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思維中年哲學大谷翔平劉伯樂離散的植物失智哈拉瑞讀冊選讀大夫訓練霸凌者pink藤本樹黃土水二戰八旗全書系66折起股市隱者
放入購物車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法國文豪雨果1829年小說+台灣戲劇工作者陳以文2015年創作劇本(第二版)(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維克多.雨果、陳以文|譯者:吳坤墉

出版社:無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21

ISBN/ISSN:978986060191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29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雨果出版於1829年的小說,是法國浪漫主義奠基的經典作品。而陳以文創作的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

這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是法國大文豪雨果閃耀兩世紀的小說+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的創作劇本之合訂本。第一版售罄後,這是經過修訂的第二版。閱讀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從藝術的心靈去關懷我們的社會。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

穿越時空的對話:《死刑犯的最後一天》1829年小說+2015年劇本

早在創作《悲慘世界》與《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之前,年輕的雨果發表於1829年的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né),以純文學的方式來描繪圍繞著死刑所帶來的人性凌虐,就已使他成為法國文學界受人矚目的新銳。
在一百八十多年後的台灣,陳以文導演從這部小說獲得了靈感啓發,加上了台灣的社會背景以及改編的死囚故事,在2015年創作了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試圖帶給觀眾探討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視角。這齣戲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

本書是兩部《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的合訂本,同時呈現以兩種形式體現「藝術作為社會關懷」的作品,在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Victor Hugo維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國十九世紀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及畫家。他的作品常以第一人稱書寫,表現內心情感、神祕與夢境,是為浪漫主義的一代宗師。其經典作品如《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1831),《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862)……皆舉世聞名。而這些創作除了悲天憫人,也同時深刻批判當時的政治情境,是為藝術關懷社會的極致表現。雨果一生也以積極的政治參與來實踐其理念;面對19世紀法國動盪的政治現實,他曾經貴為國會議員,也曾經被迫流亡國外19年。1885年過世後,其靈柩要被迎入法國的先賢祠(Panthéon)當日,從巴黎凱旋門到拉丁區,沿路有近兩百萬民眾替這位偉人送行;史無前例!

陳以文

陳以文──專精於表演、編劇的電影導演。以電影【陽光普照】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曾以電影【運轉手之戀】獲金馬獎「評審團大獎」、台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及「最佳導演獎」、法國杜維爾影展「最佳導演獎」,入圍德國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編導電影包括【果醬】、【想死趁現在】、【神遊情人】、【戀戀海灣】。2013年出版電影職人著作《殺掉青春沒有夢》。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的他,2015年重返熱愛的劇場,編寫舞台劇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並演出劇中主要角色「死刑犯」。

譯者簡介:

吳坤墉

台大社會系畢業。法國巴黎第四大學社會學博士預備班文憑(DEA)。中法口譯/筆譯譯者。無境文化出版【人文批判系列】總策劃。曾任「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譯作有《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條條道路》(Miguel Abensour著,無境文化,台北,2010),《死刑犯的最後一天》(雨果著,無境文化,台北,2016),《異鄉人-翻案調查》(卡梅·答悟得著,無境文化,台北,2019)。

2017年獲法國文化部頒贈藝術與文學騎士勳位。

章節試閱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小說內文試閱)

三十三

我閉上眼睛,將雙手蓋在上面,我想要遺忘,將當下遺忘在過往之中。在我的夢幻裡,童年與青春時的記憶一一浮現,那麼的溫柔、寧靜、歡笑……就好像從那正在我的腦袋裡肆虐的,晦暗與混亂的思想深淵中,浮出了一座座花團錦簇的島嶼。

我回到了童年,一個愛笑、純真的小學生。最初的幾個年頭,我總是跟哥哥弟弟們,在那個荒廢庭院的綠色大道上,玩耍、奔跑、喧鬧。那裡原是修女院廊柱環繞的內庭,聖寵谷教堂(Val-de-Grâce)那鐵頭般的鉛灰色圓頂就豎立一旁。

然後,又過了四年,我又回到...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自序】

再版簡序(二0二一)- 陳以文

很感念在暢銷排名充斥的時代,我們仍有機會在題材冷門、不吸引目光就被否定的既定印象裡,不經意發現以為不存在的那一群人,那所謂小眾的「眾」,那些與我們腦波對得上、思考著相似事情的人群。就像《死刑犯的最後一天》這齣舞台劇在當初搬演之前,我們也難以期盼有這麼多觀眾走進劇場來細心關注我們的演出。也許這正是那些燦爛耀眼、盛大知名以外,讓我們更相信有些觀念的溝通是需要溫和、緩慢、持之以恆,而不讓它如煙花般即時、吸晴、卻短暫消逝。

以呈現人物、編寫故事出發的我,當時思考這樣...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目錄
Side A / 法國文豪雨果 1829 年小說
– 1829年第一版序
–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小說)
– 翻譯與出版《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吳坤墉)
Side B / 臺灣戲劇工作者陳以文 2015 年創作劇本
– 前言 (2016)
– 再版簡序(2021)
–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舞台劇)
– 戲劇即將萌生時──靜下瘋狂正義的心(陳以文)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