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總編輯松浦彌太郎的工作哲學
⊕如何樂在工作與生活的「34條法則」,道道醍醐灌頂!
⊕打破禁忌,在工作中找回創意的逆向思考和違反常理準則
如果工作只剩忍耐和痛苦,爲什麼還要拼命地做?
日本文化界的傳奇人物,教你如何會玩又會工作!
松浦彌太郎,集《暮しの手帖》總編輯、書店老闆、作家於一身,
教你提高專注、效率與創意的34個私房秘技
WORK HARD, PLAY HARDER!
就是要打破禁忌!
《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錘鍊自松浦彌太郎於《暮しの手帖》領悟的工作術,也就是當初他接掌雜誌編輯部後,所立下的改革規則:「不進行會議」、「上午不打開個人電腦」、「與同事最好保持距離」⋯⋯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行事作風,或違反商管書籍的教條常理,卻如此實用而打動人心!
書中從如何樂在工作、享受生活、待人接物、發揮創意、整理資訊、設計職涯6大角度,34條打破框架的逆向思考,都是他創意滿載的樂活工作術!
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要玩才能工作!」這是松浦彌太郎身體力行的名言。唯有懂得生活,才能樂在工作。年僅四十初頭,身為日本文化界的知名創意人,松浦彌太郎在高中輟學後,即獨自遠赴美國等地遊歷闖蕩,體驗人生和最純粹的生活。身兼作家、雜誌總編輯、COW BOOKS書店代表⋯⋯等多重身分的他,在日本文化界堪稱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
自2007年接掌《生活手帖》,松浦彌太郎便以嶄新的工作術,將這本號稱「全日本最接近讀者」的老牌生活雜誌改頭換面,品牌重新包裝和定位。要如何在保留創刊之初的時代感,又能從中變出新意,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意,在這普遍不況的年代,始終維持排行榜前幾名的銷售,對於這位好點子老是層出不窮的創意人來說,祕訣無他——懂得樂在工作、享受生活。
[Have a nice day] 要玩才能工作!
松浦彌太郎の工作哲學
- 好奇心是讓我們不斷思考的燃料,也是創意的來源。每當有人問我「你是如何想到這些創意的呢?」我會回答──充滿好奇心。
- 如果不為所動,就會迷失方向,所以才要覺得不安,要勇敢地停下腳步,回歸自己的理念。工作或許有需要妥協的情況,但理念是絕對不能妥協的。
- Don’t forget your smile!你的笑容很好看,笑容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為你帶來幸福。
作者簡介:
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
1965年於東京出生。高中輟學後便遠赴美國。受到美國書店文化的影響,返回日本後,在東京赤坂開設舊雜誌專賣店「m&co.booksellers」。現為《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總編輯、「COW BOOKS」書店代表、作家。
- 2000年起開始「移動書店」生意,以貨車載書、賣書。
- 2002年成立「COW BOOKS」,同時從事執筆、編輯工作。
- 2006年起成為《生活手帖》總編輯。
著有《本業失格》、《松浦彌太郎隨筆集——口哨三明治》、《口哨目錄》、《旅行的所在》、《輕輕鬆鬆生活哲學》、《日日一百》、《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全新的理所當然》等作品。
COWBOOKS www.cowbooks.jp
暮しの手帖 www.kurashi-no-techo.co.jp
譯者簡介:
賴庭筠
政大日文系畢業,現為日文系助教,熱愛翻譯、撰稿等文字工作。堅信「人生在世,開心才是正途」,其他的,都寫在網誌裡了。
www.wretch.cc/blog/hanayu
章節試閱
節錄自第二章《享受工作與生活的人生態度》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我必須要用檢視這種自己所想、所思的「無為」時間來保持平衡。
這樣一來,工作的鮮度就會改變。
我每十天會留至少半天給自己,不見任何人。這是我為了保持平衡,必須進行的調整。
人大多生存在人群中,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必須和其他人溝通。
雖然這是一種樂趣,也是不可替代的事,但這同時也是一種任人擺弄。如果持續與其他人相處,毫無間斷,就會帶來各種價值觀、不同意見與大大小小的麻煩。身處洪流中久了,就會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迷失自己的方向。
