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可說是本世紀無人不知的環保文學名著,而本書正是其作者瑞秋.卡森的傳記。書裡記述了瑞秋從小到老的生活歷程,以及她對家人、對大自然深切的情感與責任。
在母親的薰陶與帶領之下,瑞秋在書與大自然的環抱中,成長為熱愛文學的少女。這份對文字的感情,日後促使她將對海洋的了解與喜愛化為文字,介紹給普羅大眾,乃至終於催生了瑞秋影響世人最深遠的作品《寂靜的春天》。
這本傳記從瑞秋在美國賓州鄉間的少女時代,一直談到《寂靜的春天》所引發的激烈爭議,以及她與癌症奮戰的經過。從平易淺白的字句中,可以一窺這位影響二十世紀環保思潮甚巨的女性,如何在時代與個人、環境與個性的交互作用下,走出獨特的一生。
除了讓讀者更了解瑞秋.卡森這個人之外,書後也提供「相關保育組織」的網址,便利讀者進入幾個國際或美國的保育組織網站瀏覽一番,觀摩觀摩別人在保育這方面做了些什麼。
作者簡介:
琴吉.華茲沃斯成長於加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英文系畢業。華茲沃斯是一位熱心的環保人士,瑞秋.卡森和其他自然史作家的作品,都曾啟發過她。她喜愛在海邊或山上從事戶外活動,經常前往位於安薩波瑞哥沙漠(Anza-Borrego desert)的第二個家度假,享受她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也就是爬山與賞鳥。 華茲沃斯以淺白流暢的文字,如實地呈現這位環保先驅一生的轉折與思想演變,讓我們可以一窺這位影響二十世紀環保思潮甚巨的女性,如何在時代與個人、環境與個性的交互作用下,走出獨特的一生。 華茲沃斯的作品還包括《茱莉亞.摩根:築夢藝術家》(Julia Morgan: Architect of Dreams)、《約翰.繆爾:荒野守護者》(John Muir: Wilderness Protector)。同時,她參加一個寫作團體,教導年輕作家「創造性寫作」。她與丈夫住在加州的奧林達(Orinda)。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2000年8月中國時報開卷一週好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年輕的作家 1907-1919
✽ 我還記得,
我從來沒有失去對野外和整個自然界的興趣。
瑞秋從報紙的書評版剪下這篇文章。她瀏覽著第一段。
「瑞秋.卡森再一次做到了!這位安靜、害羞的女性,又寫出了一本關於大海的暢銷書。不過,修長美麗的卡森小姐,看起來不像會待在海邊的家裡。」
瑞秋凝視屋外。太陽剛剛升起,而小鳥已在松林裡啾啾鳴叫。潮水一波波拍打岩岸。瑞秋帶著採集樣本的瓶子,讓望遠鏡的帶子滑下頸項。她把褲管捲到膝蓋,然後戴上帽子。或許沒有人會認出她來,那麼她就能獨自探索潮池(tide pool)。
瑞秋.卡森出生於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正是杜鵑花和山茱萸(dogwoods)盛開的時節。她的出生地在賓州西部,距離大西洋數百英里的地方。瑞秋一生的最初二十二個年頭,一直住在亞利加尼河(Allegheny River)附近的一座農場裡。
瑞秋的父母在一八九○年代初相遇──由於對音樂的共同興趣而相互吸引。瑪麗亞.麥克林(Maria McLean)是一位長老教會牧師的女兒,畢業於賓州華盛頓市的女子學院。她擔任小學老師時,認識了羅勃.卡森(Robert Carson),當時他隨著教會四重奏到她居住的城市演出。他那寧靜的神態和黝黑英俊的相貌吸引了她。
他們在一八九四年結婚。按照當時的習俗,瑪麗亞放棄教書工作,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他們的女兒瑪麗安於一八九七年出生;兩年後,兒子小羅勃來到人間。
十九世紀即將結束時,卡森全家搬到一棟鋪著白色護牆板、有四個房間的屋子裡。屋子座落在一片占地六十五英畝(二十六公畝)的土地上,兩層樓的房屋沒有水電,佇立於靠近山坡頂端的地方。在亞利加尼河的彎道旁,躺臥著名為春谷(Springdale)的小鎮;那兒有蘋果樹和槭樹為木造房屋遮蔭,人行道上鋪著木板。
