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自未來的掃描員、獵書人真心告白的故事,更是作家對網路世界的大膽反思。如果真的可以一切知識完全免費,人人可讀,但知的權利可以輕易被剝奪,這樣的「美麗」未來,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這是一本未來小說,設定在2035年。此時社會劃分成三個階級,人們依擁有的資產及工作性質,被分配到不同區。真實的食品在此時將變得十分昂貴,人們得依靠化學製的口味和香味來品嚐食物,大自然的各類生活情境也幾乎全人工化,例如釣魚區釣上來的是機械魚……
故事開端是在行駛的地鐵車廂,兩名來自A區,同屬超網巨擘公司的掃描員正想說服一位看書的老人,打算以高價採購他手上的書。掃描員的工作就是要讓所有資訊數位公開化,成為人人可得的免費知識。但老人不賣書,卻把書交給特派員羅伯,條件是希望他能親自一讀,並期望能私下再見面,原來這位神秘老人是反抗團體領袖,為捍衛實體書而成為超網的頭號懸賞敵人……。而羅伯為獲得超網提供的鉅額懸賞獎金,決定在適當時機告發老人,還有這個由作家、書商、出版商、編輯及知識份子組成的地下團體。
在一次停電意外,羅伯認識了女子法妮,彼此互有好感,同時他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甚至因遭人抹黑而逃亡……
特色
•德國享譽國際的當紅作家馬丁‧薛伯樂以筆名羅伯‧桑塔格打造的奇想世界!一舉解析沒有紙本、受科技引領的未來,翻轉想像的真實,更令人心驚與深思!堪稱21世紀的你我,必讀之作!
•如果《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華氏45度》讓你拍案驚奇,這本書讓你看見一個無比因真實而悚然的未來!
•好看的懸疑,生動而逼真的情節,反烏托邦文學,少見的德語科幻類小說,更直接披露,告訴你下一個「美麗新世界」!
•榮獲2013年德國廣播電台「最佳七部青少年讀本獎」(Die besten 7 Bücher für junge Leser)、斯圖加特經貿協會文學獎。
•預言未來實體書全面消失,網路訊息是唯一管道的世代,當圖書出版走入歷史,這樣的世界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前瞻思維,話題性十足的力作!
作者簡介:
(這本虛構作者羅伯‧桑塔格,其實就是馬丁.薛伯樂。)
馬丁.薛伯樂 Martin Schäuble
德國人,1978年生,身兼自由記者及作家。中學時期在報社當實習編輯,大學分別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及以色列就讀政治學,專攻巴勒斯坦領域研究,獲博士學位。工作中長期接觸中東事務,並定期前往該地區。大學時攻讀政治學,畢業後擔任新聞編輯,曾獲報導新人獎。
2007年出版《認識以色列人及巴勒斯坦人的歷史》(Die Geschichte der Israelis und Palästinenser)一書。2011年出版專書《聖戰黑盒子》,解釋中東衝突原由。隨後他以徒步及搭便車的方式,實地走訪以巴邊境,寫成《邊境之間,徒步穿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旅遊記實文學。2016年出版以巴系列叢書《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使用手冊》。
此外,2013年以筆名發表反烏托邦小說《消失吧,紙本世界》(Die Scanner)。2017年出版小說《末世國度》(Endland)。
譯者簡介:
宋淑明,德國慕尼黑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曾任慕尼黑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講師,兼任中山大學講師。著有《德奧,這玩藝!戲劇篇》,譯有《邊境行走》、《焚書之書》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鄭芳雄教授 專文導讀;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編)、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夏曼‧藍波安(小說家)、陳心怡(紀錄片導演、作家)、黃琦君(政治大學歐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詹正德(有河book店主、影評人)、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鴻鴻(詩人) 真情推薦
媒體推薦:
「如同偵探小說般的緊湊迷人。」
——《達姆城人之迴響》(Darmstädter Eco)
「一部引人入勝的未來驚悚小說。」
——《瑞士讀者家庭》(Schweizer Familie)
「一個扣人心弦、描述未來的故事,尤其引入注目的是許多對未來的想像和現在的發展類似,是部相當機智的小說。」
——柏林-布蘭登堡無線廣播電台(Rundfunk Berlin-Brandenburg, rbb Radio Fritz)
「由谷歌和臉書發展而產生的恐怖景象,劇情儘管依循傳統路線,卻因精彩巧思而大放異彩!」
——《西德日報》(Westdeutsche Zeitung)
「深刻嚴謹、緊張刺激,話題性十足,且動人之作。想要加入當代議題討論的人,必讀這部未來驚悚小說。」
——薩爾蘭廣播電台(Saarländischer Rundfunk)青少年春季選書
名人推薦:•鄭芳雄教授 專文導讀;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編)、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夏曼‧藍波安(小說家)、陳心怡(紀錄片導演、作家)、黃琦君(政治大學歐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詹正德(有河book店主、影評人)、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鴻鴻(詩人) 真情推薦媒體推薦:「如同偵探小說般的緊湊迷人。」
——《達姆城人之迴響》(Darmstädter Eco)
「一部引人入勝的未來驚悚小說。」
——《瑞士讀者家庭》(Schweizer Familie)
「一個扣人心弦、描述未來的故事,尤其引入注目的是許多對未來的想像和現在的發展類...