這就像我們如果總是很飽,那無論吃什麼美食都不會覺得好吃。有時候就不要吃,讓身體休息一下,才是一直覺得食物好吃的秘訣。
這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像,正因為我們留了一段時間給自己,才能好好地和他人相處。值得尊敬的人、激勵我們的人愈多,我們就愈需要保有不受任何人影響的「真我」。
我會在行事曆上幫自己預約「一個人的時間」,在那段時間裡,我不僅不和工作上有來往的人及朋友見面,就連家人也不見。
我會一個人窩在辦公室,讓自己進入「什麼都不做」的狀態。對我來說,我必須要用檢視這種自己所想、所思的「無為」時間來保持平衡。
不能在十天中留半天給自己的人,可以試著一個月一次,一次只要六小時,確實調整自己的行程,留一段時間給自己。這樣一來,工作的鮮度就會改變。
獨處同時也意味著與外界隔絕,這對消除精神疲勞來說,也很有幫助。
「如果真的很累,就算沒有生病,還是可以在家休息。」我是這樣對我的屬下說的。
就算我發現「另有原因」,我也不會說破,甚至覺得休假一事完全沒有問題。
感冒發燒時還勉強自己工作,那一點意義也沒有。論誰都知道立即充分休息,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比較小,就結果來說,工作成效也比較好。
相同的道理,如果精神層面真的覺得疲倦,也不應該勉強自己,稍事休息對自己、對整個公司來說都比較好。
如果可以為自己留一段時間,請留意一下在那個時候最先浮現在腦海的念頭是什麼。獨處且什麼都不做的時候,最先浮現在腦海的事,通常是自己心裡最大的問題。
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那都是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請各位利用獨處的時間,好好地面對自己,徹底地想一想。
思考需要能量。正因為如此,就算我們為自己留了一段時間,也可能沒有仔細思量的心力。
工作就是無法盡如人願,就算再怎麼拼命,也常常徒勞無功、氣力用盡,甚至因為壓力導致自信如碎片般剝落。
「問題?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就是因為知道,才束手無策啊。」我也常常如此地陷入消沉沮喪。
在這種「工作不順利、人際關係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什麼都不要想了。為了讓自己重振精神,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比如說我「喜歡且擅長的事」是從垃圾堆中挖寶。
所以我才會從事收集古董的工作。而且古董不僅限於書,我曾經從一堆破破爛爛的舊衣服中找到一條經典牛仔褲,也曾經在跳蚤市場用日幣一千圓買到一般古董店要價十萬圓的商品。我從以前就對這件事特別拿手。
所以在我消沉的時候,我會到舊書店走一走,無關工作。當我從積滿灰塵的書堆中發現讓我覺得「哦,挖到寶了」的書時,我就會恢復自信,安心地覺得「嗯,我沒問題!」
有些人喜歡畫畫,有些人喜歡散步、約會,只要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就可以馬上找回自信。
如能像這樣恢復生氣,重新投入工作,一定會比勉強持續工作來得快樂許多。
玩樂是為了做好工作
如果不好好地玩、不成為一個心靈富裕的人,
絕對做不好工作。B.b,
「我不喜歡工作,但為了玩樂還是得賺錢才行……」
「 雖然一直加班很辛苦, 但一想到可以用加班費來購物, 就覺得很高興……」
有時候會聽到人家這麼說。
這種「為玩樂而工作」的想法並不稀奇,但我每次聽到都覺得很驚訝,這個想法本身似乎哪裡出了問題。
一般公司的上班時間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
宣稱「為玩樂而工作」的人,應該是覺得公司之所以付薪水給自己,是為了關在公司這八個小時。而八個小時以外的時間拿不到薪水,所以都是自己的時間。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所謂報酬,毋寧大多是付給不受公司所拘束的十六個小時。如果包括週六、週日,休息時間之所以比較多,乃是因為錢是被付在這裡。
所以我總是對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這麼說:
「公司付你薪水,不只是因為你幫公司執行業務。薪水中有一半,是為了你沒有在工作的那些時間付的。簡單來說,你要把薪水看做是為了做好工作,公司付給你的『自我投資基金』。」
薪水中有一半是付出勞力的報酬。另一半是就算你不工作也能獲得的資金。
