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玩到半夜不睡覺,怎麼講都不聽……
從前在懷裡撒嬌,現在都不理人……
動不動就嗆聲,大吼大叫摔東西……
「孩子的心,去哪兒了?」
現代諮商室裡經常出現憂心的父母,在百般嘗試過親子溝通之後,最後只能哭訴:「我不行了,我不知該怎麼辦……」
「你很愛孩子,孩子也非常在乎你,所以你要先把自己穩住!」身處變動劇烈的時代,許多父母忽略了:必須先把自己安頓好,才能找到愛孩子的方法。
本書邀請十位長期鑽研青少年議題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輔導老師等,從大環境著眼,聚焦家庭、學校、網路世界現況,帶你走進青春孩子的世界,找出親子都能安頓的方法:當孩子長大,父母對他的態度是否應該跟著改變?當孩子半夜滑手機、日夜顛倒,該怎麼安排家庭生活作息?當孩子搞叛逆、懶得理父母,該怎麼破冰、重新連線?網路時代中,要注意哪些網路成癮、網路霸凌的跡象?
本書提出的教養觀,極具啟發性:★把青春期孩子當成外國人來重新認識!
★情緒處理能力與人格成熟度,才是青春期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
★不是網路拉著孩子走,而是孩子的心有些地方想去,碰巧網路佔據了他的心。
★孩子就像種子,握在手裡不會發芽,要撒出去!
★慢下來,並保有赤子之心,孩子才不會把我們推開。
★要當可以犯錯的父母,也要把家變成孩子永遠的安全基地。
十位專家,十種智慧,多元的面向,讓新世代的父母與孩子重新連線,一起預見家的幸福!
作者簡介:
總策劃:
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吳佑佑/精神科醫師、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吳信信/電腦軟體工程師
林慈玥/諮商心理師、建國高中輔導教師
林詩淳/臨床心理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主任
張立人/精神科醫師、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
曾昆一/趨勢科技研發部協理
黃心怡/諮商心理師、督導、親子作家
劉姿君/諮商心理師、新竹女中輔導教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企劃
章節試閱
〔摘文1〕
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
文/心靈工坊編輯部
連續幾年,趨勢教育基金會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策劃了「心理魔法營」,每年設定不同主題舉辦演講與工作坊,廣獲熱烈迴響。有感於為人師、為人父母者面臨著時代的劇烈變動,在面對新時代青少年時常常茫然無措,於是,二○一四年夏天,將「魔法營」的視野聚焦青少年議題,談談這世代的青少年。
兩天的演講毫無冷場,餘音繞樑。為了讓演講談到的新觀念、新方法能與更多父母分享,主辦單位找上心靈工坊,希望能將演講內容改編、集結出書,於是有了本書的出版。
「青少年」是個「準備當大人」的時期。身處現代的我們並不容易想像,過去其實沒有「青少年」這種觀念,人們都是從小孩直接「轉大人」的。
但世界在變,青少年更是在變,時至今日,「準備當大人」這件事似乎越來越耗時,孩子「晚熟」的現象從中學蔓延到職場,連帶地,「當父母」也越來越難了!
因此,本書第一篇將從宏觀的時代視角,看看當代父母的處境與困境,由王浩威醫師細說從頭,為我們解析這個晚熟的世代。
孩子的青春歲月裡,父母、老師、青少年這三方關係既相互支持,也相互拉扯,而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讓青少年成了「很難溝通」的人。看著曾經依偎懷中的寶貝變得不可理喻、處處違逆,為人父母者必然感到挫折,但是,家長可曾真正掌握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特徵,以有效地溝通呢?
本書第二篇,聚焦親子互動的要領。吳佑佑醫師從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挑戰說起,提點親子溝通的要訣;接著,黃心怡心理師聚焦家庭,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有覺知的父母」、「真實的父母」,以營造家庭幸福;劉姿君老師、林慈玥老師,既是心理輔導專家,又身兼教師與家長,她們在多重角色間交叉反思,分享她們是怎麼與一個又一個令人頭痛的孩子周旋,將孩子帶離生涯的危機。
談到「危機」,許多父母不禁想起頭號大敵──網路。虛擬世界危機四伏,即便是上網習慣良好者也會受害。究竟孩子為何依戀網路?網路又有哪些陷阱?網路霸凌如何避免?在第三篇,鑽研網路成癮的精神科醫師張立人,與趨勢科技的網路專家曾昆一,將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健康上網。
伴隨網路發達而來的,是青少年作息安排的問題。網路讓孩子越睡越晚,越變越宅,青少年生活型態似乎越來越不健康了。鑽研生理與睡眠的林詩淳心理師將從大腦運作的角度,解析維持生活規律的要領。「非常知道怎麼玩」的李偉文醫師,也將從親近大自然、欣賞藝術聊到培養國際觀,將孩子從虛擬世界帶回繽紛美好的現實。
第四篇則要談談跨文化的教養。全球化之下,教養視野比從前更遼闊,它不只是跨世代的議題,也是個跨文化的議題。
二○一二年,全球颳起「林來瘋」(Linsanity),華裔年輕球員林書豪意外在美國職籃嶄露頭角,萬眾矚目。受人關注的不只是球技,還有他的華裔背景以及哈佛大學的學歷。
大家都在問,林媽媽──吳信信女士是怎麼教出這樣出色的兒子的?這位華人媽媽,又怎麼看待讀哈佛的兒子成為籃球球員?在第四篇,吳信信與她的妹妹,兒童精神科醫師吳佑佑,將分享她們家的教養經。姊妹同樣成長於傳統的家庭教育下,而後一人美國,一人台灣,不管是文化環境與宗教信仰,多少有了差異,她們怎麼看代教養這件事?她們各自家庭裡,又發生了什麼動人的教養故事?
