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中國大陸的「經濟」,全書架構與經濟學總體經濟部分相似。
全書分四篇,主要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篇入門,以國民所得帳為基礎,先對經濟有個全面觀。中國大陸實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除了「市場機制」這不可見的手外,政府大陸經濟扮演「可見的手」。
第二篇需求面-說明實體經濟的需求面,討論公營營利單位的貢獻、外商的貢獻、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及貿易結構,並說明中國大陸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等。
第三篇供給面-討論實體經濟的供給面。生產要素、勞動,說明失業及所得狀況。
第四篇金融面本書以三章來討論經濟金融面,物價、貨幣政策及供需和匯率。
本書特色
1.系統:從總體經濟中實體經濟(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國際貿易)切入,有經濟架構來全面分析,具全面觀,且斷代明確,可知古鑑今。
2.實用:本書詳細介紹經濟的相關部會(第二章)、五年經濟規劃、(第五章)流程、城鎮化等。足供大學、碩士、企業人士使用。
3.易讀:以臺灣用詞為主,行文力求流暢,好讀易懂。
作者簡介:
●麥朝成
現職
中央研究院院士
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教授
淡江大學產經系特聘講座教授
美國多家期刊特約審稿委員
經歷
中央銀行監事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副所長、副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副教授、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合聘教授
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
臺灣區域科學會理事長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訪問教授
法國商管社會研究院訪問學人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社訪問學人
學歷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經濟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
著作
國際學術期刊論文150餘篇
葉秋南、麥朝成《貨幣銀行學》(五南圖書)
●伍忠賢
現職
真理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某上市電子公司獨立董事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博士(1997年)、經濟碩士(1985年)、國際貿易系(1981年),主修財務管理,副修行銷管理,興趣於策略管理、公司併購,具備科際整合的學術修養。
經歷
1985 年起,從基層做起,A & W速食店襄理,歷經工商時報專欄記者、泰山企業董事長特助、聯華食品財務經理,迄媽媽塔食品公司總經理,領導 170名員工反虧為盈。
最近經歷
2010年8月迄2011年7月,中央大學客家政經所兼任助理教授。
2009年3-6月,台北大學推廣中心 EMBA 學分班「行銷管理」課程教授
著作
圖解經濟學
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實務個案分析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實務個案分析
台灣企業24強
章節試閱
9 引進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士別三日
基於篇幅的考量,本章第一節延續第五章,說明中國大陸經濟制度與公營企業主管機關;本章的主體是外資在中國大陸「固定資本形成」(中國大陸稱為固定資「產」形成)過程中的地位,這題目在第一、二節中分
四階段說明;第三節,我們說明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即對外國「固定資本形成」的貢獻。大約在 2014 年,中國大陸將成「淨資本輸出國」,即對外資投資金額大於吸引外資金額;最後在附錄中,我們說明中國大陸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對外的投資,雖然自稱財務投資人,但有時卻有策略投資人的做法,想買下國外企業多數股權。
第一節 外資Ⅰ:導論與階段一、二
1979 年,經濟改革「開放」,開放是指開放外資到中國大陸投資(主要是指「固定資本形成」),至於公司收購類經營方式,開放時間較晚、門檻較高。
一、外資導論
在「改革開放」時,鄧小平知道國力不足,必須吸引外資(中國大陸簡稱引資)才能有足夠資金、技術、人才,以發展經濟。
(一)為何要找外資(why)
工業國家的人們比較難想像整個國家會缺資金、缺外匯(以進口國外機器),但是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開放時,可說是缺資金、缺外匯。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用國民所得方式去推衍「資金缺口」(即負儲蓄、S <