這樣說,有人會認為我是在宣揚「公司有多麼厚待照顧員工」,如果這麼想,那就誤解了。
正因為我們運用這些資金和私人時間,好好地休息、好好地玩,充實生活,才能把工作做好。站在公司的立場,這是為了培養優秀員工的一種投資,所以公司才會支付員工私人時間的資金。
「你的工作是什麼?」每次別人這樣問,我就會這樣回答。
第一個工作是,健康管理。
第二個工作是,享受生活。
第三個工作是,工作。
唯有這三者具備,才能成為獲得報酬,讓別人幸福的好工作者。
第一項的健康管理一如前文所述,是一切的基礎。
第二項的生活,是玩樂、是學習,也是培育富裕的人性。
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充實,才能激發出創意。愈是能不斷發現全新的經驗與樂趣並加以品味,就愈是能常保工作新鮮。在持續學習、反覆思索的過程中,自己也會不斷成長。若是能不受限於框架,擴展各方面的經驗,就可以培養工作時必須要有的適應力。
因此我認為,我們要抱持與「第三項工作」—遵守公司規則,完成交辦工作—相同的責任感與熱誠,盡情地玩才行。所以私生活是重要的第二個工作。這種思考模式是重視生活的美國人教我的。
「如果不好好地玩、不成為一個心靈富裕的人,絕對做不好工作。」
「為玩樂而工作」,聽起來像是為了能享有接下來的快樂而在累積痛苦與忍耐,再藉由玩樂對這種痛苦、認耐進行補償、紓解。
另一方面,「為工作而玩樂」聽起來卻是先享受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心靈富裕的人,再用這個富裕的自己來挑戰工作。
我覺得工作和玩樂之間沒有一條明顯的界線,兩者是相通的。如果工作只剩忍耐與痛苦,為什麼還要拼命地做呢?
工作有工作的喜悅與樂趣,再怎麼說,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對社會有所貢獻,讓其他人幸福。
我覺得若是把那麼有價值的事和擁有同等價值的私生活嚴格區分開來,這種人生將會很狹隘、很無聊。
節錄自第四章《工作所需的思考與發想》
在腦海中放一張白紙
有時靈感來自於思考與學習,但有時它會從天而降。比如說我們為了讓大腦休息而什麼都不想,靈感就會浮現在腦海裡。
所謂「一邊做……一邊做……」實在是一種很愚蠢的做事方法。
任何事都沒有辦法一石二鳥,「一邊做……一邊做……」感覺好像很充實、充分利用了時間,但那只不過是一種錯覺,是一種敷衍的樂趣。
尤其是「思考」、「學習」這種重要的事,我甚至覺得根本不應該一邊聽音樂、搭電車,一邊進行這些重要的事。
在這種追求效率的粗糙過程下,我們無法獲得真正重要且本質性的事物。
思考也是一種真正重要且本質性的事物,不是那種可以和其他事同時進行的行為。
思考需要和運動員訓練時相同等級的專注力,也是為了回歸自我所需的、具有價值的行為。
我每天至少會留一小時做為「思考/學習的時間」。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資訊中,無法切斷四周帶來的眾多影響。為了創造思考的環境,所以我選擇定期獨處。
時間不需要固定,我會就當天的行程來決定,比如說「在這兩個行程之間,有一小時的空白」之類的。如果很忙,就從下班以後的時間找。如果是用這個方法,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為自己保留時間。
思考、思索,看起來簡單卻不是那麼簡單。
「我想吃那個……」
「今天好累哦。」
「對了,不知道那個人過得怎麼樣?」
這些是念頭,而不是思索。
思索是一種更主動的行為。所以我才說,思考並不簡單。
很少人可以一說「我留了三個小時給自己,好,來想事情吧!」就開始天馬行空地想。
一直無法集中精神思考的時候,我會在安靜的房間裡,對著書桌,在腦海中放一張白紙。不是真的紙,而是一種想像訓練。
當我在腦海中放一張白紙後,我會把第一個浮現的詞彙寫在白紙上。接著用各種角度深入思考「這是什麼?」、「有什麼意義?」。從一個詞彙開始進行後,自然會有很多詞彙不斷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然後,把它們一個一個寫在白紙上,這時要以像是逐漸整理在白紙上的意識,進行想像。
當詞彙四散排列,我們自然會發現「把這個和這個連結在一起,解決了這一點就感覺很清爽」。
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方便,只要重複同樣的過程,就能迅速養成思考的習慣。
就學習的觀點來說,我們可以將工作或與人談話時覺得疑惑的事寫下來,不要著急地一個一個調查、逐步學習。
不管是經濟還是語言,只要有「不知道」的疑問,就把它記在小紙片上。
此外,看報紙的時候,也把感覺「自己這方面不足」的領域記錄下來。
我有一個「疑問箱」,我會把這些小紙片疊放在裡頭,過一段時間再把它們
拿出來。
我會把那些再次看到時我已經知道的、或者我認為不需要的小紙片丟掉,並就剩下來的疑問以及我想進一步了解的事學習。
