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與自然為伍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 1907-1964)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泉溪鎮的一間農舍裡,排行老么,有一個姊姊和一個哥哥。父親羅伯特經營農場,並在當地的車站兼差,推銷保險;母親瑪利亞是長老教會牧師的女兒,畢業於華盛頓女子神學院,喜歡讀書,熱愛自然和音樂,當過小學老師,為了貼補家用,她除了拿雞和水果到鎮上去賣之外,也教人彈鋼琴。由於瑞秋出生時,姊姊(10歲)和哥哥(8歲)都已經上學了,母親瑪利亞能夠花很多時間陪伴她,讀書給她聽,帶領她在長了40棵蘋果樹和梨樹的果園裡探險和玩耍,教她認識野花和昆蟲、體驗自然之美。瑞秋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就是在這時期培養出來的,而童年與母親在泉溪鎮的生活經歷,成了瑞秋寫作及理念的重要根基。
受到母親的薰陶,瑞秋也很喜歡閱讀,立志要當作家,8歲那年,她寫了第一篇作品,題目是《小小棕色房子》,描述兩隻鷦鷯尋找家園的故事。11歲時,瑞秋向兒童雜誌《聖誕老人雜誌》投寄了一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故事──〈雲端的一場戰鬥〉,5個月後,這篇故事刊出,並且獲得了散文銀徽獎及10美元的獎金。這帶給瑞秋很大的鼓舞,也開啟了她的寫作生涯。
不向命運低頭
由於天資聰穎加上用功,瑞秋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好,母親對她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她不像同年齡的許多女孩,中學畢業後就結婚或進入社會工作,而是進入大學讀書。為了籌措學費,父母親四處借貸,並且逐年賣掉部分土地。瑞秋剛開始主修文學,想一圓作家之夢,可是她慢慢發現自己的想像力不夠豐富,後來就改為主修生物學。當時唸科學的幾乎都是男生,教授們都勸她打退堂鼓,「女生唸科學不會有前途」,但她絲毫不動搖。
1929年,瑞秋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女子學院畢業,在老師推薦下進入麻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作六週的研究。在這裡,她接觸到頂尖的科學家,並決定以海洋生物為她的研究領域。同年秋天,瑞秋獲得獎學金進入位於馬利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動物學碩士。由於美國發生經濟大恐慌,卡森家的生活更加拮据,孝順的瑞秋除了在學校的生物實驗室工讀之外,也在馬利蘭大學擔任助教。1932年,瑞秋獲得碩士學位,她繼續教書的工作,暑假期間則在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作研究,朝著成為海洋生物學家而努力。
可是命運不是瑞秋能掌控的,3年後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自己,她接下美國漁業局的一份兼職工作,負責製播7分鐘一集的「海底羅曼史」廣播節目,如此一來,能專心作研究的時間又被瓜分了一些。然而出乎她意料的,這份工作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將她的生命與海洋連結在一起。
1936年,瑞秋年僅40歲的姊姊因為糖尿病去世,未婚的瑞秋決定和母親一起養育姊姊留下的兩個未成年的女兒。她參加了漁業局的公職考試,打敗男性競爭者,成為該局的專任水棲生物學家。1942年,瑞秋調到芝加哥美國魚類和野生物調查署總部工作,一年後轉到華盛頓的漁業協調員辦事工作,之職務雖有更動,但都離不開海洋及自然的範圍。
邁向自然寫作之路
瑞秋的工作雖然忙碌,但她還是利用晚上和週末寫作。她是個完美主義者,習慣先打草稿,再打字,對於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字,甚至逗點,總是再三斟酌。因此,和她志趣相投的母親常常成為她得力的助手,替她打字、朗讀作品,提供修改意見。1936年,《大西洋月刊》刊出了她的〈海底世界〉,看見自己的文章登在全國性的雜誌上,瑞秋非常開心,也更加堅定從事寫作的心志。1941年11月,瑞秋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海風下》,但是這本介紹海洋的書賣得並不好,因為五個星期後就發生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隨即向日本宣戰的大事,全國上下都把焦點擺在戰爭,只有少數科學家注意到這本書,其中幾位後來成為瑞秋的好友和推行環保運動的好夥伴。
1951年,瑞秋出版她的第二本書《環繞我們的大海》,這本書大受歡迎,總共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並且獲得該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和伯洛茲自然科學圖書獎。瑞秋除了聲名大噪之外,也賺得豐厚的版稅,不再需為生活費憂心。1952年,瑞秋辭掉工作,搬到緬因州的海邊,研究海洋生態,做一個專業的作家,她陸續寫了《天空的故事》、《在海邊》、《不斷變化的海岸》等書,提醒人們正視自然生態和資源遭到破壞的問題,鼓吹環境保護的重要。另一方面,瑞秋也開始關注合成化學殺蟲製劑的濫用問題,並進行相關的調查和研究,最後寫成了一部引領世思潮的經典之作《寂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