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本書,再也不需要買其他故事書!
故事是老祖宗傳下來最簡單的教育方式。
透過故事,可以傳達許多訊息,甚至可以到達改變行為的驚人效果。
對孩子來說,大人過多的教誨很難理解,卻能對美妙的故事輕易產生共鳴。
孩子在聆聽故事時,無形中就學會了安靜與專注;仰望的小臉蛋透露的純真,就像白紙般任由故事上色。當故事如風般吹拂進入孩子的心中,慢慢地沉澱、發酵,令人欣喜的轉變就會發生。
本書包含了80個故事,為了方便查閱,故事已依照對應的行為類型分類。譬如不誠實、懶惰、捉弄他人、霸凌等,還包括收拾整理等日常生活情況,搬家的經歷,以及分離焦慮、恐懼和噩夢、疾病和親人去世等問題和困境。
如果書中沒有你需要的故事,書上還教導編故事的基本原則,以及如何說故事的技巧。有了這本書,再也不需要買其他故事書,因為你就是最好的故事書靈感來源!
想不想快點體驗故事的魔法呢?故事驚人的力量,等著你去發現!
作者簡介:
蘇珊.佩羅(Susan Perrow)
出生於澳洲,是將生命奉獻給故事的熱情教師,有「故事醫生」的稱號,善於用故事改變負面的行為。在長達30年的教學資歷裡,從事過幼兒教育、教師培訓和鼓勵說故事。她在世界各地舉辦故事工作坊和討論會,足跡遍及非洲、歐洲、美國、亞洲。
蘇珊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創立了拜倫灣華德福兒童中心,之後並在非洲肯亞和南非擔任了八年幼兒教育的教師訓練。現任拜倫彎家長照護協會諮詢委員。
《故事是教養的魔法棒》(Healing Stories for Challenging Behaviour)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深獲好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副主任 林麗真
最受兒童歡迎的說故事達人 胖叔叔(陳銘驤)
故事屋創辦人 張大光
說故事的大人要不斷更好,孩子才會更好
說故事達人、兒童美術館說故事志工 胖叔叔(陳銘驤)
人與人,面對面,共享說故事的時光,這實在是一種太美妙的人類活動。自四十歲從軍中退休後,我意外成為一年要說三百場故事的志工胖叔叔,我完全體會並且認同本書作者蘇珊‧佩羅所形容的「故事之光」。正因為故事散發出奇妙的魔力之光,讓我獲得孩子和家長們的喜愛和肯定,彼此間建立了溫暖而愉悅的情誼,不僅在台灣許多地方,包括育幼院、醫院、圖書館和兒童美術館,就連才首次造訪的馬來西亞,都因為故事之光的神奇力量,讓我和當地大小朋友們歡樂又融洽。
現在愈來愈多的家長相信,為孩子說故事的妙用多多,專家學者們也說,聽故事會讓孩子們更聰明、有智慧、愛閱讀、會思考,而且親子共讀又可增進親子關係。的確,為了讓孩子更好,為孩子說故事一定比放任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更有益處,不過,為孩子說故事的大人自己也要不斷更好,才會讓聽故事的孩子更好;如果我們希望透過說故事來幫助孩子,就一定要讓說故事先為我們自己帶來幫助,例如快樂、自信、肯定和成長,而作者在本書中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在說故事裡的自我成長之路──就是創作具有療癒功能的故事。
故事的魔力
身兼母親和幼兒教師雙重身分的作者,在本書中道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創作實例,展現出對孩子的教導魔力!例如,鞦韆的安全帶變成故事裡的「魔法帶」,讓原先不想被綁住的小女孩欣然繫上,因為這樣才能變成小公主飛起來;還有,透過故事的想像力,尿尿變成了瀑布,讓小男孩願意接受爸爸的挑戰,盡力使「瀑布」直入馬桶,從此再也不會對不準,尿得到處都是。
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精靈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單親的爸爸常常會發脾氣,奶奶告訴他是因為小精靈沒來家裡幫忙做家事,小男孩出門到處找,直到貓頭鷹告訴他,要站在月光下的湖邊,對著湖水唸出謎語:「小精靈,快出現,看進湖裡我發現……」於是,小男孩在湖裡看見自己的倒影,發現自己就是小精靈,於是他回到家裡,在晚上悄悄地幫忙做家事,再進房睡覺,等爸爸起床後一看,快樂地大叫:「小精靈來過了!」
