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這幾字都不足以形容這本書帶給讀者的衝擊。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祝禱演說撰稿人Dr. Joseph E. Lowery
我也不OK。珍妮.麥斯威爾的故事讓人感動之餘,能起而付諸行動,幫助別人。
──美國大聯盟亞特蘭勇士隊賽揚獎投手John Smoltz
這本書不是為那些軟弱的心而寫
珍妮.麥斯威爾經營一家加拿大最大的行銷公司,擁有一群可以讓她吹噓的績優股客戶;包括家樂氏加拿大公司(Kellogg Canada)、華特迪士尼集團家庭娛樂(前博偉家庭娛樂集團)(Disney(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加拿大卡夫食品公司(Kraft Canada)、吉列公司(The Gillette Company)和康寶濃湯公司等(Campbell Soup Company)。911事件發生時,進出紐約的交通工具全部停擺,她被困在癱瘓的紐約,為了返回她加拿大的家,她需要奮戰到底。
那件改變世界的恐怖事件讓珍妮染上憂鬱症,卻也成了帶領她前往非洲最黑暗的角落,尋找生命意義的催化劑。接下來發生的事像坐雲霄飛車,將她從寬廣豪華的家,帶往充滿愛滋病傳染和150萬名被拋棄孤兒的街上。她的故事誠實地呈現非洲現在悲慘的情況,她將帶你直搗非洲議題的核心。
「我不OK」(It’s Not Okay With Me以一種清新且充滿希望的方法,提供了有關於非洲的真相和精闢的見解,就算是經驗最老道的非洲旅行者也會再次大開眼界。事實是那些看起來沒有希望的地方,仍露希望,所有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的說出來:「我也不OK!」並且付諸行動。
作者簡介:
珍妮.麥斯威爾(Janine Maxwell),一九六三年出生於美國北安大略的小鎮。她是一個私生女,母親十五歲未婚懷了她,被趕出家門,後來,一對加拿大夫妻領養了她。
珍妮二十四歲就創立加拿大非常成功的行銷公司;歐尼斯行銷集團(Onyx Marketing Group)。在四十歲之前,她領導的這個行銷集團,已成為北美洲最著名的公司之一。
但是,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時,珍妮發現自己也在成千上萬逃離紐約的人群中。這個事件改變了她的一生,珍妮開始一段生命意義的思索與追尋。她的追尋之旅,最後來到非洲。她發現非洲遍地都是愛滋,飢餓和疾病。那些每天為生存搏鬥的非洲小孩,小孩身邊的母親和祖母,每一張臉都令她無法平息內心的激動。非洲之旅回來後,她將她的公司董事會會議室,改成一個救助非洲苦難的慈善中心。
珍妮.麥斯威爾和她的丈夫伊恩.麥斯威爾,關閉歐尼斯行銷集團,成立一個以信仰為基礎的非營利組織「非洲之心」(Heart For Africa),全力對非洲的飢餓、孤兒、貧窮及教育等問題,提供解決。四年來,已經有超過四千五百名,歐美的志工,經由「非洲之心」的安排,到非洲的馬拉威,肯亞及史瓦濟蘭,提供服務。
珍妮.麥斯威爾在二○○八年接受彰化高中圖書館呂興忠主任的邀請,第一次到台灣進行五天的會議與參訪活動,對於呂主任在高中推動國際化的努力,非常感動,因此除了將本書的中文版權捐出來,並且提供印刷費,協助本書在台灣的出版,希望售書的所得,可以幫助台灣青年學走出去,擴展國際視野。
譯者簡介:
