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返鄉重溫童年往事,登臨佛教古道場、四大名山,
參訪龍門石窟、秦陵兵馬俑,憑弔昔日出家的道場,
從恍如隔世的歷史場景中,溯尋出時代的悲情,
人世的無常、佛教的滄桑。
當我結束探親訪問的日程,回到僑居地紐約之後,不論白天或夢寢中,十九天的訪問過程,久久縈繞,揮之不去。所以不得已而執筆為文,本來只想寫幾千字,略抒胸中塊壘,想不到開始寫作之後,竟然欲罷不能,在數日之間,成稿盈篋,而完成了這本日記式的小書。
究竟寫了什麼?想了什麼?請讀者諸君與我同遊吧!
——聖嚴法師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章節試閱
我的禮物是佛法
四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連日來的活動行程,排得都很緊密,隨行的三位居士,想要輕鬆一下,由我的姪女及姪兒分批陪同,去逛上海的大街,去遊覽黃浦江的風光,我則留在玉佛寺的賓館休憩。
下午三房的大姪女張洪芬,一家三口為我送來一袋柳橙,接著她的大弟及母親,大哥及其大女婿等陸續在我的房間內出現。大家問我,要些什麼樣的物品帶回美國。
我知道大陸的物資奇缺,即使有較好的,也得用「外匯券」到友誼商店,始可買到,以人民幣只能買到次級貨,根本買不到像外銷日本、美國和香港等地區的大陸產品。所以我不僅不準備接受他們的任何禮物,即使攜帶自用的,沿途購得的、接受餽贈的日用品、藥品、食品、補品等,都分給了年老的大陸親人。
因此我說:「國外不少用的東西和吃的食物,如果一定要送我什麼,我希望要的是用你們虔誠的信心,平常多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這是肯定會的。」大家一致答應了我的要求。
趁此機會,我便告訴他們:「我是童年就出了家的人,所以跟你們的想法不同。你們當然還是我親人,否則我也不會回到大陸來探親,不過我既早已出家,故請大家勿再用俗人的稱呼及俗人的禮儀來接待我。以後請阿哥稱我為聖嚴法師,姪輩稱我為師父,孫輩則稱師公。我這次帶回來的最好禮物,不是物質,而是佛法,如果因我的回來,大家都能信佛念佛,便是你們最大的福氣,也是我最高的願望。」
他們立即告訴我,三嫂經常帶著她的孫兒女到龍華寺,燒香拜佛,姪兒女們也馬上改口,稱我師父。此後數日,跟他們相處時,便常以佛法相勸而少談俗家的俗事了。
晚餐之前,三位哥哥和一位姊夫,都到了我的房間,好像都有很多的話要向我傾訴,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大哥直流眼淚,口中念著:「往後你能常常回來嗎?」
二哥也陪著啜泣:「不論如何,你這趟回來,已使我打起勇氣,帶來希望,至少可以多活五年。」
三哥已哽咽不能成聲:「這四十年來,全家日盼夜盼,你終於回來了,我們再苦,還有家人互相照顧,你一人在外,是怎麼過來的呢?」
大姊夫也是眼睛紅紅地,眼角濕濕地:「你還記得姆媽忌日嗎?爺是哪一年去世的,你大概還不清楚吧?你大姊在五年前,也拋下我們先走了。臨終之前,她也數度念著失蹤三十多年的小兄弟。」
我默默地聽著,心緒也在波動,未作半聲回答,只感到兩眼也有點朦朧,畢竟尚未解脫。這種不能自主的親情流露,使我憶及我在《歸程》第五章〈哀哀父母〉之中經驗到的情景,那時是為回鄉探慰母病,現在則回鄉探望都已是風燭殘年的幾位胞兄。
然我立即警覺,我是回鄉來勸化親人信佛念佛的,豈能反被親情所動?豈能讓一僧四俗,五個老漢,哭作一團?因此我說:
「我很忙,不可能常常回來。我們出家人有出家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故請不必為我掛心。倒是你們幾位老哥,年事日高,要自求多福,要注意身心健康,平安就是幸福,知足即有快樂,並且信佛念佛,保佑你們康樂長壽,接引你們往生佛國。大家都生佛國之後,我們就可天天見面時時不離,永遠團聚在一起了。
至於父母的生歿年月日,我是希望知道的,唯以佛法的觀點而言,縱然不知,若為他們做誦經布施等的佛事,只要心誠願切,便能使他們超生離苦。我在海外,除了曾為他們擇日誦經及請大德僧眾,設放瑜伽焰口之外,每逢清明及中元,都為他們立牌位超度,我於每日的恆課,也給他們迴向。只是父母在生之日,我未盡到人子奉養之責,好在有你們哥哥、嫂嫂、姊姊、姊夫,照顧了父母,我要誠懇地在此說聲感謝。」
我的禮物是佛法
四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連日來的活動行程,排得都很緊密,隨行的三位居士,想要輕鬆一下,由我的姪女及姪兒分批陪同,去逛上海的大街,去遊覽黃浦江的風光,我則留在玉佛寺的賓館休憩。
下午三房的大姪女張洪芬,一家三口為我送來一袋柳橙,接著她的大弟及母親,大哥及其大女婿等陸續在我的房間內出現。大家問我,要些什麼樣的物品帶回美國。
我知道大陸的物資奇缺,即使有較好的,也得用「外匯券」到友誼商店,始可買到,以人民幣只能買到次級貨,根本買不到像外銷日本、美國和香港等地區的大陸產品。所以我不僅不準...
