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是一種基本生存能力,決定你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現,也決定你一生的走向與成就。
EQ旋風橫掃台灣,至少3,000,000人讀過《EQ》,衍生著作超過1,000種,熱力橫掃書市,影響數代人!
暢銷10年再刷近700,000冊新紀錄!
特別收錄作者高曼博士親筆十週年紀念版新序
--------------------------
與認識自我、管理情緒、激勵自己、認知他人情緒,以及人際關係息息相關的能力── EQ ,才是決定個人成功、快樂與否的關鍵。而EQ不但是可以學習的,更可以從小加以培養。
喜
在喧囂壅塞的都市中,竟有巴士司機親切地問候每位搭車乘客,塞車時甚至充任起導遊來,對街頭景點娓娓道出故事來…… 司機將他對這城市的種種好處與滿懷喜悅傳染給每個乘客。而乘客從司機身上感染到這種熱情,就像某種病毒的帶原者,進而將公車上快樂的因素傳播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司機則如城市的和平使者,揮灑魔力將乘客心中躁鬱之氣轉化為吹開心胸的和風。
-->EQ的影響遍及生活各個層面,不僅攸關人際關係的和諧,隨著新的市場力量使得職場生態丕變,高人一等的情緒能力更成為決勝的關鍵。
樂
美國知名泳將畢昂迪在奧運賽中,連續錯失兩面金牌,各報都以為兩度失金將影響畢昂迪後續的表現,沒想到他在後五項竟連連奪冠。
-->畢昂迪的樂觀才是讓他維持表現的關鍵。這種心境能讓身陷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自我勝任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總是著眼於如何處理而不是一味擔憂。
怒
有個計程車司機急著要開過路口,按喇叭示意年輕人走開,得到的回答是一臉怒容與代替三字經的手勢。司機回罵,作勢衝撞。年輕人反用拳頭擊車,司機接著一連串污言穢語。
-->怒火中燒時,發洩其實只會使情緒中樞火上添油,結果只是更加憤怒,或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於事無補。
哀
一位失婚婦女談到她的丈夫因為愛上年輕的上班女郎而突然棄她而去。但她現在發現一個人也不錯,獨立的滋味很好,並說:「我已經不想他,一點都不在乎他了。」但她的眼中卻閃著淚光。
-->粗心一點的人也許不會注意到她的眼淚,但同理心告訴我們,模糊的淚眼證明她口是心非,就像從白紙黑字去推論一樣清楚。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判斷力。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現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研究員,曾四度獲頒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80年代即獲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並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此外並曾任職《紐約時報》12年,負責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面的報導;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資深編輯,文章散見全球各重要報章。暢銷著作有:《EQ》、《EQ II:工作EQ》、《心智重塑》、《破壞性情緒管理》等書。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曾得「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及時報出版之《與時間有約》、《如何吹響領導的號角》、《新工作潮》、《全贏戰略》、《辯論高手》、《EQ測驗書》、《下個富翁就是你》、《畫夢的巨人》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情緒的功能
惟有用心才能辨識事物的價值,光憑肉眼是看不到事物的精髓的。
──聖艾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先讓我告訴讀者一個真實故事。前些日子,有一列火車行經路易斯安納灣區,不幸因一艘大遊艇撞毀橋樑鐵軌,導致火車翻覆水中。火車中的瓊西夫婦一心只想到女兒的安危,眼見河水氾漫入車廂,費盡全力將女兒送出車窗,夫婦兩人不及逃生,慘遭滅頂。獲救的女兒安德芮因腦性麻痺須以輪椅代步。請讀者試想想看,瓊西夫婦臨終前一刻腦中想的是什麼?