呂亭詠,國立中正大學外文系一年級。生活是一個接一個的故事,串接而成,很複雜、很簡單、很乏味、很精采,未來仍將繼續寫著。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到非洲史瓦濟蘭,遇到很多講也講不完的故事。史瓦濟蘭回來,還來不及好好過第一個大學新鮮人的假期,就被這本書佔去大部分的時間。這是一本讓我第一次掉眼淚的書,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因它而感動,因它而改變,如我被感動被改變的一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令人震撼」這幾字都不足以形容這本書帶給讀者的衝擊。──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祝禱演說撰稿人 Dr. Joseph E. Lowery我也不 O K。珍妮.麥斯威爾的故事讓人感動之餘,能起而付諸行動,幫助別人。──美國大聯盟亞特蘭勇士隊賽揚獎投手 John Smoltz台灣品牌之父、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先生寫序推薦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列為人生必讀的一本書。史瓦濟蘭駐台大使 Njaboliso B. Gwebu女士寫序推薦
名人推薦:「令人震撼」這幾字都不足以形容這本書帶給讀者的衝擊。──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祝禱演說撰稿人 Dr. Joseph E. Lowery我也不 O K。珍妮.麥斯威爾的故事讓人感動之餘,能起而付諸行動,幫助別人。──美國大聯盟亞特蘭勇士隊賽揚獎投手 John Smoltz台灣品牌之父、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先生寫序推薦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列為人生必讀的一本書。史瓦濟蘭駐台大使 Njaboliso B. Gwebu女士寫序推薦
章節試閱
改變的力量我們看過貧民窟的小孩,他們的生活令人無法置信,是不應該存在的事實。現在,該去看看被穆利救出來,受到照顧與關愛的小孩。我們越過南方,經過赤道,沿著裂谷( Riftvalley),到達恩達拉尼( Ndalani)以及亞達( Yatta)新設立的兒童之家。接下來幾天,我們走訪兒童之家。我們坐在大樹的石頭上,寧靜的河裡有一隻河馬跟一對鱷魚夫婦,和我們一起聆聽一個接著一個流浪街頭的故事。孩子們輕聲說著悲慘的過去,我低聲的哭泣,但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流淚。那些過去的悲劇,已經完全落幕,現在,在穆利兒童之家( M C F),他們找到奇蹟。有個孩子說,以前在街頭會玩一種「遊戲」:年紀較大的小孩,晚上挑出一個年幼的孩子,往他身上潑灑汽油並且點燃。熟睡的小孩,被燃燒驚醒,在地上翻滾、哭泣,大孩子則在一旁邪惡的大笑,樂此不疲。說故事的孩子臉上,露出深深的恐懼。另一個孩子說,寒冷的夜晚,他被趕出簡陋的小屋,讓媽媽在屋內,出賣肉體換取金錢。每天早上,期待這些錢能換取食物,但期待常常落空,抽煙與酗酒,是媽媽忘記悲苦生活的唯一選擇。多一個弟弟,多一個妹妹,分得的食物就少一點,獲得的愛也少一些,但毒打卻不曾少過。當孩子不乖,會像小豬一樣,被倒吊在樹上。媽媽的男人,用粗大的棍子毒打他們,一旁的媽媽,則狠心往他們身上,潑著一桶一桶的冰水。絕望的孩子只有逃到街頭,一切才有可能停止。
一個小男孩告訴我:「六歲的時候,媽媽決定把我獻給撒旦( Satan)。