I)、貿易缺口(IM > EX),詳見表 9.2。
突破雙缺口的終南捷徑便是吸引外資。
(二)投資來源國(who)
外商的國籍呈現出「80:20 原則」,即「亞洲占八成,歐美占二成」,這原因也很簡單,即把中國大陸當成「世界工廠」。
1. 亞洲占八成
歐美在全球經濟分工中,主要扮演進口者角色,特別美國是「全球市場」。反之,亞洲扮演出口者角色,尤其是日本、亞洲四小龍。
基於比較利益原則,1980 年代,亞洲各國與地區掀起「利用中國」風潮,逐漸的,到了 21 世紀初,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工廠」。
前十大外國地區占外資金額九成。主要是港澳(約占 34%)、英屬維京群島(占 11%)、日本(9.45%)、美國(7.85%)、南韓(占8.38%)、台灣(占 9%)。
2. 歐美只占二成
以 2010 年為例,美國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 40.52 億美元、歐盟 27 國65.89 億美元,合計只占中國大陸外資一成。
(三)產業結構
以產業結構來說,2011 年可說是服務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後,服務業成為主流。
1. 工業
一開始,外資到中國大陸投資主要是「設廠」,接單生產再出口,因此工業是外資的主要投資產業。
2. 服務業為主
2004 年起,由於人均所得達到 2000 美元,消費力爆發,中國大陸逐漸成為「世界市場」之一。再加上中國大陸必須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即對會員國給予國民待遇,簡單的說,便是「開放」市場。因此,外
資在服務業比重逐漸提高,2010 年,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已達 48%。
(四)工業的產業政策
在引資的產業的選擇方面,從寬鬆到緊縮,分水嶺在第三階段。
1. 第一、二階段「來者不拒」
在第一、二階段時,因為「需錢孔急」,只要「撿到菜籃子的全是菜」,可說是來者不拒。像紡織業中的布料染整製程便是高污染(註:當時皆把廢水排到河裡)。
2. 第三階段「有選擇」
進入第三階段,由於中國大陸在全球引資方面已站穩腳步,有一定談判能力,因此 1995 年起,發改委、商務部推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希望外資能照中國大陸的產業政策走。
(五)地區性
「開放」依地區性順序可分為四階段,即「南東北西」,依序發展的原因是財力(包括外資金額)不繼,只能一次集中財力發展一個地區。前三階段的地區都在沿海,這是因為外資八成都是外銷代工業,需要鄰近港
口,以便出口到歐美日。
‧第一階段:華南(廣東、福建省)
挑這二省的原因是可以藉由港口設施健全的香港做轉運港去出口,此地區簡稱珠江三角洲(珠三角)。
‧第二階段:華東(江蘇省、浙江省)
當華南發展起來,接著是往北,發展江蘇與浙江省,主要是昆山市、蘇州市和上海市,簡稱長江三角洲(長三角)。
‧第三階段:華北(京津、山東省)
第三階段是在華北發展,主要是電子業,山東省是人口五大省之一,人口近億人,北京、天津(有河港)有大學,可仿照美國矽谷、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發展成大陸版的科學園區,例如北京的中關村。此地區稱為渤海三角洲(簡稱渤三角)。
‧第四階段:大西部(四川省為主,陝西省為輔)、中部基於地方的政治壓力,1996 年,國務院便擬定大西部開放計畫,並且有一些動作。但金額放大,主要是 2008 年開始,由於 2011 年年中,中歐鐵路預期會開通,3C 產品從重慶市搭火車到德國,只要 13 天;比上海市搭船省 14 天,而且運費也沒貴多少。
在 2004 年以來,廣東省由於「缺工」、「缺土地」,非常積極實施「產業升級」,最具體措施便是「騰籠換鳥」。把工廠土地比喻成「島籠」,把企業比喻成「鳥」,也就是把一些傳統產業的外商用地徵收,以
供高科技外商或都市發展之用。
總的來說,外資七成集中在沿海的華東(長三角中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華南(廣東省)和華北(山東省)。
(六)中國大陸在全球引資的重要性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布數字來分析。
1. 2010 年,新興國家成主流
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的 1.12 兆美元中,有 53% 流入新興國家,首度超過工業國家。
9 引進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士別三日
基於篇幅的考量,本章第一節延續第五章,說明中國大陸經濟制度與公營企業主管機關;本章的主體是外資在中國大陸「固定資本形成」(中國大陸稱為固定資「產」形成)過程中的地位,這題目在第一、二節中分
四階段說明;第三節,我們說明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即對外國「固定資本形成」的貢獻。大約在 2014 年,中國大陸將成「淨資本輸出國」,即對外資投資金額大於吸引外資金額;最後在附錄中,我們說明中國大陸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對外的投資,雖然自稱財務投資人,但有時卻有策略投資人的做法...