章節試閱
而此時此刻的我並不知曉,這會是我乘坐地鐵最後剩餘幾次中的一次。
我所謂的最後幾次,指的可不是這周最後一次,而是我生命中的最後幾次。幾天之後,這些都將成為上古人文知識,但在現在這幾分鐘內,在我、佑幼和老人一起坐在車廂裡的這幾分鐘內,我毫不知情!
我旁邊這個老人對C區人點了點頭,C區人微笑著關上他的行動收款機,滋——,C區人離開了,我們又單獨坐在車廂內,老人仍在。他的頭髮非常的灰,非常的長,黑色套頭連帽毛線衣裡,可以看見黃色襯衫的硬領。
我驚訝得下巴幾乎合不上,現實中我還從未見過誰有這麼多的毛髮。我自己是個禿頭,佑幼也是。按照常理,毎個在車廂裡的人都應該是禿頭,不論老少,不論男女。這是一個純粹的,什麼都要刮得光溜溜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光禿禿的,禿就是美。
我呆呆瞪著這個老人,管不住自己。他抬起眼睛微微笑了一下,我感覺像做壞事的小孩被抓到,尷尬得趕快轉動眼睛面向窗外。黑色的帶狀水泥牆快速飛掠過去,每條帶狀水泥牆後面圈著一個住宅區,每個住宅區裡有兩百個家庭,每個家庭有一個小孩,前提是領區政府得批准這對父母請求想要小孩的申請。
不是每個人都能要到小孩的,例如我的鄰居。他們的財務審核雖然通過了(兩個人都是A+的成績),但是他們的基因測試卻沒有通過(距離正常值偏差超過百分之一點三!)。
雨點打在我們車廂的窗上,形成細細的水痕流淌下來。
「明天得去停車場找找。」佑幼說。
「那要找到何年何月?我們的業績怎麼辦?」我問。
「我們進度落後,這個星期才找到兩件。」
我抿緊嘴唇,緩緩搖頭。兩件真的很糟很糟,遠遠不夠支付所有的帳單。一週過完一週,佑幼和我能夠找到的愈來愈少。
「你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嗎?」我問。
「一直在做掃描的工作,我們連呼吸的時間都沒有。」他說。
我和佑幼所屬的公司是掃描股份公司——超網巨擎集團的一個子公司。我們的老闆想讓紙張在這個光潔無暇的世界裡消失。所有的知識屬於所有的人!不論何時!完全免費!這是公司的口號,而我們的工作是幫助掃描股份公司實現這個夢想。當初是佑幼招募我進公司的,曾幾何時公司的口號也變成了我的夢想。
「圖書經紀員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佑幼說。
我不再默數這些灰色的街區,數到132時,我就停止了。「也許我們什麼地方做錯了?」
「我們就已經把所有的讀者都找到了啊!」佑幼說。「所有的書籍都被我們都買下了,所有被寫下的任何亂七八糟的文字,都被我們掃描掉了。」
佑幼今天很悲觀。
「我們換個部門怎麼樣?」我建議。
「我不想去找翻找滿是灰塵的地圖。」
「筆記本?」
「不要!」
「書信集?」
「不要!」
「想都別想。在你問出口之前,如果是要去尋訪裝滿發霉的紙的文件夾,我也拒絕!」
「也許其他部門的主管比較……」
「比較友善?比諾莫斯好?你繼續做夢吧!」
諾莫斯押著我們去參加一個接著一個的培訓課程,一個接著一個的會議。他當面點數現金給我們,讓我們去收買讀者,然後他給我們抽成。我們賺的錢其實不怎麼樣,但是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在我進入掃描股份公司之前,找工作這事,找得我心灰意冷。我的上古人文學系課程開始了幾個月後,就必須中斷。學費太貴了,我不但無法負擔智慧視鏡行動課程,更不用說去上大學裡的真人實境課了。就算座位選的是最後幾排,價格也還是無恥的昂貴。
剛開始的時候,我根本不想接受這樣的現實,我只有尋找兼職工作。
但是教授婆婆後來也幫不了我了,教授婆婆是我給她取的暱稱,她是我最喜愛的教授。教授婆婆透過智慧視鏡傳給我一些工作機會,每天不間斷。
速成班:四週通識理論(B區證照)
C區養老營尋求熱心負責的看護——無經驗可
