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一部比「無米樂」更耐人尋味的故事!
台灣民主發展史上,來自南方的力量一直不容忽視,這代表南方人民必須能夠凝結為一股集體的力量;弔詭的是,台灣南方卻也是派系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如何動員才能最有效地串連起原先利益與黨派繁複糾葛,而文化與理想也繽紛呈現的人們?這一切看似矛盾與衝突的起點,自社會運動黃金時期起,又如何持續匯聚為另一形式的社區生活?作者以類似《金翼》、《銀翅》社會人類學的寫作典範,夾議夾敘,描述屏東林邊鄉各階段社區「動起來」的過程。
由於派系糾葛的歷史淵源,讓整體社會「動起來」的過程更顯複雜。在林邊這樣典型的小鄉鎮,並沒有任何中心化的單位足以指導或整合這一切,也不是當地民眾突如其來就能產生新的地方認同。這一切的變動過程,既有其深遠的歷史結構因素,又有來自行動者偶然機緣的即興演出。各個看似小人物的高能行動者,如何面對複雜的情境,堅持何種理想,這些都活生生地呈現在作者筆下。
只依靠社會改革的論述並無法號召村民的參與,也無法突破因襲的利益矛盾,作者擴大整個分析的視野,將在地的人群分類、政治組織、社區團體一一納入,並由「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師傅實作傳統出發,勾勒出在地的文化習性與身份認同。最終我們將看到,身體實作所帶來的公共參與氛圍,如何讓這樣一個派系對立的小鄉鎮脫胎換骨,新的在地知識、在地倫理與在地美學逐漸萌芽開花。
作者簡介: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現任職於嘉義大林南華大學。近來主要研究興趣為:社區研究、文化研究、技術與在地知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