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多元的時代,三心二意是人生的致命傷!
熱血用得對,你才有機會!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白崇亮(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邱文仁(職場達人)
雲惟彬(噗浪創辦人)
詹怡宜(TVBS新聞部總監)
林義傑(極限運動員)◎熱情推薦!
「小宇宙世代」將不會是一種短暫現象,年輕朋友恐怕得有所警覺,及早布局自我提升之道,免得一直「有想法、沒方法」,而向下流動,被擠入「知識藍青」族。--李仁芳教授
台灣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口超過400萬人,
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卻只有26000元,
當大批知識份子開始落入藍領階級,
當學歷和職銜已鋪不出一條康莊大道,
學會用對的方法「自轉」,你的未來才會暢行無阻!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興趣廣泛,而且每天都在變,無法下定決心取捨。
.夢想總是很模糊,常有敵不過現實的無力感。
.嚮往自由自在生活,卻不知道自在生活的經濟基礎在哪裡。
.常有「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的迫切感,卻不知道該做什麼。
.知道自己是有史以來見識最廣的世代,想在有限青春裡擁有每一種精采人生。
.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卻總是掛在網路上無法離開。
.不管在臉書、學校或職場上,蒐集好友像蒐集郵票,近似強迫症,但又不知如何有效運用這些人脈。
.總是感受到有一種來自遠方的呼喚,要自己放下一切,出去「找自己」。
當社會普遍認同「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反而顯得模糊了!這是因為選擇太多,東挑西揀的結果,只落得瞎熱血、盲目空轉!
由數位化、全球化和少子化所造就的小宇宙世代,面對的正是這樣的選擇難題。如何在又嗨又焦慮的反覆情緒中,將時代難題翻轉為自我實現的利基?你必須看清時代,才知道要如何發揮優勢。誰說夢想和天賦不需管理?用對熱血,你的精采人生自然就定位!
何謂「小宇宙世代」?
*小宇宙世代是由數位化、全球化和少子化三個浪潮交織出來的世代。
*他們不分年齡,習慣數位化的一腦多工,思考模式就像一座小宇宙--擅長將零碎化的知識收編為己用,習於一切都繞著自己為中心打轉。
*他們標榜獨特,熱中找自己,認為成功的定義是由小我來決定。
*他們渴望自由自在、獨善其身,同時卻又懷抱著多元夢想,希望人生精采得像擁有全天下。然而,也就是這種「安於小生活,懷抱大夢想」的生涯觀,使得小宇宙世代成為超矛盾世代。
作者簡介:
趨勢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曾任《遠見》雜誌採訪主任、《聯合報》記者,5次獲兩岸新聞報導獎,以及亞洲出版獎專題報導獎等。曾主持超過20次各類議題民意大調查,越洋採訪超過20個國家,也是台灣新聞界第一位駐大陸廣東特派員。
新聞生涯不拘泥單一領域,擅長用記者敏銳的觀察,在財經、政治、教育、文化等紛雜議題中,爬梳彼此相互牽動的脈絡,從而發現新趨勢,並以量化的民意調查相互佐證。
他長期關注世代議題,2009年在《遠見》雜誌所主持的「兩岸青年互看競爭力調查」,為兩岸第一次、最大規模對接式青年世代大調查。發表過「新世代青年大夢」「台灣人才保衛戰」「給青年藝術家的12封信」「三十而立」等新世代議題的專題報導與報紙專欄。
部落格:http://funfunchung.pixnet.net/blog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funfunchun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白崇亮(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邱文仁(職場達人)
雲惟彬(噗浪創辦人)
詹怡宜(TVBS新聞部總監)
林義傑(極限運動員)◎熱情推薦!
【名人推薦】
*《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這本書,是作者一方面反映描述他這個世代的矛盾、徬徨、兩難,一方面也試圖找出面對困境的務實方法。作為同一世代的讀者,你能從書中尋得共鳴,重建信心,激起熱情;作為這個世代的父母、長輩、主管或老闆,看了這本書,也許更能增加理解、善用他們的長處,協助他們完成夢想。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奇伯用他多年擔任記者所培養出來的觀察力,為年輕人,也為想了解年輕人的中年人,梳理出這個新時代的特色。《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把一個個小的現象,像拼圖一樣,幫我們拼出時代的輪廓,也為年輕人點出今後十年應該發展的能力,與生涯規劃的布局方向。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小宇宙世代」將不會是一種短暫現象,我們的年輕朋友恐怕得有所警覺,及早布局自我提升之道,免得一直「有想法、沒方法」,而向下流動,被擠入「知識藍青」族。年輕人不想成為溫水鍋中漸被煮熟的青蛙,可以從本書中得到許多啟發。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在小宇宙世代裡,最好的成就方法就是順勢而為!在輕易獲得大量資訊的同時,別忘了反問自己心中所愛為何?就能盡快找到自己的強項,並做自己的導演及演員,讓屬於自己的小宇宙熊熊燃燒!