中斷學業之後,幸虧佑幼幫忙,我得到這個叫作圖書經紀員的職位。我替超網巨擎集團工作了很久之後,教授婆婆仍然繼續寄來徵人啟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領區行政部廢除了這門學科。上古人文學被一個私人的評鑑機構(專家&專家們)審查後,等級列在極劣。
贊助金額太少,這是領區行政部給出的解釋,廢除的步驟絕對必要。行政部還說:廢除這門學科是通往未來的一步。甚至是我,不久之後也理解了廢除這門學科的必行性。所有上古人文學的記載,都已經數位化了,誰都能上超網百科查詢。不論何時!完全免費!
當我的老闆諾莫斯面試我的時候,聽到我的大學專科,他毫不留情地訕笑。
「上古人文?你想拿那個作什麼?」
「我對政治感興趣,所以,我就好奇……然後想,也許……」
他打斷我的話,對我大喊大叫。「未來才需要研究!真正的好奇是對新事物好奇,不是對舊的。懂不懂?」
我說我懂了,然後得到這份工作。
領區行政部通知大學,解散上古人文學系,我的教授婆婆從此不知所終。她蹤跡全無,一個智慧視鏡的訊息都沒有。我再也沒有收到過她寄來的求職廣告,沒有收到過她給的建議。她什麼消息都沒有,讓我非常擔憂。有一段時間我還在她po上超網的個人資料裡尋找她的親戚朋友,紀錄上她只有500個好友(我:8500),特優等級的好友數目是0(我:650)。
我給她所有的好友都發了信息,B區瓊妮是唯一一個回信的。她在大學裡致完告別辭後,就沒有回家了。我不知道B區瓊妮是如何得知這件事的?但是,她絕對不是住在B區。
和佑幼一起在超網巨擎的工作轉移了我的注意力。我從開始上小學就認識佑幼,中學畢業考試時我們組成合作團隊,我替他作上古人文學的試題(重點:2015 – 經濟大崩盤到戰爭),佑幼則幫我寫數學(題目是什麼,我根本不知道)。
很簡單,我們只是交換智慧視鏡,作不作弊反正也沒有人在乎。四百個學生坐在大堂裡,一個緊挨著一個。學校裡最後幾年,老師我只在智慧視鏡裡見過,如果他們曾經出現的話。佑幼在中學畢業後,進了一所超網巨擎集團經營的私立大學,大學期間他應該是玩得太兇,所以畢業後落得只能當圖書經紀員。
佑幼和我在地鐵車廂裡已經互相沉默了一陣子,我又開始數起住宅區塊。我等會兒要讓佑幼計算一下,到底有多少人住在這些基地裡,但是現在還不到時候。坐在我身邊的老人拿出一本書,他一定是聽到了我和佑幼的對話,想要這筆錢。
「這堆紙,先生想賣多少?」在我們看到書後不到兩秒,佑幼馬上問他。我們從來不說「書」這個正式名詞,而是選擇日常口語說它是「大堆」、「磚頭」、「厚皮」或者「火腿」。
我們這是在總部跟諾莫斯學來的,他在那裡一堂課又一堂課的重複一個句子:「不要忘記我們的夢想!所有的知識屬於所有的人!不論何時!完全免費!」
老人沒有理會佑幼的問題,只是徑自把他的書打開,舒服的往後一靠,讀了起來。佑幼沒有那麼容易放棄:「假設,我出十塊錢。」
這個金額當然可笑的少,但是這是我們履試不爽的成功計謀。佑幼和我一開始總是先提出非常少的價錢,讓讀者自己去為他們的破紙抬價。
「這本書不賣。」
「白紙印了黑字就是無價之寶。」
「這部作品永遠不會換主人。」
是時候該進入第二階段了,佑幼從夾克口袋裡拿出一疊百元大鈔,一共二十張。這樣一疊大鈔,任誰看了都會心跳加快。這種數量的現金,這年頭哪裡都見不到,大家都隨身帶著行動收款機,而付錢只需指印一按。
兩千元的現金只有我們有,我們再加碼一張。「這是買你那幾張紙的。如果你除了手上這本,還有別的幾堆紙,一堆我們給你兩千五。如果你認識別的讀者,名字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名字我們買你一千。」
好像這些還不夠似的,我們又戲劇性的加上一句:「這是我們最後的出價了,而且只在兩分鐘之內有效。」
在說這句話的同時,我們馬上把碼錶從褲子口袋裡掏出來。碼錶被鑲在薄薄的塑膠環帶上,投射出閃閃發光的紅色數字,映照整個車廂。滋——,數字開始往零倒數。兩分鐘、一分五十九秒、一分五十八秒、一分……