瓊西夫婦為拯救女兒奮不顧身的作為,確實展現出非凡的勇氣。這種為子女犧牲奉獻的故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在人類未來的進化歷程中也必然會一再重演。生物學家或許會解釋說,這是人類為了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本能反應,但對於危機當刻的父母而言,這無非是愛的表現。
這一捨己救女的偉大行為證實了無私的愛(乃至所有情感),對人類有多重要,危急時刻的唯一指引就是我們最深沉強烈的情感,這也是人類得以代代延續的重要原因。這是多麼偉大的力量!正因抱持著為子女可以犧牲一切的堅定意念,才能超越個人求生存的本能衝動。從理智的角度來看,這種犧牲似乎是非理性的,從情感的觀點來說,卻是唯一的選擇。
情緒何以能經過進化的歷程佔據人類心靈的核心位置?社會生物學家認為,人類在危機時刻的反應可提供解釋。人類在面臨危險、痛失親人、遭遇挫折、維繫夫妻關係、建立家庭等重要情境,都不容理智獨力擔綱,必須仰賴情緒的指引。每一種情緒都是可立即付諸行為的明確指示,而且一再證明可充裕應付人生的挑戰。經過進化過程的無數演練,這些情緒武器深印在神經系統中成為心靈的自發傾向。
想探討人性卻忽略情緒的重要是種可悲的短視。拉丁文中,人類(Homo sapiens)一詞意指思考的族類,但仔細想想現代科學揭露的情緒之謎,便明白這個說法大有誤導之嫌。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決策過程中情感考量的比重絕不亞於理性,甚至時有過之。然而社會卻過度強調智商的重要,忽略了情緒當道之際,再高的智力也是罔然。
當激情淹沒理智
下面再告訴你一樁不慎引發的悲劇。15 歲的麥蒂想和父親開個玩笑,躲在衣櫥裏,待父母訪友歸來時突然跳出來嚇他們,當時是清晨一點。
然而爸媽卻以為麥蒂當晚會去朋友家住,因此進門時聽到屋裏有聲音便非常緊張,父親立刻拿起手槍到女兒的房間查看;只見一個人影自衣櫥裏跳出來,父親慌亂中開了一槍,打中女兒頸部。12 小時後麥蒂傷重身亡。
恐懼正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一種原始情緒。恐懼促使我們保護家人遠離危險;恐懼促使父親抓起手槍搜尋隱身在家中某個角落的入侵者;恐懼使他在尚未認清對方是誰,甚至來不及聽出女兒的聲音,便扣下致命的扳機。進化生物學家認為,這類自發的反應已深烙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上,因為在史前史一段漫長的關鍵時期,這樣的反應不僅攸關人類存亡,更關係著重要的進化任務──將這個自我防衛基因傳遞給下一代。麥蒂的故事是極可悲的反諷。
從長遠的進化歷程來看,情緒的確是人類的絕佳武器,但對照日新月異的現代文明發展,我們的進化腳步顯然已追不上。事實上,史上最早的法典如漢摩拉比法典、希伯來十誡等,都試圖駕御、控制或馴服人類的情緒活動。佛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書中也說,社會必須制定規章來壓制人們由內而外洶湧澎湃的情緒。
儘管有社會的規範,激情壓倒理智仍是常見的現象,這是人性使然。我們生下來便具備掌管情緒的神經基本構造,進化歷程證明這是過去數萬世代以來最理想的生物設計,至於是否最適於最近五百代,乃至最近五代,恐怕還有待進化的考驗。我們的情緒機轉是過去百萬年來緩慢進化的結果,近一萬年雖歷經人口爆炸與文明的快速發展,在情緒的生物留言板上還無權置喙。
總之,我們對任何情境的判讀與反應都不只源自個人的理性判斷與經驗,還擺脫不了老祖宗的影響,也因此有時候不免造成麥蒂的悲劇;在面對後現代的困境時,竟不自覺祭出百萬年前荒野求生的本領。這個荒謬正是我所要探討的課題。
第一章 情緒的功能
惟有用心才能辨識事物的價值,光憑肉眼是看不到事物的精髓的。
──聖艾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先讓我告訴讀者一個真實故事。前些日子,有一列火車行經路易斯安納灣區,不幸因一艘大遊艇撞毀橋樑鐵軌,導致火車翻覆水中。火車中的瓊西夫婦一心只想到女兒的安危,眼見河水氾漫入車廂,費盡全力將女兒送出車窗,夫婦兩人不及逃生,慘遭滅頂。獲救的女兒安德芮因腦性麻痺須以輪椅代步。請讀者試想想看,瓊西夫婦臨終前一刻腦中想的是什麼?
瓊西夫婦為拯救女兒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