」接著他沉穩的說著:「一年後,我第一個殺的人,是一個小孩。」這個故事像一部驚悚片,令人無法置信。我正注視著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眼睛,他殺過人,崇拜撒旦,像惡魔般活著,直到被穆利發現才改觀。聽完這個十七歲少年的故事後,我非常憤怒。不是因為他,不是因為他的媽媽,也不是因為他崇拜撒旦的儀式;我對上帝生氣!上帝竟容許這種事,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為什麼?我在教堂、教會學校所知道的上帝,是個慈愛的天父,愛著祂的子民。現在,我不相信了。祂根本不在乎,否則怎麼會讓這種悲劇發生?悲劇發生時,上帝又在哪裡?我回到房間,鎖上門,在房裡來回踱步,為避免別人聽到我的狂叫聲,我抓了個枕頭,一頭埋進裡面,大吼大叫。然後,我拿起了筆用潦草的字跡。再一次的,我寫了一首詩,宣洩我的憤怒:上帝你在哪裡?喔!上帝,祢怎麼能讓這悲劇發生?祢怎麼可以讓邪惡的力量,偷走一個六歲的小孩?祢怎麼可以讓這些小孩被遺棄?祢的愛在哪裡?祢慈愛的雙臂在哪裡?天使都到哪裡去了?祂們都在做什麼?天使忙著保護我安全開車到辦公室嗎?天使忙著幫我完成商業會議報告嗎?天使忙著傾聽我祈禱女兒受傷的腳快好嗎?讓我出車禍吧!讓我生意失敗吧!讓我女兒的腳自然恢復就好!上帝啊,我願意交給祢所有的守護天使。讓祂們去保護那些孩子。我向您乞求。保護那些孩子。他們沒做錯任何事,而我卻做錯很多事。上帝啊,請保護那些可憐的小孩用祢的天使保護他們,那些有著最大翅膀還能溫暖撫慰的天使。上帝啊!請灌溉祢的愛,並把我的那一份也給他們。我向您乞求。我到底在哪裡?我住在一個又大又漂亮又安全的家。我在世界上最好的餐廳吃飯。我開保時捷,我有兩個小孩。我環遊世界。我是一所好教堂的信徒,當我需要時,它總給我適時的加油。原諒我吧,上帝!我到底在哪裡?當小孩流落街頭時,我到底在哪裡?當他們沒有食物吃時,我到底在哪裡?當他們被強暴被毒打時,我到底在哪裡?原諒我吧,上帝!因為我有罪。祢到底要我做什麼呢?上帝!告訴我吧,我向祢乞求。祢到底要我做什麼呢?
幾天後我遇到大衛( David),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長得很英俊。八歲的時候,父親因為結核病去世,酗酒的母親,每天毒打八個小孩。她在接客時,把孩子趕到屋外,留下他們在黑暗中哭泣。母親必須製造販售,違法的布瀘威酒(brewe)來貼補家用。她常被抓,在監獄待好幾個禮拜。大衛九歲時,他決定離家,到街頭流浪。我問他,為什麼到街頭流浪?他告訴我,愛。我的眼淚落了下來。
他告訴我:「為了在街頭生存下去,什麼事都得做,偷竊,抽大麻,吸食強力膠以及打架,無所不做。」他開玩笑的說:「我是一個很壞的孩子,警察叫我們『街頭惡童』,警察會用球棒,打到我們失去意識,倒在血泊裡,希望我們就此死亡。更糟的是,警察逮捕我們後,先把我們關起來虐待幾天,再帶到少年看守所。少年看守所是國家的監獄,進來的小孩,至少關三個月,直到確定悔改。那裡的小孩,從牙牙學語不會走路到十六歲都有。我們所犯的罪除偷竊,還有在走廊睡覺,官員來訪時警察做清街整肅在街上亂吼、亂跑。」大衛在十六歲前,四次進出少年看守所,是個不折不扣的“壞胚子”。除了警察,小男孩還要擔心其他大男孩追打小男孩,一旦被抓到,大男孩還會輪暴他們當作娛樂。一開始,大衛不相信,擁有財富與地位的穆利會降低身分,和他們這群「敗類」相處。直到他看到穆利到街上,與街童一起踢足球、談天,聆聽他們的問題。大衛有些朋友,跟隨穆利到他的兒童之家後,人生從此大改變。
1992年大衛永遠離開街頭,現在,他已完成大學的學業,成為肯亞的社會工作者。有一天,我和大衛及幾個兒童之家的人,去探望所謂的「街頭惡童」。
