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思維中年哲學大谷翔平劉伯樂離散的植物失智哈拉瑞讀冊選讀大夫訓練霸凌者pink藤本樹黃土水二戰八旗全書系66折起股市隱者
放入購物車

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約翰‧麥奎德|譯者:林東翰、張瓊懿、甘錫安

出版社:行路出版

出版日期:2016-03-03

ISBN/ISSN:978986918975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其他

頁數:336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光知道「料理」的科學,對於「滋味」,你只懂了一半。



同樣的食物進了不同人的嘴,為何感受差很多?
普立茲獎、國際專業烹飪協會大獎得主 約翰‧麥奎德 
這份調查揭露:我們「會嚐出什麼滋味」這件事,不只關係到「料理」的科學,也不僅涉及味覺和嗅覺等感官,它還受腦科學、心理學、演化、人體或食材的基因,甚至各地文化差異等影響,更重要的是:
這個能力持續演變中!

莊祖宜:
「這是我近年來讀過,最獲益良多的飲食類科普著作。」


◆我們的嚐味感官,如何因為求生本能,在老祖宗身上演變過來?
對現今的我們又有何影響?

◆辣的刺激其實是種不適感,獨獨人類喜歡,為什麼?
痛覺這事,如何左右我們的嚐味能力?

◆你喝咖啡嗎?人為什麼會「自討苦吃」?
這當中的分寸要怎麼拿捏,才能享受美食?

◆為什麼代糖吃起來,總感覺少了什麼,無法取代真正的糖?

麥奎德從我們老祖宗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談到一直進行的美食科學發展與今日的「老饕」革命。

他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像是:人的心智是怎樣把五種感官感受到的味道,和從人體代謝系統來的訊號,組合起來;甜食為什麼吃起來好吃,還有為什麼它們容易成癮;為什麼有些讓某人作噁的東西,對另一個人卻很美味;隱藏的味道知覺如何避開障礙,穿行到達我們的器官和系統;還有,今日大眾對於極端美食的迷戀,能說明大腦的什麼事情?

他精彩地結合了科學、古代神話、哲學和文學,提供大家一頓美味的知識饗宴,告訴大家至今發生中的,關於「嚐味」的各種故事,還有往後的幾十年我們的味覺會怎麼演變。

作者簡介:

約翰‧麥奎德John McQuaid

約翰‧麥奎德是記者,曾在全世界最大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學會的刊物《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華盛頓郵報》、《連線》(Wired)、富比世網站和《Eating Well》雜誌上出現。他為《紐奧良時報花絮報》(The New Orleans Times-Picayune)所做的科學與環境報導,預料到了卡崔娜颶風,並探討了全球漁業危機與外來物種問題。他與人一起做的報導《毀滅之路:紐奧良的破壞與超級風暴來襲》(Path of Destruction:Devastation of New Orleans and the Coming Age of Superstorms)贏得了普立茲獎,他的其他作品則拿過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生物科學學會和國際專業烹飪協會的大獎。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漫步自由市場》、《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合譯)、《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等書,並譯有《BBC知識》雜誌各類型文章。負責翻譯本書第一、二、三章。



張瓊懿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醫學生理學博士,喜歡藉閱讀來開拓視野,更樂於與人分享所聞、所學,因而熱衷於翻譯工作。譯有《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行路出版)、《生命的關鍵決定:從醫生決定到病人決定的時代》等書,並長期擔任《BBC知識》、《孤獨星球》等雜誌譯者。負責翻譯本書第三、七、八、九章。



甘錫安

學業結束後由科學界踏入「譯界」,現為專職譯者。曾擔任Discovery頻道與資訊雜誌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人》及《BBC知識》等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愛因斯坦1905》、《氣候創造歷史》、《現代主義烹調》、《獵光聖經》等。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正努力朝「全方位譯人」的目標邁進。。負責翻譯本書第五、六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李家維教授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莊祖宜 廚師、作家,著有《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陳淑華 作家,著有《島嶼的餐桌》、《彰化小食記》

葉怡蘭 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創辦人

———聯合推薦———

麥奎德探討了刻意操縱味道怎麼實質影響人類生活經驗的每個面向,從愉悅到痛苦、從歡樂到哀傷。這是一本令人驚嘆、具重大意義的著作,顯然值得一讀再讀。

——大衛‧博瑪特(David Perlmutter)醫學博士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揭開小麥、碳水化合物、糖傷腦又傷身的驚人真相...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摘自本書第八章:味覺大轟炸〕

食物好不好吃,與歡愉的感受有很密切的關聯。這種歡愉的感受通常在最初那幾口最為高張,但是愈吃就會愈感乏味。可是換吃個不同的東西時,那種歡愉的感受就會再度湧現。羅斯夫婦利用電極和大腦掃描,研究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完成這種感知之間的轉換。我們的胃在逐漸裝滿時,會啟動一系列荷爾蒙,將「停止」的訊息傳送到大腦負責調節食慾和歡愉的區域。這時,這些區域的神經細胞便不再處於興奮狀態。但是在我們的眼窩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有針對特定味覺、嗅覺等感官反應的神經細胞,它在關閉...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一章 出錯的味覺圖
科學證據讓這幅古早的味覺圖遠不如以往那般權威,說服力大打折扣,不過在烹飪界的某些領域還是見得著它的身影,包括品嚐咖啡和紅酒品嚐,這些領域把傳統與延續性看得和科學同樣重要。奧地利玻璃器具設計家克勞斯‧瑞德爾利用味覺圖創作出來的紅酒杯,設計了獨特的曲線,目的是要讓你喝的每一口紅酒都能碰到舌頭的正確位置,以散發出完整的酒香。

第二章 從古至今最關鍵的五餐飯
成人的大腦要消耗掉全身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他靈長目動物,則只需要十分之一)。理論上,這樣的身體構造看起來像糟糕透頂的搭配。...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