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揭示世界糧食危機成因的第一本書 ★
★ 榮獲【中國時報2009 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翻譯類 ★本書一出版就獲得國外各界媒體與評論家的重視與推薦,包括No Logo作者Naomi Klein以及時代雜誌、出版人週刊、衛報、獨立報、紐約時報等等。還有CNN、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紐約客雜誌等均做了專題報導。
除了台灣的繁體中文版,還有英國版、加拿大版、美國版、澳洲+紐西蘭版、荷蘭版、印度英文版、義大利版、韓國版、西班牙版、拉丁美洲版、簡體中文版 共12種語文版。
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
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
人人都將陷入糧食恐慌嗎?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地球上仍有超過10%(即8億)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此同時,也有10億人體重超重,這一對比是如此鮮明:全球性的飢餓和肥胖是一體的兩面。肥胖病流行和全球性飢餓讓上帝的天平無法平衡!糧食不僅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糧食危機真的來臨了嗎?
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誰在主宰世界糧食貿易體系?誰從農產品貿易中牟利?誰主導了食物供應?世界食物體系是如何破壞人們的健康?在《糧食戰爭》中,作者將世界糧食體系比喻成一個沙漏狀,上下兩端分別是廣大的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但溝通兩端的卻是中間細細的部份:食品企業,以市場力量宰制了無能為力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作者研究了世界糧食體系的歷史與形成方式,分析了農民的抵抗及國際上的紛爭,是第一本完整揭示世界農業、糧食市場與國際趨勢的書。
本書以農田裡的選擇為起點,穿越世界食物體系的縱深,最終討論我們盤中食物的選擇。在本書中,作者觀察由農村社區、企業、政府、消費者、行動份子和社會運動所形成的食物體系。這個由不同群體的選擇加總所形成的體系,造成了許多飽食終日的人和許多食不果腹的人。食物體系的兩端是肥胖和窮困兩個極端的人,而食物體系的建築師則成了少數超級富有的一群。有時候,選擇造就了新的方法,讓人們更自由,更緊密地與別人聯繫起來,與周圍的世界緊密聯繫起來。而有時候,選擇只是更加淒涼。在第二章,作者會調查農民自殺問題和破壞全球農村社區的力量。城市人很難看到農村潛在的暴力事件,但是,不管是肉體暴力還是經濟暴力,都對農村社區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城市,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的荒廢透過移民對城市形成的破壞。第三章對這些移民問題進行討論,並把移民問題放在現代農村變遷最強大的工具之一--貿易協定--中加以討論。
貿易協定的歷史與食物援助、開發與不滿有著密切的關係,第四章討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食物體系的演化過程。食物體系的設計是為了食物的重分配,以保證系統本身的穩定,卻沒有考慮過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需要。第五章將對食物體系的幾大贏家和農業綜合企業進行近距離的觀察。第六章說明這些企業如何利用種族、科學和發展的觀點,進入了政府權力中心,繼而進一步控制了生命的最重要的源頭:種子。在此過程中,企業改寫了國家的歷史,讓人們相信沒有其他選擇。第七章舉出具體的例子,以瞭解到這些力量如何在黃豆(地球上最重要的作物)種植過程中體現。不過,愈來愈多的人是在購物中心與食物體系相逢,而不是在農田或工廠裡。
第八章討論了超市這種最新、最強大的農業綜合企業。第九章反省一個問題:我們的口味是如何形成的?當前食物體系是如何限制人類,而不只是消費者?最後一章提出建議:要收回我們的主權,我們不應只做個消費者,我們還可以建立起新的食物體系,改寫權力關係對糧食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剝削。當然,沒人能擔保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努力最終可以獲得成功,但除非踏出嘗試的腳步,否則我們注定失敗。
作者簡介:
拉吉.帕特爾(Raj Patel)
出生於倫敦,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學士,倫敦經濟學院碩士,並於康乃爾大學獲得發展社會學博士學位。曾經為世界銀行工作,在WTO實習,為聯合 國提供諮詢。現在反而參與國際社會運動,包括1999年在WTO西雅圖會議的抗爭行動,並投身於論述與批評,以土地改革政策來檢視前述三大國際組織。 2002-2004年他擔任「食物優先學會」的政策分析員,了解到土地抗爭的意義;在此之前,曾自願參與於辛巴威成立的「東南非洲貿易、資訊和談判中 心」,同時完成其博士研究。
目前受聘為糧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發展學研究院研究員,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非洲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
葉家興(負責1-2章)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商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助理教授。譯有《囚犯的兩難》、《世代風暴》、《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等書,曾審定《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謝伯讓(負責3-8章)