--邱文仁(職場達人)
【推薦序1】
為「小宇宙世代」發聲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十五世紀時,德國人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讓人們發覺了自己村子以外的世界;二十世紀,資訊革命,使數千種世界不同的文化得以交流,創造出共通的全球文化。
二十世紀,科學家們承認,大部分的自然科學都已被發現,如量子論、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DNA和生命的分子基礎。事實上,二十世紀最大的突破,是那些利用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產品,如電視機、電腦、手機、隱形眼鏡、拉鍊、避孕藥、石英錶……
跨入二十一世紀,人類又會有哪些改變?各式各類的推測蜂湧而至,紐約大學日裔教授加來道雄在一九九九年即指出:量子革命、分子生物革命和電腦革命,「不僅是這一世紀科技突破的關鍵,也是人類富裕繁華背後的推手。」
民間的「爆米花報告」更早在二十世紀末即預測,未來的世界和未來的產品是:
◎基因的突破,人壽命延長,老人社會比比皆是。
◎醫術的突破,心理醫師可以用雷射除掉人們可怕的記憶和心靈創傷;細菌隨時被殺死,人們不再擔心針頭、馬桶汙染。
◎汙染日益嚴重,過濾空氣和水的設備會成隨時用品;隱形的防汙頭盔上市。
◎晶片、網路增加人的知識和信心。只要買個小「知識晶片」,你就變聰明,會說各種語言,會打網球,會做各種判斷……。
更確切地說,跨入數位世紀後,人們就更方便自在,猶如《數位革命》作者尼葛洛龐帝描述的「人們打開了一扇窗,進入另一個數位世界」。
人們因為帶著電腦(或廣義數位產品),走遍世界,可以工作,可以學習,可以娛樂,「掙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更能遨遊廣闊的世界,接觸更多的人群。」
現在看來,這些重視理性和科學的專家學者們似乎都樂觀了些,他們忽略了人、人性,以及和大自然彼此互動下感性的一面。
《預約五百年》一書中,作者直指人類歷史如大河直奔而下,越至盡頭,越成一股洪流狂潮,岸邊景色越捲越快,航程愈不確定,變化又衍生無窮的變化。
目前,我們就處在這種從秩序到脫序,從經驗到創新,從理性到混沌,加速時間的大河沖擊攪拌的世界。在這樣一個要用理性來解釋不合理的感覺和行為時,就造成現代人焦慮之所在。
《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這本書,是作者一方面反映描述他這個世代的矛盾、徬徨、兩難,一方面也試圖找出面對困境的務實方法。
作者林奇伯是「嬰兒潮世代」的子女,受過完整而良好的教育,處於開放的社會,重視教養的家庭。加上他在新聞界工作近二十年,跑過即時的報紙新聞,做過深度報導的雜誌記者,採訪過兩岸三地,跑遍二十多個國家。他一方面在第一線接觸熱門人物、話題,另一方面又能觀察思考趨勢的形成和影響。
因此讀者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他豐富的素材、深刻的思考和解析,加上他的熱情分享。他在為他的世代發聲,他稱他的世代是「小宇宙世代」,在他的描述下,這個世代:
─工作興趣廣泛,充滿熱情,卻不知如何下手。
─夢想模糊,有敵不過現實的無力感。
─有「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的迫切感,卻不知該做什麼。
─夢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不知道需要用什麼經濟基礎來支撐這種生活。
─時間不夠用,卻老掛在網上無法離開。
─在臉書、學校和職場上蒐集好多朋友,但不知如何有效運用這些人脈。
─老是覺得有個呼喚,要自己放下一切,出去「找自己」。
作為同一世代的讀者,你能從書中尋得共鳴,重建信心,激起熱情;作為這個世代的父母、長輩、主管或老闆,看了這本書,也許更能增加理解、善用他們的長處,協助他們完成夢想。
【推薦序2】
憂傷的「新台灣奇蹟」
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李仁芳
經濟構造是很多社會、政治、文化現象的物質基礎。台灣的「小宇宙世代」現象不會是例外,也有其特定的經濟構造基礎。
筆者在大學內工作了三十五年,長年持續在課堂內外第一線接觸青年朋友,書中所稱「小宇宙世代」現象,近些年來的確日趨明顯。
基本上,這現象的基層構造,與台灣日益演化成對青年人日益貧瘠、日益不友善的經濟及產業環境有極大關連。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二○一○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約二萬六千元,研究所碩士畢業生不過三萬一千元。
也是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數字:自二○○一年至二○一一年十一月止的十年間,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的經常性薪資只成長二千二百多元,等同十年來沒有加薪。
台灣年輕人也長期處在非典型就業的狀態下(二○一○年約二五%)。主計處二○一一年公布的台灣部分工時者每月平均薪資,僅一三、八七九元,比對十年前二○○一年的二四、○八三元大幅下降,揮砍近半。
基礎的經濟構造如此,那我們對於近年來台灣生育率長期偏低的社會現象就能夠理解。二○一○年台灣婦女總生育率驟降至○.八九五人,這是全世界最低的婦女總生育率。這是橫在這一代「小宇宙世代」眼前,憂傷的「新台灣奇蹟」。
「小宇宙世代」表面上成長於台灣有史以來最富裕、最沒有匱乏恐懼的家庭與社會,可是他們本身成年之後,卻得面對經濟活力與勞動所得相對貧瘠的環境。
至於進一步問,十年來勞動所得何以停滯?重要原因在於產業領袖們帶動的本土產業創新雖有小進,但與像韓國這樣的經濟對手相比,恐怕仍不夠積極。而近年來台灣產業領袖帶動創造的就業機會亦多不在本土,而在大陸。本土就業機會的弱化,是台灣「小宇宙世代」出現的重要經濟面原因。
不論其成因為何,可以判斷「小宇宙世代」將不會是一種短暫現象,我們的年輕朋友恐怕得有所警覺,及早布局自我提升之道,免得一直「有想法、沒方法」,而向下流動,被擠入「知識藍青」族。
這是本書苦口婆心的主旨所在。
我想「小宇宙世代」也有很多長處,例如橫向串連造漣漪,甚至造大波浪、推動新趨勢,新潮流的「水平橫向動員力」,即其「數位原住民」較擅勝場技法。如果能再輔以「垂直蓄積技藝深度」的師匠精神(craftsmanship),修練深刻技藝,勢將更有可為。
如書中以陳綺貞女士為例:她與滾石解約後自己獨立製片,除了她的氣慨,我們還得注意她的歌喉、創作才藝;除了天分之外,她的磨練、操練與鍛煉的意志。深度技藝的修行與蓄積,特別值得「小宇宙世代」留意。
至於創業所需的週邊技藝,陳綺貞也是敬謹全力以赴,絲毫不敢以為「小技」、「鄙事」而輕忽之。她自言人生第一次自己去文具店買計算機,每天敲敲打打,計算錄音、封面設計、唱片壓製、鋪貨等成本,把獨立製片各項細節親自徹底了解和「操作」了一遍。
這其中,「操作」是關鍵字。不能只有概念(在Google環境下長大的數位原住民太見多識廣了,最豐富的就是概念),一定要有操作方法、操作技術。
過去已有學術研究提及台灣的「崩世代」,而就如前文所說,「小宇宙世代」不會是台灣的一種短期現象。年輕人不想成為溫水鍋中漸被煮熟的青蛙,可以從本書中得到許多啟發。
【推薦序3】
生涯布局的新方向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我很喜歡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時代的脈動。可是了解一個時代真的很不容易,既要抓得住脈動,分得出現象,看得準趨勢,還要能在其中找出一條可以安身立命的道路。奇伯的這本書,大概在這幾個方面都做到了,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了解一個「時代」,或一個「世代」,第一個是要看現象。周星馳的《功夫》席捲電影票房的時候,許多學者共同出了一本書,探討周星馳現象。這本書提醒了我,周星馳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而照這個標準,周杰倫也是一個現象,後來的九把刀也是,都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背景是什麼?有哪些元素,支撐出這樣的現象?和過去網路出現以前的世界,有多不一樣?