這本書,宏觀地從時代著眼,聚焦家庭、學校,深入網路世界,然後帶您轉身,陪伴孩子面向多采多姿的現實世界。這本書,是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當您打開來,改變魔法,已經開始發出效力了!
〔摘文2〕
青春ed與青春ing (節錄)
文/林慈玥
有一天我在學校接到一個家長來電,聲音非常溫柔婉約,這位賢慧的媽媽說:「老師你可不可以幫幫我?」我說:「怎麼了?媽媽您聽起來很焦慮,好像很擔心。」媽媽說:「我的小孩半夜三點多,都還在滑手機欸!而且我把電燈關掉,他還躲到棉被裡面去滑,都不睡覺;我去問他的同學與老師,都說他上課都趴著睡覺。」「那導師知道嗎?」我問。
「有啊,我跟導師談過,老師就跟我說,明星高中的孩子不用擔心啦!該念書他就會念書啦,可是這樣怎麼可以?」她越講越激動。
我於是開始想辦法去多了解這個小孩,並設法跟他會談,但我發現這小孩蠻特別的,因為網路成癮的小孩上課常會趴著睡覺沒錯,可是通常對很多事物也會慢慢失去興趣,會比較沒有活動力,可是這個學生在班上有活動或比賽時會積極參與。我就開始思考這個落差。
我問學生:「除了滑手機之外,還有什麼讓你人生比較有趣的事情?」
他說:「有啊!我參加某某社團。」
「那爸媽對你參加社團的態度是什麼?」
「他們覺得我都在玩啊。」
「這樣子喔。我對你那個社團不是很了解,你可不可以多說一點給我聽?」
聽他描述完之後我說:「我覺得不錯啊,聽起來是個服務性社團。」
「可是我媽相當不以為然,她說我在浪費時間。老師你不用跟我講了啦!反正我媽找了所有的老師,每個人都會來問我,我不要講那麼多遍了。」
在這些對話中,你可以覺察到什麼嗎?
没過幾日,我收到一封頗震撼的email,打開是Excel檔──這個學生的媽媽是學財管的,她善用自己的專業,把這小孩從幼稚園到小學畢業有什麼表現、交什麼作業、老師怎麼回應、媽媽看見什麼,全部寫成Excel檔案給我。
看了這封信,我理解到,這個小孩為什麼要躲進手機世界。
我不是指責這全是媽媽的錯,但是充分感受到後來孩子談到的心情。
他說:「老師,其實我們家沒有什麼不好。」
我說:「對啊,其實父母來找老師,一般孩子會對父母感到氣憤,可是我感覺你是充滿無力跟沮喪。我感覺得出來,其實你很愛你媽,對不對?」
他不講話,開始有點想掉淚,然後垂頭點了兩下,接著他說:「其實老師,我沒有想要變壞,我只是覺得家裡很無趣,我想去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可是我媽媽讓我覺得她只看重成績,怎麼講都沒有用,聽不進去。」
我回應:「其實你滑手機,是因為你媽媽每次進你房間的時候,你不知道該怎麼跟她對話,是嗎?」
「對。」
試想,這位個案滑手機時快樂嗎?他的困難在哪裡?
其實,很多網路成癮的孩子,不是網路拉著他走,只因為他的心想要有個去處,而網路剛好佔據了他的心。當家長緊盯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連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裡的時候,他怎麼辦?盯著電腦就很安全了,不是嗎?