當作者為她兒子說完這故事以後,竟然發現她兒子也開始連續好幾個月在晚上偷偷起床,刷刷洗洗地做家事,而她也會在早上快樂地說:「噢,小精靈來過了!」這些往事成為作者和兒子之間多年後快樂的回憶,這就是故事的魔力。
創作故事也許不容易,但值得嘗試
本書針對許多孩子可能會出現的行為,如「無聊、抱怨、不誠實、鬼鬼祟祟、不尊重、不愛惜、貪心、不願分享、急燥、缺乏耐心」等,列舉出對應的療癒性故事,讓讀者可以直接參考運用,而作者也提醒大家,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所帶孩子的一切,所以自己正是可以為孩子量身創作故事的最佳人選。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故事創作的三項結構:「隱喻、情節和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各個故事的結構,進而練習針對孩子的需要,向著創作故事之路邁進,讓我們在說故事上更能夠自我成長。
或許我們一開始會對創作故事有些遲疑卻步,但正如作者所說:「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故事家,希冀能有嶄露頭角的機會。」說故事在傳遞自身家族故事及文化價值觀念上,都可以發揮重要的功能,而創作故事更能讓我們進入自我開發及肯定的新層次,的確值得所有愛好說故事的大朋友好好地嘗試及探索,讓自己成為受到大小孩子們喜愛的故事家。
請相信,說故事不僅是為孩子好,更應該要先讓我們說故事的大人更好;我們能夠更好,孩子們才會更好。
名人推薦: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副主任 林麗真
最受兒童歡迎的說故事達人 胖叔叔(陳銘驤)
故事屋創辦人 張大光
說故事的大人要不斷更好,孩子才會更好
說故事達人、兒童美術館說故事志工 胖叔叔(陳銘驤)
人與人,面對面,共享說故事的時光,這實在是一種太美妙的人類活動。自四十歲從軍中退休後,我意外成為一年要說三百場故事的志工胖叔叔,我完全體會並且認同本書作者蘇珊‧佩羅所形容的「故事之光」。正因為故事散發出奇妙的魔力之光,讓我獲得孩子和家長們的喜愛和肯定,彼此間建立了溫暖而愉悅的情誼,不僅在台灣...
章節試閱
想像力的精神食糧
曾經有位年輕的醫生報名了我的說故事課程。在自我介紹時,輪到他說明為什麼要參加這個課程,他敘述自己在讀了六年醫學院後,心靈乾癟得像是「梅子乾」。他希望透過學習講故事,再度活化自己的思維,重新變成多汁的「鮮梅」,甚至回復童年時的靈活。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從一個簡單的故事開始——胡蘿蔔的一生,用胡蘿蔔種子和一根真胡蘿蔔作道具,他進步到能講出許多精彩生動的故事,甚至能夠編故事。後來,這位醫生竟成了小朋友最喜歡的醫生。他的診所裡總是有個為小病人準備的「故事袋」,他會從袋中拿出道具:紙青蛙、小娃娃、發亮的鵝卵石等來說故事,讓孩子放鬆。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的想像力很容易枯竭。就像肌肉一樣,不使用就會萎縮,需要鍛鍊才能恢復強健。我所受的中學教育著重於科學和理性思考,老師很少刺激我日漸萎縮的想像力。成年後,我才利用閱讀和創作詩歌與故事來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在澳洲南十字星大學任教時,我都會建議參加說故事課程的學生,每天都讀一篇童話故事。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想像力也像「梅子乾」,我建議你可以從這本書中挑選十個故事,每天讀一篇。雖然這些故事主要是為孩子而寫的,但是你會發現,故事中生動的比喻和充滿想像的旅程也會豐富你的心靈。如果你覺得這種作法很有效,就可以去讀更多的故事,童話故事或是成人故事皆可,也可以閱讀類似《魔戒》的奇幻小說,或是參加說故事或寫故事的課程。