可是了解「不一樣」在哪裡,終究只是「點」的觀察,我們還得把它連成一條線,去看諸多現象串出來的「趨勢」:眼前的現象會持續多久?會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趨勢又對人際之間的互動造成什麼衝擊?「變」與「不變」的部分又各是哪些?
網路的出現,讓世界變得眼花撩亂。訊息再也不能由少數人壟斷,世界也因網路而變得更為扁平。雖然網路上的信息不必然為真,也不能都歸類為「知識」,但是信息的易於取得,讓人們變得更有自信,卻是不爭的事實。自信的升高,顛覆了各種權威,但排山倒海而來的信息,卻也讓人徬徨不知所措。
今年春節前,我經不起台灣新浪網的遊說,在新浪開了微博。新浪告訴我,這是時代的趨勢,一定要開的。剛好我也想觀察一下這個趨勢,所以就開了。開了以後,也有一些識與不識的朋友與路人加入變成粉絲。出於好奇,我也去那些粉絲的微博逛逛,看看他們都關注些什麼人。結果發現很多人都同時關注兩、三百人。試想,以三百人為例,如果每一個他關注的人,一天都發兩條微博,他光是看就要看六百條微博。他哪有這個精神?可能低頭滑機,滑著滑著就過去了。至於微博上寫了什麼,可能很少會黏在他腦子裡。所以「閱聽者的注意力」在這裡變成稀有資源,成為各路人馬爭取的對象。爭取到者,勝。
觀察網路現象的同時,我也對一些年輕人在網路上的行為感到不解。比如打卡。我真的不曉得,為什麼有人做任何事,會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為什麼吃頓飯,每一道菜都要拍照上傳?是喜歡炫耀還是喜歡暴露?有一個學生曾經告訴我,她跟媽媽的一段對話:「媽,我跟表妹不熟,可是我知道她剛剛看了電影出來。」這就是網路盛行後的典型語言,不了解這個時代,還真想不通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中年人其實很想了解年輕人,因為這些人可能是他的子女,也可能是他的屬下。前兩年,台灣的《商業周刊》就和大陸雜誌合作,進行了一個地毯式的調查採訪,然後出了兩集的封面故事「八○後!」(一一九七期)、「如何面對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一一九八期)。雜誌出刊沒多久,我剛好到上海演講,就跟接待我的那個小女生(八四年生)開玩笑說:「我們台灣有一個雜誌,說你們是史上最難管的人。」沒想到那女生很不服氣,說:「老師,我們也很鬱悶耶!」我問為什麼,她說:「你沒發現,我的經理是幾年的?七八的!一九七八的剛當經理,擋在我前面,我根本搬不開他,可是回頭一看,九○後的已經要畢業了,殺過來了,我們根本被夾在中間呀!所以我們看晉升沒機會,現在也都不加班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接,原來每一代也都有每一代的苦悶。
而這個「代」也替換得太快了。我大二的學生跟我說:「老不知道那些小大一的在想什麼。」我說:「什麼小大一?你們才大二啊!」「老師,我們很老了耶。」他們說。後來我跟大一學生演講,他們也說:「我們跟高中生有代溝。」我到高中去演講,他們跟我說:「我們不了解現在的國中生。」天哪,三年就一代!
這就是時代的特色,眼花撩亂。可是活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小宇宙,他們了解自己嗎?奇伯用他多年擔任記者所培養出來的觀察力,為年輕人,也為想了解年輕人的中年人,梳理出這個新時代的特色。他把一個個小的現象,像拼圖一樣,幫我們拼出時代的輪廓,也為年輕人點出今後十年應該發展的能力,與生涯規劃的布局方向。
雖然奇伯是我的學生(最近東吳政研所畢業,而且當過記者的學生都紛紛出書,林奇伯寫的是社會觀察,另一位林志昊寫的是財經觀察,都很細膩、獨到),但我從他這本書中也學到很多,了解到我過去觀察年輕人世界,所沒有注意到的細微角落。我很高興為奇伯這本書作序,也很樂意把這本值得一讀的書,推薦給所有關心小宇宙世代的朋友。
名人推薦: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白崇亮(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邱文仁(職場達人)
雲惟彬(噗浪創辦人)
詹怡宜(TVBS新聞部總監)
林義傑(極限運動員)◎熱情推薦!
【名人推薦】
*《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這本書,是作者一方面反映描述他這個世代的矛盾、徬徨、兩難,一方面也試圖找出面對困境的務實方法。作為同一世代的讀者,你能從書中尋得共鳴,重建信心,激起熱情;作為這個世代的父母、長輩...