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前植物系)學士,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高薏涵(負責3-8章)
國立政治大學資管系學士,現旅居美國專事翻譯工作。與謝伯讓合譯《用心法則》、《瞎吃》、《用物理學找到美麗新世界》等書。
謝佩妏(負責9-10章)
清大中文系、外文所畢,專職翻譯,譯有《城市的歷史》、《超自然的歷史》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獨立報」、「出版人週刊」專題推薦
已發行英國版、加拿大版、美國版、澳洲+紐西蘭版、荷蘭版、印度英文版、義大利版、韓國版、西班牙版、拉丁美洲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 共12種語文版。
【繁體中文版推薦人】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作者南方朔
知名評論家陳浩
東森新聞部執行副總經理黃仁棟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楊照
《新新聞》副社長楊儒門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趙少康
中廣董事長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媒體推薦:
長久以來最令我讚嘆的書。
——NaomiKlein《NoLogo》
作者這本批評世界糧食體系的書來得正是時候……帕特爾以滿腔熱情投入這本書的寫作。
——BillJamieson
《蘇格蘭週日報》我們能不能吃得更健康、更美味,而且讓世界上的窮人有能力餵飽自己當然能,帕特爾替我們寫出了祕訣。
——J.B.MacKinnon
《百哩飲食》作者這本書我非常期待能上暢銷排行榜第一名。它敏銳地分析了為什麼一半世界人口吃得過飽、另一半世界人口卻處於飢餓。帕特爾極佳地探討了這個重要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像《小就是美》一樣永遠流傳,而且有同樣大的影響力。
——SueBaker《出版情報》
帕特爾的廣泛觸角,讓一般讀者也能了解糧食危機的全貌,並且聽到來自世界糧食體系最底層人們的心聲。
——《時代》雜誌
有關世界糧食體系的權威性報導。這是那種會讓你有所啟發、驚訝、憤怒並生出決心的書。
——PaulKingsnorth《獨立報》
必讀之作。
——CraigSams(英國土壤協會主席)
帕特爾對世界糧食體系的沙漏式比喻很有說服力。發人深省的好書。
——《澳洲書評》
年度書籍過去幾年,糧食體系成了眾多作家的關注焦點,包括《速食共和國》作者EricSchlosser與《到底要吃什麼》作者MichaelPollan。帕特爾針對這個主題做了全面而有熱誠的研究,檢視企業力量與全球貿易市場如何傷害農民與消費者。他成功地將許多看似無關的議題連結起來,包括飢餓、肥胖、自由貿易、鄉村人口流失以及食品安全,描繪出被貪婪企業控制的食物體系的樣貌。
——《環球郵報》
他的文筆流暢生動,有熱誠與堅持,在學者中是少見的。他揭露企業如何販賣我們的食物,並如何決定我們吃什麼、不吃什麼。他據理力爭:要改變我們自己,就要改變世界;要改變世界,就要改變我們自己。兩者缺一不可,也都是不容易的事。……這本書的一個主旨就是,不論現行食物體系的缺失是發生在何時、何處,都已經有人起來組織行動、予以反擊。這正是本書傳遞的正面訊息,它不只是描繪駭人的景象而已。
——英國《晨星報》
備受推崇、真摯詳盡的全球糧食政治研究!
——《PublishingNews出版情報》
帕特爾的書提出了嚴謹的論述。他敘述現行糧食體系的歷史發展,證明現行體系是新近形成而不可能長久維持的。……他呼籲我們建立一個更健康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一個公正的世界。
——JudithRice《衛報》
本書大膽評估全球糧食市場的真實成本——這些成本不只包括社會、環境、政治,還有最重要的,人性。……它會讓你下次去超級市場時思考得更多一點——這是往正確方向的微小但重要的一步。
——HephzibahAnderson《每日郵報》
憤怒、雄辯、震撼人心,本書有力地提出了一個公正的食物體系,讓每個人可以活得更健康。
——JennyLunnon《今日牛津》
名人推薦:「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獨立報」、「出版人週刊」專題推薦
已發行英國版、加拿大版、美國版、澳洲+紐西蘭版、荷蘭版、印度英文版、義大利版、韓國版、西班牙版、拉丁美洲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 共12種語文版。
【繁體中文版推薦人】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作者南方朔
知名評論家陳浩
東森新聞部執行副總經理黃仁棟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楊照
《新新聞》副社長楊儒門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趙少康
中廣董事長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解剖農村
第三章 你變成了墨西哥人
第四章 只是渴望麵包
第五章 消費者是我們的敵人:食品業之基本介紹
第六章 化學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第七章 黃豆
第八章 超市巡禮
第九章 食物選擇我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解剖農村
第三章 你變成了墨西哥人
第四章 只是渴望麵包
第五章 消費者是我們的敵人:食品業之基本介紹
第六章 化學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第七章 黃豆
第八章 超市巡禮
第九章 食物選擇我
第十章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