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教養觀念!!!
請捨棄「孩子上了小學就要有自己房間」的觀念。
請捨棄「準備入學考的孩子要和家人的生活隔離,專心念書」的先入為主。
請不要在大考前別跟孩子說加油,改說「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會更好!
餐桌要大,客廳的沙發組要以方便孩子做功課為首要考慮。
書櫃要放在客廳或餐桌旁,讓家中處處都有迷你圖書館。
電腦放在客廳,孩子才不會關在房裡不出來。
已經準備好的兒童房,只做為寢室使用。
兒童房不要有鎖,也不要有門,必須讓孩子可以隨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注。
不只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爸爸為孩子讀故事書 效果是媽媽的3倍!
爸爸經常和孩子一起下廚 激發孩子主動思考和非凡創造力!
爸爸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 引導孩子求知慾與融會貫通!
爸爸和孩子一起聽廣播 培養出高度專注力的孩子!
以往講到家庭親職角色,幾乎都直接跟媽媽劃上等號,但是,你知道嗎?家庭的力量,特別是爸爸的影響,是左右孩子成長的有力因素。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是提升孩子能力發展的重要關鍵。換句話說,「孩子的能力,由爸爸決定」!
本書作者清水克彥以自己在大學執教鞭的長年觀察,發現對天下事觀察入微、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往往從中、小學時期開始,就受父親強烈的影響。他認為,無論外在條件如何變化,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始終不變,尤其是父親扮演的角色,居於關鍵地位。他歸納了聰明孩子的父親有哪些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可以給孩子哪些正面幫助,例如:
•爸爸為孩子念故事書同時可以結合時事,不僅讓孩子把專注的眼光轉向社會,更提早讓孩子的小腦袋瓜與外面的世界連結。
•爸爸和孩子一起下廚,不僅能製造對話機會,還能從「如何運用食材」、「要做哪幾道菜」、「如何擺盤刺激食慾」的腦力激盪,鍛鍊思考力和創造力。
•爸爸把字典和圖鑑等工具書放在客廳,需要的時候立即查,能直接幫助孩子領略到解答疑惑的樂趣。
•爸爸和孩子一同讀報紙,兼隨意聊聊天,甚至可以分為贊成和反對兩方,互相交換意見,或是拿幾則新聞做比較,加強討論的深度。
擁有這些生活習慣的爸爸,雖不保證孩子一定成為指考的常勝軍,但是對學習力的養成、在升學的激戰中勝出,都是不可欠缺的力量。本書談的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是「有思想」的孩子。
本書特色
●以爸爸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內容提綱契領的說明爸爸的哪些習慣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幫助。
●49條優秀孩子父親的小小習慣,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會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教孩子用錢
在洗澡時間聽孩子說話
假日與孩子一同下廚
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
在餐桌上做功課,上國中以後才給自己的書桌
任命孩子成為家中的氣象預報員
讓孩子憑自力克服小困難
在家中也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在餐桌上聊自己的工作
讓孩子看到爸爸也會有煩惱
讓孩子認知社會的規範與現實的不留情面
新聞節目是養成孩子同理他人的教材
……
●每一篇皆配上彩色情境漫畫,教養概念生活化,貼近父母的需求、閱讀沒負擔。
三、讀者群設定
家有0~15歲孩子的父母
有教養煩惱的父母
作者簡介:
清水克彦
1962年生於日本愛媛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並於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公共經營研究科(現為政治學研究科)修業完畢。進入「文化放送電台」擔任政治記者,之後前往美國留學。歸國後從事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江戶川大學講師等工作。
目前除了身為「文化放送電台」編輯部次長,負責採訪政治和教育議題、製作特別節目外,也擔任育英短期大學現代溝通學科講師,以及南海放送電台「木藤隆雄的週日媒體俱樂部」評論員。
著有暢銷書《有這些習慣的祖父母,教出聰明的孩子》(PHP文庫)、《有這些習慣的爸媽,教出有才能的孩子》(講談社)、《有這些習慣的爸爸教出用功的孩子》(朝日文庫)、《廣播記者快快跑》(新潮新書)、《安倍政權的陷阱》(平凡社新書)等。
譯者簡介:
胡慧文
台灣台南人。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
