儀的看法也隨著大幅改變。過去在日本,邊用餐邊說話被認為是輕浮的行為,非常失禮,有些家庭甚至嚴格禁止邊進食邊說話。但是這些觀念也都隨著桌子進入家庭而改變了。
亞洲人不像歐美人,習慣在用餐時交流彼此一天的生活。但現在許多家庭在難得的全家齊聚時光裡把電視當主角,在餐桌上即使交談,話題也不離對電視新聞的觀感,或一直盯著連續劇和綜藝節目。要在用餐時間讓全家人圍著桌子用餐,讓餐廳成為增進交流的場所,看來並非易事。
現代人生活忙碌,丈夫窮於應付工作,孩子則有上不完的補習班,全家人齊聚一堂的機會越來越少,無可否認,這些對文後所談到尼特族、家庭暴力、家庭結構崩潰,甚至弒親事件的發生都有推波助瀾的影響。另一方面,許多人對此感到焦慮,因此藉著餐桌下了許多工夫,例如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咖哩或拉麵火鍋,都是容易集合家族全員的菜單。市面上也出現了家庭用的流水涼麵與迴轉壽司裝置,均頗受好評。
利用火鍋讓家人同樂,提高用餐氣氛,這些為了促進全家團聚而花的心思,都是相當感人的努力。
不過,光是把家人齊聚一堂,不見得就能解決疏遠的關係。要讓餐桌成為促進溝通的場所,必須從軟體面著手,讓每個人都了解到全家一起用餐的寶貴,同時也要從硬體面來思考,什麼樣的桌子才能促進家人的溝通。唯有軟硬體條件兼備,方能加深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桌子的高度改變了溝通內容】
獨膳:用餐中不說話
矮桌:分享見聞
餐桌:話題圍繞著電視、新聞、軼聞
前言 和樂家庭逐漸凋零東京奧運舉行十年後,日本1970年代的當紅電視連續劇是由作家向田邦子撰寫腳本的「寺內貫太郎一家」。劇中家庭成員包括奶奶、貫太郎夫婦、孫子,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當時的社會已普遍是核心家庭,這齣戲則以烏托邦式的觀點,展現大家庭結構,與核心家庭做對比。不過劇中家人共聚一堂的情景,卻摻雜些許痛苦、悲傷的氣氛,似乎在提醒國人一些逐漸被遺忘的事物。以日本為例,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在1965年雖然達到了73%,但是到了1998年卻降到40%。米飯配湯,再加上醃漬醬菜,和食傳統逐漸式微,目前日本人透過米飯所攝取...
目錄
前言 和樂家庭逐漸凋零
第1章 從「社會事件與居家關係」看空間規畫的重要性
從溝通觀點來思考居住空間
第2章 有助於「鍛鍊大腦」的空間規畫
大腦靈活度取決於住家中的活動與交流
第3章 從「漫畫、電視劇」學習到的空間規畫術
追求帶來良好溝通的居住空間
第4章 「不動產廣告、傳單」的空間配置另有文章
不同生活形態、人生階段的室內設計重點解讀
第5章 「風水、方位」與空間規畫的關係
活用先人智慧並作現代詮釋
第6章 不一樣的「空間配置」改變一生
空間規畫是打造住家的基本
結語 「顧及需求」才是空間規畫的根本
前言 和樂家庭逐漸凋零
第1章 從「社會事件與居家關係」看空間規畫的重要性
從溝通觀點來思考居住空間
第2章 有助於「鍛鍊大腦」的空間規畫
大腦靈活度取決於住家中的活動與交流
第3章 從「漫畫、電視劇」學習到的空間規畫術
追求帶來良好溝通的居住空間
第4章 「不動產廣告、傳單」的空間配置另有文章
不同生活形態、人生階段的室內設計重點解讀
第5章 「風水、方位」與空間規畫的關係
活用先人智慧並作現代詮釋
第6章 不一樣的「空間配置」改變一生
空間規畫是打造住家的基本
結語 「顧及需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