目錄
序
第一篇 入門
第一章 經濟產出
第一節 經濟實力
第二節 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各種衡量方式
第三節 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第四節 現況與展望
第二章 經濟政策的決策組織規劃與執行
第一節 經濟政策的決策組織
第二節 決策大權:中共中央
第三節 經濟與金融相關部
第四節 經濟制度與公營企業主管機構
第五節 經濟投入面的相關部會
第六節 經濟需求面的相關部會
第三章 經濟改革開放--經濟制度的變革
第一節 改革開放的原因
第二節 經濟改革的步驟
第三節 經濟改革的順序
第四節 需求面
第五節 供給面
第四章 地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改革階段專論
第一節 1979∼1991 年,公營企業一家獨秀
第二節 1979∼1991 年,公營企業發展進程
第三節 1992 年起,引進民營企業
第四節 2012 年起,國退民進
第五章 經濟政策的規劃與執行--以十二五規畫為例
第一節 經濟計畫
第二節 十二五規畫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十二五規畫的編製程序
第四節 十二五規畫的核心--城鎮化
第五節 經濟政策的執行
第二篇 需求面I
第六章 政府支出與財政收入
第一節 財政政策--政府支出與租稅政策
第二節 政府失靈─-兼論政府官員貪腐
第三節 公營企業的失靈
附 錄 菲利普--歐肯曲線的導出
第七章 消 費
第一節 家庭消費
第二節 人口對消費的影響
第八章 消費與儲蓄
第一節 消費結構
第二節 儲蓄行為
第三篇 需求面II
第九章 投資
第一節 固定資本形成
第二節 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後遺症─投資飢渴症
第十章 引進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第一節 外資投資Ⅰ:導論與階段一、二
第二節 外資投資Ⅱ─第三、四階段
第三節 大陸對外直接投資
第十章 國際貿易Ⅰ
第一節 國外需求對經濟的貢獻
第二節 國際貿易發展階段─導論與第一、二階段
第三節 國貿第三階段第一次期─2001∼2007 年的「促出口」政策
第四節 第三階段第二次期與第四階段─現況與展望
第十一章 國際貿易專論─全球化
第一節 全球化導論─專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節 中美貿易摩擦
第三節 中國大陸東協自定貿易區─區域經濟整合
第四節 兩岸間貿易投資─專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
第十二章 生產要素Ⅰ
第一節 土地供需第一、二階段
第二節 土地供需第三階段(2006年以來)
第三節 土地供需第三階段專論
第四篇 供給面
第十三章 土地供需
第一節 土地供需第一、二階段
第二節 土地供需第三階段(2006 年以來)
第三節 土地供需第三階段專論
第十四章 勞動供需初階發展
第一節 勞工政策導論
第二節 第一階段(1979∼2003 年)─專論勞動素質的提升
第十五章 勞動供需中高階發展
第一節 第二階段(2004∼2019 年)─專論藍領勞工
第二節 第二階段Ⅱ─基層白領與中高階人才
第三節 第三階段(2020 年以後)─全面勞工短缺
第十六章 資本與企業家精神
第一節 資本
第二節 貨幣政策對資金供給的影響─以 2010∼2012 年為例
第三節 企業家精神─以中小企業發展為例
序
第一篇 入門
第一章 經濟產出
第一節 經濟實力
第二節 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各種衡量方式
第三節 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第四節 現況與展望
第二章 經濟政策的決策組織規劃與執行
第一節 經濟政策的決策組織
第二節 決策大權:中共中央
第三節 經濟與金融相關部
第四節 經濟制度與公營企業主管機構
第五節 經濟投入面的相關部會
第六節 經濟需求面的相關部會
第三章 經濟改革開放--經濟制度的變革
第一節 改革開放的原因
第二節 經濟改革的步驟
第三節 經濟改革的順序
第四節 需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