幾乎所有的讀者都在開始倒數的十五秒內就投降,準備賣書了,比較頑固的要花上一分鐘。有一個人在軟化的同時,還在我們面前流下眼淚。不過,那是半年前的事了。我們出價買他的書,讓他天人交戰,心力交瘁。有些讀者根本沒想過要賣他們的書,直到我們用二十張百元大鈔將所有的原則粉碎。我們什麼都買得到,幾乎。
十個人之中會有一個是我們無法用金錢誘惑的,這個人不是自己有的錢一輩子花不完,就是一個偏執狂、一個書癡。這些人裡面最糟糕的,是圖書收藏家。掃描股份公司恨不得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在超網巨擎總部受訓的時候,我們被教的郎朗上口的公式是:書讀得多的等於偏執狂,偏執狂等於收藏家,收藏家等於書很多,書很多等於圖書經紀員錢很多。圖書經紀員如佑幼和我,最後一句真的是愛聽的不得了。
不管培訓不培訓的,結果總之就是:十個人中會有一個是我們用錢買不到的。對付這種人,超網巨擎集團另有一套策略。如果真的遇到這種人,我們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問出大量的個人訊息。他們是哪裡人,他們要坐車到哪裡去,最好當然是讓連名字與地址都問出來。
我們接著將這些訊息傳給諾莫斯。這種情況出現的話,他會罵我們是「人資敗投」(人類資源失敗的投資),因為我們連說服讀者將書賣給我們的能力都沒有。等到他冷靜下來之後,他會匯給我們一筆小小的獎金,數目視我們給的資料用處多大而定。過程一直都是如此,我們就是「人資敗投」。
讀者的資料之後被如何處理,不得而知,我們對後續發展也沒有很大的興趣。佑幼和我之間的氣氛,其實也沒有太好,尤其是這幾個月以來。我們真的,絕對全然的,再也找不到讀者了。
我們坐在極速列車裡,從城市邊緣某處移動到城市另一端的邊緣某處,一坐上車就是好幾個小時,車上大半的時間我都在廁所裡度過。我們在A區的停車場裡散步、在咖啡館裡閒晃、沿門就按電鈴、搜查診所的候診室與公家機關的等候大廳、訪遍從以前讀者的口中套來的地址。什麼都沒有!一天又一天,一個讀者都不見蹤跡。
車廂裡這個老人因此對我們來說,真的如稀世珍寶。不只對我們個人有意義,對我們的業績也是。但是這個讀者不知怎麼的和別人極不相同,令我一句話都擠不出口。他身上的奇特之處,我指的並不是外表有毛髮這一點。佑幼開出十塊這樣可笑的價錢之後,老人嘴角也沒有動一下。他繼續讀他的書,根本不理我們。佑幼不管這些,仍然按照既定劇本走。
他把一張一張的大鈔在他和老人之間的桌上攤開,老人沒有反應。這就讓我真正驚奇了,以前不管讀者有多麼固執,這麼許多現金一出現,他們還是會目不轉睛盯著看。佑幼即將照本宣科說台詞了,但是老人連千分之一秒的時間都沒有看桌面,他只好自己加開場白。
「在我們之間的桌子上攤開的,是現金兩千元。」然後才開始標準台詞。「這些是買你手上那幾張破紙的。每一疊破紙我們還會給…」
「你們還會給我兩千五百元,我每給你們一個讀者的名字,你們再給我一千元。」老人百般無趣的將台詞接下去講完。
佑幼瞠目結舌看著我,我聳起肩膀不知所措。這滿頭灰髮的老人將書闔上,放到鈔票上面。
他直視我的眼睛,好像佑幼根本沒有坐在車廂裡一般對我說話,「書,我送你,但是你將它掃描之後,毀滅它之前,必須把它讀完。你能保證做到這一點嗎?」
我仍然啞口無言,一個讀者就這麼把書送給我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有人要求我要讀完一本書,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個人是誰?為什麼他誰都不問,偏偏問我?對我來說,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他的錢我們賺不到。
而此時此刻的我並不知曉,這會是我乘坐地鐵最後剩餘幾次中的一次。
我所謂的最後幾次,指的可不是這周最後一次,而是我生命中的最後幾次。幾天之後,這些都將成為上古人文知識,但在現在這幾分鐘內,在我、佑幼和老人一起坐在車廂裡的這幾分鐘內,我毫不知情!