「一天一個半小時,比如說睡前,我一定會坐在書桌前用功。」
有些人聽到我這麼說會覺得很驚訝,而且會半開玩笑地說:「好像考生哦。」
事實上,只要我有「我想學這個」的念頭,我甚至會制定學習計劃,真的跟考生沒有兩樣。
為解開疑惑看書,把學習到的事情寫在筆記本上,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下次再繼續調查。這雖然很辛苦,但我是抱著想徹底搞懂的想法在做,所以總是能吸收得很好。
有人會說「如果是看書,在電車上也可以做啊」,但由於認真與專注的程度天差地別,得到的東西的品質也大不相同。
最後,我想介紹一下「靈感」。
雖然有時靈感來自於思考與學習,但有時它會從天而降。
比如說我們為了讓大腦休息而什麼都不想,只是靜靜地散步的時候,靈感就會浮現在腦海裡。或許是因為走一走能促進大腦活動吧,也有可能是我們平常思考、學習累積下來的成果在無意識間產生變化,才會突然湧現。
即使如此,我們也無法企圖「一邊散步一邊獲得靈感」。靈感就是這樣,會在我們什麼都不想,純走路時偶然出現。在思考與學習的空檔,很適合用這種「什麼都不想的散步」來讓自己放鬆。
將腦中想法具體化的資料卡
如果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透過整理腦海裡亂七八糟的細節,並用文字具
體描述,在忙碌的時候,會覺得加倍安心。
將自己腦中的想法具體並客觀地呈現出來。
就思考來說,這個方法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而我用的是非常簡單的卡片,
尺寸和一般名片一樣,稍微厚一些的全白卡片。市面上稱它為「資料卡」。
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將腦海內的每個想法寫在一張一張的卡片上就好。
當我們把寫好的卡片排在書桌上,就可以個別掌握每件案子的情況,整理腦海裡亂七八糟的細節。也就是可以取出腦海裡的想法,並用文字具體描述的意思。
藉由這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原本遺漏的事,像是「啊,我忘了準備攝影時需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不停地想「是不是忘了什麼?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將會累積許多壓力,而壓力會成為專注在工作上時非常大的阻礙。只要把事情寫在卡片上,就會變得很輕鬆。
有時候,寫著寫著會產生新的想法,像是「應該要問一下雜誌特輯的編輯能不能再多一些變化」。
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在「啊……好多事情要做,我好忙哦!」
的時候,將忙碌分解成一張張可以看見的卡片,進而避免讓自己陷入驚慌的狀態。
卡片要用手寫—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從文字的大小、筆劃的強弱就可以看出這件案子的重要程度,還可以將自己的情緒「資訊化」。
腦內與卡片,只要透過這兩者記好,就可以安心地進行案子。由於我在編輯部的辦公桌、工作室還有家裡都準備了資料卡,因此可說相當充分運用。
通常我把卡片寫好、排好,大概就能整理出一個頭緒,所以我很少重新檢視這些卡片,案子一結束,我就會把它們丟掉。
如果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我會把那天的工作像「待辦事項」般分項寫在卡片上,接著放進我胸前的口袋,每結束一項工作就做一個記號。透過這個方式,在忙碌的時候,會覺得加倍安心。
雖然我會把這些資料卡丟掉,但如果把它們收集起來,就可以代替工作記錄或是日記。將腦中想法具體化的資料卡不僅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在我們覺得很焦慮、很不安的時候也有很大的助益。
節錄自第二章《享受工作與生活的人生態度》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我必須要用檢視這種自己所想、所思的「無為」時間來保持平衡。
這樣一來,工作的鮮度就會改變。
我每十天會留至少半天給自己,不見任何人。這是我為了保持平衡,必須進行的調整。
人大多生存在人群中,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必須和其他人溝通。
雖然這是一種樂趣,也是不可替代的事,但這同時也是一種任人擺弄。如果持續與其他人相處,毫無間斷,就會帶來各種價值觀、不同意見與大大小小的麻煩。身處洪流中久了,就會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迷失自己的方向。
這就像我們...