章節試閱
「成者愈成,後者愈後」的效應(摘自第八章)
人生成敗的關鍵往往不在沒有夢想,而是不知如何使夢想清晰。人生的淘汰賽也不在才華洋溢與否,而在於心智堅定與否。
有沒有盡全力,自己最清楚;夠不夠有勇氣,自己也心知肚明。
《聖經》有一段耶穌的比喻教誨,若引申到人生夢想的管理上,也極具深意。
故事提到,天國就好比主人要到外國去,便依照三個僕人的才幹,把家業交給他們管理;他們分別領到銀子五千、二千、一千。得到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到五千;領到二千的也同樣做了投資,賺到二千;只有那領一千的,直接到田裡挖個洞,把銀子埋藏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主人回來了,把僕人們叫上來核帳。那賺到五千和二千的僕人都得到主人大力的讚賞:「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
輪到那位領一千的僕人了,他趕緊辯解:「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播的地方要收穫,我就害怕,所以把你的一千銀子埋在地裡面。請看,你原來的銀子在這裡!」
主人聽了勃然大怒,罵他真是個「又惡又懶的僕人」,既然明知主人要求嚴格,至少也應該把那一千銀子借貸出去,多少賺些利息,而不是懶散地把銀子私自埋藏起來。於是,主人下了一道命令,把他原有的一千奪過來,送給那個連本帶利已經擁有一萬的僕人!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他必要哀哭切齒了!」
人生便是如此。人生做的不是金錢的保管,而是天賦與夢想的管理,時代則給予了我們投資的良機。如果你哀怨自己得到的天賦較少,把自己寵溺在漫無目的的隨興自由裡,那麼,有一天你會驚覺,那埋在土裡的天賦不只無法原價保留,還會鏽壞,最後你連那僅有的都會被奪去。
這段比喻出自〈馬太福音〉,後來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品牌行銷學等理論都加以引申,稱之為「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意指「成者愈成,後者愈後」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社會和經濟現象。
你也許會認為,這實在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但仔細推敲「馬太效應」看似不公平的背後,其實有一個極微妙的翻轉點—「成」與「敗」都是不斷加乘的循環,只要進入任何一個循環,都會進一步加速催化。
在這個選擇大爆炸的年代,「馬太效應」加乘循環的效果也會愈加猛烈。一切看似零碎到難以掌握,但其實漫天紛飛的大爆炸,都會在每個人心裡只化約到簡單的兩種原則:
第一種,時時警醒。堅持住,別消滅心裡的感動。天賦給你銀子一千,你不要只埋在土裡,也不要只放在銀行裡生利息,而是要拿去投資,設法賺到五千,並且從過程中學到進一步賺到五萬的本領。只要進入「成者愈成」的循環中,你可以愈轉愈大,脫離敗部,脫離資本主義經濟模型的溫柔推擠。
第二種,提不起勁。即使偶爾提起幹勁,也總是讓負面向下的試探有機可乘,在最重要的關頭功虧一簣。任由天賦給你的一千銀子埋在土裡,加速鏽蝕殆盡。一旦落入「後者愈後」的處境,便會不斷落後,最後被排擠到最底端的邊緣。迴避任何一個堅持的機會,就是迴避一連串得勝的機會。
順勢而為,從新趨勢中得到力量(摘自第五章)
大爆炸的年代,許多人會批評「多工」所帶來的危害和不舒適,於是有幾種顯學出現。第一種要你「關」,關掉與外界的連繫,專注工作或得到充分休息。第二種要你「丟」,丟掉繁雜的細節,只保留極簡而清晰的脈絡。第三種要你「收納」,把所有大大小小的資訊和雜事都精準收進標示清楚的位置,不讓爆炸滿出來。
這些都不失為好方法,它們的原則都是「逆潮流而行」,抵擋快又猛的趨勢。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現在已經不是你要不要選擇「多工」,而是不得不「多工」了。
面對龐雜多元的事務,我們當然必須警覺,同時俐落快速地處理。對小宇宙世代來說,最好的成就方法就是順勢而為,從新得力,從新趨勢中得到前進的力量。時代浪潮下,人的本能就是往前衝去,就好像「上網」在英文中稱為surfing(意為衝浪),要騎到浪頭上,利用浪的推力才能既好玩,又走在前頭,不會有背對眾人的孤寂感。
符合小宇宙本能的「旋轉術」,是既不丟,也不關,更不必疲於奔命於精準的收納。小宇宙反而是要把觸角大量地放射出去,瞬間就決定合不合拍,有效率地進行收編。若瞬間決定不了,就直接收著,旋轉術自會幫你取捨。
我們現在就要來練習,把這些特色運用到「放射、合拍、拼貼、收編、旋轉」五項運行本能中,不管在學習生涯偶像、多工做事方法上,都達到嫻熟順暢。
■放射練習
原則:伸往四面八方,訊息到位
關鍵字:勇氣
1 主動放射的同時,避開兩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別只把放射運用在知識拼貼上,也要學習用來找出生涯偶像的「魔術高點」,才不會「空有身材,不是人才」。所謂的魔術高點,就是這些生涯偶像背後所信仰的「價值」,是他們顯得獨特的原因。學習他們的價值,你也才會顯得獨特,而不流於只嚮往他們外表的形象。
第二個陷阱,「數位史前世代」不只不要心懷抗拒,反而更要學習放射能力,有效運用數位工具。雖然一開始會感到不舒適而想要關閉手機、不玩社交網站,但只要克服排斥慣性,一旦上手,便能陶醉其中,否則,自己很快就會被時代汰舊掉,也容易因為自己的不舒適就固執地認為數位活動有害學習和工作效率,要求自己的小孩和下屬減少放射量,而造成親子或管理代溝。