我旁邊這個老人對C區人點了點頭,C區人微笑著關上他的行動收款機,滋——,C區人離開了,我們又單獨坐在車廂內,老人仍在。他的頭髮非常的灰,非常的長,黑色套頭連帽毛線衣裡,可以看見黃色襯衫的硬領。
我驚訝得下巴幾乎合不上,現實中我還從未見過誰有這麼多的毛髮。我自己...
推薦序
所有的知識屬於所有的人?——一個網路工作者的省思
∕鄭芳雄
本書原名直譯為「掃描者」(Die Scanner),發表於2013年。描寫2035年以後書本讀物將消失的未來世界,屬於反烏托邦的科幻小說,此類題材讓人聯想到早年英國作家歐威爾(G. Orwell)寫的《一九八四》(1948)、美國作家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華氏451度》(1953),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1932),主題皆談及審查並銷毀書籍、政府操控媒體和思想、以及電子科技對人類生活造成的變化。這種預言未來世界的科幻,在過去德語小說史上幾乎被他國文學所壟斷,半個多世紀以來,經由影視媒體的複製、行銷,已普遍流行於歐美及德國社會,對於《消失吧,紙本世界》一書的書寫動機和題材結構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而與此書所表達的現階段科技話語,多少形成傳統與現代的共話。
本書另取中文譯名「消失吧,紙本世界」,不僅反映這本小說所描寫的故事情節,也彰顯網路公司對民眾的要求與呼籲,同時標示時下數位化新時代所發展的新趨勢:一個沒有紙本的世界,也就是:藉助超網媒體 (Ultranetz)、智慧視鏡(Mobrille)人人皆可獲得資訊,人人皆可徜徉於浩瀚無垠的的網路世界,這無異勾畫出人類現時代所處的景象,知識不再是有錢階級和高級智識份子的特權,「所有的知識屬於所有的人!不論何時!完全免費!」多麼令人嚮往的願景!為了實現這個願景,小說構設一個超網巨擘公司,藉由其子公司「掃描股份有限公司」派遣掃描人員追蹤、收買所有圖書、先掃描然後銷毀,以便壟斷管控所有資訊。
然而作者薛伯樂 (Martin Schäuble, 1978 -)對於時代變局由傳統紙本閱讀變為電子視聽媒體,看法並不樂觀。小說的書寫動機部分出於他本人身為作家的危機意識。這位筆名為桑塔格(Robert M. Sonntag)的原作者,原是撰寫專業書籍的德國年輕作家,早年為了鑽研吉哈德 (Dschihadist, 或Jihadist) 聖戰士的生活及社會文化背景,親自深入遊歷以色列、巴勒斯坦做實地調查,並以此研究成果獲得柏林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出版中東遊記以及有關聖戰恐怖份子的生活故事等專書。後來眼看這些書本知識皆為網路媒體拷貝、壟斷。一般年輕人只管悠遊在虛無飄渺的網路世界,於是他開始懷疑網路資訊的正確與可靠性,並思考被剝奪智慧財產的作家的失業、書店和出版業面臨蕭條等嚴肅問題。正如小說中一位作家所說:「如果文字都不需付費的話,我要以什麼為生」,「為了寫書,我到處旅行、做調查……結果超網上什麼都可以找得到,我有些作家同事因為這樣而自殺,你知道嗎?」這話正表達作者本人的心聲,而整部情節緊湊、反烏托邦的科幻,便是他對於現實社會電子革命的反思。
任何作家開始寫作都有他的師承(葛拉斯語),如葛拉斯(Günter Grass)之效法德布林(A. Döblin),《德語課》作者藍茨(S. Lenz)之師法《老人與海》。同樣,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薛伯樂自稱,《華氏451度》對他之撰寫《消失吧,紙本世界!》啟示很大。讀者如兩相對照,不難發現前後題材和情節的淵源和異動,譬如前者和後者的未來世界皆壓制自由思想,禁止人們閱讀、私藏書籍。前者的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後者的掃描員的任務是追蹤、取得書本,將書掃描並交由上層銷毀。主題上,前者從上世紀50年代的角度預見未來電視對閱讀習慣的威脅,而後者則擔心網路媒體對整個社會的控制。