作者序
前言
說「工作術」太狂妄
禪宗有云,「三級浪高魚化龍」。
立松和平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作家,這句話,我是在他的書上看到的。
龍門的一道瀑布有三層落差,而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努力躍過這道瀑布,即使是鯉魚也能化為飛龍。我打從心底相信這句話。
此次得以出版這本商業書籍,我想在這裡說明一下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我既不是成功人士,也不是億萬富翁,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智慧與技術。我不是為了傳達相關祕訣或方法,及諸如怎麼工作就能一帆風順之類的Know-how而提筆。
我深知不過四十出頭的人向世人說道理,是多麼地愚蠢。關於這點,還請各位海涵。
那麼,我寫這本書究竟是想跟大家分享什麼呢?
我想不管是誰,都會有即將開始溯瀑布而上的時候。那也許是初次與名為「社會」的齒輪磨合的時候。也許是就業的時候、轉換跑道的時候、冠上頭銜的時候。那是即使夢想不大,但是懷抱夢想,往前踏出一步的時候。要躍上「社會」這道充滿激流的瀑布並非易事。我們雖會一面左右搖晃擺盪,但仍會窮盡力氣不斷往上再往上。有時可能也不免會力氣用盡,跌落到開始的地方。即便如此,縱使傷痕累累,我們還是會再接再厲,一層、兩層溯瀑布而上,懷抱著身為鯉魚的自己將變成飛龍的夢想。
此際正是我花費數年光陰回溯這個瀑布而上的時候。我曾敗給流水湍急的瀑布,無法朝正前方而上,失去信心而放棄,幾次跌落到瀑布的下方。縱使如此,我依然一次又一次,重振精神挑戰瀑布。
這時候,我所想的、所苦惱的是,何以自己無法和大家一樣攻上瀑布之頂?自己究竟缺少了什麼?充滿苦澀的日子就這樣化為各種疑問,不斷流逝。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曾說:「生存就是持續苦惱。不斷苦惱是活著的證明,也是幸福。萬萬不可行的是不再尋找相關的答案」
人生本來就是要持續不斷地思考苦惱,直到死亡。既是如此,那麼,不斷地溯瀑布而上的行為就是與苦惱或思考正面對峙,而徹底煩惱、深切思考,則等同於活著。我於是明瞭,只要常保一顆柔軟的心,不斷逆流而上就行了。
長年以來,我一直不斷地把那些在持續地溯瀑布而上的日子裡所知、所學、發現、感動、認為重要的,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而本書中所寫的即這些的彙整。
所以,我寫這本書的真正意圖是,希望告訴即將挑戰瀑布的人、正持續不斷進行挑戰的人,以及已經超越我許多的人:「在挑戰瀑布的過程中,我學到了這些事。透過把它們寫下來,希望更進一步激勵自己,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希望能助各位一臂之力」。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若要持續挑戰瀑布,最重要的是,必須常對自己面臨的所有難題抱持疑問。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一顆對困境抱持好奇心、關心的純真的心。不要因為很難就未戰先降,也不要說句「不是我的錯」就輕輕帶過。只要我們持之以恆,有一天一定能在黑暗中找到一條光明大道。不要錯失每條可能的路,一點一點地躍上瀑布。
我認為一個人煩惱、迷惘的程度,足以決定他的未來,m。,.,。別擔心,我也和大家一樣,都是爬上瀑布就摔下,摔下再爬上,就這麼週而復始地不斷反覆。
在商業書籍的世界裡,我一介小輩之言也許只是多管閒事,還用了「工作術」這樣一個狂妄的詞,懇請各位海涵。
前言
說「工作術」太狂妄
禪宗有云,「三級浪高魚化龍」。
立松和平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作家,這句話,我是在他的書上看到的。