2 善用別人和自己的「吉光片羽」
在微網誌「一四○字限制」的年代,大家都變聰明、更幽默、反應快、有創意,閃爍著吉光片羽式的光芒與慧黠。
所以,在電腦上開一個資料夾,把自己覺得雋永、有趣的文字和圖像統統儲存下來,別讓這些吉光片羽在網頁上閃逝即過。尤其是自己寫過的小短言,最能代表自己即時反應的點子,特別要剪貼留存,在適當的時機把這些零碎化的「點子」完整、有邏輯地再表達一遍,這樣才算是真的有料、有體悟。
表達的方法有兩種:一、把雋永句子和圖片集結起來,貼在部落格上。因為部落格的調性是「可以隨時微調、改寫文章」,練習把它們改寫成五百字至一千字有邏輯的文章,中間穿插圖片更好。二、每週把自己和別人的MSN聊天內容,混合拼貼成有主軸、條列式的文章,以對話方式呈現也不錯,因為朋友聊天的內容常常是在討論或辯論問題,整理關鍵對話,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爬梳與辯證能力。
3 建立資訊蒐集的有效路徑
◎只要是你感興趣的網站、部落格、文章網頁,全都加到「我的最愛」,讓自己可以在匆忙的速度中,掌握隨時回頭去看的機會。
◎只要是喜歡的名人臉書,不必猶豫,就對「粉絲網頁」按下讚,觀察他的一言一行,檢視他、學習他是如何捲出龐大宇宙。
◎固定長期閱讀至少兩本以上的雜誌。雜誌通常是記者、編輯等專業新聞人經過好幾道程序精淬過的資訊。長期閱讀同一品牌雜誌,除了可以有效率地吸收訊息,也可以學習專家團隊收編知識的方式。若有空,你甚至可以學習回溯記者引述資料的源頭,觀察記者如何精準消化和運用這些訊息。
◎善用手機拍照功能,看到喜歡的景物或文字就直接先拍下來,把自己當作○○七情報員一樣蒐集情報,有圖有提醒。
◎利用Dropbox網路硬碟、Picasa網路相簿等雲端儲存庫,走到哪裡,資料跟到哪裡。步驟很簡單,到這些網站申請一個或數個帳號,就能享有免費空間。儲存庫還可以分割成數個資料夾,各自設定是否對外開放,若選擇為不對外開放,就是私密儲存空間。儲存庫也可當作資料分享結點,遇到有email無法寄出的大型檔案時,就上載到雲端,供特定對象下載。
4 規定自己要接觸不特別感興趣的網頁和資訊
網路時代是由讀者掌握資訊的主動點閱權,但閱讀慣性作用之下很容易造成偏食。為避免有益於己的知識成為漏網之魚,就要挑戰自己的慣性,並藉此培養接觸「陌生」的勇氣。
◎每當搜尋引擎跳出成串搜尋結果時,至少要點閱一、二個你第一眼並不對味的網頁,衝撞自己的搜尋習慣。如此做,你會發現有許多資訊寶藏都藏在你常忽略的地方。
◎每週至少閱讀一次紙本的報紙,把第一落的新聞從頭到尾全部讀完,強迫自己吸收當前最重要的消息,並觀察為什麼有些新聞被放在顯眼位置,有些則小篇幅處理。
◎到書店、咖啡店、美容院等地方,就翻閱自己平常興趣缺缺的書籍和雜誌。反正閒閒也是殺時間,而花了時間讀過的知識就是屬於你的。
■合拍練習
原則:掌握瞬間感動,心意接軌
關鍵字:不要消滅內心的感動
1 反覆練習,加快瞬間合拍的速度
王貞治是日本棒球全壘打紀錄保持人,擁有異於常人的「快眼」,當他看到球從投手的手中飛進打擊區時,不管實際球速有多快,在他眼中,球總是像「慢慢地飛過來」,從容決定是在揮棒打擊。有次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當面請教他,王貞治回答:「雖然不是每一球都是如此,但有高達六、七成的球的確是慢慢飄過來的。」
王貞治練習的方法是,從小時候開始,搭火車時就固定要跑到最後一節車廂外面,眼睛緊盯著鐵軌上的枕木,利用火車開動後速度逐漸加快的原理,從慢到快,緊盯著每一根枕木都不放過,愈練習眼力就愈好。
莊艷惠教授分析,這種故事聽起來很神奇,但其實優秀運動員都可以透過反覆練習,自我訓練出這樣的精準和冷靜。瞬間合拍的練習就像王貞治的「快眼」一樣,掌握自己特有的「快速」與「對味」,練習久了就能精確。
2 「停頓兩秒鐘」,提高精準度
在愈有把握的領域,人反而會因為太有自信而容易出錯。所以對於自己很有把握、很對味的項目,反而要特別提醒自己「停頓兩秒鐘」再做決定,以提高精準度,建立效率。
在一群過度熱血的人當中,多一絲冷靜的人就能獲勝。面對相同專業能力的競爭者,多下一分確認的功夫,就多一個出眾的機會。
3 養成習慣,建立模式
反覆操作前述的「放射練習」,養成習慣才會變成是自己真正的能力,形成自己感到最舒服的操作模式。
讓自己時常處在飢渴中,不要忘記知識合拍帶給自己的娛樂性和感動力,就像賈伯斯的名言:「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在「虛心若愚」的前面是先要「求知若飢」。利用饑渴,才能翻轉情勢,不斷更新、進步。
所以,別再學綜藝節目上那些「我不知道,那時我還沒出生」的話術了,而是要說「我不知道,可以告訴我嗎?」因為「我還沒出生」等於是對知識者的迂迴攻擊,也是對自己無知的自得其樂。只要開口虛心請教,你就容易合拍到能幫助自己的良師益友,建立正面的人際網絡。
4 資料夾只要大致分類即可
一直掛在網上卻無法離開,常讓自己覺得沒有效率。剪貼資料可以讓自己避免沒效率、浪費時間。亦即,在電腦上開一個讓自己覺得「辦正事」的主視窗,還有一個隨時可以剪貼的Word檔、圖片檔案夾。當你看到對味、合拍的東西,就可以隨時剪貼或複製,成為資料庫。
雖然理論上網路無涯,隨時可以搜尋到相同、甚至更新的資料。但是你現在對味、腦海裡有印象的資料,下次卻不一定查得到,因為網頁可能已經遭到移除,或你根本忘了有過這樣的對味與合拍經驗。
反正,現在外接硬碟容量大,又便宜,只要有瞬間感動的資訊就直接複製剪貼,不必花很大的力氣去分類,而且是要憑直覺分類。至於自己存有哪些資料,大略有印象即可。
■拼貼練習
原則:大膽排列軌道,豐富素材
關鍵字:確認真愛
1 快速放入資料夾