賓州的匹茲堡距離此地十五英哩(二十四公里)。煤礦、鎔鐵工廠和鋼鐵廠圍繞著這個城市,過去林木茂盛的鄉間,如今遍布著縱橫交錯的鐵道。
瑞秋出生那年,瑪麗安十歲,小羅勃八歲。瑪麗亞一直忙著照顧這個人口漸增的家庭。她到鎮上去賣雞和蘋果,子女的衣服大多由她親手縫製。她教授鋼琴,收取每堂課五毛錢的學費。瑪麗亞.卡森戴著鐵絲框眼鏡,穿著樸素的衣服,頸後梳起一個髮髻,看上去頗為嚴厲。事實上,她的個性含蓄而溫柔──她把這些特質傳給了瑞秋。
在瑞秋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羅勃在當地的電氣鐵路車站兼職,同時也做做保險和房地產。羅勃是一個談吐溫和,教養良好的人。有時他走路到火車站,搭火車去匹茲堡談生意。他可能隨身多帶一件白襯衫,好在半途換上。當時匹茲堡的綽號是「煙霧之都」(Smoky City),因為鋼鐵廠和燃煤工廠不分日夜地噴出漆黑的煤煙。
卡森一家跟春谷鎮上的人來往並不十分密切。他們是一個關係緊密的家庭,喜歡彼此作伴。財力能夠負荷的時候,他們就到春谷來,購買加工過的商品。卡森先生的收入不足以養家,於是他經常向銀行借錢。
到了瑞秋出生的時候,小羅勃和瑪麗安已經上小學了。瑞秋並不在意長久的獨處。她喜愛探索田野和樹林,走過涓涓流入亞利加尼河的一條條小溪。她走到哪裡,狗兒「糖果」就跟到哪裡。
午后的時光,有時瑞秋會坐在門廊上,等待小羅勃和瑪麗安回家。六隻貓狗在台階上打盹兒。聽聽兄姊講述他們在學校做的事情,曉得她自己也快要上學了,實在是件有趣的事。
每個孩子都要做家事。瑞秋到穀倉收集雞蛋,有時她甚至在四輪輕馬車裡找到一、兩枚雞蛋。她在農莊下方的冷藏小屋裡,用唧筒將水打入木桶,然後把水提進廚房。廚房是一個斜頂的小屋,緊靠在房屋後面。瑞秋有時幫瑪麗安剝豆莢,替晚餐做準備,有時則在燒煤的爐子上烤餅乾。她仔細聆聽瑪麗安談論著學校和朋友。
瑞秋的母親用客廳裡那台古老的直立式鋼琴幫學生上課。下一個學生通常不耐煩地在門廊上等待,手裡緊緊抓著古典音樂的書籍和鋼琴琴譜。
放學後,小羅勃拿著他的來福槍,到林子裡去打獵。有時他帶回松鼠和兔子之類的獵物作為晚餐。瑞秋痛恨哥哥射死野生動物。她希望他像媽媽。媽媽連屋裡的一隻蜘蛛也不會殺死,她只會溫柔地把牠從後門掃出去。
✽ 鋼琴課結束後,在吃晚餐之前,瑪麗安和小羅勃做功課時,瑞秋與母親經常到住所附近的林地散步。母親教她野花的名字,帶她認識住在樹林裡的動物。有時她們凝視蜜蜂在蜂巢旁飛進飛出,有時則於天黑以後溜到外面,尋找北斗七星和銀河。
瑞秋在農場四周找到許多鳥巢。她發現了蛇皮和羽毛,還有光滑、色彩豐富、值得收藏的石頭。客廳的壁爐架上放著一個響螺(conch shell)。瑞秋喜歡把它靠在耳邊,假裝聽到了大海的聲音。
瑞秋熱愛書本。這份熱愛和她對大自然的喜好一樣,主要源自她的母親。這家人在客廳有個圖書室,瑞秋兩歲時,瑪麗亞.卡森就開始讀書給她聽。不出幾年,瑞秋已能自己看懂簡單的書了。
到了晚上,全家人聚在廚房裡,在溫暖的爐火旁邊,傾聽瑪麗亞.卡森讀書。除了聖經故事,她還會讀《最後的馬希坎人》(注1)之類的古典文學。當時大家喜愛的故事還有《雀斑》(Freckles)。那是一本通俗小說,主角是一個喜歡大自然的孤兒。瑪麗亞讀書的時候,整個房間寂靜無聲,只有壁爐裡偶爾發出霹啪的爆裂聲。煤油燈的光線灑在書頁上,瑪麗亞優美的聲音使字句活了起來。瑞秋坐在那兒,幾乎喘不過氣來。她被帶到了另一個時空。她特別喜愛約翰.梅斯菲爾德(John Masefield)描述海洋的詩篇,像是〈海戀〉(Sea Fever)。這首詩的第一句是:「我必須回到海上,回到寂寞的海洋和穹蒼。」
許多個夜晚,這家人圍著鋼琴唱歌。有時他們玩巴棋戲(注2)。瑞秋讀過畢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所寫的動物故事。她曉得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兔子彼得、貓咪塔比瑟和(犬更)犬醃黃瓜(Pickles the terrier)。
有些晚上,姊姊裁衣裳時,瑞秋會在旁邊剪些紙娃娃,或是去看看哥哥在他的「房間」裡忙些什麼。他的房間是一個簾子隔出的地方,就在廚房裡,他睡在一張行軍床上。小羅勃用工具箱裡的電線和晶體組裝了一台收音機。偶爾,他會讓妹妹戴上耳機,聽聽匹茲堡的廣播節目。
