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為當前錯亂的全球化構圖找回美好願景的書,這本書既透露了作者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與各國中央銀行總裁或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等全球政要晤談的機鋒;也徵引了他拿下諾貝爾經濟獎的市場經濟研究智慧。從西方國家奠立智慧財產權的爭議情節,到全球化與WTO走向瀕臨破裂的歷史場景回顧,本書有如一部綜覽國際經濟與推敲未來的全球發展故事。
盡管看盡了第三世界人間的蕭條寂寥與先進國家設計國際貿易的包藏禍心,這本書仍然願意樂觀的建言: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市場的穩定秩序,貧窮地區人類的基本活命問題,都有辦法能夠解決。只要我們願意認清「世界不是平的」,因此我們需要聰明、有效的手段來平衡這個世界的貧富天秤,讓贏家與輸家的差距減緩,也讓全球貿易中仍保有基本的個人存活保障。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將以快人快語,傾注他曾任職世界銀行經濟專家與行走全球落後地區的經驗,提供可行的創見,扶正現已步調錯亂、私利縱橫的全球化。每個關心時代未來與全球經濟變遷的世界公民,都該一覽這部大膽構思新世界的共同繁榮方案。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 著
1943年生。1967年於MIT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以資訊不對稱市場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993年至1997年間服務於美國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並曾出任該委員會主席;1997年至2000年間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及資深副總裁。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除了卓越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資歷,史迪格里茲最讓人敬佩的,便是他追求真理、直言敢言的精神。他身為美國政府官員,卻挺身批判美國農業補貼政策危害了它國農民的生存,他也力促美國政府在藥品專利上放寬智財權限制,為的是保障貧窮國家的醫療資源。他入閣成為柯林頓政府幕僚,卻毫不留情地指出,柯林頓不惜犧牲社會福利等重大議題,而以刪減赤字為施政要務,這是為了迎合在野黨而做出的政治妥協,辜負了許多選民當初的託付。他位居世界銀行要職,卻直斥國際貨幣基金成為美式資本主義的宣傳工具,並對它在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僵化與麻木表示不以為然。 因為有此胸懷,字裡行間,他不但能展現出頂尖經濟學者犀利的思辨能力,往往也揉合了知識份子經世治國的熱情,以及對社會均等正義的人道關懷。經濟議題攸關生活的各個層面,但是一般大眾對於經濟政策所知卻相當有限。繼《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之後,本書是史迪格里茲嘗試與一般讀者對話的第二本普羅書。作者深信,民主制度的運作要健全,就得先滿足民眾「知」的權利,而本書正是作者信念的實踐。
章節試閱
整個智慧財產權制度對開發中國家的不公,從它對待以植物萃取傳統藥物的事件上看得最明顯了。我第一次知道生物剽竊(bio-piracy)的問題,是在厄瓜多高聳的安第斯山上,那兒一個偏遠村落的村長描述TRIPs(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是如何打擊了他們的生活。對美國或歐洲人而言,TRIPs也許是個艱深難懂的話題,只有公司法務部人員和國際貿易專家才會跟它有關係,可是在開發中國家,這件事卻真實多了。開發中國家眼見外國公司取走他們的傳統知識和土生植物,卻沒有提出任何補償,認為完全是一種剽竊行為──因此才會出現「生物剽竊」這個名詞。
傳統醫藥長久以來一直盛行於世界各地,並且治療著人們各式各樣的疾病。雖然現代科學剛開始時,對各種民俗療法總投以異樣眼光,可是近年來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這些傳統醫藥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們真的有效──儘管使用這些藥物的人、甚至配藥的民俗大夫,並不了解這些配方為什麼有效。現代醫療研究中已有一個領域,專門把這些傳統藥物中具有療效的成分萃取出來,然後行銷出去,因為他們已認清世界各地的植物的確極具潛在療效,尤其是熱帶國家的植物。藥廠既已看到潛在利潤,也跟進「再發現」那些傳統文化中早已發現的藥物──有時除了給藥物新商標之外,其實什麼事都沒多做。開發中國家看到製藥公司因他們國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而獲利,覺得應該獲得補償。比方說,能夠獲得用以維護他們森林的補助。
一個最惡名昭彰的生物剽竊案例,就是想把醫藥用途的鬱金香根登記為專利。鬱金香根是南亞使用的一種辛香料,它的療效在那些國家早已眾所周知。然而,美國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卻對藥用鬱金香根提出專利申請。這項專利最後雖然被撤回,打官司的錢卻所費不貲。