剪貼或下載的資料,只要略微分類,甚至不分類,主要是為了:一、不本末倒置,浪費太多時間在收納資料上。二、現在的電腦軟體關鍵字搜尋功能很強,圖片在資料夾內可以顯示為小圖示,更是一目了然。三、訓練自己快速分類的判斷力,就像王貞治判斷能否揮棒的好球、壞球一樣。
以我自己為例,幾年前我開始練習數位攝影技術時,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社社長張雅惠曾寄了幾張攝影入門工具書的圖解說明給我作為精進的參考。當時我直接開了一個資料夾,命名為「雅惠傳來檔」。以後我很自然地就把在網路上看到的圖片也都下載到這個資料夾裡,這個資料夾變成是「有趣的」「有意思的」「第一眼就對味的」圖片庫。
2 不定時檢視資料夾
只要有空,我就會回頭檢視這個資料夾,它可以:
◎永遠提醒我,這是張雅惠幫助我養成儲存相關圖片庫的好習慣,感謝她。
◎這些被我對味、合拍,並等待拼貼的圖片,以包裹的形式,整合成一個安放在我小宇宙軌道中的行星,有空時就切近軌道看一下,放鬆心情,也可以隨時找到我需要參考的圖片。
◎透過檢視,可以很輕易地從資料夾看出自己習慣性第一眼瞬間就決定、喜歡、合拍的圖片品味脈絡與共同點是什麼。從這種品味之中,自然會產生靈感,並進一步形成屬於我自己的有效拼貼、收編和運行邏輯。
◎我會透過檢視,從圖庫中發展出幾個觀點,或是找出這些圖共同的元素,破解圖像創作者的語彙,形成我自己的美學趨勢觀察基礎,當成寫作趨勢、評論或藝術時尚專欄的素材。
◎我會得知自己比較「偏食」哪些風格的圖片,知道自己的局限之處,這反而讓我下次在瞬間對味時會提醒自己要更寬廣,打破慣性。
■收編練習
原則:賦予獨特意義,收歸己有
關鍵字:成為別人的祝福
1 學習「從有到有」的原創性
過去我們對於「創意」的定義都是「從無到有」,無論是寫報告、構思企畫案、拍電影,都要創造出全新的內容才會被認為是有創意。但既然小宇宙思維已經躍上主流,對「創意」的定義也要調整成「從有到有」,從眾多自己搜尋到的資料和圖像中萃取出精華,賦予自己獨創的觀點,如此這些資料才能真正被自己收編,展現出原創性。
要怎麼做才能發展出自己的原創觀點?關鍵在於「萃取關鍵字」。例如,看過一篇論文後,自己要能夠以精簡的字句歸結出這篇論文的核心精髓,並列舉出哪些段落是論文的精華,如此,你就能直接引用這些段落,並進一步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它。
面對圖庫的做法也一樣。例如,看過一組圖片後,自己要能明確做到「以文字描述圖片」「從描述中萃取出核心關鍵字」「牢牢把握住關鍵字,串連成自己獨特的邏輯」三個技巧。
2 大膽捨棄龐雜枝節
愈是圖像化的世代,文字的訓練反而愈形重要。有萃取關鍵字的能力,才能主動制訂規則,將龐雜的事物反覆內斂,讓它們變得有縱深、有層次、有秩序,從而讓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
經過萃取後的資料,也很容易看出來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如果不適合自己,即使這份資料有多麼精采,都算是枝節,可以先大膽捨棄,留在資料庫裡,下次再利用。萃取過後的「關鍵字」也可以協助更有效率地進行下一波資料搜尋。
3 預防不慎抄襲
建立零碎資訊的資料庫,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當你要使用什麼樣的元素和語彙時,會知道出處,可以在拼貼、挪用時記得標明出處,避免不小心直接抄襲,也會提醒自己要再查證一下不放心的資料。如果單靠腦海中的印象來應付大爆炸,可能會出現對別人的圖像、旋律、文字有印象,但又不小心以為是自己原創的尷尬狀況。
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也可以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不被惡意侵犯。許多高竿的記者、作家、設計師甚至會在作品中「埋針」,也就是藏著自己特有的邏輯和符號,當發現別人抄襲時,手上就有王牌來指證。而這些「埋針」也常是鑑定專家判斷作品真偽的關鍵參考。
■旋轉練習
原則:萬事互相效力,成就自己
關鍵字:相信,盼望
1 確立自己的旋轉主軸
萃取過後的「關鍵字」可能會有很多個,最後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關鍵字串連起來,變成報告或企畫案的主標題,然後在核心概念下加以發揮。
這套萃取關鍵字的做法甚至可以利用來進行生涯規畫。在面對自己的生涯偶像時,可以設法將他們吸引你的特質萃取成關鍵字。例如,許多人看到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時,會從他身上萃取出「創新」「美學橋梁」「有勇氣」等自己認同的關鍵字,然後在自己做決策或與人交談時,都試著以這些「關鍵字」為準則,探索這些關鍵字落實到生活、內化成自己的各種可行模式。
盡量發揮創意,把「關鍵字」這件事做得很有趣,引導自己的生活大小事都繞著這個主軸旋轉。例如,「創新」「美學橋梁」「有勇氣」等關鍵字可以貼在電腦桌面、貼在書桌前、貼在家門口、貼在日誌簿內頁、請喜歡的對象(女友、小孩都可以)錄音下來設定為來電鈴聲;找一首符合這個關鍵字精神的歌曲,當成自己的「主題曲」,放在隨身聽裡,每天出門上班、上學的路上聽一次。
這就像許多人旅行時會設定一個主題。如果主題是「血拚」,落實得徹底的人會讓旅程從購物商場、博物館禮品部、餐廳真空包裝禮盒區、機場免稅店、飛機上的免稅商品推車、國外便利商店,無時無刻都在精心購物;而且不只買給自己,還買給家人朋友。東西沒買齊,還會為自己立下「錢省下來,正好當作下次的機票錢再來買!」「我將再來!」等豪情壯志。
就把人生當成一場「有主題」的熱血旅行吧!