這個學生的媽媽有時候會跑來謝謝我,好像她獲得開悟了似的,可是隔天就又訴苦:「老師我不行了,我兒子又……」所以,我在關注學生的同時,也告訴媽媽:「你要接受長期晤談,否則我一個人救不了你的孩子;你非常愛你的孩子,孩子也非常在乎你,所以你要先把自己穩住,這樣孩子才不會再躲在網路中。」
學生教會我:面對我們最愛的人,有時候往往最難開口。
……(中略)……
如果你是四○或五○年代出生的爸媽,那我要對你深深致敬,因為你們是很辛苦的三明治年代;當年的爸媽只要能賺錢養家,就是好父母,不需要給你情感的支持跟角色轉換,可是現在父母只拿錢回家的是絕對不夠的。假日你可能還得帶孩子去玩,孩子挫折時你還要抱著他、安慰他,別人爸媽可以做到的,你也被期待要做到,所以你們壓力也很大。不是只有孩子被你拿出去比,你也被孩子拿出去比!
可是四○或五○年代出生的你,在成長過程没有被情感滋養過,當你進入父母、老師等角色的時候,卻被社會及小孩要求要不斷去滋養別人,你給得出來嗎?所以,你要先不斷地學習愛自己,愛的能量才會流動出去。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也很可憐,正因為當爸媽的我們如此上進,孩子要超越我們變得更難。當年,我讀完大學畢業後,無形中會覺得,好像我稍微開始可以跟我爸媽像個大人平起平坐地談事情。人生中,孩子有兩次在精神層次自我感覺較良好的機會,一次是他身高超過父母,心裡的感覺會稍微有點不一樣;另一次,則是學歷或工作上的成就超過父母。可是,現在的孩子超過我們大人容易嗎?身高還算容易,但學歷跟工作的向度上,現在的父母太認真,動不動就碩、博士畢業,請問孩子要得到自我肯定容易嗎?
我不是說父母不能優秀,我只是希望父母也去思索,自己的優秀與認真,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是什麼?是更親近還是更辛苦?因為這不再是父母良好身教的單一向度而已。
就榮格心理學來說,一個男人要能夠成為英雄,在心理上是要能超越父母的,尤其是父親,這樣他才有辦法成為一個完整、成熟獨立的個體。所以,如果父母能夠反過來,帶著新的的眼光去肯定孩子,並主動告訴他:「哇!你比爸爸當年優秀耶!」就等於送了孩子他一輩子最好的禮物!他或許現在還沒辦法超越你,可是如果你表現出這樣的態度跟氣度,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很不一樣,做事往往也會較積極負責。
(文未完)
〔摘文1〕
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
文/心靈工坊編輯部
連續幾年,趨勢教育基金會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策劃了「心理魔法營」,每年設定不同主題舉辦演講與工作坊,廣獲熱烈迴響。有感於為人師、為人父母者面臨著時代的劇烈變動,在面對新時代青少年時常常茫然無措,於是,二○一四年夏天,將「魔法營」的視野聚焦青少年議題,談談這世代的青少年。
兩天的演講毫無冷場,餘音繞樑。為了讓演講談到的新觀念、新方法能與更多父母分享,主辦單位找上心靈工坊,希望能將演講內容改編、集結出書,於是有了本書的出版。
...
目錄
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編輯部
第一篇 新世紀、新少年──認識當代的教養環境
1. 晚熟世代下,父母不懂的新困境/王浩威
第二篇 學校、家庭、青少年──如何與孩子溝通?
2. 愛與管教不衝突/吳佑佑
3. 預見家的幸福/黃心怡
4. 青春期的孩子與更年期的爸媽/劉姿君
5. 青春ed 與青春ing /林慈玥
第三篇 網路讓我們斷了線?── e世代教養課題
6. 3C時代教養新主張/張立人
【網路專題1】網路陷阱知多少?/曾昆一
【網路專題2】談e世代的網路霸凌/張立人
7. 青少年的生理時鐘與睡眠/林詩淳
8. 如何幫孩子安排課外活動?/李偉文
第四篇 突破文化與代間的教養枷鎖──教養經驗談
9. 遇見青少年──從NBA林書豪的家庭說起/吳信信、吳佑佑、王浩威
附錄:延伸閱讀
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編輯部
第一篇 新世紀、新少年──認識當代的教養環境
1. 晚熟世代下,父母不懂的新困境/王浩威
第二篇 學校、家庭、青少年──如何與孩子溝通?
2. 愛與管教不衝突/吳佑佑
3. 預見家的幸福/黃心怡
4. 青春期的孩子與更年期的爸媽/劉姿君
5. 青春ed 與青春ing /林慈玥
第三篇 網路讓我們斷了線?── e世代教養課題
6. 3C時代教養新主張/張立人
【網路專題1】網路陷阱知多少?/曾昆一
【網路專題2】談e世代的網路霸凌/張立人
7. 青少年的生理時鐘與睡眠/林詩淳
8. 如何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