不只是藥物。印度人吃印度香米(Basmati rice)已經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了。可是有一家美國公司RiceTec,卻在一九九七年取得了它的專利。印度人當然因此怒不可遏,而且它也有本錢跟美國對抗──最後終於贏了。可是既小又窮的國家通常並沒有反擊的本錢。
為批准專利而辯護的人說,問題是出在開發中國家從來就不發表他們的發現;要是他們這麼做,法院就會尊重之前已有的知識。可是,批准專利常引用的「必須是新知識」的這個標準,並不是以某種植物的醫療特性是否已為「安第斯山上辛勤的百姓所知」為依據,而是以「美國人是否已眾所周知」為標準。所以,即使那些辛勤的百姓已經用他們的語言發表過這些知識(還得假設真的有人肯不厭其煩地把人人都知道的事情發表出來),專利還是可能被批准。不管怎麼說,為什麼開發中世界就該被迫遵照先進工業國家的做法行事?在這方面,美國採取的立場比歐盟更加極端。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印度自由樹(neem tree, 亦稱苦楝樹)的專利:其實大家早就知道從這種植物萃取出來的油有美容、醫療,以及除蟲等特性。可是在一九九○年代,自由樹油在歐洲和美國都取得了專利。二○○○年,僅在歐洲就批准了大約九十件相關專利,但到了二○○○年五月,有些專利終於被撤銷,不是因為專利機構認清自由樹油屬於傳統知識,而是因為一位印度企業家能證明他生產從自由樹萃取的防蟲劑,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但直到二○○三年,還是有大約二十種自由樹相關專利仍然有效。而且雖然歐洲撤銷了一些專利,美國卻不肯這麼做,他們的理由是那些想法過去從來沒人申請過專利或發表過。
國際貿易協定和許多基本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從智慧財產權法中看得最清楚不過了。例如,歐洲人對基因改良食品有很強烈的反感:如果歐洲無法把基因改良食品擋在門外,反對者希望至少能得到這些食品基因改良內容的充分說明,並呈現在食品的標籤上,這樣消費者就能選擇要買什麼了。可是一向很信仰自由貿易和消費者選擇權的美國,卻認為「充分說明基因改良內容」是一種貿易障礙。由於美國的外銷農產品大都含有基因改良的成分;所以美國的憂慮是對的,以歐洲人對基因食品在意的程度來看,歐洲消費者很可能因此就不買很多美國製的食品了。換言之,美國把自身的出口權利置於歐洲消費者知道自己在吃什麼的權利之上。
經濟利益也常凌駕於文化認同之上。大多數人都很重視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語言,以及文化認同感等。很多人認為電影很重要,因為它不僅對文化認同有貢獻,也傳達這種文化認同。可是製作電影有很大的「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因為複製一份拷貝與製作一部電影相比,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美國片和印度片占了很大的優勢,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很大的基本觀賞人口。全世界有很多政府都發現,補助像是歌劇和戲劇等藝術事業是有必要也很值得的;像法國和摩洛哥等國家則會補助電影製作公司。可是美國娛樂業卻把這種補助視為不公平競爭,並且試圖在烏拉圭回合(結果沒有成功)迫使他們撤銷補助。在我看來,這是把經濟利益置於其他價值之上的又一鐵證。充滿性和暴力的好萊塢電影也許有某種普世的吸引力,可是一個政府想促進自己國家的藝術傳統也很合理,支持電影業也是一種說得通的政策。這個例子讓我最驚訝的是其間有關社會代價及利益的分析。其實不論有沒有補助,法語片根本沒有機會對好萊塢的獲利造成嚴重威脅。至於補助電影業對法國政府來說是不是個花錢的好方法,則是法國人民該決定的事情。如果這筆錢他們花對了,不僅是法國人的福氣,全世界看電影的人都有福了。
(以上摘自本書第四章)
整個智慧財產權制度對開發中國家的不公,從它對待以植物萃取傳統藥物的事件上看得最明顯了。我第一次知道生物剽竊(bio-piracy)的問題,是在厄瓜多高聳的安第斯山上,那兒一個偏遠村落的村長描述TRIPs(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是如何打擊了他們的生活。對美國或歐洲人而言,TRIPs也許是個艱深難懂的話題,只有公司法務部人員和國際貿易專家才會跟它有關係,可是在開發中國家,這件事卻真實多了。開發中國家眼見外國公司取走他們的傳統知識和土生植物,卻沒有提出任何補償,...
目錄
目錄導讀/透過全球化,「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高希均自序第1章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第2章經濟發展的承諾第3章更公平的貿易第4章專利與人命的拔河第5章荷蘭病第6章拯救地球第7章跨國企業功與過第8章沉重的國債第9章新全球準備金第10章更民主的全球化謝辭本書注釋
目錄導讀/透過全球化,「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高希均自序第1章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第2章經濟發展的承諾第3章更公平的貿易第4章專利與人命的拔河第5章荷蘭病第6章拯救地球第7章跨國企業功與過第8章沉重的國債第9章新全球準備金第10章更民主的全球化謝辭本書注釋