2 反覆練習以關鍵字思考
反覆練習以關鍵字來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詳見第七章有關「三A旋轉法則」的說明),大至人生新境界,小至下次的報告如何寫得更好,做到有效管理,隨時檢視處境,回顧初衷,展望未來,並從中找出總是會遭遇到「卡卡」的地方,突破它。沒有突破,就表示阻礙下次照樣會出現,會變成你一生的絆腳石。
不管是夢想、愛、愛情都可以旋轉,旋轉會出現幾個流程,查看你每次都是在哪個階段覺得「卡卡」的,然後轉順它。
3 參加比賽,贏得真正的「徽章」
教育改革之後,許多教育家對「比賽」抱持排斥的心理,認為學習就是要享受樂趣,比賽則會帶來壓力,這有點把自己和孩子放在溫室裡了。人類是追求成就感的動物,每個人都需要有具代表性的徽章,對自己有個交代和肯定。參加比賽是為自己贏得真正的徽章最直接的方式,即使沒有得到名次,也會學到經驗,知道自己的能力大約在哪裡,而不只是單單想透過「消費」來得到「彷彿置身理想情境的徽章」。
參加比賽也是練習旋轉的機會。台灣是個「獎項之島」,有各式各樣的比賽。參加比賽有四個明顯的好處:
◎得到徽章:每一個獎項都能為自己的履歷表加分,一張一攤開就明列許多獎項的履歷表,絕對是吸引人的。
◎增加自信:獲得獎項的肯定,就會有自信。評審會有偏好,得獎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但也絕對不會是壞作品。你如果是比較另類創意的人,只要夠好,可以獲得入圍,那就已經證明自己的能力了。
◎從比賽中學習溝通:許多很特殊的點子確實令人眼睛一亮,但不管是設計商品、音樂或科學論文,最終還是必須得到他人的共鳴和合拍,而參加比賽可以讓你學習讓自己的點子更容易獲得共鳴。這不是要你「從眾」,而是必須了解,單單「自爽」或「自我感覺良好」的作品往往只能當個人興趣,遇到瓶頸就容易放棄。
◎拓殖新境,探索極限:大多數人會有惰性,容易耽溺於現狀。參加比賽是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更好的過程。如果你平時的作品只有七十分,為了參加比賽,你會努力把自己的九十分、一百分激發出來。過程可能很辛苦,你也勢必會面對眼高手低的挫折—明明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一百分,實際做出來卻只有八十分。但這就是練習,你學會只要把標準放在更高的地方,就會激發自己往高點走。另外,參加比賽可以提高作品內容的集中度。你會為了參加比賽而在短時間內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全激發到一個單件作品上,讓它的結構更扎實、更符合邏輯、更精準、更具有廣度和深度;一般人在平時的作品中很少要求自己達到這樣的程度。
參加過激烈競賽的人會了解到,懷抱機會主義,幻想搭上快速升降梯一勞永逸,並非那麼容易。夢想實現的過程很有挑戰性,但也會很快樂。打電動玩具要打到「破關」,就是人類不服輸的本能。你的快樂是來自於挑戰,挑戰是要讓你更拉大格局和潛能。
「放射、合拍、拼貼、收編、旋轉」這套小宇宙世代的思維模式如何再進一步發揮,用來規劃生涯、實踐自己的夢想?下一章將解析一群小宇宙世代先行者的經驗,揭開箇中訣竅。
「成者愈成,後者愈後」的效應(摘自第八章)
人生成敗的關鍵往往不在沒有夢想,而是不知如何使夢想清晰。人生的淘汰賽也不在才華洋溢與否,而在於心智堅定與否。
有沒有盡全力,自己最清楚;夠不夠有勇氣,自己也心知肚明。
《聖經》有一段耶穌的比喻教誨,若引申到人生夢想的管理上,也極具深意。
故事提到,天國就好比主人要到外國去,便依照三個僕人的才幹,把家業交給他們管理;他們分別領到銀子五千、二千、一千。得到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到五千;領到二千的也同樣做了投資,賺到二千;只有那領一千的,直接到田裡挖個...