另外,大自然也是激發想像力的好方法。當我構思故事時,大自然給了我許多很棒的想法。在我寫作遇到瓶頸時,穿越樹叢,漫步沙灘,在公園或花園裡閒坐等體驗,都會啟發我的想像力。有時候甚至不需出門,只要透過窗戶看看樹枝,看看樹皮的紋理、萌芽的葉子、晶瑩剔透的雨滴,都能激發我創作故事的靈感。
大自然有一種潛力,可以放鬆身心,洗滌心靈,賜予我們力量,達到啟發的作用。大自然重建了我們與內心世界的連接。尤其是在創作兒童故事的時候,我常需要置身於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之中,對生命的神奇和美好保持開放的胸襟。
建立對故事及自己的信心
成人缺乏豐富想像力通常是因為懷疑——懷疑故事對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和相關性。我曾因為想做說故事的研究,而向當地大學申請獎學金,主任的第一個反應是嘲笑,接著他提出質疑,要求我證明這個主題具有研究價值。多年之後,在我的碩士畢業典禮上,他與我握手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他從原本的懷疑,逐漸轉變到真正關切這主題。不久之後,「說故事」還被列入學校課程。
在課堂上我常常會聽到懷疑的聲音。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媽媽,在與小組成員分享時對我們述說她的經歷,她曾經認為這些「故事和想像的東西」很荒謬,但是作為科學研究者,她決定用實證來檢驗。一個星期前,她和孩子在公園玩,她無意中聽到一位老奶奶和小孫女在鞦韆旁爭吵。奶奶要求孫女繫上鞦韆的安全帶,但是孫女不願意,於是奶奶不肯推動鞦韆,孫女只好坐在鞦韆上哭。奶奶說,如果不繫安全帶,可能會摔下來,還會摔斷手,最後住進醫院,而媽媽會很生氣。
這位心理學家媽媽沒有採取說教的方法,而是在腦海中尋找有想像力的解決方案。忽然間,她有了個創意。她上前問奶奶是否可以幫忙。得到允許後,她看著小女孩說:「妳知道嗎?這個鞦韆有一條魔法帶。如果妳繫上魔法帶,妳就會變成小公主,魔法帶會讓妳飛得高高的!我可以幫妳繫上嗎?」這時候,小女孩停止哭泣了,眼睛睜得大大的,點頭同意了!這個媽媽幫她繫上安全帶,奶奶開始推鞦韆,奶奶與孫女之間的衝突消失了。心理學家媽媽很驚訝,也不再懷疑「想像力」的作用了。
人們懷疑的態度通常也包含了對自己創造力的懷疑。有個四歲的男孩總是無法對準馬桶,尿得到處都是。爸爸很煩惱,不論怎麼教都沒有用。後來這位爸爸上了「比喻的魔力」課程之後,他只是使用了「瀑布」這個有畫面的詞,而不是用「直接尿進馬桶」這種抽象的語句,孩子居然馬上接受了挑戰,讓「瀑布」直直流入馬桶——而且每次都對準了!爸爸很驚訝換個用語的效果,也很滿意自己初次的創造力成果。從這次簡單的比喻遊戲之後,這位爸爸為兒子和女兒編了許多睡前故事。後來他說不但因此增進了親子關係,想像力也變得更豐富。
第十章 不誠實或鬼鬼祟祟
阿蘭西和雕像
阿蘭西系列故事起源於西非,隨著從非洲運送奴隸到美洲的過程,傳到了加勒比海群島。這些故事也稱為蜘蛛的故事——因為「阿蘭西」是蜘蛛人!今天加納阿善提族(Ashanti)的人們還在講述克庫.阿蘭西的故事。世界各地也流傳著主題類似而主角不同的故事:法屬西印度群島、美國南部和東非地區的故事主角是兔子;在奈及利亞,烏龜是專愛搬弄是非的角色。阿蘭西/蜘蛛的故事是適合六~十歲孩子的精彩故事題材,這與電影裡流行的蜘蛛俠的角色是非常有趣的對比。在不同的社群裡,並非每個人都做著別人認為他該做的事,這就是阿蘭西這個人物形成的原因。阿蘭西這個蜘蛛人很懶惰,不誠實而且很貪婪。他有很多頑皮的花招,既可笑又可愛。他的貪婪和不誠實通常都會受到懲罰,而幽默則貫穿著整個主題。下面這則故事就是阿蘭西得到應有懲罰的例子。
從前從前,克庫.阿蘭西住在一個非常團結的小村子裡。有一天,村長召集了村裡所有人,他提議建個農場,這樣發生飢荒的時候大家就不用挨餓了。每個人都贊成這個主意,除了阿蘭西,他說自己生病了。無論什麼時候,不管誰叫他到農場去工作,他都會裝病。