六歲時,瑞秋進入了春谷小學。正如大家所預料,她是個用功的學生。在此之前,瑞秋的世界只有父母和兄姊,因此,說話溫柔的瑞秋跟老師處得很好,但是她跟同學在一起時,總是表現得很害羞,不容易交到朋友。
她有很多天沒去上學。瑪麗亞.卡森一聽說白喉、百日咳或麻疹開始大流行──當時這些都是嚴重的疾病──就讓瑞秋留在家裡,自己教她讀書。瑞秋聰明過人,輕易就跟上學校的進度。
瑞秋快滿十歲時,姊姊在家裡舉行婚禮。之後,身邊沒有了瑪麗安,瑞秋覺得更孤獨了。空閒的時候,她寫故事。不久,她開始為自己寫的故事設計書衣。她甚至做出可以握在手心的小書。瑞秋十歲的時候,她那充滿書本和大自然的孤絕世界受到了干擾。美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們離家前往歐洲作戰。報紙上和鎮民的談話全都集中在戰爭的消息。小羅勃加入美國陸軍的航空兵部隊。他在德州接受飛行員訓練。每天,瑞秋都去檢查信箱,等待哥哥的來信。全家人都為他擔憂,也為在外國打仗的其他美國士兵憂心不已。
在這段時間,瑞秋喜歡看當時很受歡迎的兒童雜誌《聖尼古拉斯》(St. Nicholas)。其中她最喜歡的專欄是小讀者投稿的〈聖尼古拉斯聯盟〉(St. Nicholas League)。有一天,瑞秋決定要為這本雜誌寫一個故事。她站在二樓臥室的窗前,凝視繁花似錦的梨樹。她該寫些什麼呢?這時,她想到小羅勃剛寄來的一封信,談到一個偉大的加拿大飛行員。瑞秋跳上她的床,開始振筆疾書。
「有一天,當他(這位加拿大飛行員)和一個同伴正在飛行時,一架德國飛機突然從一團雲的後面出現在他們面前。這兩架飛機開始互相射擊……。有好一會兒,沒有一架飛機中彈,可是很快的……這個加拿大飛行員的飛機,有一邊的機翼被射掉了一塊。飛機搖搖晃晃,他曉得若不立刻採取行動,飛機就會墜落。他明白,只有一個辦法,而他馬上就去做了。他沿著機翼往前爬,一寸一寸地挪動,直到抵達盡頭。然後,他讓自己掛在機翼翼梢,他的體重使飛機得到了適當的平衡。」
就在那一天,瑞秋完成了這個故事,並且把它寄給這份雜誌。《聖尼古拉斯》會不會選中她的故事呢?梨子收成後,又過了很久,一九一八年九月號的《聖尼古拉斯》來了,裡面有一篇的標題是〈雲端的一場戰鬥〉(A Battle in the Clouds),作者瑞秋.卡森,今年十歲,贏得的獎項為銀徽獎。這份雜誌寄給她十美元的獎金──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受到成功的激勵與母親的鼓勵,瑞秋寫出更多故事。不久,另外兩個故事也在《聖尼古拉斯》得獎與刊載。她為英文課寫了一篇關於《聖尼古拉斯》雜誌的作文。該雜誌的廣告部門以三美元多一點的價錢,買下這篇文章──每個字五分錢。瑞秋喜歡說,她在十一歲那年就成了專業作家。
注1:最後的馬希坎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曾改編為電影《大地英豪》。
注2:巴棋戲(Parcheesi),類似古印度二十五點棋戲的一種現代棋。
第一章 年輕的作家 1907-1919
✽ 我還記得,
我從來沒有失去對野外和整個自然界的興趣。
瑞秋從報紙的書評版剪下這篇文章。她瀏覽著第一段。
「瑞秋.卡森再一次做到了!這位安靜、害羞的女性,又寫出了一本關於大海的暢銷書。不過,修長美麗的卡森小姐,看起來不像會待在海邊的家裡。」
瑞秋凝視屋外。太陽剛剛升起,而小鳥已在松林裡啾啾鳴叫。潮水一波波拍打岩岸。瑞秋帶著採集樣本的瓶子,讓望遠鏡的帶子滑下頸項。她把褲管捲到膝蓋,然後戴上帽子。或許沒有人會認出她來,那麼她就能獨自探索潮池(tide pool)。
...
目錄
致讀者 琴吉.華茲沃斯
第一章 年輕的作家
第二章 生涯成形
第三章 初試啼聲
第四章 改變信念
第五章 揚帆出航
第六章 緬因州的小屋
第七章 終生不渝的好奇心
第八章 改變計畫的一封信
第九章 寂靜的春天
第十章 生命的循環
結 語 永遠的瑞秋.卡森
瑞秋.卡森年表
相關保育組織
文字出處
圖片出處
致讀者 琴吉.華茲沃斯
第一章 年輕的作家
第二章 生涯成形
第三章 初試啼聲
第四章 改變信念
第五章 揚帆出航
第六章 緬因州的小屋
第七章 終生不渝的好奇心
第八章 改變計畫的一封信
第九章 寂靜的春天
第十章 生命的循環
結 語 永遠的瑞秋.卡森
瑞秋.卡森年表
相關保育組織
文字出處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