那是我一生中最糟的一天。往少年看守所的途中,穆利溫和的叮嚀我:到看守所不能照相,不能跟裡面的小孩,有任何肢體、言語上的接觸,不能做任何違反探監規定的事。因為少年看守所,不允許別人進入,特別是外國人。但今天不一樣,今天是穆利兒童之家十五週年紀念日,很多兒童之家的小孩,來自這個少年看守所。穆利想要和牧師以食物、音樂,祝福這座看守所,並慶祝穆利兒童之家,邁入第十五年。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不實際。看守所的孩子,經常挨餓,我們一整天都在準備食物,不停的煮飯、烹調。
馬太福音( Matthew25)寫著:「給挨餓者以食物,給病弱者以慰問,給貧困者以衣物,給牢獄者以探視。」我做到這個了!但雅各第一章
二十七節( James1:
27)又說到:「人們應要照顧身陷悲苦的孤兒及寡婦。」我內心很疑惑痛苦,為什麼現在是孤兒們去探監?為什麼是孤兒們在準備食物?這些都不是聖經裡的真意,但我卻在今天親眼目睹。我們進入一座水泥建築,裡面有一個不到三百六十英尺的院子。管理員知道我們要來,所以院子清掃的很乾淨,連少年看守所裡的小孩,也都比平日穿戴整潔。我知道這個狀況後,非常震驚。他們的褲子、制服,沒有鈕釦或拉鍊,這還是「比較整潔」的衣服,太陽下山時,溫度會降到華氏六十度(攝氏十五度),但沒有人穿著溫暖的毛衣,或是可以保暖的長袖衣服(我快不能呼吸)。
照看守所規定,我們坐在離小孩十五呎遠的地方,穆利以及兒童之家的孩子為看守所裡的小孩彈吉他,唱歌跳舞,跟獄童講述他們過去的經驗,祈禱上帝解救他們,改變一切,並給他們希望。少年看守所裡,最小的小孩,令我不敢置信的只有五歲。表演結束時,天色已黑,我們還有一點時間,發食物給這些孩子。排在最前面等食物的人,我的天啊,竟是看守所的侍衛和他的家人。當我拿起一個坑坑疤疤的錫碗,我驚訝得差點拿不住碗。老天!他們的碗盤不曾清洗,坑坑疤疤的裂縫,總是卡著菜渣或飯粒。我們給少年看守所的孩子,每人一大碗足夠三個美國成人吃的蔬菜泥、肉類,還有兩大塊印度麵包。當把食物拿給每個小孩時,我試著碰觸碗下的那一雙手,努力的用眼神傳達,我們是愛他們的眼神。太陽落下,天氣變冷了。我顫抖著,但不是因為寒冷。我請大衛說說,小時候在少年看守所裡的事。我們站在一起,往牆上同一個方向凝視,我看到的是一面牆,而他看到的是過去。他緩緩的說,仿若每一個說出的字,都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像看著一部正在播映的電影。
「我很小的時候,就住進少年看守所。我是一個壞男孩,那裡的人們更壞」。
像個精明的孩子,他偷偷窺探四周,繼續說:「你看那個男的,在那裡站崗,跟你打招呼的那個,他是裡面最壞的,也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人」。
他開始描述少年看守所,一開始,他的敘述都很簡短,沒有說太多的細節,沒有說那些不該說的事。後來,他說出了小時候在少年看守所裡發生的事。看守所的獄卒,會把監獄裡的女孩帶回家中,和其他獄卒輪暴她,晚上再把女孩帶回監獄;但是,如果女孩有太多的抵抗,或是獄卒特別想凌虐人,她會被丟到男生監獄。每間男女孩的牢房擠了三十到四十個人,睡覺的地上都沒有鋪上墊子或毯子。男監的地板上,本來有個要當廁所的洞,後來遭破壞。於是他們就像動物搬,在牢房內大小便。大衛告訴我,他們經常整天沒吃東西,好一點,一天可以吃一餐玉米麥片粥,不可能吃到肉,也很少吃到蔬菜。少年看守所裡充滿寒冷、病痛、飢餓,而他們全都是孩子。我問大衛,在少年看守所裡最糟的是哪一天?他告訴我,他有一個朋友在牢房上吊自殺身亡。或許對他的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結束。