龍門的一道瀑布有三層落差,而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努力躍過這道瀑布,即使是鯉魚也能化為飛龍。我打從心底相信這句話。
此次得以出版這本商業書籍,我想在這裡說明一下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我既不是成功人士,也不是億萬富翁,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智慧與技術。我不是為了傳達相關祕訣或方法,及諸如怎麼工作就能一帆風順之類的Know-how而提筆。
我深知不過四十出頭的人向世人說道理,是多麼地愚蠢。關於這點...
目錄
CONTENTS
目次
CHAPTER ONE——1
所謂工作
工作是指讓「自己」有用
要思考的不是「我想做什麼」,而是「我要怎麼做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最後,再以「透過工作讓別人幸福」為目標。
「歸零」讓自己成長
即便年紀還輕,但只要深感滿足,那麼,這個人只會一路往下滑。因為就在決定「那裡就是山頂」的瞬間,往後的人生就只有下坡了。
努力「精益求精」
如果別人選擇讓我當「五號.三壘手 松浦彌太郎」,我就要成為五號.三壘手中的第一名。
表達敬意的服裝儀容
工作時的服裝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喜好與舒適,表達我們對對方看法,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就是服裝儀容。
工作、車與鞋
真正好的鞋不需要設計。不需要磨得又光又亮。」這句話傳達了一項訊息──所有本質性的東西,都是「基本款」,不需要多餘的裝飾。
信守承諾
如果能讓對方高興,工作成果也會變得更好。不只是工作,所有事情都會往好的方向進行。
工作寶典
我會隨身攜帶《歲時記》,每次翻閱,都可以找回日本才有的季節感。當我們對自然變化變得敏感,新的創意就會誕生。
CHAPTER TWO——2
享受工作與生活的人生態度
健康管理也是一項工作
粗魯對待菜刀的廚師。就算鏡頭很髒也不在乎的攝影師。我沒有辦法輕易信任這些人的工作態度。
充實假日、培養品味
儘管「因為天氣很好,所以去沖繩看海」的答案很理想,但只要無法付諸行動,就沒有任何意義。
利用假日時光訓練自主性
無論有趣與否,只要遵從指令,時間自然會流逝,這種工作方式雖然輕鬆,但絕不幸福。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我必須要用檢視這種自己所想、所思的「無為」時間來保持平衡。這樣一來,工作的鮮度就會改變。
玩樂是為了做好工作
如果不好好地玩、不成為一個心靈富裕的人,絕對做不好工作。
CHAPTER THREE——3
工作時的待人接物
留意對方身後的「五十個人」
和一個人為敵,等於和五十個人為敵;換個角度想,如果有一個人喜歡我們,或許就代表我們多了五十個夥伴。
和「永遠新鮮的人」來往
無論對方比我年長、年幼,是我的主管還是屬下,每個人都可以教會我一些事情。我喜歡就算年齡增長也能保有赤子之心,感覺很新鮮的人。
不能忘記的三件事
面對人事物,乃是一種能量的交換,因此就算只是喝一杯咖啡,如果我們能笑著說「看起來好好喝哦」,光是這樣,咖啡就會更加美味。
觀察力與心電感應
觀察、累積經驗、發揮想像力。只要這些能力愈來愈好,工作也會更上一層樓。久而久之,就可以更高的觀點來工作。
刻意保持距離
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和同事變成好友,討論彼此的私事,甚至進行與工作無關的私人交往。為什麼呢?因為工作是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目標。
CHAPTER FOUR——4
工作所需的思考與發想
每天都要更新自己
我們要經常改變、適應變化並創造全新的自己。反覆的思考與發想,才是了解自己,更新自己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方式。