每個星期五是到農場工作的時間。沒有阿蘭西的參加,農場裡的工作也照樣進展,阿蘭西每次都撒謊說自己病得太重,無法工作。接近收獲的時候,村長和村民發現有人在偷農場裡的東西。每次去農場,他們都會發現,有人摘走了一些蔬果。失竊的消息很快在整個村子裡傳開了,於是村長召集村民一起想辦法抓賊。而阿蘭西還是說自己生病了,沒有參加這個會議。
大家想了好幾個辦法去抓賊,最簡單的辦法是用快乾膠做個雕像,放在農場中間。無論誰碰到這個雕像,就會被黏住。
第二天晚上,阿蘭西繼續他那偷偷摸摸的夜間活動,而他一點都不知道村民捉賊的計畫。他來到農場,看見田地中間有個東西,好像是人的樣子。
阿蘭西立刻喊:「誰在那?誰在那呀?這麼晚了你還在農場裡幹嘛?」可是,沒有回答。阿蘭西以為那雕像是人,所以靠近繼續問:「嘿,如果你再不回答,我就要用左手給你一巴掌了。」話還沒有說完呢,他的左手打到假人身上。膠水雕像馬上把他的左手黏住了。阿蘭西以為那個人捉住了他,於是他就很生氣地喊道:「看啊,我的朋友!我只問了你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就無緣無故捉住我的左手。請放開,不然我就要用右手給你一巴掌了。」話沒說完,他的右手就打到雕像身上,當然,他的右手也被黏住了。
阿蘭西氣壞了,而且眼看天就要亮了,他的心裡很著急。他太想脫身了,就用腳去踢雕像。於是兩條腿也都被黏住了。克庫.阿蘭西現在掛在雕像上面,誰也救不了他。
第二天早上,鎮裡的老人來到農場碰運氣,看看是不是有捉到神秘的賊。一看,啊?阿蘭西掛在雕像上!很快,村裡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大家都跑到農場來看。這對阿蘭西和他家人來說實在是太丟人了。村裡的人把他從雕像上放下來,紛紛取笑他。這實在是糗大了,阿蘭西只好趕快溜走,跑回家在最高的角落躲了起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阿蘭西蜘蛛總是藏在房間最高的角落裡,而且因為羞愧,一看到有人來就會趕緊躲開。
想像力的精神食糧
曾經有位年輕的醫生報名了我的說故事課程。在自我介紹時,輪到他說明為什麼要參加這個課程,他敘述自己在讀了六年醫學院後,心靈乾癟得像是「梅子乾」。他希望透過學習講故事,再度活化自己的思維,重新變成多汁的「鮮梅」,甚至回復童年時的靈活。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從一個簡單的故事開始——胡蘿蔔的一生,用胡蘿蔔種子和一根真胡蘿蔔作道具,他進步到能講出許多精彩生動的故事,甚至能夠編故事。後來,這位醫生竟成了小朋友最喜歡的醫生。他的診所裡總是有個為小病人準備的「故事袋」,他會從袋中拿出道具:紙青...
目錄
致謝詞.
前言
引言 故事的療癒之光
如何使用本書
Part 1 我的故事之旅
第一章 故事可以讓你的心靈飽滿,就像梅乾變鮮梅
第二章 讓故事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章 讓故事成為教學的一部分
Part 2 創作療癒故事
第四章 故事和行為
第五章 故事創作的結構
第六章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故事
第七章 真實和道德
第八章 故事創作練習
Part 3 針對失序行為的故事
第九章 無聊或抱怨
第十章 不誠實或鬼鬼祟祟
第十一章 不尊重和不愛惜
第十二章 貪心或不願分享
第十三章 急躁或缺乏耐心
致謝詞.
前言
引言 故事的療癒之光
如何使用本書
Part 1 我的故事之旅
第一章 故事可以讓你的心靈飽滿,就像梅乾變鮮梅
第二章 讓故事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章 讓故事成為教學的一部分
Part 2 創作療癒故事
第四章 故事和行為
第五章 故事創作的結構
第六章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故事
第七章 真實和道德
第八章 故事創作練習
Part 3 針對失序行為的故事
第九章 無聊或抱怨
第十章 不誠實或鬼鬼祟祟
第十一章 不尊重和不愛惜
第十二章 貪心或不願分享
第十三章 急躁或缺乏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