曾任出版社主編與企劃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視力,當然可以回復!》、《放手吧,沒關係的》、《居家照護全方位手冊》、《新腦內革命》等
推薦序
陪伴女兒,是生活裡最愉快的回憶/馮光遠(自由作家)
最近,跟女兒合作了一件「作品」。是一份菜單,朋友開的麻辣火鍋店,需要一份點菜用的菜單,女兒唸設計,也喜歡吃叔叔的菜,我跟她說「一起來設計吧!以後去叔叔店裡吃火鍋,也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料。」
這份菜單,概念是拙樸、幽默,後來效果都出來了,朋友很滿意,我也挺得意。
得意之處在於,女兒從小跟我沒大沒小的酸來損去,這樣子的父女關係,竟然在她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轉成搭檔關係,而且有具體成果。
搞笑,一直是女兒自小從我這裡吸收到最重要的養分,可是為什麼要如此、那樣搞笑,在她漸漸懂事之後,我才偶爾會解釋給她聽,因為「無厘頭」有其文法,油嘴滑舌其實不成其無厘頭,概念上的好笑才是關鍵。
於是,胡編一些異想天開的故事,對所謂莊重之事做出黑色、荒謬、甚至無禮之反應,從小就是我與女兒之間最重要的互動模式,我很少在生活面、學習面「帶領」她,我的習慣是「陪伴」她,陪她看書、逛街、聊天、吃飯。直到最近幾年,她在創作上愈發成熟,我才開始跟她談一些畫派、藝術家之類的八卦(嗯,還是不正經地聊那些「嚴肅」的話題)。
前幾個月,有天跟女兒在新生南路台大旁邊散步,一輛機車肆無顧忌地從身旁的自行車道揚長而去,我望著他的背影,嘆口氣,搖搖頭。這時女兒突然說,「我們學校旁邊的人行道,也常常有這種人,我都會故意站在自行車道上不讓他過。」
那一刻,突然想噴淚,惡搞與對於正直的堅持,其間的分際與拿捏,女兒,我真的以妳為傲。
兒子,帶著老爸一起體驗世界吧!/黃建興(《生命中的美好陪伴》作者)
失去視力後,我被迫重新學習生活,而當我和兒子Wayne在一起挑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也感知到他面對難度很高的關卡:亞斯伯格症。所以,當我想盡辦法「讀」完清水克彥的書之後,我真心向讀者朋友推薦克彥這位父親的細膩跟整理。
臺灣當今的教育制度,跟全球目前的教育學家,都在想辦法調整教育架構跟系統,已確保下一代能夠跟社會接軌。但是,對一位帶著亞斯伯孩子的失明父親來說,我其實只是想著,我如何跟兒子一起生活,在不同的視野與認知脈絡下,一起戰勝眼前所有的障礙。
我始終相信,和Wayne一起生活、一起完成不同的事情,就是我最有力量的時候。「教育」這件事對失明的我來說,從過往精英教育的框架想像中徹底瓦解,進而轉化為我和Wayne要一起完成的使命。陪伴則成為了我最重要、最安心,也是唯一會的事情。從大量陪伴中,重新摸索親子關係、實驗出如何教育Wayne的方法。
在世界秩序轉換迅速的二十一世紀,生存技巧的斷裂,成為經驗傳承上的阻礙。我很慶幸遇上Wayne這一位天生的高級玩家,讓我對教育有著全新的體會。而《孩子的能力,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正好能夠成為各位爸爸在陪伴孩子時,隨時重新閱讀的秘笈。
爸爸的一言一行,事實上小孩都看在眼裡/童嘉(繪本創作者)
翻讀著《孩子的能力,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一書,小時候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便一一浮現,是啊~真的是這樣啊!當時或許沒有察覺,但很多年以後,我們才發現父親的一言一行是那麼樣深深地影響了我們。
記得小時候全家總是一起用餐,印象中父親從不曾嫌過任何一道菜,即使知道不合口味、太鹹了,或是連媽媽自已都懊惱燒焦了,也沒有聽到父親抱怨,我們小孩只得跟著閉嘴,這種對於烹飪者的體貼與感恩的心意,我們當然漸漸地就領悟過來了。
此外,不管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向父親提出疑問,他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說明,即便是很困難解釋的事,也不會因為我們是小孩子就敷衍,或隨便用一句「你長大就知道…」打發我們。如今,每每看到很多父母不耐煩於小孩的詢問,才知道願意好好與小孩談話是非常難得又珍貴的事,這樣的互動,不但讓我們不害怕發問與表達,更因此而養成理性討論的習慣。
我們大人常常忽略了小孩的敏感與善於觀察,不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裡的影響力,《孩子的能力,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給了我們最好的提醒。
陪伴女兒,是生活裡最愉快的回憶/馮光遠(自由作家)
最近,跟女兒合作了一件「作品」。是一份菜單,朋友開的麻辣火鍋店,需要一份點菜用的菜單,女兒唸設計,也喜歡吃叔叔的菜,我跟她說「一起來設計吧!以後去叔叔店裡吃火鍋,也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料。」
這份菜單,概念是拙樸、幽默,後來效果都出來了,朋友很滿意,我也挺得意。
得意之處在於,女兒從小跟我沒大沒小的酸來損去,這樣子的父女關係,竟然在她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轉成搭檔關係,而且有具體成果。
搞笑,一直是女兒自小從我這裡吸收到最重要的養分,可是為...