我思故我做
好奇心是讓我們不斷思考的燃料,也是創意的來源。每當有人問我「你是如何想到這些創意的呢?」我會回答──充滿好奇心。
在腦海中放一張白紙
有時靈感來自於思考與學習,但有時它會從天而降。比如說我們為了讓大腦休息而什麼都不想,靈感就會浮現在腦海裡。
將腦中想法具體化的資料卡
如果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透過整理腦海裡亂七八糟的細節,並用文字具體描述,在忙碌的時候,會覺得加倍安心。
專注力與持續力
要在專注力與持續力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工作時要留一些空白,還要嚴格控制自己的工作量,是一種尋找「保護自己的工作方式」。
CHAPTER FIVE——5
別被時間追趕,別被資訊淹沒
實體面的準備與精神面的準備
就像是無論什麼時候代打都能擊出安打的候補選手一樣,平日就要做好揮棒訓練。我說的「準備」還有這層含意。
規律的行程安排
如果我們就這樣隨波逐流,就會沒有辦法做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在一天裡製造時間讓自己停下來,再停下來,仔細地思考。
把名片和文件收在腦裡
對方手掌的大小、柔軟度、溫度,以及當時的表情,作為人的第一手資訊就這樣子被輸入,對方的存在會立刻進入我們心中。
簡化工作用品
我的相機是萊卡相機,但這比較接近個人興趣。除了記事本還有筆,我的工作用品就只剩工作用手機和香氛產品了。
多用頭和手,少用電腦
不要被電腦牽著鼻子走,要徹底使用頭和手,如果需要輔助,再把電腦當做像是剪刀、釘書機或是計算機等工具來使用。
隔絕不要的資訊
我們要讓經過適當隔絕、取捨後得到的資訊再次循環。既然都已經特地吸收進來了,不妥善使用實在很浪費。
CHAPTER SIX——6
設計自己的職涯
挑戰和賭注不同
「挑戰就像自高處一躍而下」,但這可不是說閉上眼睛就跳,把結果交給運氣決定。我們不可能只靠勇氣與行動來完成一件事。
七道讓生涯更美好的護身符
一定要用心,這樣使出渾身解數泡出來的茶才會好喝。泡茶很簡單,但用心泡出來的茶,味道就和一般的茶不同。
迷失時請找回初衷
如果不為所動,就會迷失方向,所以才要覺得不安,要勇敢地停下腳步,回歸自己的理念。工作或許有需要妥協的情況,但理念是絕對不能妥協的。
轉換討厭工作的心情
只要能親身感受工作確實能幫助某些人,為他人帶來喜悅,人們將會樂意投入,也能享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樂趣。
「充實自己」的存款
錢具有「如果對於被花用感到高興,日後將會回報我們」的特性。和錢好好相處,和錢變成朋友,或許就是一種最好的投資。
相信直覺、提起勇氣
擔心只有自己和別人的方向不同會很丟臉,坦然面對這些出醜的情況,為了做自己而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也是一種勇氣。
結語
Don’t forget your smile!
你的笑容很好看,笑容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為你帶來幸福。
CONTENTS
目次
CHAPTER ONE——1
所謂工作
工作是指讓「自己」有用
要思考的不是「我想做什麼」,而是「我要怎麼做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最後,再以「透過工作讓別人幸福」為目標。
「歸零」讓自己成長
即便年紀還輕,但只要深感滿足,那麼,這個人只會一路往下滑。因為就在決定「那裡就是山頂」的瞬間,往後的人生就只有下坡了。
努力「精益求精」
如果別人選擇讓我當「五號.三壘手 松浦彌太郎」,我就要成為五號.三壘手中的第一名。
表達敬意的服裝儀容
工作時的服裝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喜好與舒適,表達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