「這是一個好的結束」,真的嗎?我看著牆邊,依偎擠成一團,吃著食物的孩子。我問大衛,看守所現在是否有改變?可能再發生這些殘暴的事嗎?他回頭看看「最壞的男人」,說:「我們只能為他們祈禱,這裡不可能有任何改變,這群孩子不該在這裡。」監獄大門已經鎖上,我們該離開了。我想要嘔吐,我想要大叫,我想要大哭。我無法繼續面對一切。我看著牆壁上,肯亞政府的標語海報,寫著:「向女性割禮說不」( Say Noto F G M),這是最後一擊,我的心被撕裂,不斷的淌血。隔天早上,我在孩子的歌聲中醒來,一開始十分微弱,但後來越來越多的聲音加入,聽起來像是天使的合唱。我起身下床,沿著歌聲走去,看看這一群天使。當我踏出房間,不確定該往哪走,每個方向都是小孩的歌聲。我隨便選了一邊,沿著歌聲走下去。一組小孩,正合唱著早晨的聖歌,歌聲中的愛,把我完全喚醒。他們容光煥發,流露幸福的唱歌,身體隨著歌聲擺動。他們如何在經歷這麼多災難後這樣唱歌?他們怎麼做到的?等到合唱結束,我走到一個小女孩身旁,問她,是什麼讓她如此開心,充滿喜樂?她露出大大的微笑,看著我說:「我們唱歌給耶穌聽,祂是我們的父親,也是我們的全部,祂給我們快樂,所以我們唱歌給祂聽」。
第一次到非洲的旅行結束,我到回家了,回到親愛的丈夫,可愛的小孩身邊,住在高級的房子,開著寶馬( B M W),繼續做著我的大生意。但是我想我會死掉。
改變的力量我們看過貧民窟的小孩,他們的生活令人無法置信,是不應該存在的事實。現在,該去看看被穆利救出來,受到照顧與關愛的小孩。我們越過南方,經過赤道,沿著裂谷( Riftvalley),到達恩達拉尼( Ndalani)以及亞達( Yatta)新設立的兒童之家。接下來幾天,我們走訪兒童之家。我們坐在大樹的石頭上,寧靜的河裡有一隻河馬跟一對鱷魚夫婦,和我們一起聆聽一個接著一個流浪街頭的故事。孩子們輕聲說著悲慘的過去,我低聲的哭泣,但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流淚。那些過去的悲劇,已經完全落幕,現在,在穆利兒童之家( M C F),他們找到...
推薦序
以推動慈善公益活動國際化來品牌台灣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過去台灣因為長期的努力與累積,在資訊科技領域的表現受到的肯定,讓台灣成為全球 I T產品的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其中 Acer、 Asus、 H T C等台灣跨國企業更成功讓自有品牌站上國際舞台,成為品牌台灣的最佳代言人,藉由來自台灣優良的品牌產品,更在海外有效提升了台灣的整體形象。除了這些來自台灣跨國企業具體有形的優良品牌產品有助於品牌台灣外,許多無形的力量對於推動品牌台灣的助益與影響力更為深遠,其中,我認為慈善關懷正是推動品牌台灣重要的力量之一。如慈濟等來自台灣的公益慈善團體,多年來除了在台灣推動各項慈善工作外,並且積極邁開國際化的腳步,整合各地的資源,在國際上推動慈善關懷的工作,如慈濟救災總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隨後援助物資即立即補上,速度與效率均讓人深感佩服,這也讓來自台灣的公益慈善團體聲名遠播,無形之中為品牌台灣加分。不僅如此,台灣也以其在資訊科技產業的優勢,透過推動 A D O C2.0( A P E C數位機會中心第二階段)計畫協助許多有需要的國家縮減數位落差並創造數位機會;此外,更有許多來自大專院校的資訊志工,前往許多國家協助弱勢團體,這類公益活動也在國際上普遍受到肯定,成為推動品牌台灣的一大助力。特別的是,2008年,我的母校-彰化高中在圖書館呂主任策劃下,他帶領彰中學生前往非洲史瓦濟蘭擔任資訊志工的活動,這二十名彰中學生第一次出國,不是去日本,不是去美國,而是到充滿疾病與貧窮的非洲大陸。他們勇於踏出豐腴安逸的生命,帶著熱情與希望,去幫助史瓦濟蘭的學童與社區,著實勇氣可嘉。