作者序
七、前言
孩子成長的大環境年年在變化,光是最近這幾年,就有對「寬鬆教育」、小學引進英語教育和九年一貫(小中一貫校)教育的全面檢討等等,說明教育政策本身也一直在大幅修正當中。而即使身處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我仍然始終確信「孩子的能力由爸爸決定」的事實不會改變。
我曾經採訪那些孩子考上理想私立或公立中、小學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說是闔家齊心協力,才得以將孩子推進理想的學府。採訪過程中,我赫然發現這些人家的共同點,就是父親都努力保有與孩子足夠的對話時間。
我在大學教書,長年站在講台上與大學生互動的經驗,讓我了解到那些對天下事觀察入微 (這也正是我所從事的工作)的學生,往往從中小學時期開始就受到父親強烈的影響。
家庭的力量,特別是父親的影響,乃是左右孩子成長的有力因素。父親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是提升孩子能力發展的重要關鍵。
當然,所謂提升孩子的能力發展,並不等於考取競爭激烈的「難關校」(譯按: 日本所謂「難關校」、「進學校」,是指縣市區內最難考的小、中、高校),但是孩子要能夠在無情的升學主義下關關勝出,父親的力量絕對不可缺席。不但如此,父親的力量對培育孩子獨當一面的「生活能力」,也有其難以替代的作用。
本書談的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是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讀者們如果能從中獲得啟發,那將是筆者的榮幸。
七、前言
孩子成長的大環境年年在變化,光是最近這幾年,就有對「寬鬆教育」、小學引進英語教育和九年一貫(小中一貫校)教育的全面檢討等等,說明教育政策本身也一直在大幅修正當中。而即使身處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我仍然始終確信「孩子的能力由爸爸決定」的事實不會改變。
我曾經採訪那些孩子考上理想私立或公立中、小學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說是闔家齊心協力,才得以將孩子推進理想的學府。採訪過程中,我赫然發現這些人家的共同點,就是父親都努力保有與孩子足夠的對話時間。
我在大學教書,長年站在講台上與大學生互動的經驗,讓我...
目錄
推薦:馮光遠(自由作家)、黃建興(《生命中的美好陪伴》作者)、童嘉(繪本創作者)
前言
序章 爸爸力,了不得!
• 從「今天中午在學校吃些什麼」開始說起
• 從「我家的孩子辦得到」開始相信起
• 讓父親從猴子變大象
【爸媽看過來】 你們夫妻一天說多少話?
第1章 在家中可以做到的事
〜教導生活基本規範、建立信賴關係、培育自立與自尊心〜
• 按時回家、一週三次全家團聚餐桌吃飯
• 吃飯時多增加一兩樣菜色
• 五種食
• 必定吃早餐
• 假日與孩子一同下廚
• 在餐桌上聊自己的工作
【爸媽看過來】 你們夫妻有自己的時間嗎?
• 在洗澡時間聽孩子說話
• 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
• 在餐桌上做功課,上國中以後才給自己的書桌
• 上小學以後,重新布置房間
• 書櫃是家中的迷你圖書館
• 爸爸的閱讀效果是媽媽的三倍
• 在家中顯眼的地方放置地圖
• 設定電視休息日
• 新聞節目是養成孩子同理他人的教材
• 與孩子一同翻報紙
• 聽新聞廣播提升專注力
• 任命孩子成為家中的氣象預報員
• 訂定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的「使用規範」
• 養成親子的辯論習慣
• 遇到重要事情應召開家族會議
• 支持孩子熱衷體驗學習
• 想罵孩子的時候,先深呼吸
• 讓孩子憑自力克服小困難
• 別對孩子說「加油」!
• 不輕言放棄的爸爸教出有毅力的孩子
• 在家中也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讓孩子看到爸爸的「謙恭有禮」
• 讓孩子看到爸爸也會有煩惱
• 做個散發「負離子」的爸爸
• 不為自己找藉口,展現勇氣十足的形象
• 忍住,不讓自己為孩子事先疏通、為孩子撐腰助陣
【爸媽看過來】 你重視夫妻間的溝通嗎?
第2章 在外面可以做到的事
〜養成品格、培養同理心〜
• 與孩子一同散步
• 在大眾交通工具上只站不坐
• 從職場打電話給孩子
• 處處都能算算數,處處都能做料理
• 不過分強迫孩子出頭
• 讓孩子認知社會的規範與現實的不留情面
• 教孩子用錢
• 養成喜愛戶外活動的孩子
• 親身體驗而不是紙上談兵
【爸媽看過來】 你們有家族相互支援的習慣嗎?
第3章 關於未來的展望
〜發揮孩子的潛力〜
• 親子共話未來的夢想
• 爸爸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 珍惜孩子的感性
• 想像孩子二十七歲時的模樣
• 善用「實現夢想的時間比」
推薦:馮光遠(自由作家)、黃建興(《生命中的美好陪伴》作者)、童嘉(繪本創作者)
前言
序章 爸爸力,了不得!
• 從「今天中午在學校吃些什麼」開始說起
• 從「我家的孩子辦得到」開始相信起
• 讓父親從猴子變大象
【爸媽看過來】 你們夫妻一天說多少話?
第1章 在家中可以做到的事
〜教導生活基本規範、建立信賴關係、培育自立與自尊心〜
• 按時回家、一週三次全家團聚餐桌吃飯
• 吃飯時多增加一兩樣菜色
• 五種食
• 必定吃早餐
• 假日與孩子一同下廚
• 在餐桌上聊自己的工作
【爸媽看過來】 你們夫妻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