《華氏451度》的主角是蒙塔格 (Montag, 即星期一),後者小說主角羅伯(Rob)則影射作者的化名羅伯・桑塔格(Robert M. Sonntag),Sonntag就是星期日,而Rob就是Robert,可略見作者指涉之用意,這本《消失吧,紙本世界!》書中亦直接提及《華氏451度》,也提到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等科幻小說。
反烏托邦(Dystopie)科幻小說的共同特性在於對未來世界抱持悲觀的心態,藉著描寫缺乏人性與自然的未來世界景象,來提醒警告世人,現實社會的發展趨向,可能導致令人堪憂的後果。譬如《消失吧,紙本世界!》小說描述2035年的未來世界,充斥著科技數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靠智慧眼鏡,新鮮的食物非常昂貴,只有在如生日這種特別的日子,才能享用。平日的食物都是化學合成品,代肉吃起來不像肉,使用散發各種香味的「滋味錠」,使享用者產生聯想。由於衛生的關係,寵物全被安樂死,動物只能在影片中看到。人們是在人造之公園殿堂休閒活動,散步在塑膠做的林蔭大道……等等,呈現違背自然與人性的未來環境。
故事情節含有幾分偵探小說的色彩,主角羅伯是個二十出頭的掃描員,一輩子沒讀過一本書。有一天他在極速磁軌列車遇見了被通緝的圖書同業協會的精神導師亞尼貝格曼,參觀了他的秘密圖書館,最終了解超網集團擁有刪除、審查資訊的絕對權力,完全制控人們「知」的權利。當他幡然醒悟,決心悍衛受知權,對抗獨裁壟斷時,他發現自己已成為超網與政府聯手追緝的恐怖份子,於是他決定把他的經驗寫成書。
這本小說於2013年出版即被評選為最佳青少年七部讀本獎,同年又獲德國斯圖加特經貿協會文學獎。德國不少高級中學將其列為他們的課外讀物,鼓勵八至十年級(15-17歲)的學生閱讀。作者經常接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的邀請,到世界各地演講、朗讀他這部作品。2017年五月間曾蒞臨東吳大學與德文系師生座談。筆者也在場參與,目睹這位年輕作家暢談小說創作的風采。如今欣見這本此小說譯作《消失吧,紙本世界!》出版,相信必能引起台灣社會尤其年輕人關切、討論與反思。
(本文作者為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所有的知識屬於所有的人?——一個網路工作者的省思
∕鄭芳雄
本書原名直譯為「掃描者」(Die Scanner),發表於2013年。描寫2035年以後書本讀物將消失的未來世界,屬於反烏托邦的科幻小說,此類題材讓人聯想到早年英國作家歐威爾(G. Orwell)寫的《一九八四》(1948)、美國作家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華氏451度》(1953),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1932),主題皆談及審查並銷毀書籍、政府操控媒體和思想、以及電子科技對人類生活造成的變化。這種預言未來世界的科幻,在過去德語小說史上幾乎被他國文學所壟斷,半個...
目錄
導讀 /鄭芳雄
老人
通緝賞金
問號
上課時間
掃描
極端分子
清算
緊急會議
娜朵兒
店鋪
告別
時鐘上的時間
任務
致謝
導讀 /鄭芳雄
老人
通緝賞金
問號
上課時間
掃描
極端分子
清算
緊急會議
娜朵兒
店鋪
告別
時鐘上的時間
任務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