尤其,學生在返台後,參與此次活動的心得還被外交部張貼在官方網頁與各界分享經驗,我看到他們此行拓展了國際視野,也留下了一生難忘的回憶,很為他們感到高興。也因為彰中此次參與史瓦濟蘭志工活動的過程中,感動了遠在美國亞特蘭大的 N G O企業家珍妮女士,此次她在台出版本書,特別捐出中文版稅給彰中「施振榮實驗與創作基金」,日後將專款用於協助更多台灣的高中學生赴海外參與資訊志工活動,讓台灣高中學生能像歐美高中生一樣,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拓展國際視野的機會。珍妮女士,從一個被領養的私生女,靠著自己的努力,二十多歲就創立加拿大很有名的行銷公司,成為人人稱羨的成功企業家。可是,在親身經歷紐約世貿大樓九一一攻擊事件後,她的人生觀開始改變,她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不久,她關閉公司,全心投入經營「非洲之心」的國際志工組織。
本書紀錄了她的出生,她的奮鬥,還有她後來創立「非洲之心」國際組織,為非洲貧病兒童從事志工救濟的過程。經過她的努力,幾年來已經有超過四千名歐美人士,進入非洲貧窮的地區,救濟當地的孤兒貧童。她也呼籲台灣的讀者,共同關心非洲貧病兒童的問題。從書裡,我們可以學習她的惻隱之心,尤其在同情、不忍之後,馬上付諸行動,改變非洲貧童命運的作為,更值得大家效法。我也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傳播出更多善的種子,讓世界多一點光明,少一點黑暗;多一點希望,少一點痛苦。
以推動慈善公益活動國際化來品牌台灣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過去台灣因為長期的努力與累積,在資訊科技領域的表現受到的肯定,讓台灣成為全球 I T產品的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其中 Acer、 Asus、 H T C等台灣跨國企業更成功讓自有品牌站上國際舞台,成為品牌台灣的最佳代言人,藉由來自台灣優良的品牌產品,更在海外有效提升了台灣的整體形象。除了這些來自台灣跨國企業具體有形的優良品牌產品有助於品牌台灣外,許多無形的力量對於推動品牌台灣的助益與影響力更為深遠,其中,我認為慈善關懷正是推動品牌台灣重要的力量之一。如...
目錄
目次
施振榮序史瓦
濟蘭大使序作者序
臺灣版序
譯者序 從非洲出發
呂興忠序 獻給台灣高中生的一本書
本書簡介
第一章 九一一:改變世界的一天
第二章 病床上的聖誕節
第三章 一個叫坎特瓦(Kantwa)的男孩
第四章 一個叫做吉松郭(Kipsongo)的地方
第五章 改變的力量
第六章 重回生活,重回現實
第七章 莉莉安小女孩
第八章 金牛犢
第九章 死蔭的幽谷
第十章 你能接受嗎
第十一章 領養的精神
第十二章 坐以待斃
第十三章 非洲之心組織
第十四章 珍布蘭尼酋長
第十五章 最後的想法
第十六章 繼續向前:二○○九年再版的話這本書不是為那些軟弱的心而寫
目次
施振榮序史瓦
濟蘭大使序作者序
臺灣版序
譯者序 從非洲出發
呂興忠序 獻給台灣高中生的一本書
本書簡介
第一章 九一一:改變世界的一天
第二章 病床上的聖誕節
第三章 一個叫坎特瓦(Kantwa)的男孩
第四章 一個叫做吉松郭(Kipsongo)的地方
第五章 改變的力量
第六章 重回生活,重回現實
第七章 莉莉安小女孩
第八章 金牛犢
第九章 死蔭的幽谷
第十章 你能接受嗎
第十一章 領養的精神
第十二章 坐以待斃
第十三章 非洲之心組織
第十四章 珍布蘭尼酋長
第十五章 最後的想法
第十六章 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