作者序
讓熱情真正轉動
從事新聞工作近二十年,「世代」一直是我關注的議題。我採訪過許多人,也常在任職的媒體啟動各種大規模民意調查,近年來,無論是質化的採訪內容或量化的民調結果,都明顯指向一個趨勢:「世代」的定義正快速改寫,而我們正處在轉型的陣痛期,也常陷於「熱血分分鐘,定位磨蹭中」的矛盾困境。
許多年輕人擁有多元興趣,充滿熱情,但對於未來總是無法做出選擇,反覆在得失的迷惘中。家長們很急切地想幫忙,卻不得其門而入,或是愈插手,親子關係反而愈緊張。
企業家們努力為公司培養優秀人才,在管理時卻面臨一道跨越不了的世代鴻溝。反之,企業人才力爭上游,在忙碌的空檔偶然望向窗外,心頭泛起一股無法實現自我的失落感。
更讓許多人惶恐的是,外在局勢也變得愈來愈難掌握。近年來,國際金融秩序激烈擺盪、重組,失業潮席捲全球,台灣產業與人力結構也面臨轉型的關鍵,擁有大學學歷的台灣人口正式超過四百萬,占十五歲以上人口的四分之一,大批知識份子開始落入藍領階級。
釐清趨勢,是了解處境、翻轉迷惘的關鍵,所以本書特別深入探討這個主題:當內在價值轉折和外在環境變遷正對我們展開全面性的夾擊,我們面對全新的變局,該如何建立一套適合的生涯觀?
在許多專家眼中,這是個最壞的年代,但我卻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因為一個全新的「小宇宙世代」已經來臨,這個世代真是超矛盾,又超融合。矛盾的是,這個世代既安於小生活,又懷抱多元大夢想。融合的是,大家都熱愛相互分享,而分享讓成功不再是零和遊戲,因此通往成功的名額也沒有限制。
為了讓讀者快速正視新趨勢的到來,本書特別將章節分成「看清時代」和「找到位置」兩大部分,從多變局勢中對準座標,讓自己的人生迅速就定位。另外,我也特別整理出讓小宇宙世代迷惘的十二個關鍵問題,協助大家用對熱血,成就自我的夢想和渴望。
本書還深入分析了許多新世代的先行者成就自我生涯的方法,這些人都擁有相同的特色:懷抱多元夢想,把時代難題翻轉為自我實現的利基,不斷為自己找到更新、更有趣的人生目標。
許多人都曾在心中發出這樣的感慨:「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自由自在過生活,人生又精采得就像擁有全天下?」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小宇宙的世代裡,只要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等待著我們去實現。接下來,就讓我們盡情地把自己的小宇宙旋轉開來!
讓熱情真正轉動
從事新聞工作近二十年,「世代」一直是我關注的議題。我採訪過許多人,也常在任職的媒體啟動各種大規模民意調查,近年來,無論是質化的採訪內容或量化的民調結果,都明顯指向一個趨勢:「世代」的定義正快速改寫,而我們正處在轉型的陣痛期,也常陷於「熱血分分鐘,定位磨蹭中」的矛盾困境。
許多年輕人擁有多元興趣,充滿熱情,但對於未來總是無法做出選擇,反覆在得失的迷惘中。家長們很急切地想幫忙,卻不得其門而入,或是愈插手,親子關係反而愈緊張。
企業家們努力為公司培養優秀人才,在管理時卻面臨一道跨越不了...
目錄
推薦序1 為「小宇宙世代」發聲 王力行
推薦序2 憂傷的「新台灣奇蹟」 李仁芳
推薦序3 生涯布局的新方向 劉必榮
作者序 讓熱情真正轉動
前言 又嗨又焦慮的時代
第一步 看清時代
1 數位史前怪獸遇上空洞世代
世界變得零碎化、圖像化,新的學習和工作模式崛起,一腦多工、拼貼、同步、平行的做法引發爭議,卻也勢不可擋。世人是否已準備好,駕馭這排山倒海而來的改變?
2 找自己,卻找不到位置!
從內心到外表,小宇宙世代渴望全面自我實現,更透過橫向串連獲得自信。然而,拼貼來的生涯目標有如一張破碎的臉,理想的工作看得到卻找不到。
3 活力崇拜,滿腔熱血竟成空轉
時時熱血、隨時連線、想要永遠年輕,小宇宙世代活在築夢的迫切感中。然而企圖操控時間的結果,卻導致生涯價值觀的扭曲,以及生命秩序的錯亂。
4 社會正在「溫柔推擠」,高成低就者向下流動
整個經濟體系構築了「找自己」的美夢,卻也誘使人落入長期捉襟見肘的窘態中。一股隱形而強大的力道正溫柔地推擠著,將小小熱血推落到社會的底層。
下一步 找到位置
5 發揮本能,勤練追夢能力
網路化的環境,讓小宇宙世代可以充分發揮放射、合拍、拼貼、收編、旋轉五項本能。只要懂得順勢而為,就能在一次次的旋轉中成就自己!
6 先行者開路,小宇宙新顯學誕生!
想要成就自我,光憑熱血是不夠的。已有愈來愈多人從新的時代趨勢中得到力量。這些先行者在人跡罕至的新領域裡塑造了個人品牌,做到贏者全拿!
7 夢想一字排開,用「三A法則」出人頭地
夢想是需要「管理」的,運用「三A旋轉法則」,想要的一個都不必捨棄。若想破解社會溫柔推擠的陷阱,更要緊抓夢想,勇於嘗試和冒險。
8 把握時代特質,七大優勢就能為你所用
在台灣特殊的時代際遇下,機會正朝我們走來,一張全新的經濟體地圖也隱然成形。把握未來十年黃金衝刺期,邁向勝部的名額是沒有限制的!
小宇宙世代成就自我的十二個關鍵
後記與致謝
推薦序1 為「小宇宙世代」發聲 王力行
推薦序2 憂傷的「新台灣奇蹟」 李仁芳
推薦序3 生涯布局的新方向 劉必榮
作者序 讓熱情真正轉動
前言 又嗨又焦慮的時代
第一步 看清時代
1 數位史前怪獸遇上空洞世代
世界變得零碎化、圖像化,新的學習和工作模式崛起,一腦多工、拼貼、同步、平行的做法引發爭議,卻也勢不可擋。世人是否已準備好,駕馭這排山倒海而來的改變?
2 找自己,卻找不到位置!
從內心到外表,小宇宙世代渴望全面自我實現,更透過橫向串連獲得自信。然而,拼貼來的生涯目標有如一張破碎的臉,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