作者序
自序
我這次回大陸訪問,是臨時決定的,故未準備寫書。進入大陸的十九天中,沒有作手記和日記,更沒有計畫蒐集寫作資料。抱著看看我家鄉和幾處佛教古道場的心情,到了北京、洛陽、西安、上海等四個地區,沒有像一般佛教徒朝拜四大名山和佛教名勝的心理準備,去看眾所周知的道場。
記得三祖僧璨〈信心銘〉說「一切不留,無可記憶」;洞山良价禪師也曾說:心如「鳥道」,一個學佛參禪的人,應當心如空中鳥跡,心中不留任何痕跡,時時如萬里無雲的虛空般,不論到哪裡,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見了什麼、聽了什麼,都已是過眼雲煙,心中再也不必留下一絲牽掛。
可是我很慚愧,當我結束探親訪問的日程,回到僑居地紐約之後,不論白天或夢寢中,十九天的訪問過程,久久縈繞,揮之不去。所以不得已而執筆為文,本來只想寫幾千字,略抒胸中塊壘,想不到開始寫作之後,竟然欲罷不能,在數日之間,成稿盈篋,而完成了這本日記式的小書。究竟寫了什麼?想了什麼?請讀者諸君與我同遊吧!
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 序於美國紐約東初禪寺
自序
我這次回大陸訪問,是臨時決定的,故未準備寫書。進入大陸的十九天中,沒有作手記和日記,更沒有計畫蒐集寫作資料。抱著看看我家鄉和幾處佛教古道場的心情,到了北京、洛陽、西安、上海等四個地區,沒有像一般佛教徒朝拜四大名山和佛教名勝的心理準備,去看眾所周知的道場。
記得三祖僧璨〈信心銘〉說「一切不留,無可記憶」;洞山良价禪師也曾說:心如「鳥道」,一個學佛參禪的人,應當心如空中鳥跡,心中不留任何痕跡,時時如萬里無雲的虛空般,不論到哪裡,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見了什麼、聽了什麼,都已是過眼雲煙,心中再也不...
目錄
自序
一、前言
二、俗家姪兒的來信
三、歸鄉夢
四、三則回大陸的故事
五、從香港到北京
六、長城與定陵
七、法源寺
八、戒壇與佛牙塔
九、雍和宮
一○、北京車站
一一、洛陽的古墓博物館
一二、龍門石窟
一三、白馬寺
一四、少林寺
一五、窯洞與黃霧
一六、興教寺
一七、大興善寺
一八、大慈恩寺大雁塔
一九、青龍寺
二○、秦陵兵馬俑
二一、驪山
二二、慶山寺的佛舍利
二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二四、「碑林」的佛教文化
二五、薦福寺小雁塔
二六、見到了親人
二七、上海玉佛寺
二八、上海靜安寺
二九、浦東的大哥家裡
三○、龍華寺
三一、狼山下院今何在
三二、上海三哥家
三三、我的禮物是佛法
三四、長江輪上
三五、南通的狼山
三六、我是狼山的孤僧
三七、小海鎮的大姊家
三八、我的知心話
三九、張家港與黃泗浦
四○、回到老家掃祖墓
四一、二哥家裡會鄉親
四二、重溫童年往事
四三、車沒錯錢錯了
四四、金山江天寺
四五、焦山定慧寺
四六、把我送過了陰陽界
自序
一、前言
二、俗家姪兒的來信
三、歸鄉夢
四、三則回大陸的故事
五、從香港到北京
六、長城與定陵
七、法源寺
八、戒壇與佛牙塔
九、雍和宮
一○、北京車站
一一、洛陽的古墓博物館
一二、龍門石窟
一三、白馬寺
一四、少林寺
一五、窯洞與黃霧
一六、興教寺
一七、大興善寺
一八、大慈恩寺大雁塔
一九、青龍寺
二○、秦陵兵馬俑
二一、驪山
二二、慶山寺的佛舍利
二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二四、「碑林」的佛教文化
二五、薦福寺小雁塔
二六、見到了親人
二七、上海玉佛寺
二八、上海靜安寺
二九、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